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眾。” “孔德”是指空虛無為的“上德”,非有為的“下德”。 “容”是對上德的形容。物之得于道者便是“德”。由德的功用中,又能體現(xiàn)出道的體性,從事物的運化中更能顯現(xiàn)出德的功能。 所以,天地萬物無不是在上德的功能中不斷變化和生長。萬匯品類的體性完備,神全氣足,皆是“上德”的功能。因大道無形而無名,只有從德中才能體現(xiàn)道的體性。 “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杳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混然一氣的真常之道,它恍惚似有,有而非有,無而非無。在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之中,有不可視聽的微妙運化之功。不但有微妙運化之功,而且確為真實。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nbsp; “閱”是觀看。“甫”是起始。這個混成一物的無名之樸,從古至今不變不易,以至于到無限的將來,仍不會離去。正因為大道能永恒不變,長久存在。所以,能盡閱大千宇內(nèi)無限事物的起始。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欲觀眾類之始,首先必體于道。因道的體性圓明,德的功能周遍,就本章大意可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是說道和德的關(guān)系是分不開的。道本無形,可由德的功用之中體驗。第二節(jié)是說道雖無形、無名,卻在恍惚杳冥之中,通過事物可以顯現(xiàn),其妙用可證可信。第三節(jié)是說大道運化不息。正因為此,它才能盡閱萬物的起始。 第二十二章 “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nbsp; “曲”、“枉”,是寃屈之意。弱己饒人,潛忍忿怒,忍柔委曲,自然周全己身。此是“曲則全”。“直而不肆”,“受辱不怨”,含寃受屈,自有伸展之日。如文王枉囚于羑里七載,終于成就周之大業(yè)。“恭敬一切”,虛心謙遜,不論遠近,貴賤之人,自然歸服于己。是謂“洼則盈”。守敝自修,方能日新而有上進?!暗馈睘槿f化之根本。只有一點,至簡至易,如求得者,可知萬物之性,曉萬殊之理。如妄追萬匯之繁,必然迷于歧途,如墜煙海。 “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p> 萬物雖殊,皆秉道之一氣而生。故《周易·系辭》曰:“……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古人曰:“得其一,萬事畢?!笔腔煸獰o極大道。在人身即謂一點。 虛靈不昧,在物則為自然之性體,即未散的一元之樸。因此,有道的圣人,常抱守自然真一的體性,而應(yīng)于天下萬事萬物。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nbsp; 含其明而不自以為是者,才是真正明白事理的人。不固執(zhí)己見,其理必明。默默潛行,不炫耀己之有功,其功必能永存。雖有才能,但謙虛謹慎,不驕不躁,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正因為他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爭過他。以上四點,是闡明“抱一”的道理。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p> “曲則全”一語,是古圣人之所言,并非虛言妄語。只要守真理、行正道、眼下委曲,將來能普行天下,全備己身。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陰陽造化之道的妙用,不牽強,不造作。在寂靜活淡之中,自然而然,因時順理,“不言而善應(yīng),不召而自來, 繟 然而善諜”。是謂“希言自然”。 “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 ? ” 天地的運化若正常而不失調(diào),則陰陽平衡,睛雨適當(dāng)。這是天地正常的自然之道。如陰陽失調(diào),大旱大澇必作,定有暴風(fēng)驟雨之異常。然而,大風(fēng)、暴雨二者都不能長久。人若輕舉妄動,私欲過甚,悖戾多端,胡作非為,亦如飄風(fēng)與驟雨而不得終朝與終日。 故從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大千宇內(nèi)的萬事萬物,其性雖通于一,但情狀不一,趨向各異,其結(jié)果亦殊。故有從于道 的,有從于德的,更有從于失道失德者。 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德”者,“德”亦得之;同于失者,失亦得之。信不足,有不信。 道雖虛無清靜,不施言令,但人舉心運念,從于道者,道仍以應(yīng)之。德雖無為自然,無有賞罰施惠之動機,但人言談行事從于德者,德亦以應(yīng)之。若人失道失德輕動妄為,雖用機智,以求治理,尚言教以彰法令,明玩技巧以求索,道則以失道失德而應(yīng)之。在上者,對下民不體天地的好生之德,不懷真誠之意,而下民亦以此還報于上。 第二十四章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nbsp; 腳跟不著地,是謂跂踵而立。邁著大步走,是謂跨行。此兩句是以人的“立”、“行”來闡明真常自然之道的要意。人站立時腳跟著地,身子不偏不倚,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自然平易舒服,可以久立而不疲。這是立的自然之道。如果腳根不著地而站立,自感奇特有異于人,僥幸一時,卻失去了立的自然之道,必不能久立。人行走時,步子大小,隨著自己的足力, 一步一步前行,自自然然,不勞不累,雖久行而不怠。這是行走的自然之道。如果不根據(jù)自己的足力,邁開很大的步子向前奔躍,自感快速,卻脫離了行走的自然之道。必不能久行。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固執(zhí)己見者,是不明大理,以己為“是”者,是偏執(zhí)一方,其“是”不可彰顯于眾。稍微有點功勞就自居,常在人前夸耀自己,必不能成其大功。自覺比人長,總感了不起,并在人前傲慢者,其實這樣的人沒有什么長處。 “其于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余食即剩飯。贅是多余?!靶小保哦嘧餍谓?。“跂立”、“跨行”、“自見”、“自是”、“自伐”、“自矜”皆非自然之道。而是故意造作,是有為之舉。似同殘羹剩飯,多生之指頭。非但無用,而且有累。所以,有道德的人不去這樣做。 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無形無名,無上無下,無頭無尾,無左無右,不變不易,不明不暗的虛無一氣,是為混成之物。它先于天地而早巳存在。無始無終,無形無象,無聲無臭,不增不減,若亡若存,周流變化,永不停息。 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口“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它是“生生之本,化化之根”,是生天生地的始祖,眾生之父母,萬物的根蒂。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強把它叫做“道”。它無邊無際,故謂之“大”。它不斷流逝,故謂之“逝”。在九霄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低,故謂之“遠”,天地萬物都是切身所賴,須臾不可離,故謂之“反”?!暗馈笔翘斓厝f物的起源和始祖。但生物之后,它仍涵于萬物之內(nèi)。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與天地萬物并主而共存。故此謂“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巴酢闭撸粐饕?。 人為萬物之靈。王為萬人之首。人因與物均有私情,故應(yīng)取法地之至公的自然之德,地應(yīng)取法天無不覆的無為之道,天應(yīng)取法大道虛無清靜的真一體性。道本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
|
來自: 隱者黑鷹88 > 《易經(jīng)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