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一十四 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一 明道先生語一 師 訓(xùn) 劉絢質(zhì)夫錄 「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君德也。君德即天德也。 「思無邪?!?/SPAN> 「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德不孤,與物同故不孤也。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SPAN> 「圣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孟子曰:「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乎天地之間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SPAN> 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位乎中。無人則無以見天地(唯物主義)。書曰:「惟天地萬物父母,惟人 萬物之靈?!挂自唬骸柑斓卦O(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 或幾乎息矣。」 道,一本也?;蛑^以心包誠,不若以誠包心;以至誠參天地,不若以至誠體人物,是二 本也。知不二本,便是篤恭而天下平之道。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谷羧缁蛘咭郧逄撘淮鬄樘斓?,則一作此。乃以 器言而非道也。 「范圍天地之化而不過」者,模范出一天地爾,非在外也。如此曲成萬物,豈有遺哉? 「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其中」,何不言人行其中?蓋人亦物也。若言神行乎其中,則人只于 鬼神上求矣。若言理言誠亦可也,而特言易者,欲使人默識而自得之也。 系辭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褂衷唬骸噶⑻熘涝魂幣c陽,立地之 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褂衷唬骸敢魂幰魂栔^道?!龟庩栆嘈味抡咭玻?/SPAN> 道者,惟此語截得上下最分明,元來只此是道,要在人默而識之也。 「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一之也。而兩之 ?!共粌蓜t無用。 「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只是敬也。敬則無間斷,體物而不可遺者,誠敬而已矣, 不誠則無物也。詩曰:「維天之命,于穆不已,于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純亦不已」 ,純則無間斷。 「毋不敬,儼若思,安定辭,安民哉」,君道也。君道即天道也?!赋鲩T如見大賓,使 民如承大祭」,此仲弓之問仁而仲尼所以告之者,以仲弓為可以事斯語也?!赣阂部墒鼓厦?/SPAN> 」,有君之德也?!肝悴痪础?,可以對越上帝。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合內(nèi)外之道也。釋氏,內(nèi)外之道不備者也。 克勤小物最難。 自下而達(dá)上者,惟「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SPAN> 「鼓萬物而不與圣人同憂。」圣人,人也,故不能無憂;天則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者也 。 咸恒,體用也。體用無先后。 「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SPAN> 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 顏?zhàn)幽R,曾子篤信,得圣人之道者,二人也。曾子曰:「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SPAN> 天地之正氣,恭作肅,肅便雍也。 理則極高明,行之只是中庸也。 中庸言誠便是神。 天人無間斷。 耳目能視聽而不能遠(yuǎn)者,氣有限耳,心則無遠(yuǎn)近也。 學(xué)在誠知誠\養(yǎng)。 學(xué)要信與熟。 「正己而物正」,大人之事,學(xué)須如此。 敬勝百邪。 「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SPAN> 欲當(dāng)大任,須是篤實(shí)。 「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非在外也。 「失之毫厘,繆之千里」,深可戒慎。 「平康正直。」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能近取譬者,可謂仁之方也已。」博施而能濟(jì)眾,固 仁也;而仁不足以盡之,故曰:「必也圣乎!」 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中庸所謂「率性之謂道」是也。仁者,人此 者也?!妇匆灾眱?nèi),義以方外」,仁也。若以敬直內(nèi),則便不直矣。行仁義豈有直乎?「必 有事焉而勿正」則直也。夫能「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則與物同矣。故曰:「敬義立而德 不孤。」是以仁者無對,放之東海而準(zhǔn),放之西海而準(zhǔn),放之南海而準(zhǔn),放之北海而準(zhǔn)。醫(yī) 家言四體不仁,最能體仁之名也。一本醫(yī)字下,別為一章。 「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生之謂性」,告子此言是,而謂犬 之性猶牛之性,牛之性猶人之性,則非也。萬物之生意最可觀,此元者善之長也,斯所謂仁 也。人與天地一物也,而人特自小之,何耶? 人賢不肖,國家治亂,不可以言命。 至誠可以贊化育者,可以回造化。 「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神無速,亦無至,須如此言者,不如是不足以形 容故也。 天地萬物之理,無獨(dú)必有對,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每中夜以思,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老子之言,竊弄闔辟者也。 冬寒夏暑,陰陽也;所以運(yùn)動(dòng)變化者,神也。神無方,故易無體。若如或者別立一天, 謂人不可以包天,則有方矣,是二本也。 「窮神知化」,化之妙者神也。 「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一物也。 天地只是設(shè)位,易行乎其中者神也。 氣外無神,神外無氣?;蛘咧^清者神,則濁者非神乎? 大抵學(xué)不言而自得者,乃自得也,有安排布置者,皆非自得也。 言有無,則多有字;言無無,則多無字。有無與動(dòng)靜同。如冬至之前天地閉,可謂靜矣 ;而日月星辰亦自運(yùn)行而不息,謂之無動(dòng)可乎?但人不識有無動(dòng)靜爾。 正名,聲氣名理,形名理。名實(shí)相須,一事茍,則其余皆茍矣。 忠信者以人言之,要之則實(shí)理也。 「天下雷行,物與●妄」,天下雷行,付與●妄,天性豈有妄耶?圣人「以茂對時(shí)育萬 物」,各使得其性也?!裢齽t一毫不可加,安可往也,往則妄矣。●妄,震下干上,動(dòng)以天 ,安有妄乎?動(dòng)以人,則有妄矣。 「犯而不?!?,校則私,非樂天者也。犯有當(dāng)報(bào)者,則是循理而已。 「意」者任意,「必」者必行,「固」者固執(zhí),「我」者私己。 「綏之斯來,動(dòng)之斯和」,圣人之神化,上下與天地同流者也。 禮云:「后世雖有作者,虞帝弗可及已?!谷瑛P凰來儀、百獸率舞之事,三代以降無此 也。 泰誓、武成稱一月者,商正已絕,周正未建,故只言一月。 中之理至矣。獨(dú)陰不生,獨(dú)陽不生,偏則為禽獸,為夷狄,中則為人。中則不偏,當(dāng)則 不易,惟中不足以盡之,故曰中庸。 陰陽盈縮不齊,不能無差,故厤家有歲差法。 日月薄蝕而旋復(fù)者,不能奪其常也。 古今異宜,不惟人有所不便,至于風(fēng)氣亦自別也。日月星辰皆氣也,亦自別。 時(shí)者圣人所不能違,然人之智愚,世之治亂,圣人必示可易之道,豈徒為教哉?蓋亦有 其理故也。 學(xué)要在自得。古人教人,唯指其非,故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fù)也?!寡匀?/SPAN> ,舉其近。若夫「告諸往而知來者」,則其知已遠(yuǎn)矣。佛氏言印證者,豈自得也?其自得者 ,雖甚人言,亦不動(dòng)。待人之言為是,何自得之有? 「行夏之時(shí),乘殷之輅,服周之冕」,與從周之文不悖。從先進(jìn)則為時(shí)之弊言之,彼各 有當(dāng)也。 「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備此數(shù)者,而「文之以禮樂, 亦可以為成人矣」。又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亦可以為成人矣」者,只是言忠信也。忠信者實(shí)也,禮樂者文也。語成人之名,自非圣人 ,誰能當(dāng)之?孟子曰:「唯圣人然后可以踐形?!谷绱?,方足以稱成人之名。 「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 ,故好是懿德?!?/SPAN>萬物皆有理,順之則易,逆之則難,各循其理,何勞于己力哉? 人心莫不有知,惟蔽于人欲,則亡天德一作理也。 皆實(shí)理也,人知而信者為難??鬃釉唬骸赋劦溃λ揽梢?。」死生亦大矣,非誠知道 ,則豈以夕死為可乎? 萬物莫不有對,一陰一陽,一善一惡,陽長則陰消,善增則惡減。斯理也,推之其遠(yuǎn)乎 ?人只要知此耳。 「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此孔子所以告子張者也。若顏、閔則無此問,孔子 告之亦不如此?;蛞扇绱艘嘤胁坏玫撜摺?鬃由w曰:「耕也,餒在其中矣。」唯理可為者, 為之而已矣。 孔子聞衛(wèi)亂,曰:「柴也其來乎!由也其死矣?!苟呱w皆適于義。孔悝受命立輒,若 納蒯聵則失職,與輒拒父則不義;如輒避位,則拒蒯聵可也;如輒拒父,則奉身而退可也。 故子路欲勸孔悝無與于此,忠于所事也。而孔悝既被脅矣,此子路不得不死耳。然燔臺(tái)之事 ,則過于勇暴也。公子郢志可嘉,然當(dāng)立而不立,以致衛(wèi)亂,亦圣人所當(dāng)罪也,而春秋不書 ,事可疑耳。 「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箶?shù)者,煩數(shù)也。 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違道不遠(yuǎn)是也。忠恕一以貫之。忠者天理,恕者人 道。忠者無妄,恕者所以行乎忠也。忠者體,恕者用,大本達(dá)道也。此與「違道不遠(yuǎn)」異者 ,動(dòng)以天爾。 「必有事焉而勿正,事者事事之事。心勿忘勿助長」,養(yǎng)氣之道當(dāng)如此。 志動(dòng)氣者十九,氣動(dòng)志者十一。 「祖考來格」者,惟至誠為有感必通。 「動(dòng)容周旋中禮」者,盛德之至,「君子行法以俟命」,「朝聞道夕死」之意也。 大凡出義則入利,出利則入義。天下之事,惟義利而已。 湯、武反之身之者,學(xué)而復(fù)者也。 「視其所以,以,用也,所為也。觀其所由,由,所從之道也。察其所安?!怪疽馑?/SPAN> 也,所存也。 北宮黝要之以必為,孟施舍推之以不懼,北宮黝或未能無懼。故黝不如施舍之守約也。 子夏信道,曾子明理,故二子各有所似。 公孫丑謂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如此則能無畏懼而動(dòng)心乎?故孟子曰:「否,我 四十不動(dòng)心?!?/SPAN> 人心不得有所系。 「剛」者強(qiáng)而不屈,「毅」者有所發(fā),「木」者質(zhì)樸,「訥」者遲鈍。 禮者,理也,文也。理者,實(shí)也,本也。文者,華也,末也。理是一物,文是一物。文 過則奢,實(shí)過則儉。奢自文所生,儉自實(shí)所出。故林放問禮之本,子曰:「禮,與其奢也寧 儉?!寡詢€近本也。此與形影類矣。推此理,則甚有事也。 以物待物,不以己待物,則無我也。圣人制行不以己,言則是矣,而理似未盡于此言。 夫天之生物也,有長有短,有大有小。君子得其大矣,一作者。安可使小者亦大乎?天理如 此,豈可逆哉?以天下之大,萬物之多,用一心而處之,必得其要,斯可矣。然則古人處事 ,豈不優(yōu)乎! 志可克氣,氣勝一有志字。則憒亂矣。今之人以恐懼而勝氣者多矣,而以義理勝氣者鮮 也。 「樂天知命」,通上下之言也。圣人樂天,則不須言知命。知命者,知有命而信之者爾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是矣。命者所以輔義,一循于義,則何庸斷之以命哉?若夫圣人之 知天命,則異于此。 「仁者不憂」,樂天者也。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言為仁之本,非仁之本也。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德之序也?!钢卟换?,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學(xué)之序也。知以知之,仁以守之,勇以行之。 言天之自然者,謂之天道。言天之付與萬物者,謂之天命。 「德性」者,言性之可貴,與言性善,其實(shí)一也?!感灾隆拐?,言性之所有;如卦之 德,乃卦之韞也。 「肫肫其仁」,蓋言厚也。 自明而誠,雖多由致曲,然亦有自大體中便誠\者,雖亦是自明而誠,謂之致曲則不可。 「體群臣」者,體察也,心誠求之,則無不察矣,忠厚之至也。故曰:「忠信重祿,所 以勸士?!寡员M其忠信而厚其祿食,此所以勸士也。 「敬鬼神而遠(yuǎn)之」,所以不黷也,知之事也?!赶入y后獲」,先事后得之義也,仁之事 也。若「知者利仁」,乃先得后事之義也。 「人心惟?!?,人欲也?!傅佬奈┪ⅰ?,天理也?!肝┚┮弧?,所以至之?!冈蕡?zhí)厥 中」,所以行之。用也。 「仁者其言也訒」,難其出也。 治道在于立志,責(zé)任求賢。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達(dá)德,學(xué)之要也。 操約者,敬而已矣。 顏?zhàn)硬粍?dòng)聲氣,孟子則動(dòng)聲氣矣。 ●妄,震下干上。圣人之動(dòng)以天,賢人之動(dòng)以人。若顏?zhàn)又胁簧?,豈如眾人哉?惟只 在于此間爾,蓋猶有己焉。至于無我,則圣人也。顏?zhàn)忧杏谑ト?,未達(dá)一息爾?!覆贿w怒, 不貳過,無伐善,無施勞」,「三月不違仁」者,此意也。 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顏?zhàn)又欢枵?,敬也?/SPAN> 誠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者用也。敬則誠\。 「敬以直內(nèi)」,則「義以方外」?!噶x以為質(zhì)」,則「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孫,順也,不止于言。 圣人言忠信者多矣,人道只在忠信。不誠則無物,且「出入無時(shí),莫知其鄉(xiāng)」者,人心 也。若無忠信,豈復(fù)有物乎? 「和順于道德而理于義」者,體用也。 學(xué)者須識圣賢之體。圣人,化工也。賢人,巧也。 有有德之言,有造道之言。孟子言己志者,有德之言也;言圣人之事,造道之言也。 學(xué)至于樂則成矣。篤信好學(xué),未知自得之為樂。造道者也。好之者,如游佗人園圃;樂 之者,則己物爾。然人只能信道,亦是人之難能也。 三代之治,順理者也。兩漢以下,皆把持天下者也。 服牛乘馬,皆因其性而為之。胡不乘牛而服馬乎?理之所不可。 祭者所以盡誠?;蛘咭远Y為一事,人器與鬼器等,則非所以盡誠\而失其本矣。 禮者因人情者也,人情之所宜則義也。三年之服,禮之至,義之盡也。 致知養(yǎng)氣。 克己最難。中庸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SPAN> 「生生之謂易」,生生之用則神也。 子貢之知,亞于顏?zhàn)?,知至而未至之也?/SPAN> 「先甲三日」,以窮其所以然而處其事;「后甲三日」,以究其將然而為之防。甲者, 事之始也。庚者,有所革也。自甲乙至于戊己,春夏生物之氣已備。庚者,秋冬成物之氣也 ,故有所革。別一般氣。 隨之上六,才與位皆陰,柔隨之極也,故曰:「拘系之,乃從維之,又從而維之。王用亨 于岐山?!刮ㄌ踔?,民心固結(jié)而不可解者也,其佗皆不可如是之固也。 學(xué)之興起,莫先于詩。詩有美刺,歌誦之以知善惡治亂廢興。禮者所以立也,「不學(xué)禮 無以立」。樂者所以成德,樂則生矣,生則惡可已也?惡可已,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也。若夫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至于如此,則 又非手舞足蹈之事也。 綠衣,衛(wèi)莊姜傷己無德以致之,行有不得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故曰:「綠兮絲兮,女 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絺兮綌兮,凄其以風(fēng),我思古人,實(shí)獲我心?!菇z之祿,由 女之染治以成,言有所自也。絺綌所以來風(fēng)也。 螽斯惟言不妒忌,若芣●則更和平。婦人樂有子,謂妾御皆無所恐懼,而樂有子矣。 居仁由義,守禮寡欲。 「君子上達(dá),小人下達(dá)?!瓜聦W(xué)而上達(dá),意在言表也。 有實(shí)則有名,名實(shí)一物也。若夫好名者,則徇名為虛矣。如「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 謂無善可稱耳,非徇名也。 「萬物皆備于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共徽\\則逆于物而不順也。 干,陽一有物字。也,不動(dòng)則不剛;「其靜也專,專一。其動(dòng)也直」,直遂。不專一則 不能直遂。坤,陰一有物字。也,不靜則不柔;不柔,一作躁。「其靜也翕,翕聚。其動(dòng)也 辟」,發(fā)散。不翕聚則不能發(fā)散。 「致知在格物?!垢瘢烈?。或以格為止物,是二本矣。 人須知自慊之道。 「干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貞者,性情也。」性情猶言資質(zhì)體段。亭毒化育皆利也。不 有其功,常久而不已者,貞也。詩曰:「維天之命,于穆不已」者,貞也。 天地日月一般。月受日光而日不為之虧,然月之光乃日之光也。地氣不上騰,則天氣不 下降。天氣降而至于地,地中生物者,皆天氣也。惟無成而代有終者,地之道也。 識變知化為難。古今風(fēng)氣不同,故器用亦異宜。是以圣人通其變,使民不倦,各隨其時(shí) 而已矣。后世雖有作者,虞帝為不可及已。蓋當(dāng)是時(shí),風(fēng)氣未開,而虞帝之德又如此,故后 世莫可及也。若三代之治,后世決可復(fù)。不以三代為治者,終茍道也。 動(dòng)乎血?dú)庹撸渑剡w。若鑒之照物,妍媸在彼,隨物以應(yīng)之,怒不在此,何遷之有? 圣人之言,沖一作中。和之氣也,貫徹上下。 人須學(xué)顏?zhàn)?。有顏?zhàn)又拢瑒t孟子之事功自有。一作立。孟子者,禹、稷之事功也。 中庸之言,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于密。 孔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 ,雖窮居不損焉,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者也。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皆不累于己爾。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與圣人同爾。 人須知自慊之道。自慊者,無不足也。若有所不足,則張子厚所謂「有外之心,不足以 合天心」者也。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共蛔髀斆鳎樚炖硪?。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幾幾」,取狼為興者,狼前后停,興周公之德 終始一也。稱公孫云者,言其積德之厚;「赤舄幾幾」,盛德之容也。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dòng)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 ,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SPAN>有節(jié)故有余,止乎禮 義者節(jié)也。 月不受日光故食。不受日光者,月正相當(dāng),陰盛亢陽也。鼓者所以助陽。然則日月之眚 ,皆可鼓也。月不下日,與日正相對,故食。 季冬行春令,命之曰逆者,子克母也。太玄中首中:陽氣潛萌于黃宮,信無不在乎中。 養(yǎng)首一:藏心于淵,美厥靈根。測曰:藏心于淵,神不外也。楊子云之學(xué),蓋嘗至此地位也 。 顏?zhàn)佣堂?,以一人言之,謂之不幸可也;以大目觀之,天地之間無損益,無進(jìn)退。 譬如一家之事,有子五人焉,三人富貴而二人貧賤,以二人言之則不足,以父母一家言之則 有余矣。若孔子之至德,又處盛位,則是化工之全爾。以孔、顏言之,于一人有所不足,以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群圣人言之,則天地之間亦富有余一作亦云富有。也?!富?/SPAN> 迪吉,從逆兇」,常行之理也。 視聽思慮動(dòng)作皆天也,人但于其中要識得真與妄爾。 東周之亂,無君臣上下,故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言不為東周也。 「素履」者,雅素之履也。初九剛陽,素履已定,但行其志爾,故曰「獨(dú)行愿」也。 「視履考祥」,居履之終,反觀吉兇之祥,周至則善吉也,故曰「其旋元吉」。 「比之無首兇」,比之始不善則兇。 「豶豕之牙吉」,不去其牙而豶其勢,則自善矣。治民者不止其爭而教之讓之,類是也 。 「介于石」,理素定也。理素定,故見幾而作,何俟終日哉? 豫者備豫也,逸豫也。事豫故逸樂,其義一也。 謙者治盈之道,故曰:「裒多益寡,稱物平施?!?/SPAN> 凡為人言者,理勝則事明,氣勝則招怫。一本作氣忿則招怫。 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為難。 「成性存存,道義之門」,道無體,義有方也。 「中者,天下之大本。」天地之間,亭亭當(dāng)當(dāng),直上直下之正理,出則不是,唯敬而無 失最盡。 孟子謂「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正是著意,忘則無物。 天者理也,神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帝者以主宰事而名。 易要玩索,「齋戒以神明其德夫」。 學(xué)只要鞭辟一作約。近里,著己而已,故「切問而近思」,則「仁在其中矣」?!秆灾?/SPAN> 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于前也, 在輿則見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只此是學(xué)質(zhì)美者,明得盡,查滓便渾化,卻與天地同體 。其次惟莊敬持養(yǎng),及其至則一也。 人最可畏者是便做,要在燭理。一本此下云:「子路有聞,未之能行,惟恐有聞。」 宰予晝寢,以其質(zhì)惡,因是而言。 顏?zhàn)訉铱?,空中一作心。受道。子貢不受天命而貨殖,億則屢中,役一作億。聰明億度 而知,此子貢始時(shí)事,至于言「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乃后來事。其言如此,則 必不至于不受命而貨殖也。 「天生德于予」,及「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此圣人極斷置以理。 「文不在茲」,言文未嘗亡。倡道在孔子,圣人以為己任。 「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雅素所言也,至于性與天道,則子貢亦不可得而聞,蓋要在 默而識之也。 君子坦蕩蕩,心廣體胖。 盡己之謂忠,以實(shí)之謂信。發(fā)己自盡為忠,循物無違謂信,表里之義也。 理義,體用也。理義之說我心。 居之以正,行之以和。 「艮其止,止其所也?!垢髦蛊渌缸又褂诙?,君臣止于義之謂?!隔奁浔场梗褂?/SPAN> 所不見也。 至誠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贊者,參贊之義,「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 奉天時(shí)」之謂也,非謂贊助。只有一箇誠,何助之有? 知至則便意誠,若有知而不誠\者,皆知未至爾。知至而至之者,知至而往至之,乃吉之 先見,故曰「可與幾」也。知終而終之,則「可與存義」也。「知至至之」主知,「知終終 之」主終。 「忠信所以進(jìn)德,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者,干道也。「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者,坤 道也。 「修辭立其誠」,文質(zhì)之義。 「天下皆憂,吾獨(dú)得不憂;天下皆疑,吾獨(dú)得不疑」;與「樂天知命吾何憂,窮理盡性 吾何疑」,皆心也。自分「心」「跡」以下一段皆非。 息訓(xùn)為生者,蓋息則生矣。一事息,則一事生,中無間斷。碩果不食,則便為復(fù)也。「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陰陽不測之謂神?!挂级弥?。 為政須要有綱紀(jì)文章,先有司、鄉(xiāng)官讀法、平價(jià)、謹(jǐn)權(quán)量,皆不可闕也。人各親其親, 然后能不獨(dú)親其親。仲弓曰:「焉知賢才而舉之?」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 諸?」便見仲弓與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義,則一心可以喪邦,一心可以興邦,只在公私之 間爾。 子夏問政,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子夏之病,常在近小。子張問政,子曰:「 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子張常過高而未仁,故以切己之事答之。 「其為氣也,配義與道?!沟烙袥_漠之氣象。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圣人以此齊戒,以神明其德夫!」
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二 明道先生語二 戌冬見伯淳先生洛中所聞 劉絢質(zhì)夫錄 「純亦不已」,天德也;「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三月不違仁」之氣象也;又 其次,則「日月至焉」者矣。 「一陰一陽之謂道」,自然之道也。「繼之者善也」,出道則有用,「元者善之長」也 ?!赋芍摺箙s只是性,「各正性命」者也。故曰:「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谷绱耍瑒t亦無始,亦無終,亦無因甚有,亦無因甚無 ,亦無有處有,亦無無處無。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天命之謂性」也?!溉酥仓薄梗庖嗳绱?。若以生為生 養(yǎng)之生,卻是「修道之謂教」也。至下文始自云:「不能者敗以取禍」,則乃是教也。 且喚做中,若以四方之中為中,則四邊無中乎?若以中外之中為中,則外面無中乎?如 「生生之謂易,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豈可只以今之易書為易乎?中者,且謂之中,不 可捉一箇中來為中。 顏?zhàn)釉诼铮溉瞬豢捌鋺n,回也不改其樂」。簞瓢陋巷非可樂,蓋自有其樂耳。「其 」字當(dāng)玩味,自有深意。 大學(xué)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在止于至善」,反己守約是也。 楊子出處,使人難說,孟子必不肯為楊子事。 孔子「與點(diǎn)」,蓋與圣人之志同,便是堯、舜氣象也,誠「異三子者之撰」,特行有不 揜焉者,真所謂狂矣。子路等所見者小。子路只為不達(dá)「為國以禮」道理,所以為夫子笑; 若知「為國以禮」之道,便卻是這氣象也。 人之學(xué),當(dāng)以大人為標(biāo)垛,然上面更有化爾。人當(dāng)學(xué)顏?zhàn)又畬W(xué)。一作事。 「窮理盡性」矣,曰「以至于命」,則全無著力處。如「成于樂」,「樂則生矣」之意 同。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子貢蓋于 是始有所得而嘆之。以子貢之才,從夫子如此之久,方嘆「不可得而聞」,亦可謂之鈍矣。 觀其孔子沒,筑室于場,六年然后歸,則子貢之志亦可見矣。他人如子貢之才,六年中待作 多少事,豈肯如此? 「生生之謂易,天地設(shè)位而易行乎其中.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乾坤或幾乎息 矣?!挂桩吘故巧??又指而言曰:「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圣人示人之意至此深且明矣 ,終無人理會(huì)。易也,此也,密也,是甚物?人能至此深思,當(dāng)自得之。 「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達(dá)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怪屡c位字,非圣人不能言,子思蓋特傳之 耳。 顏?zhàn)釉唬骸秆鲋畯浉?,鉆之彌堅(jiān)」,則是深知道之無窮也;「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他人見孔子甚遠(yuǎn),顏?zhàn)诱爸?,只在前后,但只未在中間爾。若孔子,乃在其中焉,此未達(dá)一 間者也。 「成性存存」,便是「道義之門」。 凡人才學(xué),便須知著力處;既學(xué),便須知得力處。
河南程氏遺書卷13卷16
河南程氏遺書(卷13--卷16) [ 作者:程顥、程頤著 轉(zhuǎn)貼自:本站原創(chuàng) 點(diǎn)擊數(shù):346 更新時(shí)間:2006-2-2 文章錄入:當(dāng)代理學(xué)網(wǎng) ]
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三 明道先生語三 亥八月見先生于洛所聞 劉絢質(zhì)夫錄 「公族有罪,磬于甸人,如其倫之喪,無服」,明無罪者有服也。 楊、墨之害,甚于申、韓;佛、老一無老字。之害,甚于楊、墨。楊氏為我,疑于仁。 墨氏兼愛,疑于義。申、韓則淺陋易見。故孟子只辟楊、墨,為其惑世之甚也。佛、老一作 氏字。其言近理,又非楊、墨之比,此所以害尤甚。楊、墨之害,亦經(jīng)孟子辟之,所以廓如 也。 禮云「惟祭天地社稷為越紼而行事」,似亦太早。雖不以卑廢尊,若既葬而行之,宜亦 可也。蓋未葬時(shí),哀戚方甚,人有所不能祭爾。 「艮其止,止其所也。」八元有善而舉之,四兇有罪而誅之,各止其所也。釋氏只曰止 ,安知止乎?●本罪作惡,誅作去。 釋氏無實(shí)。 釋氏說道,譬之以管窺天,只務(wù)直上去,惟見一偏,不見四旁,故皆不能處事。圣人之 道,則如在平野之中,四方莫不見也。 釋氏本怖死生,為利豈是公道?唯務(wù)上達(dá)而無下學(xué),然則其上達(dá)處,豈有是也?元不相 連屬,但有間斷,非道也。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彼所謂「識心見性」是也。 若「存心養(yǎng)性」一段事則無矣。彼固曰出家獨(dú)善,便于道體自不足。一作已非矣。或曰:「 釋氏地獄之類,皆是為下根之人設(shè)此,怖令為善。」先生曰:「至誠貫天地,人尚有不化, 豈有立偽教而人可化乎?」 曾子易簀之意,心是理,理是心,聲為律,身為度也。 灑埽應(yīng)對便是形而上者,理無大小故也。故君子只在慎獨(dú)。 知之明,信之篤,行之果,知仁勇也。若孔子所謂成人,亦不出此三者。臧武仲知也,孟 公綽仁也,卞莊子勇也。
河南程氏遺書卷第十四 明道先生語四 亥九月過汝所聞 劉絢質(zhì)夫錄 絢問:「先生相別,求所以教?!乖唬骸溉酥鄲壅撸喔娼?,必曰凡事當(dāng)善處。然只 在仗忠信,只不忠信,便是不善處也。」 有人治園圃役知力甚勞。先生曰:「蠱之象,『君子以振民育德』。君子之事,惟有此 二者,余無他為。二者,為己為人之道也。」為己為人,●本作治己治人。 「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何以言「仁在其中矣?」學(xué)者要思得之,了此,便是徹 上徹下之道。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先生曰:「弘而不毅,則難立;毅而不弘 ,則無以居之?!刮縻懷院胫馈?/SPAN> 讀書要玩味。 中庸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末復(fù)合為一理。 中庸曰:「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發(fā)育萬物,峻極于天。優(yōu)優(yōu)大哉!禮儀三百,威儀 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皆是一貫。 持國曰:「若有人便明得了者,伯淳信乎?」曰:「若有人,則豈不信?蓋必有生知者 ,然未之見也。凡云為學(xué)者,皆為此以下論。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性則知天矣 ;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槐闶侵裂浴!?/SPAN> 佛氏不識陰陽晝夜死生古今,安得謂形而上者與圣人同乎? 佛言前后際斷,純亦不已是也,彼安知此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棺詽h以來儒者,皆不識此義,此見圣人之心純亦不已也。詩曰:「維天之命,于穆不已 。」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于乎不顯,文王之德之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為文也。純亦不 已,此乃天德也。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慎獨(dú)。 學(xué)要在敬也、誠也,中間便一作更。有箇仁,「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之意。敬主事。 人之學(xué)不進(jìn),只是不勇。 或問:「系辭自天道言,中庸自人事言,似不同。」曰:「同。系辭雖始從天地陰陽鬼 神言之,然卒曰:『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中庸亦曰:『鬼神之為德,其盛矣 乎!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 其上,如在其左右。詩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 如此夫!』是豈不同?」 人多言廣心浩大,然未見其人也。 「樂則行之,憂則違之」,樂與憂皆道也,非己之私也。 圣人致公,心盡天地萬物之理,各當(dāng)其分。佛氏總為一己之私,是安得同乎?圣人循理 ,故平直而易行。異端造作,大小大費(fèi)力,非自然也,故失之遠(yuǎn)。 易中只是言反復(fù)往來上下。 伊尹曰:「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覺后知,使先覺覺后覺。予天民之先覺者也,予將以 斯道覺斯民也?!贯屖现朴X,甚底是覺斯道?甚底是覺斯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