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沂西泗繞睛霞,北岱東蒙擁翠華。”
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曲阜,古稱圣域賢關(guān),是中華民族始祖先皇的發(fā)祥地,殷商故都,周、漢魯國都城。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xué)派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故鄉(xiāng)。
“千年禮樂歸東魯,萬古衣冠拜素王。”孔子誕生于尼山,成長于闕里,設(shè)教于杏壇,出仕于魯都,,歸葬于泗上,在曲阜留下了多的活動遺跡,后人又興建了許多紀(jì)念建筑。至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時,孔子的學(xué)術(shù)思想得到空前光大,成為后世歷代王朝治理國家的正統(tǒng)思想,儒家祖庭曲阜孔廟成為列入國家祀典的禮制廟宇。歷經(jīng)百余次工程,多次大規(guī)模擴建,到明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移縣城衛(wèi)廟”形成孔廟雄距城中的布局,清代建筑改用黃色
琉璃瓦、金龍和璽彩繪,是我國禮制規(guī)格最高的廟宇之一。
“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鬃拥諏O是中國封建社會中世襲貴族地位歷史最久的貴族世家。歷代封建王朝在尊崇孔子儒家思想時,為顯示崇德報功,對孔子嫡孫一再封爵。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五十六代衍圣公奉敕創(chuàng)建獨立的衍圣公府,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進(jìn)行擴建,形成了現(xiàn)在孔府的規(guī)模。
孔子死后,葬魯城北泗上,子孫接冢而葬。歷代王朝為褒揚儒學(xué),不斷增拓墓園,辟神道,筑周垣,建林門,使孔林成為世界上延時最久的家族墓地。
1、孔廟
孔廟是祭祀春秋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的廟宇。位于山
東曲阜市舊城中心,原為歷代祭孔之地,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
位?,F(xiàn)今孔廟是明清兩代完成的,其建筑仿皇宮之制,前后九進(jìn)落
院,貫空于南北中軸線上,南北長1.3公里,占地327.5畝。有
門坊54座,房屋466間,古樹1700余株。周匝垣墻,配以角樓,院
內(nèi)蒼松翠柏、森然排列,殿宇雕粱畫棟.金碧輝煌,小橋流水,飛
禽低旋,別有意境。廟內(nèi)各類碑刻2000余塊,為我國罕見的大型
碑林之一。這樣一組氣魄宏大的古建筑群,時間之久遠(yuǎn),保存之完
好,其盛名享譽海內(nèi)外。
孔廟地圖
萬仞宮墻 曲阜正南門,古時只有皇帝及欽差大臣來曲阜祭孔時,此門才打開。
“萬仞宮墻”四字為清乾隆帝所書。
金聲玉振 進(jìn)孔廟的起點,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建,三間四柱式石坊,
額坊刻明人胡纘宗題“金聲玉振”四字。
孟子曰:“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生而玉振之也”。
以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賢之大成,如同奏樂,以金鐘發(fā)聲,以玉磬收韻,集眾音之大成一樣。
欞星門
太和元氣坊
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建,三間四柱石坊,山東巡撫曾銑書額。
“太和元氣”是贊譽孔子的學(xué)術(shù)如同太空天體,循環(huán)往復(fù)、永恒長存。
至圣廟坊 明代建筑,漢白玉三間四柱房。原名宣圣廟坊,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易為此名。
道冠古今坊 建于明永樂十三年(公元1415年),三間四柱、雙重飛檐、六層斗式。
是孔廟第一道腰門,贊譽孔子之德與天齊,他的學(xué)說古今無二。
弘道門 孔廟第三道大門,始建于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系當(dāng)時的孔廟大門。
大中門 孔廟第四道大門,宋以前系孔廟第一道大門,后經(jīng)明弘治時擴建。
五間三門,原名中和門,后改為大中門,清乾隆帝御書門匾。
奎文閣
始建于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始名藏書樓。金章宗在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擴建時改名“奎文閣 ”,
清乾隆帝重新題匾額。古以奎星為二十八宿之一,主文章,后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以此名之。
成化碑
明憲宗御制重修孔廟碑。明成化四年(公元1468年)立。碑高6.2米。龜趺高1.25米。
碑文為憲宗朱見深御制,字楷書,書體嚴(yán)謹(jǐn)、端莊。為世人所稱道,是明代名碑之一。
金碑亭 為孔廟中最早的建筑
大成門
十三碑亭北,五門并列,居中一門名大成門,“大成”是孟子對孔子的評價,
贊頌孔子達(dá)到了集古圣先賢之大成的至高境界。
勾心斗角
由于大成門南端的十三碑亭系由金代以來逐代增建而成。
能工巧匠們充分運用傳統(tǒng)的“勾心 斗角”的建筑手法,
巧妙地解決了建筑結(jié)構(gòu)空間的問題。
先師手指檜
位于大成門內(nèi)石階東側(cè)。古檜挺拔高高聳,樹冠如蓋。 據(jù)記載,古檜原為孔子親手所植,幾經(jīng)枯榮毀于火難。
今存檜乃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于古樹樁下復(fù)生的新枝長成的。樹東有明人楊光訓(xùn)“先師手植檜”刻文石碑。
“先師手植檜”被人們視為孔子思想和孔子后裔興衰的象征,倍受敬仰。
杏壇
孔子講學(xué)的地方,在此孔子向72弟子傳授“六藝”。
大成殿
孔廟內(nèi)宮殿式主體建筑,也是孔廟的核心。唐代時 稱文宣王殿,為五間。宋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大修時,
移今址并擴為七間。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趙佶取《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
下詔更名為“大成殿”, 清雍正二年(公元1 724年)重建,九脊重檐,黃瓦覆頂,多斗,雕梁畫棟,
斗八藻井飾以金龍不口璽彩圖,雙重飛檐正中 豎匾上刻清雍正皇帝御書“大成殿”三個貼金大字。
殿高24,8米, 長45.69米,寬24.85米,座落在2.下米高的殿基上,為全廟最高 建筑,
也是中國三大古殿之一。
大成殿1
檐柱
是曲阜建筑的一個特點,而大成殿的石檐柱最有代表性。殿周28根獨石雕成的擎檐柱高達(dá)6米,
直徑0.8米,下飾蓮花柱礎(chǔ)。左、右、后檐下18根石柱,皆為八菱形水磨淺雕團(tuán)龍,
每柱雕龍72條。前檐飛0柱,為深浮雕雙龍戲珠,襯以波濤,綴以山石。10根龍柱兩兩相對,
造型精美,雕刻剔透,為域內(nèi)罕見,據(jù)說清乾隆帝來曲阜祭拜孔子時,石柱均用紅綾包裹,
不敢讓皇帝看到,恐怕皇帝會因其超過皇宮而怪罪。
孔宅故井
據(jù)傳為孔子當(dāng)年的吃水井,位于詩禮堂后。井深 3米,明中期以雕花石欄圍護(hù),
內(nèi)立明代“孔宅故井”碑。井 水“既清且渫”,被稱為“圣水”。
魯壁
故井東有一壁孤立,形同照壁,壁前石碑上刻隸書“魯壁”。秦始皇焚書時,
孔子九代孫子孔鮒將《論語》、《尚書》、《禮記》、《春秋》、《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書,
藏于孔子故宅墻中。明代為紀(jì)念孔鮒藏書的功績而制魯壁碑。
2、孔府
孔府又稱“衍圣公府”,位于孔廟東側(cè),有”天下第一家”之
稱,是孔子嫡系長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國封建社會官衙與內(nèi)宅合
一的典型建筑??鬃铀篮螅訉O后代世代居廟旁守廟看管孔子遺物,
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已擴大到數(shù)十間,到金代,孔子后裔一
直是住在孔廟東邊。隨著孔子后世官位的升遷和封爵的提高,孔府
建筑不斷擴大,至宋、明、清達(dá)到現(xiàn)在規(guī)?!,F(xiàn)在孔府占地約7.4
公頃,有古建筑480間,分前后九進(jìn)院落,中、東、西三路布局。
大堂內(nèi)景
三堂內(nèi)景 也叫退廳,是處理家族內(nèi)部糾紛和事務(wù)的地方
奎樓
明代四層方形結(jié)構(gòu)建筑,為孔府最高建筑物。房內(nèi)一層有三米多深水井一口,
用蓋板罩蓋,外人不能進(jìn)入,可以應(yīng)付不測,做避難之用,實際上是孔府的金庫樓。
前上房內(nèi)景
前堂樓內(nèi)景
孔子76代孫“衍圣公” 孔令貽及三位夫人陶氏、豐氏、王氏、兩個女兒均住此樓。
前堂樓內(nèi)景
后花園
在孔府的最后面,此園建于明代,園內(nèi)有太湖石假山及各種奇花異草,
特別是有一株五棵柏樹懷抱一棵槐樹,十分奇特。
3、孔林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專用基地,也是目前世
界上延時最久,面積最大的氏族墓地。孔林始于孔子死后第二年,
隨著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規(guī)模越來越大。自漢代以后,
歷代統(tǒng)治者對孔林重修、增修過13次,以至形成現(xiàn)在規(guī)模,總面積約2
平方公里,周圍林墻5.6公里,墻高3米多,厚1米。郭沫若曾說:
“這是一個很好的自然博物館,也是孔氏家族的一部編年史。”孔林
對于研究中國歷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以及喪葬風(fēng)俗的演變也
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孔林地圖
萬古長春坊
明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建。是曲阜現(xiàn)存最大的石坊。
石坊兩側(cè)各有碑樓一座,記述大修孔林的情況。
至圣林門
孔林大門,又稱“大林門”,由大門和至圣林坊組成。大門建于元代,至圣林坊建于明代。
洙水橋坊
洙水橋坊為洙水河而立,坊上“坊上洙水橋”三字為明代嚴(yán)嵩所寫。
洙水橋
孔子墓前墓道
孔子墓
孔子死后,弟子葬師時曾是“墓而不墳”,到秦漢時才將墳筑起。墓前一碑刻
“大成至圣文宣王墓”,為明代正統(tǒng)八年(公元飛443年)黃養(yǎng)正書。碑后還有一碑,
刻“宣圣墓”三字,為蒙古乃馬真后三年(公元1244年)立。
子貢廬墓處
孔子墓西三間磚房為子貢廬墓處。孔子死后,眾弟子守墓三年,獨
子貢守墓六年,實為尊師楷模。后人建房立石紀(jì)念。
楷亭
傳為孔子弟子子貢所植楷,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紀(jì)念。
孔鯉墓
孔子兒子墓,位于孔子墓東鄰。
孔伋墓
孔子的孫子子思墓。子思,孟子的老師。曾作《中庸》,
后被封為“述圣”,墓前有石碑刻“三世祖墓”。
夫子洞
又稱坤靈洞,相傳為孔子出生處,位于尼山腳下,智源溪北岸石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