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十種尊號詳解 佛陀最通用的尊號有十一種,那就是: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諸經(jīng)論往往開合成十種 如十號經(jīng)以世間解,無上士合為一號 大智度論卷二十一 成實論卷一 菩薩地持經(jīng)卷三都以無上士,調(diào)御丈夫合為一號,稱為十號 佛陀十號詳解: 一 如果 如 梵語TATH,又作如如,真如,如實 指萬物真實不壞,無有變異的本性 一切法雖有各自不同的屬性,如:地有堅性,水有濕性等,是這些屬性都不是實有,都是以空為實體,所以將這種實性稱為如 如也有諸法的本性,所以稱為法性,而法性是真實究竟的至極邊際,所以又稱為實際 講法雖然各有差別,但是理體平等無異,這種理體平等無異的真理,也稱為如,又稱為真如,此理為一,故稱一如 由此可知,如,法性,實際,真如 一如等,都是諸法實相的異名 如來 梵語tathgata 音譯作多陀阿伽陀,多他阿伽度,多陀職伽度,怛薩阿竭,怛他多,多阿竭 各種經(jīng)典對于如來有不同的解釋,歸納如下: 一 以如實之智,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故名如來 二 以如實智慧解脫,得究竟涅槃,故名如來 三 如實覺了真理,故名如何 四 如實知眾生種種欲樂,悉能示現(xiàn),故名如來 五 如實成就一切善法根本,斷一切不善根本,故名如來 六 如實為眾生批示解脫之道,故名如來 七 能讓眾生遠離邪道,住于真理正道 八 演說諸法真實空義, 九 諸佛來到三解脫門,也令眾生入到此門, 十 通達諸法實相 十一 如實修來,來到佛地, 十二 以佛法真理,來到佛地 十三 以權(quán)智三足,證到佛地 助道經(jīng)說:智度無極母,善權(quán)方便父,生故名為父,養(yǎng)育 故名母 智慧善權(quán)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出生諸佛,因此以修習二者而證入佛地者,稱為如來 二四 從如如自性而來,故名如來 有人也解為如去,如果作如去解,則是乘真如之道,往到佛果涅槃的意思 ,不管是如來也好,或是如去也好,佛的法身體性平等,有如虛空般清凈常住,離言絕慮,不可名狀 金剛經(jīng)說 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名如來 道習佛陀境界的甚深微妙,不可思議 二 應供 應供 梵語arhat \arhant譯音阿羅漢 阿羅訶,又稱作應真或應 阿羅漢具有三種意義 一 殺賊 賊,指煩惱,能盜走一切善法功德,故名賊 佛陀斷盡一切煩惱,所以稱為殺賊 二 不生 佛陀證入究竟涅槃,心中不再生無明煩惱,所以稱來來生 三 應共 佛陀斷盡三界內(nèi)外一切煩惱,智德圓滿,所以應受十方眾生以飲食 衣服 臥具 湯藥 幢幡 寶蓋,香,花 燈,等最勝莊嚴具禮敬供養(yǎng) 阿羅漢雖有三義,但以應供能涵蓋三義,故一般均以應供作為佛陀的異名之一 三 正遍知 正遍知,梵語samyak sambudha 譯音作三藐三佛陀,又稱三耶三佛檀,正遍智,正遍知,正遍覺,正真道,正等覺,正等正覺,正覺等 指佛陀所證得的智慧真而又圓滿,周遍含容,無所不包 凡夫俗子的世智辯聰固然微不足道,即使是聲聞,緣覺與菩薩,雖然已入圣位,他們的智慧和佛陀比起來,不是有所不足 法華文句卷五和大明三藏法數(shù)卷十八,對于四種圣者的智慧作了如下比較: 1 聲聞的智慧有如螢火,聲聞雖觀四諦,悟得空理 但是還不究竟,僅能自度,不能度人 有如螢火蟲的光芒微弱,僅能自照而不能照物 2 緣覺的智慧有如星光,緣覺雖觀十二因緣,悟真空之理,但是對于中道妙諦仍然不能明了,好比天邊的星辰雖然能發(fā)出光芒,但是不能照到遠處 3 菩薩的智慧有如月光,菩薩雖然具有智慧,但是惑業(yè)未斷,所擁有的智慧有多少之別,好比月亮有盈有虧,光芒強弱不等 4 佛陀的智慧,有如日光,唯有佛陀的智慧能覺了諸法實相不增不減,悉知十方諸世界的名號及眾生的名號,先世因緣,來世生處,以及一切心相,結(jié)使,善根等宇宙諸法,所以稱為正遍知 四 明行足 明行足,梵語vidy-caraa- sapanna譯音皮侈羅那三般那 又作明善行,明行成,明行圓滿 明行 在經(jīng)典中有多種解釋,歸納如下: 1 明,指宿命,天眼,漏盡等三明,三明與六神通的名稱雖然相仿,其中仍有如下差別(六神通指:六通。指六種超人間而自由無礙之力。即:(一)神足通,又作身通、身如意通、神足通。即自由無礙,隨心所欲現(xiàn)身之能力。(二)天眼通,能見六道眾生生死苦樂之相,及見世間一切種種形色,無有障礙。(三)天耳通,能聞六道眾生苦樂憂喜之語言,及世間種種之音聲。(四)他心通,能知六道眾生心中所思之事。(五)宿命通,又作宿住通,能知自身及六道眾生之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六)漏盡通,斷盡一切三界見思惑,不受三界生死,而得漏盡神通之力。 [前五通可以通過打坐念咒等等苦修得定開發(fā)獲得,漏盡通只有斷了煩惱才可以獲得] 有限度的羅漢神通 神通因修習層次的不同,所得神通的深淺也不一樣。比如,六通之中,前五通凡夫外道也可以因業(yè)報所感或修習而有;但是漏盡通唯有圣者才能證得,而且,漏盡通有漏習俱盡與漏盡習未盡二種,前者是佛,后者是菩薩?! ∪缟窬惩?,外道凡夫的變化能力有限,所變化的境相最多只能保持七天,諸佛和他的圣弟子則轉(zhuǎn)變自在,不受時間的限制。 以六通中的天眼通來說,佛菩薩、羅漢和外道等所看的范圍各不一樣。外道在世間修得的天眼只能看到三界中欲色二界色處的情況,無法看到無色界,因為五色界沒有形色的原故。佛菩薩和阿羅漢,由于果位的差異,他們所見的境界也不一樣。在《大智度論》說到:佛和法身菩薩的清凈天眼,是五通凡夫所不能及的,即使是羅漢的神通,比起佛菩薩來,也要相差很遠。因為小阿羅漢小用心只能見一千世界,大用心可以見二千世界;如果是大阿羅漢,小用心能見二千世界,大用心最多能見一個三千大干世界(約百億日月),能聽到三千大干世界以內(nèi)的聲音;辟支佛(比羅漢高一級的二乘圣人)可見百三千大干世界,至于菩薩神通,可見無量三千大干世界,能見塵之剎,剎中之塵,塵剎中之諸佛,能聽重重剎中之諸佛在演說妙法。佛就更不一樣,看三千大干世界就像看自己的手掌紋路一樣清楚明了,他的見聞范圍涵括整個宇宙,能于一中知無量,于無量中知一?! ∮秩缢廾▉碚f,修習禪定得通的外道能回憶過去世的時間有二萬劫,大阿羅漢、辟支佛能知道八萬大劫以內(nèi)的因緣,但是還要作意來觀察,才能知道。菩薩的神通,能知八萬大劫以外的因緣,亦不需要在定中觀察,一想就知道了。佛的天眼明可以了知眾生無量無邊劫的果報因緣。 在圣神通面前失效的外道神通 佛菩薩的十八神變中有制他神通,意思是佛菩薩,依定自在,能夠制伏其它一切具神通者所現(xiàn)的神通,如其所欲,令事成辦。所以外道凡夫的神通如果遇到佛或者菩薩羅漢的大神通就沒轍了。 抵不過業(yè)力的神通 在世間上各種的力量之中,最大的力量并不是神通,而是行為的力量,也就是業(yè)的力量。中國有名話叫“在劫難逃”,就是業(yè)報難逃的意思。自己所造的業(yè),一定要自己去受報,絲毫也逃避不了。你縱有再大的神通,可是終究敵不過業(yè)力。佛教并不以為神通是萬能的,在因果律的原則下,眾生的生死禍福,都是出于善惡業(yè)力的自作自受,神通的功用雖大,不可能破壞因果的律則,凡是決定性的重大業(yè)報,縱然以佛陀的神通,也不能把局勢全部扭轉(zhuǎn),否則,因果業(yè)報的理論,便將無從成立。 ?。痢《思捌兴_等圣者只知道自己以及眾生過去一世,二世,三世用至千百萬劫之事,是為宿命通,佛陀能知道從無始劫來自己及眾生一切因緣行業(yè),是為宿命明 ?。隆《思捌兴_等圣者只知道眾生未來生此死彼之事,是為天眼通 佛陀進一步知道其行業(yè)因緣果報及生死相狀等事,是為天眼明 C 二乘及菩薩等圣者雖然斷了煩惱,猶存習氣,不能了知他人煩惱是否已斷盡,是為漏盡通 佛陀則就能斷除一切煩惱習氣,是為漏盡明 行,指,口二業(yè),四善六道中(另解三界,十方,四生六)惟有佛陀的身口二業(yè)圓滿無失 佛陀具足三明二業(yè),所以稱為 明行足 2 明 指離諸癡暗,證得佛果,行,指三學,六度修行(三學指戒定慧,六度指布施 持戒 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三福指:人天福,二乘福,大乘?!×椭?見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利和同均) 佛陀在因地時,曠劫精進,修諸善業(yè),而得究竟解脫,永離無明煩惱系縛,所以稱為 明行足 善逝 梵語sugata,譯音修伽陀,蘇揭多,修伽多,又稱善去,好去,有下列三種意義: ?。痢≈溉鐏磉M入種種甚深三昧與無量妙智慧之中,是妙往的意思 凡愚六道(指分別是一道:地獄道、二道:餓鬼道、三道:畜生道、四道:修羅道、五道:人間道、六道:天界道“六道”為以上的六道~) 心中充滿貪嗔癡,所以常流轉(zhuǎn)于生死苦海中,就不是善逝 ?。隆∪鐏碚腔蹟嘀T惑,妙出世間,往至佛果,故名善逝 ?。谩∪鐏砣鐚嵢ネ鶚劚税?不再退沒于生死之海 也有人譯成善說,好說,善解,善說無患 指如來能依諸法實相,不著于法愛而說,并能善于觀察弟子的根器,應機說教,令入佛智 世間解 梵語lokavid 譯音路迦憊,又作知世間 世間可分為二種,即:眾生世間,非眾生世間 如果不但遍知眾生,非眾生之間的相狀,而且能如實了知世間的非有常,非無常,非有邊,非無邊,非去,非不去等,心不著相,如虛空般清凈無染 無上士 梵語anuttara 譯音阿耨多羅,又作無上,無上丈夫,具有下列意義: A 佛陀的智慧,禪定,戒行等一切智德圓滿,?;垭p足,于人中無有過之者,所以稱為無上士 B 在諸法中,涅槃法最為殊勝,佛陀不但自己證得涅槃,也教導眾生,令入涅槃,所以佛于眾生中,也是最勝無上 C 佛身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另解),在眾生中無與化比 細解三十二相:一、三十二相又名三十二大人相,一足安平,二足千輻輪,三手指纖長,四手足柔軟,五手足縵網(wǎng),六足跟圓滿,七足趺高好,八癇如鹿王,九手長過膝,十馬陰藏,十一身縱廣,十二毛孔青色,十三身毛上靡,十四身金光,十五常光一丈,十六皮膚細滑,十七七處平滿,十八兩腋滿,十九身如師子,二十身端正,二十一肩圓滿,二十二口四十齒,二十三齒白齊密,二十四四牙白凈,二十五頰車如師子,二十六咽中津液得上味,二十七廣長舌,二十八梵音清遠,二十九眼色紺青,三十睫如牛王,三十一眉間白毫,三十二頂成肉髻。 八十種好:又名八十隨形好,即無見頂相、鼻高不現(xiàn)孔、眉如初月、耳輪垂埵、身堅實如那羅延、骨際如鉤鎖、身一時回旋如象王、行時足去地四寸而現(xiàn)印文、爪如赤銅色薄而潤澤、膝骨堅而圓好、身清潔、身柔軟、身不曲、指圓而纖細、指文藏復、脈深不現(xiàn)、踝不現(xiàn)、身潤澤、身自持不逶迤、身滿足、容儀備足、容儀滿足、住處安無能動者、威振一切、一切眾生見之而樂、面不長大、正容貌而色不撓、面具滿足、唇如頻婆果之色、言音深遠、臍深而圓好、毛右旋、手足滿足、手足如意、手文明直、手文長、手文不斷、一切惡心之眾生見者和悅、面廣而殊好、面凈滿如月、隨眾生之意和悅與語、自毛孔出香氣、自口出無上香、儀容如獅子、進止如象王、行相如鵝王、頭如摩陀那果、一切之聲分具足、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薄、毛紅色、毛軟凈、眼廣長、死門之相具、手足赤白如蓮花之色、臍不出、腹不現(xiàn)、細腹、身不傾動、身持重、其身大、身長、手足軟凈滑澤、四邊之光長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視眾生、不輕眾生、隨眾生之音聲不增不減、說法不著、隨眾生之語言而說法、發(fā)音應眾生、次第以因緣說法、一切眾生觀相不能盡、觀不厭足、發(fā)長好、發(fā)不亂、發(fā)旋好、發(fā)色如青珠、手足為有德之相。 八 調(diào)御丈夫 梵語 purusa 譯音富樓沙曇藐娑羅提,指佛陀善于運用各種方便權(quán)巧化導眾生,令得今世樂,后世樂,用至涅槃樂 九 天人師 梵語sasta dena manusyanam 譯音舍多提婆摩舍喃,又稱天人老師 指佛陀善于教導眾生何者應作,不應作,是善,是不善,如果眾生能依教而行,不舍道法,就能解脫煩惱 如來廣度一切眾生,無有分別,為何說是天人師呢?就是因為人的煩惱較薄,天的智慧較利,二者容易趣向佛道,得度者較多,因此以天,人為代表,稱如來為天人師 十佛 梵語buddha 全稱佛陀,佛馱,休屠 浮陀,浮屠,浮圖,浮頭,沒馱,勃陀,馞陀,步他,意譯為覺者,知者,覺,指具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如實知見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大圣者 十一 世尊 梵語bhagavat 譯音作婆伽婆,婆伽梵,薄伽梵,又稱有德,有名聲等,世間最尊貴的圣者之意 婆伽婆含有六種意思,都含攝在世尊的意譯中 1 自在:指如來永不被諸煩惱所系絆 2 熾盛:指如來智慧之火能使三毒(貪嗔癡)永盡無余 3 端嚴:指如來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 4 名稱:指如來的功德殊勝圓滿,各聞遍于十方 5尊貴:指如來常以智慧方便利樂眾生,永不懈怠 6 吉祥:指如來為一切眾生所贊嘆供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