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的社會生活幾乎沒有喜歡孤獨,因為孤獨對于很多人而言,那是一個交際能力的弱小代名詞,那是一個人無法與外界達成平衡的一種極端表現(xiàn)。 喜歡交往是人的天性無可厚非,但是當人們把交往當成一種生存與發(fā)展的必需的時候,交往已經(jīng)變得不是那么純粹,交往已經(jīng)帶來濃厚的功利色彩,交往也慢慢褪去其本來美好而溫暖的本色,交往在當成社會生活里也慢慢變成了一種負擔,不僅僅是經(jīng)濟上的,有時更是心理上的。一旦會有如此的心理負擔,這樣的人怎么可能從容地在這個社會里安然生活與工作?這樣的人又怎么可能以正常的眼光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情? 正是因為如此,在年輕人走上社會之前,真的沒有必要讓他們其中的每個人都要成為交際家,沒有必要過分強調(diào)所謂的社會關系學的作用,沒有必要讓他們每個人都成為所謂的社會附屬品;而是應該讓他們明白:社會是離不開他人的幫助與指導,但是自己也是應該學會獨處,學會享受孤獨給予自己內(nèi)心的美好與寧靜。 而這一點,正是當代年輕人所匱乏的。這真的不能怪他們。功利色彩極為濃烈的成功學在不斷地教育著這一代年輕人,要想取得社會學意義的成功必須學會關系學;家長和社會現(xiàn)實也在不斷地教訓他們不緊跟著社會的步伐是要被淘汰的,是要吃虧的。他們的精力與能力是受到環(huán)境與自我的限制,很多時候,他們只能跟著別人的步伐不停地往前走,根本無法停下腳步,根本沒有辦法細分到底是熱鬧好,還是孤獨好,更無法分辨什么時候該熱鬧,什么時候該孤獨安靜。因為他們的年齡與閱歷根本不能幫助他們獨立思考清楚這些問題。 他們必須經(jīng)歷過一段時間的淘洗,經(jīng)歷過一些挫折與磨礪,慢慢地學會思考,慢慢地去琢磨熱鬧與孤獨之間的各自妙處與好處,慢慢地懂得區(qū)分清楚自己的內(nèi)心最需要的是什么。這個時候,一旦他們會生活與工作的過程中,通過一次次的思考與選擇,通過一次次的體驗與感受,他們慢慢發(fā)現(xiàn)孤獨其實也是一種非常美好而獨特的精神體驗,這個時候,他們就慢慢走向成熟,他們就慢慢地懂得品味孤獨的美學價值與意義。 可以這么說,能夠達到將孤獨當成一種美好的感覺,甚至提升到美學價值的年輕人肯定不多,但是能夠真正達到這個水平的年輕人至少是那種會思考懂得分辨人生內(nèi)涵清楚人生走向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