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子建:讓孩子親自生活2015-06-02
自從蛋蛋來到人間,我不斷思考我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因為在鄉(xiāng)野,它顯得自然且淳樸,但是,如今想來,終究有一些遺憾埋在心間——我們的童年、少年,被“代理”的生活太多了,我們極少擁有自己的主張,即使我們當時未必真有那些成熟或正確的主張;而當我們真正抵達擁有主張的年齡,我們又被新的“領(lǐng)導(dǎo)”代理。
如此想來,我們何時為自己生活?親自生活? 想必,多數(shù)人遇到“親自生活”都會觸目驚心。 我們何時為自己活過?“親自生活”的體驗在我們的一生里究竟擁有哪些黃金歲月? 我們的童年,被父母代理;我們的少年,被父母代理;我們的青年,被學(xué)校代理;我們的成年,被組織代理;我們的老年,又將被孩子代理。我們,親自生活過嗎? 為父母、為妻兒、為公司、為組織……我們的一生,在責(zé)任誕生之前,僅有的為自己活的黃金時間,只有童年和少年;然后,被代理的生活時時出現(xiàn)在我們不同的年齡段中,從人本來講、從個體獨立來講,這都是很悲哀的。 尤其童年,除了穿衣吃飯、讀書學(xué)習(xí)之外,我們更多的精神空間也一樣被悍然代理了,我們的思考、我們的想法、我們的主張,都因“不懂”的名義被父母代理,但父母從來只是斷定我們不懂,卻從未咨詢過我們是否真的一點不懂! 因此,當?shù)暗伴_始懂得用自己的語言和表情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時候,我就主張“讓孩子親自生活”。 做父母的,最大的義務(wù),就是“讓孩子成為他自己”,而不是讓孩子成為“我想要的那個優(yōu)秀的孩子”。 我所采取的我認為的“最正確的方法”就是讓蛋蛋回到蛋蛋。換句話說,就是讓孩子回到孩子、讓童年回到童年、把快樂還給快樂——人類的一生,或許只有童年時光才是真正的無憂無慮的快樂時光吧,其后的人生,終究會迎接跌宕和坎坷,而且,誰也無法幸免。 讓孩子親自生活,可能會冒下“不優(yōu)秀”的風(fēng)險,但如果他因此能真正地“成為他自己”,我就愿意冒這個風(fēng)險,而回避風(fēng)險的唯一保障就是“后果式培養(yǎng)”。 他喜歡玩火苗,這分明是個危險的舉動,但我絕不采取阻止他“玩火”的行動,而是陪他一起“玩火”——打開液化灶、點火、然后我們共同把雙手慢慢地掃過火苗,這個時候,他知道了“火”的厲害,也懂得了抽象的“燙”的含義,自此,他不再一個人悄悄地去打開火苗。 是的,他會理解并進行自己幼小的思考,同時他會在思考之后作出自己的決定,于是他有了“親自生活”的各種體驗。 現(xiàn)在,蛋蛋是玩游戲的,他擁有自己的電腦和IPAD;手機上的游戲,他也會玩得得心應(yīng)手。我們(包括他媽媽)從不去阻止蛋蛋去玩電腦游戲,我們只是偶爾提醒他要進行適當?shù)摹白晕夜芾怼薄?/P> 蛋蛋是可以管理自己的,而這個能力在“代理”之下也許會被我們埋沒。我們只負責(zé)提醒:“蛋蛋,今晚要玩幾款游戲?” 不讓孩子觸碰電腦,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未來的孩子,電腦將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平臺,10年后的他們,電腦將可能是他們生活和工作的主流,甚至每天可能會占用他們70%的時間,在云時代的環(huán)境下,一個不懂得電腦操作的孩子,基本上可能斷定他會被時代淘汰。 我們大人,最大的毛病就是經(jīng)常以“為你好”的名義而代理孩子的一切,殊不知,長久的代理會養(yǎng)出一個“靠依賴而生存的孩子”,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大競爭時代如何立足? 我們也許不知道“為你好”的荒謬本質(zhì)——當我們自己對自身未來五年的生活方式都一無所知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資格對我們的孩子不明所以地說出“為你好”。 而“為你好”這三個字的危險,就在于它不可預(yù)知的未來性,可能正是我們的這句“為你好”而將一個落伍的生活觀念帶到孩子們的未來的荒謬中。 正是基于未來生活的不可預(yù)知性,所以我堅決主張“讓孩子親自生活”,只有他們自己所適應(yīng)的未來才是真正的未來;而我們現(xiàn)在的“一切代理”都可能將孩子帶向一個“不能自己適應(yīng)的未來”。 就孩子一生而言,不能適應(yīng),才是最大的危險。 因此,在一切未知的前提下,我建議其他父母也別再荒唐使用“為你好”,而是換一種愛法——“對你好”,抓住當下,照顧好當下,就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zé)。
做父母的,能夠大膽地選擇“讓孩子親子生活”;那么,我們就更希望學(xué)校也適當支持這樣的主張,給孩子更多獨立思考和行動的空間,讓他們在自己的環(huán)境中更多地“找到自己”,而不是“尋找支援”和“尋求幫助”。 中國教育有很多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抹殺快樂,我們能允許自身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卻總是無禮地期望孩子們“全面發(fā)展、樣樣精通、科科合格”,我們一直都一直都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全才。而恰恰是這種“高大全”式的教育,活生生將我們的孩子教成了庸才,并由此剝奪了他們的各種快樂。 而我們做父母的,更多的也是在孩子們身上獲取虛榮而不知,他們以孩子的優(yōu)秀與否來作為大人之間較量“面子”標本。正是這樣的較量,讓我們的孩子們更早地擔(dān)負起家庭榮譽的責(zé)任,并無形中多了更大的精神負擔(dān)。 我們做父母的,其實更應(yīng)該在孩子的背負面前進行慘悔。 我愿意接受一個平庸的孩子而不愿打壓出一個沒有快樂的孩子。 我愿意接受一個調(diào)皮的孩子而不愿意接受一個很乖的孩子。 我愿意接受一個獨立的孩子而不愿接受一個柔弱的孩子。 我更愿意接受一個親自生活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的孩子,而不愿被“拎著耳朵”教育出來的孩子。 讓孩子親自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