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一十四 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一 明道先生語一 師 訓 劉絢質(zhì)夫錄 「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君德也。君德即天德也。 「思無邪?!?/SPAN> 「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德不孤,與物同故不孤也。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SPAN> 「圣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SPAN> 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位乎中。無人則無以見天地(唯物主義)。書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易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 或幾乎息矣?!?/SPAN> 道,一本也?;蛑^以心包誠,不若以誠包心;以至誠參天地,不若以至誠體人物,是二本也。知不二本,便是篤恭而天下平之道。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谷羧缁蛘咭郧逄撘淮鬄樘斓?,則一作此。乃以器言而非道也。 咸恒,體用也。體用無先后。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SPAN> 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 顏子默識,曾子篤信,得圣人之道者,二人也。曾子曰:「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SPAN> 天地之正氣,恭作肅,肅便雍也。 理則極高明,行之只是中庸也。 中庸言誠便是神。 天人無間斷。 耳目能視聽而不能遠者,氣有限耳,心則無遠近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生之謂性」,告子此言是,
氣外無神,神外無氣。或者謂清者神,則濁者非神乎? 正名,聲氣名理,形名理。名實相須,一事茍,則其余皆茍矣。 古今異宜,不惟人有所不便,至于風氣亦自別也。日月星辰皆氣也,亦自別。 萬物皆有理,順之則易,逆之則難,各循其理,何勞于己力哉? 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則亡天德一作理也。 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違道不遠是也。忠恕一以貫之。忠者天理,恕者人道。忠者無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體,恕者用,大本達道也。此與「違道不遠」異者 ,動以天爾。 「必有事焉而勿正,事者事事之事。心勿忘勿助長」,養(yǎng)氣之道當如此。 志動氣者十九,氣動志者十一。 人心不得有所系。 「剛」者強而不屈,「毅」者有所發(fā),「木」者質(zhì)樸,「訥」者遲鈍。 禮者,理也,文也。理者,實也,本也。文者,華也,末也。理是一物,文是一物。文過則奢,實過則儉。奢自文所生,儉自實所出。故林放問禮之本,子曰:「禮,與其奢也寧 儉?!寡詢€近本也。此與形影類矣。推此理,則甚有事也。 以物待物,不以己待物,則無我也。圣人制行不以己,言則是矣,而理似未盡于此言。夫天之生物也,有長有短,有大有小。君子得其大矣,一作者。安可使小者亦大乎?天理如 此,豈可逆哉?以天下之大,萬物之多,用一心而處之,必得其要,斯可矣。然則古人處事,豈不優(yōu)乎! 志可克氣,氣勝一有志字。則憒亂矣。今之人以恐懼而勝氣者多矣,而以義理勝氣者鮮 也。 言天之自然者,謂之天道。言天之付與萬物者,謂之天命。 「德性」者,言性之可貴,與言性善,其實一也?!感灾隆拐撸孕灾校蝗缲灾?,乃卦之韞也。 「肫肫其仁」,蓋言厚也。 心誠求之,則無不察矣,忠厚之至也。
人心惟?!?,人欲也?!傅佬奈┪ⅰ?,天理也。「惟精惟一」,所以至之?!冈蕡?zhí)厥中」,所以行之。用也。 顏子不動聲氣,孟子則動聲氣矣。 服牛乘馬,皆因其性而為之。胡不乘牛而服馬乎?理之所不可。 致知養(yǎng)氣。 「干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剐郧楠q言資質(zhì)體段。
孔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者也。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皆不累于己爾。 人須知自慊之道。自慊者,無不足也。若有所不足,則張子厚所謂「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者也。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SPAN>
藏心于淵,美厥靈根。測曰:藏心于淵,神不外也。
凡為人言者,理勝則事明,氣勝則招怫。一本作氣忿則招怫。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道無體,義有方也。 孟子謂「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拐侵猓鼊t無物。 顏子屢空,空中一作心。受道。子貢不受天命而貨殖,億則屢中,役一作億。聰明億度而知,此子貢始時事,至于言「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乃后來事。其言如此,則必不至于不受命而貨殖也。 「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寡潘厮砸玻劣谛耘c天道,則子貢亦不可得而聞,蓋要在默而識之也。 君子坦蕩蕩,心廣體胖。
理義,體用也。理義之說我心。 居之以正,行之以和。 「天下皆憂,吾獨得不憂;天下皆疑,吾獨得不疑」;與「樂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吾何疑」,皆心也。自分「心」「跡」以下一段皆非。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沟烙袥_漠之氣象。 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二 明道先生語二 「一陰一陽之謂道」,自然之道也?!咐^之者善也」,出道則有用,「元者善之長」也。「成之者」卻只是性,「各正性命」者也。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天命之謂性」也。「人之生也直」,意亦如此。
孔子「與點」,蓋與圣人之志同,便是堯、舜氣象也,誠「異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揜焉者,真所謂狂矣。子路等所見者小。子路只為不達「為國以禮」道理,所以為夫子笑;若知「為國以禮」之道,便卻是這氣象也。 「窮理盡性」矣,曰「以至于命」,則全無著力處。
顏子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則是深知道之無窮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他人見孔子甚遠,顏子瞻之,只在前后,但只未在中間爾。若孔子,乃在其中焉,此未達一間者也。 「成性存存」,便是「道義之門」。
河南程氏遺書卷13卷16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三 明道先生語三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贡怂^「識心見性」是也。若「存心養(yǎng)性」一段事則無矣。彼固曰出家獨善,便于道體自不足。一作已非矣?;蛟唬骸羔屖系鬲z之類,皆是為下根之人設此,怖令為善?!瓜壬唬骸钢琳\貫天地,人尚有不化,豈有立偽教而人可化乎?」 曾子易簀之意,心是理,理是心,聲為律,身為度也。 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四 明道先生語四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槐闶侵裂??!?/SPAN> 佛氏不識陰陽晝夜死生古今,安得謂形而上者與圣人同乎?佛言前后際斷,純亦不已是也,彼安知此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棺詽h以來儒者,皆不識此義,此見圣人之心純亦不已也。詩曰:「維天之命,于穆不已?!股w曰天之所以為天也。「于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已,此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慎獨。
人多言廣心浩大,然未見其人也。 「樂則行之,憂則違之」,樂與憂皆道也,非己之私也。 圣人致公,心盡天地萬物之理,各當其分。佛氏總為一己之私,是安得同乎?圣人循理,故平直而易行。異端造作,大小大費力,非自然也,故失之遠。 易中只是言反復往來上下。 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斯道覺斯民也?!贯屖现朴X,甚底是覺斯道?甚底是覺斯民?
――――――――――――――――――――
北宋時期大哲學家程顥的帶有主觀唯心主義心學傾向的"理與心一"的宇宙本體論,決定了他的"氣稟說,,和"定性說,,相結(jié)合的人學本體論以及以心窮理盡心知天的"內(nèi)省"的功夫論,并且最終決定了地的"仁"和"識仁"的本體功夫思想.
本文詳細考察了二程(程顥與程頤)兄弟在氣象上的差異及對二程思想異同認識的歷史演變.從道學思潮的主題和二程共同創(chuàng)建"洛學"的實際歷史過程出發(fā),作者提出二程思想大同小異,"大同"同在他們共同致力于建構(gòu)"理"本體論這個關節(jié)點上,"小異"主要異在工夫論上.
南宋著名哲學家陸九淵提倡主觀唯心主義心學特色的"心即理"的宇宙本體論,決定了他的"人心本善"、"惡自偏失"的人學本體論和"格物致知"的功夫論,并且最終決定了他的以"簡易功夫"發(fā)明本心的本體功夫論.
"心即理"是理解陸九淵心學的最重要的哲學命題,陸九淵在宇宙本體和社會倫理的意義上,提出了"心即理"這一命題."心即理"的真實意蘊在于心理合一,而且與朱熹"心與理一"論相比較,這種"心理合一"具有直接、簡易、人人可為的特點.
程顥建立的哲學體系,具有心一元論的本體論傾向.它直接影響了宋明理學中陸王心學學派的形成和發(fā)展.因為程顥的心學思想由謝良佐繼承,后經(jīng)王蘋、張九成之傳承,至陸九淵而集大成.到了明代則由王陽明發(fā)揚光大形成陸王心學學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