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老子臆解·德經(jīng)一、二、三、四、五

 喬良 2015-06-20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也,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夫禮者,忠信之薄也,而亂之首也。前識者,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居其實(shí)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此乃通行本下卷,舊作論德章第三十八。

   帛書甲、乙兩本,較通行本少“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一句。按付奕本及韓非所據(jù)古本,此“以”字習(xí)作“不”。作“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下德為之而有不為”。

   甲本獨(dú)作“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余本皆作“故失道而后德”。

   臆解:

   書常分為二,道經(jīng)、德經(jīng)??逼淞x蘊(yùn),二者皆合言道德。必?zé)o兩經(jīng)之判分可知也。并論道德,亦非有抑揚(yáng)褒貶于其間,所謂“尊道而貴德”者也。曰“玄德”,曰“上德”,皆言道也。后人以其言“德”之處較多,故分。

   此章曰“上德不德”者,無為也。曰“下德不失德”者,有為也?!吧先省敝疅o為也,“上義”之有為也,皆以“為”而分也。一再曰“為之,為之”者,可知“無為”非無所作為,明矣?!樯跍Y,天然可貴也。人植而生之者,亦可貴也,然而次也。有、無以為之分,亦猶是也。

   古之士大夫,莫不用心于取予辭受之間。施報(bào),皆德也。相市,則非德也。忍己之饑,哀王孫而進(jìn)食,于施報(bào)皆無所容心,此漂母之所以為有德也。懷一飯之恩而不忘,酬以千金,可謂不失德。然此私心也,有以為也,“是以無德”也?!挂嗖羁捎饕印?/p>

   世之將亂也,其禮先亡。城 之役,晉侯觀其師曰:“少長有禮,其可用也!”薦賈論“子玉剛而無禮,不可以治民”。——春秋之世,所尚者禮,于傳常見也。此役也,晉之勝,楚之?dāng)?,皆如其言。此先見之明也。禮,重別異、明等倫者也,而托于義。義者,事之宜也。事而不得其宜,綱目紊,法度隳,紀(jì)律馳,公私無別,尊卑失序,而禮亡矣。世焉得而不亂?雖然,此皆昭然可見者,猶未明其本末也。老氏之意,蓋謂義猶有所依立,則仁也。仁猶有所依立,則德也。德猶有所依立,則道也。譬如樹,道德,根本也;仁義,枝干也。禮則其華葉也。見花萎、葉凋、枝枯、干槁,知樹且僵矣,此明而易知者也。其所以如此者,根之傷,本之撥,此隱而難見者,則道德之先喪也。倘世與道交相喪矣,尚何責(zé)于禮焉?如欲起漸僵之樹,將披花數(shù)葉一一噓拂而潤澤之歟,抑且先培其根本而次理其枝干也?——故曰:“居其厚不居其薄。”

   于是古有深于其旨者:東漢朱穆嘗著論曰:“夫俗之薄也,有自來矣。故仲尼嘆曰:‘大道之行也,而丘不與焉!’蓋傷之也。夫道者以天下為一,在彼猶在己也。故行違于道,則愧生于心,非畏義也。事違于理,則負(fù)結(jié)于意,非憚禮也。故率性而行謂之道,得其天性謂之德。德性失然后貴仁義。是以仁義起而道德違,禮法興而淳樸散。故道德以仁義為薄,淳樸以禮法為賊也。——夫中世之所敦,已為上世之所薄,況又薄于此乎?故天不崇大,則覆幬不廣。地不深厚,則載物不博,人不敦龐,則道數(shù)不遠(yuǎn)。昔仲尼不失舊于原壤,楚莊不不忍章于絕纓。由此觀之,圣賢之德敦矣。老氏之經(jīng)曰:‘丈夫處其厚,不處其?。痪悠鋵?shí),不居其華?!蕰r(shí)敦俗美,則小人守正,利不能誘也;時(shí)否俗薄,雖君子為邪,義不能止也?!?”——斯亦可以明矣。

   “前識”者,今世東、西方人多趨之若驚,非“先知”之謂也。理之必然,事所必至,見其微,知其著,意之而中,此顏闔見東郭稷之馬將敗也。(莊子達(dá)生)?!罢埠巫?,弟子侍;有牛鳴于門外。弟子曰:‘是黑牛也,而白在其題。’詹何曰:‘然。是黑牛也,而白在其角?!谷艘曋?,果黑牛而以布裹其角?!保n非子解老)。此所謂“前識”者,所謂“無緣而妄意度也”。古之巫者、日者能之。以其流毒于生民者大,故制刑有曰:“假于鬼神、時(shí)日、卜筮以疑眾者,殺。”(禮記王制)。春秋傳:“鄭裨灶言于子產(chǎn)曰:‘宋、衛(wèi)、陳、鄭將同日火,若我用■、■、玉瓚,鄭必不火。’子產(chǎn)弗與?!煲?,風(fēng)甚。壬午,大甚,宋、衛(wèi)、陳、鄭皆火?!栽钤唬骸挥梦嵫裕嵱謱⒒??!嵢苏堄弥?。子產(chǎn)不可?!赢a(chǎn)曰:‘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豈不或信?’——遂不與,亦不復(fù)火。”(左昭十八年傳)此亦所謂“前識”,言中其一而未中其一者也。

   老氏謂此為“道之華也,而愚之首也?!贝q有寬大之意存乎其言。就今之情論之,則當(dāng)云“道之賊而奸偽之首也?!苯袷廓q熾盛于印度?!m然,巫者、日者言之或信,百得其一、二,誠可以驚世駭俗矣,果何由而致也?易曰:“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已。程子謂心靜而后能照,然圣人絕不為(程氏遺書卷十八)。程子并邵子之術(shù)數(shù)亦非之。王陽明習(xí)靜,亦嘗得先知先見同于此所謂“前識”者,旋亦決然棄去,蓋偶爾知覺性得其照明,以為無謂也。棄其華而務(wù)實(shí),知其偶然得之而不可求。世人專求其華而不返其本者眾矣。習(xí)靜也,修定也,求神通也,終日營營,迷不知返。皆若宋人之守株待兔也,愚哉!

德經(jīng)二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謂天毋已清,將恐裂;地毋已寧,將恐發(fā);神毋已寧,將恐歇;谷毋已寧,將恐竭,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夫!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谷,此其賤之本歟?非也?

   故致數(shù)與無與。

   是故不欲琭琭若玉,硌硌若石。

   

   通行本此作法本章第三十九。

   通行本“侯王……”句前,尚有“萬物得一以生”一句,帛書甲、乙兩本皆無之,顯系漢以后人增入。

   “其致之”或“其致之一也”,皆未若甲本作“其致之也”,而下句加一“謂”字,文氣更順。“之”訓(xùn)“此”。

   “侯王……”古本皆作“王侯”。——古本作“王侯無以為貞而貴高……”。

   通俗本“此其……”句,作“此非以賤為本邪?非乎”?古本作“是其以賤為本也,非歟”?

   “數(shù)與無與”,茲從甲本。乙本“與”作“興”,通行本作“譽(yù)”。疑甲本得之,原作“與”。親也、從也、善也、助也、黨也,皆其義也。后乃一誤為“興”,再訛為“譽(yù)”。從之出義皆為牽強(qiáng)。“數(shù)”謂“頻數(shù)”。頻頻親與無親與之人,猶今世之敬養(yǎng)鰥、寡、孤、獨(dú),以及“五保戶”也。

   臆解:

   老氏書,為侯王而作者也。此章之義可以一語盡:曰“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如此而已。然必言天、言地、言神、言谷,皆韻語,豈辭華之靡者乎?何引喻之綢繆也?是不然。推其意,蓋謂人與天地萬物之為一也。“得一”者,體此一也。一于天地萬物不異。體此一,乃廓然無私,無私已,則仁民愛物之情油然而生,乃至視民如傷,心如王四國,德美蓋不可勝言,可謂“為天下正”者矣。又因其為說侯王者也,輒以貴賤高下對舉。孤、寡、不谷,皆無與者也。侯王自古以此自稱,意在至貴者與至賤者、至高者與至卑者等同,以其本為一體,由是且得體一也。數(shù)與無與,則無不與也。若硌硌琭琭,如石如玉,孑孑戛戛,無與矣。

德經(jīng)三


上士聞道,勤能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費(fèi)”繁體缺下兩點(diǎn)),進(jìn)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質(zhì)真如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褒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通行本此作同異章第四十一。

   通行本“如”皆作“若”。

   “明道如費(fèi)”,通行本作“明道若味”。注家謂“費(fèi)”當(dāng)是“■(“費(fèi)”繁體缺下兩點(diǎn))”。說文:“■(“費(fèi)”繁體缺下兩點(diǎn)),目不明也”。

   通行本“質(zhì)德若渝”。王本作“質(zhì)真”,證以甲本而信。

   “建德”即“健德”,俞曲園說。“偷”謂“茍且”,見左襄三十一傳。

   “夷道如類”——“類”通“■”。“■”,“絲節(jié)也”。絲之約結(jié)不解者曰■。左昭十六年傳:“刑之頗類”。服虔讀類為■。解云:■,不平也。——夷,詩毛傳:平也?!裱灾?,即平道如不平。

   褒,大也。

   “善始且善成”,茲從乙本。甲本“善”字下缺四字?;蛘咄?。通俗本作“善貸且成”,則“善”字下僅三字,似有不合?!思此^“善始善終”。

   臆解:

   古語有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贝艘嗪虾踔杏顾疲骸霸娫唬骸洛\尚絅’,惡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黯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w足于內(nèi)者,無求于外;無求于外者,則亦無用乎其為容。

   審如是矣。雖然,此亦進(jìn)化之理也。保其種類,延其嗣續(xù)。昆蟲變其色,鳥獸隱其文,甚者佯死而后生焉。合乎環(huán)境,宜乎時(shí)機(jī),則傷之者寡,而最適者存。奮揚(yáng)、魏勃之流,皆師此智也。正考父三命茲益恭,自保也,亦若是矣。進(jìn)化之理,即自然之道。于此可探道德之源,曰天道好生,亦人群善生之理也。

德經(jīng)四

       反也者,道之動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故人之所教,亦議而教人。強(qiáng)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學(xué)父。

   

   通行本此作去用章第四十。

   據(jù)甲、乙兩本則在“善始且善成”句后。四“也”字皆芟?!疤煜轮铩弊鳌疤煜氯f物”。皆可見通行本時(shí)代在后。

   “道生一”以下至“學(xué)父”,通行本標(biāo)道化章第四十二。

   “中氣”在甲本為然,在乙本字缺,在通行本多作“沖氣”。

   “故人之所教”句,真本作“人之所教,亦我養(yǎng)教之”。古本作“人之所以教我,亦我之所以教人”。此據(jù)甲本,從其補(bǔ)“之所我”三字。乙本此句缺?!耙嘧h而教人”,從甲本。

   “學(xué)父”即“教父”古文簡寫。

   臆解:

   道之動,可徵于其反動。即所謂“下士聞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為道”。按諸物理:動而前,乃有力迫之而進(jìn),同時(shí)亦必有力迫之而退。推之人情,亦猶是也。往往愛之深乃恨之切。正反相應(yīng)。一中同長,兩極相對。

   道之用,弱。老氏標(biāo)虛、柔、靜、默、退、守之訓(xùn),輔之以儉,本之于慈,故其用必弱,由是乃不傷于物,不傷于物,則無往而不入。雖至弱也,其末必至強(qiáng)。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無”?!詠碚`解此義者多,遂失本旨而歸于虛無寂滅。且所謂“有生于無”者,非謂“無”能生“有”也。如云“伊尹生于空?!?,(空桑,古魯?shù)?,在今山東),或“人生于寅”,此皆古之常語。由于古文字之簡及文法之疏,乃誤會此“有生于無”四字,謂“無”生“有”。于有之外別立一無,而“無極”之說起。

   窺老氏之意,曰“有生于無”者,此“無”即前所云“無之以為用”之“無”。(道,第十一章)。虛也。如“生于空?!?,地也;非謂伊尹之母名空桑?!叭松谝?,時(shí)也;非謂太古生人者曰“寅”??沾锒鴮?shí),時(shí)待事而紀(jì)。物豈有出時(shí)、空以外者耶?蓋謂萬物皆生于時(shí)間、空間之內(nèi)而已。

   老氏于此所說者道,非論宇宙之如何形成。“太始”“太素”諸說,出時(shí)遠(yuǎn)在老子之后,是否張湛偽作,甚可疑。若解為原始物質(zhì)乃“無”所生,顯然與“天下之物生于有”句義相違。究之原始物質(zhì)何自而起,老氏未說,即今窮神盡慮研究至極,尚不能明其“如何”,更不答其“為何”也。

   自老氏之本旨晦,又益以浮屠之寂滅,而有無之論,相諍而不可解者,且二千年。皆由語文之疏簡,致思想之糾結(jié)。

   于此且作尋源之論,然又非宇宙創(chuàng)化論也。此原始哲學(xué),非出于老子,乃出于易經(jīng)。易之成書在老子以前,自無疑問。易之“太極”,即老子之“道”也。曰“道生一”,謂“道”,一而已,非另有某物曰“一”者自道而生也。蓋就數(shù)而言。一一累而增之,可無盡也;一一分而減之,亦無窮也。無窮無盡,即無極也。合而言之,宇宙一太極也;分而觀之,一物一太極也。后儒立一“無極”與“太極”對,而思想窒矣。陸無以服朱之心,朱無以厭陸之意,此其癥結(jié)也。

   其次曰“一生二”者,易之“太極生兩儀”也。一書成,而上下、左右、陰陽、剛?cè)岱忠印2环?,一物自有其陰陽、正?fù)兩面。所謂“負(fù)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抱在前而負(fù)在后,居二氣之中,處于陰陽之和也。嘗思一書之故。華文一書,橫則由左至右,豎則由上而下。書卦則由下而上,讀書則自右而左。書契初作,或有其由。說者謂華夏民族起于西北,東移而南向。此說徵于史已信。物之最昭著者,無過于白日麗天。東移,則日自上而下,象之則為直垂。南向,則日自左而右,象之則為橫畫。此殆易所謂“仰則觀象于天”者歟!畫卦由下而上,象民族自北而南進(jìn)也。簡策自右而左者,象江流之皆歸東海也。此易所謂“俯則觀法于地”者歟!一書而混沌破,文明起矣。

   莊子嘗云:“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蓋以名與實(shí)相分。雖然,有一已成其二矣,即不分名、實(shí),亦必成其為三。汪容甫嘗言:“一奇、二偶,一、二不可以為數(shù)?!撸瑪?shù)之成也?!逼溲浴俺蓴?shù)”,是也;其言“一、二不可以為數(shù)”者,非也。一與二亦皆數(shù)也。于此則亦毋庸作“生數(shù)”、“成數(shù)”之分,如五行家言。雖然,一與多對,數(shù)至三則為多矣。三至九復(fù)歸于一,多則至于不可窮。故曰:“三生萬物”。若徒以文字求之,此殆與古希臘哲人畢達(dá)哥拉斯(Pythagoras)所言“數(shù)生萬物”之義相同。在今言之,萬物以數(shù)而計(jì),與萬物自數(shù)而生,其義迥別,則此古代西方哲人與東方哲人同其謬誤。然古代物質(zhì)原素之學(xué),未能與近代者相擬,則皆無可厚非。而思想同其邃密;且學(xué)說主旨,皆別有所在也。

   易益之彖曰:“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薄苏掠傻酪欢f萬物,由萬物而說陰陽,由陰陽而說損益。將以動王公者也,再喻以“孤、寡、不谷”,乃損之而益,意在損上益下。末言“強(qiáng)梁”,反應(yīng)用“弱”。而謂“人之所教,亦議而教人”者,明此學(xué)之非自己出;是則出于大易也。此其思緒幽遠(yuǎn)深邃,而文字之簡省,涵義之豐富,在先秦諸子中,為罕見者。

德經(jīng)五


    天下之至柔,馳騁乎天下之至堅(jiān)。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通俗本此作遍用章第四十三。

   “無有入于無間”真本、甲本同。古本作“出于無有,入于無間”。

   臆解:

   由于文字簡古,其義幾乎不可通,此章其例也。且何謂“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

   雖然,其義固自昭若?!盁o間”,無間隙可入也。

   船山嘗論唐武宗宦官之禍,曰:“老氏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jiān)?!伺有∪颂咸熘異?,所扶以為藏身之固也。唐之宦官,其勢十倍于漢、宋?!坝^仇士良教其黨曰:‘天子不可令間,日以奢靡娛其耳目,無暇更及他事?!缓笾渌则?qū)中材之主,入于其阱而不得出者,惟以至柔之道縻系之,因而馳騁之,蔑不勝矣。……”

   讀此,則此章之義可明?!盁o間”者,無欲也。無欲可至于無為。有間則有隙可尋,他人乃得乘間而投其所好,或激其所怒,因而驅(qū)使之,則志無不得,此古之為君主者所尤當(dāng)警惕者也。船山又謂“以觿解者,不能解不糾之結(jié);以斧析者,不能析無理之薪”。(老子衍)此所謂“無有入乎無間”也。

   是則然矣,而時(shí)非古昔,凡人亦不能無欲也,然則當(dāng)如之何?曰:“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疆御?!保ㄔ姶笱牛?,庶幾近之。


                                   ● 徐梵澄 著

   


    本站是提供個(gè)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diǎn)。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dǎo)購買等信息,謹(jǐn)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diǎn)擊一鍵舉報(bào)。
    轉(zhuǎn)藏 分享 獻(xiàn)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成人精品| 日韩人妻免费视频一专区| 国产精品一区日韩欧美|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综合| 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隔壁的日本人妻中文字幕版| 亚洲国产天堂av成人在线播放|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麻豆 | 九九九热视频免费观看| 人妻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亚洲午夜| 色婷婷人妻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就| 国产三级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九九热视频经典在线观看| 国产传媒欧美日韩成人精品| 日本妇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一区久久综合| 成人精品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有码中文字幕视频| 能在线看的视频你懂的| 初尝人妻少妇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特黄|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激情视频| 欧美精品激情视频一区| 黑丝袜美女老师的小逼逼| 韩国激情野战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内欲色一区二区三区| 不卡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免费国产成人性生活生活片| 尹人大香蕉中文在线播放| 午夜传媒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黄色片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91精品国产自产| 午夜免费精品视频在线看|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欧美av人人妻av人人爽蜜桃 | 精品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 91偷拍与自偷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