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它們有的是作者的化身,有的是報秋的精靈,有的借蟬鳴襯幽靜,有的渲染了悲涼氛圍和滿腔愁緒…… 1.作者的自況 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蟬居高枝鳴叫,飲露水生存,作者喻其高潔,尊其品行,借以自況,委婉含蓄地表達自我情感。“尊其品格”以蟬自況的詩詞中,唐代虞世南的《蟬》就是極具代表性的一首:“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聲遠傳,作者卻強調(diào)這是由于“居高”所致。獨特的視角蘊涵著獨特的寓意:立身品格高潔的人,并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自能聲名遠播,這恰恰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代李商隱寫的《蟬》中的蟬,也是作者的自況?!氨疽愿唠y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 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弊髡邽槿饲甯撸钋遑?,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最終卻是徒勞的。蟬的難飽正與作者自己的舉家清貧相應,物我融為一體,暗示命運對自己的不公。唐代詩人駱賓王在《詠蟬》中寫道:“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鬢影, 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全詩運用雙關、隱喻手法表達面對現(xiàn)狀,即使自己有高潔的品性,也不為世人所了解的苦惱?! ?/span> 2.報秋的使者 劉禹錫的《始聞秋風》:“昔看黃菊與君別, 今聽玄蟬我卻回。五夜颼飗枕前覺, 一年顏狀鏡中來。馬思邊草拳毛動, 雕眄青云睡眼開。天地肅清堪四望, 為君扶病上高臺?!痹娭械摹拔摇奔础扒镲L”,重返人間,深情地回憶起去年觀賞黃菊的時刻與作者分別,而今一聽到秋蟬的鳴叫,便又回到作者的身邊共話別情。據(jù)《禮記·月令》記載,菊黃當在季秋,即秋去冬來之際;蟬鳴當在孟秋,即暑盡秋來之時?!翱袋S菊”“聽玄蟬”,形象而準確地點明了秋風去而復返的時令。 宋代姜夔的《惜紅衣》詞中“高柳晚蟬,說西風消息”的晚蟬,也在聲聲訴說著時序?qū)⒆儭⑶镲L將至的消息。 唐代詩人姚合寫的《閑居》是一典型例子?!安蛔宰R疏鄙,終年住在城。過門無馬跡,滿宅是蟬聲。帶病吟雖苦,休官夢已清。何當學禪觀,依止古先生?”作者身處縣城,卻性喜靜趣,居所也適應自己的疏鄙之性,沒有馬跡過門,訪者稀少。蟬聲聒噪,反覺鬧中處靜;寫的滿耳聲音,卻暗透一個“靜”字。正是于有聲處見無聲,反感靜意籠罩。頸聯(lián)寫來步步幽深,益見靜境。尾聯(lián)借禪理說心之靜趣。 杜牧的《題揚州禪智寺》中有這樣一句:“雨過一蟬噪,飄蕭松桂秋?!痹娋渲小跋s噪”反襯出禪智寺的靜,靜中見鬧,鬧中見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二句更是以動襯靜的典例。李白的《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此中冥昧失晝夜,隱幾寂聽無鳴蟬”一句寫一蟬不鳴,更顯出空山的寂寥。辛棄疾詞“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兩句動中寓靜,把半夜“清風”“明月”下的景色描繪得令人悠然神往。 4.渲染悲涼氛圍 蟬的生命就只有幾個月,蟬是活不了多久的,因此,寒蟬就成為悲涼的代名詞。這悲涼,有的是身世之痛,有的是家國之思,有的則是離別之苦…… 孟浩然的《秦中感秋寄遠上人》:“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北土非吾愿,東林懷我?guī)煛|S金燃桂盡,壯志逐年衰。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痹撛娛?a target="_blank">寫作者滯留帝京的景況和遭遇。涼風瑟瑟,蟬鳴嘶嘶,很容易使人產(chǎn)生哀傷的情緒。再加上作者身居北土,旅況艱難,官場失意,呼吁無門,忽聞蟬聲,怎能不“益悲”呢? 唐代駱賓王的《詠蟬》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币院s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 宋代柳永的《雨霖鈴》開頭是:“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未直接描寫別離,借助寒蟬的凄切之聲渲染了剪不斷的離愁別緒。 宋代王沂孫的《水龍吟·落葉》:“啼螿未歇,飛鴻欲過,此時懷抱。亂影翻窗,碎聲敲砌,愁人多少!”“螿”即寒蟬,詞中蟬吟鴻鳴仿佛交織成一首深秋寒夜的協(xié)奏曲,使人愁思滿腸,表現(xiàn)了作者在南宋末期對現(xiàn)實難以排譴的抑郁之情。 宋代趙彥端的《點絳唇》中的“愁無據(jù)。寒蟬鳴處,回首斜陽暮”一句將那無邊無際的愁苦巧妙地融入景物描寫之中,用凄切的寒蟬和暗淡的夕陽光將它側(cè)面烘托了出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