明神宗朱翊鈞(1563年—1620年)漢族,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第三子。隆慶二年立為皇太子,隆慶六年,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次年改元萬歷。登基初期,面臨內(nèi)憂外患,由內(nèi)閣首輔張居正主持萬歷朝新政。親政初期,他勤于政務(wù),在軍事上發(fā)動了“萬歷三大征”,平定了哱拜叛亂和楊應(yīng)龍叛亂,對外幫助朝鮮擊敗侵朝日軍。此時資本主義萌芽出現(xiàn),史稱萬歷中興。女真在東北迅速崛起,在薩爾滸之戰(zhàn)中擊敗明軍。此后,明朝國勢衰微。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十三陵之定陵。朱翊鈞曾作為一代英主,在張居正的輔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經(jīng)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他也曾窮奢極欲,橫征暴斂,背負了千古罵名。[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