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法入手讀懂古文 【原文】
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 《莊子·徐無鬼》 師:這篇比較難懂,我又有意增加了閱讀的難度--斬頭去尾,刪去莊子講故事的背景、緣由,只保留寓言故事本身;去除了標點符號。讓你標點并譯成現(xiàn)代白話文,愿意嘗試一下嗎?? 生:我愿意。 ······ 師:我們先不看你完成的作業(yè)。先討論一番,問:你覺得最難解讀的是-- 生:答:一個字,“質(zhì)”! 師:所見略同。如果我出考題,就只在這個字詞下加一點--解釋加點的字。 生:您真厲害。解釋錯了就全錯? 師:你以為呢?一篇文章百千萬字,當然不是每個字詞的重要性都一樣。有的字不影響全篇的理解;有的字詞卻關(guān)涉全篇的正確讀解。“質(zhì)”字就是這樣的字詞。你讀懂了嗎? 生:(不很自信地)是XX的意思吧。(為保持此文的啟發(fā)性,暫保密) 師:(驚訝于小家伙竟然基本上猜對了,但不形于色)我們回顧一下,你是怎樣讀解的。 生:一看到“質(zhì)”字,自然想到本質(zhì)、性質(zhì)、質(zhì)地?!俺贾|(zhì)死久矣”一句,“臣之質(zhì)”是他這個人--匠石的“質(zhì)”,“質(zhì)”又“死”,又“死”了好久了??梢姟百|(zhì)”是有生命的xx。自己說自己的性質(zhì)死了,不合情理! 師:“自己說自己的性質(zhì)死了”--好極了。能看出這種讀解是誤讀,離開正確讀解就不遠了。常識起了作用。好多人會“不顧死活”地想出一大串--“技術(shù)”、“技能”“工具”等等,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不過你要知道,你基本讀懂,語法知識修養(yǎng)起了更重要的保障作用。 生:是嗎。 師:我問你--“臣之質(zhì)”語法結(jié)構(gòu)? 生:偏正詞組,“臣”是“質(zhì)”的定語:“我的質(zhì)”。 師:“臣之質(zhì)死久矣”的語法結(jié)構(gòu)呢? 生:“臣之質(zhì)”主語,“死久”謂語。 師:所以,你看出有可能讀成“我自己的‘性質(zhì)’死了”--主謂陳述句,謂語陳述、說明主語。語法上沒問題。問題是“性質(zhì)”無所謂死與活的。 生:當時我是想“性質(zhì)”無所謂死與活。所以拼命地想“質(zhì)”的另外含義。 師:對頭!還記得怎么想的嗎? 生:想來想去,一時想不出。就按你一再關(guān)照的,心不旁騖再看文章,看上下文--“字不離句,句不離篇”。盯住上文的“雖然”,你曾經(jīng)特別教我,這要化成雙音、多音的現(xiàn)代漢語連接詞“雖說如此···,然而···”,表示轉(zhuǎn)折的意思,從前一句的意思轉(zhuǎn)向反面或側(cè)面。雖說“嘗能斫之”,曾經(jīng)“能斫”,然而--不能了?情況發(fā)生變化了?為什么不能,情況發(fā)生什么變化了?---啊,有了,聯(lián)系下文--“臣之質(zhì)死久矣”。不能“斫”,是因為我(匠石)的XX死了。運斤而“斫”,不是(匠石)他自己嗎?---啊,還有一位被“斫”的,!我回想上面的故事--“聽而斫之”、“立不失容”的郢人!就是說,(匠石)做這個神奇的動作,他要有個--“搭檔”?!?/font> 師:所以你就把“質(zhì)”理解為“搭檔”。 生:不對嗎? 師:不,回答----正確!總結(jié)一下,你正確解讀《運斤成風》的寓言故事思考過程,很主要的是借助了語法知識修養(yǎng)。 生:有些我當時并不自覺的。 師:索性再講深一點,徹底自覺一番??瓷舷挛模褪强凑Z境,某個語言成分的環(huán)境。 生:(搖頭皺眉)不懂。 師:并不難。剛才,你不是把“質(zhì)”放到“臣之質(zhì)”里去理解嗎?這叫做“詞不離詞組”?!俺贾|(zhì)”放到“臣之質(zhì)死久矣”里去理解-- 生:( 感悟地)詞組不離句子。 師:再把“臣之質(zhì)死久矣”放到-- 生:( 不無興奮地)放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這個復(fù)句里理解--分句不離復(fù)句。 師:我國古代先賢還是累積了語法經(jīng)驗的,只是沒有太深入研究以形成語法體系。有“字”和“句”的說法,卻沒有“詞”、“詞組”、“句子”、“復(fù)句”這樣的概念體系?!白植浑x句,句不離篇”,基本如此;遠不及“詞不離詞組,詞組不離句子,分句不離復(fù)句”準確嚴密。同樣“看上下文”--就是“看語境”,現(xiàn)代語言科學(xué)也已經(jīng)形成一整套語境理論。 生:(又喜又驚)啊,這么多知識。我要學(xué)那么多嗎?怎么來得及呢。 師:暫時先懂得這一點也就夠了,你就在同齡人當中占有優(yōu)勢了。以后有興趣的話可以進一步學(xué)習(xí)的。這次閱讀文言短文,你完成得極好。你憑直覺讀懂了大意。說明前一陣我們學(xué)習(xí)古漢語語法特點有良好的效果--進入你的記憶深處,冥冥當中助你解讀文言文本。 掌握知識的最高境界是化為了直覺。但是我們老師在教學(xué)過程中,要反溯運用知識的思考過程,來幫助學(xué)生理解消化知識。這個方法也適合于你們自學(xué)。不要一味地所謂寫作業(yè),在題海里游泳,有時不妨反溯解題的過程亦即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考過程,檢驗自己的直覺的正確性,確保答題絕對無誤。抓住典型題重點練習(xí),有利于基礎(chǔ)知識的熟練掌握。這樣,也就可以總體上少做些題目,減輕負擔。 生:知道了。 師:不過,把“質(zhì)”理解為“搭檔”,如果沒有語義學(xué)方面的依據(jù),難以成立。也就是“質(zhì)”的的義項里怎么會有“搭檔”的意思呢,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