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7日發(fā)布的《關于在收費公路領域推廣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實施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收費公路投資、建設、運營和維護,與政府共同參與項目全周期管理,發(fā)揮政府和社會資本各自優(yōu)勢,提高收費公路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創(chuàng)新公路投融資模式。社會投資者按照市場化原則出資,獨自或與政府指定機構共同成立項目公司建設和運營收費公路項目,政府要逐步從“補建設”向“補運營”轉變,以項目運營績效評價結果為依據,適時對價格和補貼進行調整,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收費公路建設運營,提高財政支出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拓寬社會資本發(fā)展空間,有效釋放市場活力。完善收費公路建設管理養(yǎng)護長效機制。意見要求,堅持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分類施策。對于社會效益突出但經營性收費不足以覆蓋投資成本、需政府補貼部分資金或資源才能進行商業(yè)化運作的項目,鼓勵按照PPP模式設計運作。鑒于目前全國公路網絡正處于聯(lián)網關鍵階段,建設任務繁重,重點推進確需建設但投入較大且預期收益穩(wěn)定的公路建設項目,鼓勵按照PPP模式設計運作。需要指出的是,我國收費公路項目負債嚴重。交通運輸部公布的《2013年全國收費公路統(tǒng)計公報》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收費公路債務余額為34308億元。政府還貸高速公路債務余額17559億元,經營性高速公路債務余額13727億元,分別占收費高速公路債務余額的56.1%和43.9%。吸引民資進入“社會效益突出但經營性收費不足以覆蓋投資成本、需政府補貼部分資金或資源才能進行商業(yè)化運作”的項目,必須做好財政補貼和風險分攤的制度設計,并保證合同的長期有效執(zhí)行。 |
|
來自: 我不是大龍 > 《國企改革/地方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