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藝術是發(fā)現(xiàn)自然美而又顯示創(chuàng)造性加工的造型藝術,所謂“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說在根雕創(chuàng)作中,大部分應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態(tài)來表現(xiàn)藝術形象,少部分進行人工處理修飾,因此,根雕又被稱為“根的藝術”或“根藝”。 原始社會的根藝 根的藝術,其歷史源遠流長,它在中國是一門既年輕又古老的藝術。說它年輕,是因為近些年才在全國各地蓬勃發(fā)展起來;說它古老,則因為這門藝術在我國幾經(jīng)興衰,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我國勞動人民利用樹根、竹根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和日常生活用具的實踐活動,在原始社會用木鋤松土,古帝少昊時期雕刻木像,商周時期造木人等木雕作品出現(xiàn)的同時就開始了。我們的祖先不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貝殼等物制作裝飾品,同時也采用樹根或竹根制作裝飾品。著名史學家常任俠先生曾說過:這種根制裝飾品與日本古代叫作“根付”的東西相似,我們民俗端午節(jié)小兒佩帶蒼術根也的原始的遺風??梢娎酶闹谱魉囆g和實用品,在原始社會已有萌芽。根的藝術同其他工藝美術一樣,從原始人的勞動中逐漸產(chǎn)生了?!?/span> 戰(zhàn)國時期的根藝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變化,根藝作品也在人類的勞動中逐漸發(fā)展和變化。現(xiàn)存最早的根藝作品,到目前為止要算戰(zhàn)國時代的“辟邪”和“角形器”了。
漢時期的根藝 《曲阜縣志》中記載,在西漢時期,孔子的家族曾利用楷木自然彎曲的形態(tài)制作了拐杖?!稘h書·五行字》中記載:“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郵樗樹生枝如人頭,眉目須皆具,亡發(fā)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陽鄉(xiāng)柱仆地,生枝如人形,身青黃色,面白,頭有髭發(fā)……”在《鉤沈》小說“玄中記”中敘述,“漢桓帝出游,在河上,忽有一青牛從水中出,直走蕩桓帝邊,人皆驚走。太尉何公時為殿中將軍,為人勇力,走往逆之。牛見公往,乃反走還河。未至河,公及牛,乃以手拔牛左足脫,以右手持斧砍牛頭而殺之。此青牛是萬年木精也”。從孔氏家族的天然拐杖,到漢哀帝時,鄉(xiāng)下發(fā)現(xiàn)樹根如人形及漢桓帝出游,遇河中漂浮著似如青牛般的陰沉木……可看出古代先人們對根木自然美的發(fā)現(xiàn)。在《后漢書·郭伋傳》中記載:“行部到西河美稷,有兒童數(shù)百,各騎竹馬道次迎拜”。載竹為馬,兒童嬉戲之具。 南北朝時期的根藝 《南齊書》中還有齊高祖贈予隱士僧紹竹根“如意”的記載。這個“如意”是個像嫩芽籜包的竹冠,似靈芝或云形,而柄微曲象征吉祥的玩賞物,它是采用竹根的自然形態(tài),略加人工雕琢而成的。這個時期還出現(xiàn)了不少采用樹根制作的杖頭、筆筒、佛柄、抓背、煙斗等是實用品,以及宮、廳、軒、堂、櫥、和家庭中的豪華根藝陳設,甚至發(fā)展成為高貴的藝術禮品和吉祥物品等等,特別是利用樹根制作的各種家具尤為常見。 隋、唐、五代時期的根藝 到了隋、唐時期,我國根藝創(chuàng)作隨著美術事業(yè)的興盛而相應得到發(fā)展,根藝作品不僅在民間流傳,為人民所喜愛,也得到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珍愛。在《新唐書·李泌傳》中記載:“泌嘗取松樛枝以隱背,名曰'養(yǎng)和’,后得如龍形者,因以獻帝,四方爭效之。”說的是唐時鄴官李泌采用天然樹根,制作龍形抓背獻給皇帝的事?!豆鹪穮舱劇分杏涊d,唐時候有人發(fā)現(xiàn)有一種節(jié)莖呈四方形竹子,深秋至簡,經(jīng)歲成竹,質堅韌,可做手杖及觀賞用。而唐人段公路在《北戶錄·方竹杖》中,對把方竹削圓上漆制作拐杖評為“庸俗不解事之誚”??梢姰敃r人們對竹子自然形態(tài)美的重視。唐代韓愈在《題木居士》中關于“火透波穿不計春,根如頭面干如身。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及“為神詎比溝中斷,遇賞還同爨下余。朽蠧不勝刀鋸力,匠人雖巧欲何如”的敘述,也可看出當時根藝的興起和被人們所珍愛。韓愈的著兩首詩也描述了一件“人物”根藝美術作品的思想和藝術特色。“根如頭面干如身”,可看出當時這件作品的作者,將一個帶樹干的根倒立起來,創(chuàng)作了一件“似人”的藝術作品形象。在作者心目中所表現(xiàn)的人物形象不的一位普通人,而把它視為一尊“神佛”的形象,既稱之為“木居士”。
宋、元時期的根藝 到了宋、元時期,根藝術不僅在宮廷和民間發(fā)展,同時也出現(xiàn)在石窟廟宇之中。采用各種樹根雕刻佛像,常常與泥塑媲美。至今在我國的一些石窟和廟宇中,仍然保存有根雕佛像。同時還為宮廷和廟宇增添了不少貴重文物和陳設。在宋代《太平廣記》“荊根枕”中詳細地記載著利用荊樹根創(chuàng)作獅子形木枕贈送廟上的故事。書中說,古代有一位商人叫張弦,一天他騎著馬路過華岳廟前,把馬栓在一棵金荊樹上便就地睡了起來。突然馬受驚拖走了這棵金荊樹。張弦驚醒后便追到馬前,取下這棵樹仔細觀察,只見根部形狀好像一頭獅子,頭、爪、腿俱在。張弦將此帶到華陰縣城,請一位木匠進行雕琢修整,加工成為一個獅子形木枕,獻給華岳廟上。這守廟人如獲至寶,將它鎖在柜中,精心珍藏起來,路過此地的人要用百元錢買通守廟人,才得以看到。這個例子充分地說明了根的藝術在當時群眾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后來隨著唐、宋的木、竹雕刻藝術派別的演變和刻技的發(fā)展,根藝美術的創(chuàng)作表現(xiàn)形式也出現(xiàn)了技藝上的發(fā)展局部雕刻的根雕作品層出不窮,使根的藝術形成了根雕形式。同時也出現(xiàn)了不少根藝實用品。元代名畫家王振鵬借用根雕的藝術的自然古雅之美,作為他創(chuàng)作繪畫作品的素材,他的《伯牙鼓琴圖》中香爐幾架就是當時的實用根藝作品?!?/span> 明、清時期的根藝 到了明代、根藝就更加發(fā)達。從一些文獻記載中,可看到根藝家們不僅利用木、竹根創(chuàng)作出適合人們欣賞的擺設,而且還雕刻出具有實用價值的高級家具以及其他實用品。尤其當時的跟制拐杖更為出名。明代傳有李東陽《靈壽杖歌》:“誰采青壁紅瑯 ,見之慕之不容口。錫以嘉名曰靈壽,爪之不入行有聲,金可同堅石同久。吾家此物舊所有,神與相扶相守。”明代謝在杭所著《五雜俎》書中“物部”記載:“吳中以枯木根作蟬椅,蓋本與此。”在“長物志”中也記道:“以天臺藤為之,或得古樹根,如虬龍結曲臃腫,槎牙四出,可掛瓢笠及數(shù)珠瓶缽等器,更須瑩滑如玉,不露斧介者為掛,近見以五色芝粘其上者,頗為添足?!背宋淖钟涊d,明代仇英繪制的《金古圖》、《桃李園圖》畫中,也出現(xiàn)了樹根椅子。在上海市豫園中玉華堂內,至今陳列的根制雙椅、玉玲瓏麒麟和鳳凰等實用品及觀賞品,也是明代根藝家們采用榕樹根創(chuàng)作出來的。在《陶庵夢億》書中,對明代人溪澄有這樣的記述:“貌若無能,而巧奪天工……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行之盤根錯節(jié),以不易刀斧為奇,經(jīng)手胳剖磨之而逆得重價”。 根藝精品欣賞: 責任編輯:招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