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瑞錚 一望無際的八百里秦川,兀自聳立著絕無僅有的秀嶺奇峰——西岳華山。 從遠(yuǎn)處眺望,白巖石的山體裸露在陽光之下,有時像座座巨大無比的尖頂蒙古包,有時像朵朵佛門圣地盛開的潔白蓮花,有時更像一群翻江倒海的巨鯨……走近了,相鄰白巖石的邊界處,綴滿翠綠的青枝蔓葉,似乎是如椽大筆勾畫的線條。纜車悠悠地上升著,峻峭的巖壁就在眼前,大自然雕刻出的一些千奇百怪的臉型,一動不動地盯視著我們,表情怪異。 眼底下的山道曲折盤旋,蜿蜒而上,變得越來越細(xì),一些黑點在山道上緩慢地移動著,也許是一些不懼艱險的“驢友” ,也許是成年累月走慣山路的挑夫。不一會兒,纜車就把我們送上了北峰。其實,華山最高峰的海拔也不過2154.9米,它的馳名中外就在一個“險” 字 。你看,越往高處,那一級一級石階就是在巖石上鑿出來的,上下一條道,左右不過幾尺寬,一陣風(fēng)吹過,巖石似乎都在晃動。 北峰是華山數(shù)峰的最低處了,纜車到此為止,余下的全憑各人的腳力和毅力去攀登。北峰不險,穿過“北峰頂” 的石門,繞過真武宮,后山就是北峰,這里立有金庸先生題詞的“華山論劍” 石碑。據(jù)說金老先生寫小說前并沒有來過華山,居然憑想象把人物、環(huán)境描寫得如此栩栩如生,也真是奇筆。站在高處,回望四周,山嶺逶迤,溝壑縱橫,奇崖怪石,蒼松翠柏,山花似錦。 下了北峰,隨著簇?fù)淼娜肆?,信步踏上巖邊的石階,穿過“擦耳崖” ,朝中峰攀去。幸虧天時早,游客上山的多,下山的少,基本上是朝著一個方向,但也如過江之鯽 ,摩肩接踵。石階一邊是平坦、堅硬的花崗巖壁,刻有歷代名人騷客的詩文警句,另一邊就是深不可測的絕壁深谷,令人望而生畏。 突然,一處巨大的石坡橫在眼前,傾斜度約有七十多度,人工鑿出的每級石階深度只有半只鞋的長度,人們只能拉著固定在巖石上的鐵鏈,側(cè)著身子一級一級向上爬去?!半p扶靈曜” 四個鑿在巖石上的大字赫然在目。只有登上幾十米高的“天梯” ,才能光顧“日月巖” ,飛越“蒼龍嶺” ,攻克“金鎖關(guān)” ,而我們由于體力所限只能望“梯” 興嘆了! 一個挑夫悠悠地走來了,他個子不高,鬢發(fā)花白,約有六七十歲,長年日曬雨淋的臉頰呈古銅色,額頭的皺紋就像巖石上的裂痕??此舻膿?dān)子,兩頭各是六大箱方便面,步履十分矯健。如果是平地,倒也馬馬虎虎,但畢竟“百步無輕擔(dān)”??伤菑娜A山腳下挑上來的,又是老人,一步一步,艱難攀登,說不清走了多少里山道了。也許我上山時在纜車?yán)锏皖^看到的黑點里,就有他。 他停下步來,也不放下?lián)樱土⒅?。然后,笑呵呵地問我們:“怎么?上不去了!”我們說:“休息一會兒再說?!薄霸缰兀厦娴娘L(fēng)景才好呢!”說著,他取出一支短笛,竟然仍挑著擔(dān)子,一邊吹起歡快的曲子,一邊抬起右腳作“金雞獨立” 狀。笛聲悠揚,在山中回蕩,吸引周圍的游客都圍攏來,鼓起掌來。 老人很健談,我們問他:“老人家,您在這里做事多少年了?” “幾十年了,年輕的時候就開始做。嘿,那時候挑米挑柴禾,一百多斤不成問題?,F(xiàn)在老了,挑不動啰!只能挑挑輕東西。” “這活太累了,沒有其他的活嗎?” “過去家里窮,養(yǎng)家糊口唄!現(xiàn)在做習(xí)慣了,也不感到累?!?/p> 老人好像是華山的活字典,他如數(shù)家珍一般給大家講智取華山八勇士的故事,講“韓愈投書” 的笑話,講“劈山救母”的傳說,講華山險道上最擁擠時的狀況……說著,說著,老人樂觀豁達(dá)的情緒感染了我們,大家都樂開了。 我們接著問:“老人家,家里還有誰?” 老人說:“只有一個兒子,也是做挑夫的。早就勸我歇息了,可清閑下來,人會生病的。山里空氣好,做得動,還是做唄!” 一會兒,老人又要動身了。我們問:“老人家,你要去那兒?” 老人舉起笛子朝天上一指,“南峰‘老君洞’ 。還在上面,早著呢!”說著就挑著擔(dān)子穩(wěn)穩(wěn)扎扎地攀上了“天梯” 。 望著老人的背影,我的心里一陣感嘆。同樣是差不多歲數(shù)的老人,有人早已退休,安度幸福的晚年;有人卻仍要勞作,餓了吃自帶的干糧,渴了掬一口山泉,寂寞了就吹起悠揚的竹笛自娛。春夏秋冬,風(fēng)餐露宿,挑著重?fù)?dān),予人方便,給人歡樂。他一輩子行走在這深山險道之中,他對生命的詮釋,不正是體現(xiàn)了中國普通百姓吃苦耐勞、樂觀自信的精神嗎! 俗語云:“山高人為峰” 。老人站立在“天梯” 之上,藍(lán)天白云,身材越發(fā)高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