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專家指出,生活中很多病癥我們都是可以通過自身調理而取得良好療效的,同時針對不同的病癥,就有相應的保健茶能幫助取得更好的功效,接下來,就一起來看看各種保健茶配方。 (一)心腦血管保健茶
1、張家界茅巖莓茶,每天2-3次,每次2-4袋茅巖莓茶放進杯子里,用沸水沖泡,水量不超過300毫升,5分鐘以后再飲用,飲用10天左右高血壓、低血壓患者血壓逐漸趨于正常,而低血糖患者在服用茅巖莓茶一星期左右,血糖指標逐漸平穩(wěn)。并且有降低血脂以及軟化血管的作用。
3.烏龍茶3克,槐角18克,何首烏30克,冬瓜皮18克;山楂肉15克,將以上諸藥煎好去渣,沖泡烏龍茶,當茶飲(注:此方清熱、化瘀、通血脈,有增強血管彈性,降低血中膽固醇,防治動脈硬化的作用)。
4.綠茶3克,奶油30克。開水沖泡,茶葉下沉后加入奶油,攪拌,然后加熱(但不煮沸)飲用(注:此方提神,滋補。老人常飲,增強活力)。
?。ǘ┛顾ダ喜枧浞?
粳米、黃粟米、黃豆、赤小豆、綠豆各750克,五者炒香;細茶500克,凈芝麻375克,凈花椒75克,凈小茴香150克,泡干白姜和炒白鹽各30克。將上述藥所為細末;混合均勻,外加麥面、炒黃熟,與前等分拌勻;胡桃仁,南棗、松子仁、白糖等,任意加入。瓷罐貯放,每次3匙,白開水沖泡代茶飲。
綠茶6克,大黃2克,沸水沖泡,隨渴隨飲(注:此方有清熱、瀉火、通便、消積、去脂三功效,常飲此茶,可延緩衰老)。
(三)消除疲勞茶配方:
茶葉10克,先煎煮取濃汁約100毫升,去茶渣,入粳米50克,白糖適量,再加水400毫升左右,同煮為稀稠粥。每日2次,溫熱服食。
綠茶O.5-1.5克,蜂蜜25克,開水300-500毫升,浸泡5分鐘后溫飲,或煎服亦可。
茶末煎濃汁1茶匙,檸檬半只,蜜糖2湯匙,將檸檬洗凈,放入攪拌機內粉碎成汁,然后倒入預先放有濃茶汁的杯中,用長匙調勻溶解。再加進蜜糖混合,最后沖開水即可飲用。4.茶葉10克,素馨花6克,春砂仁6克(打碎),分兩次泡茶頻飲。
?。ㄋ模┭a虛弱茶配方:
將白芝麻在鍋中焙黃,再在鍋中放茶葉3克,加適量水煮開,飲用并嚼食。
2.茶葉5克,鮮絲瓜200克。將絲瓜洗凈切成厚片,加鹽水煮熟,摻入5克茶葉沖泡后即可飲茶汁。
3.紅茶0.5-1克,黃芪15-25克。小兒酌減。400-500毫升水煮黃芪,沸后5分鐘,加入紅茶即得,分3次溫飲,每日服1劑。
4.干蝦米十幾粒,茶3克,沸水沖泡茶,溫后送服蝦仁(注:此茶提神滋補,可增加營養(yǎng)。維持身體正常機能,提高抗病力)。
5.茶葉3克,紅棗10-20枚,黨參20克。將黨參、紅棗洗凈,同煮茶葉,當茶飲用(注:此茶補脾和胃,益氣生津)。
6.茶葉5克,紅棗10枚,白糖10克,先將紅棗洗凈煮爛,然后開水沖茶,茶汁倒入紅棗湯內,放白糖攪勻,食棗飲茶。 【枸杞茶】原料:枸杞10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腎潤肺,補肝明目。 用途:肝腎陽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虛勞咳嗽;消渴;遺精。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枸杞生地茶】原料:枸杞5g、生地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肝補腎,養(yǎng)陰清熱。 用途:肝腎陰不足所致腰酸痛、口渴煩熱、盜汗、潮熱。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枸杞龍眼茶】原料:枸杞5g、龍眼肉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糖飲用。 功能:滋腎補心,安神。 用途:陰血不足心悸、失眠、多夢。 來源:《攝生秘剖》。 【枸杞芍茶】原料:枸杞5g、白芍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血柔肝。 用途:肝腎精血不足之慢性肝炎、肝硬化衄血;陰虛陽亢之頭暈目眩、心悸、不寐;更年期綜合癥。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枸杞龍茶】原料:枸杞5g、龍膽草2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補肝養(yǎng)血,清熱除濕。 用途:急性傳染性肝炎;轉氨酶高。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枸杞五味茶】 原料:枸杞5g、五味子3g、龍膽草3g、虎杖3g、綠茶5g、冰糖10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陰養(yǎng)肝,解毒除濕;降轉氨酶。 用途:急性傳染性肝炎;肝功失常轉氨酶偏高。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生地茶】原料:生地10g、綠茶3g。 用法:用生地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滋陰養(yǎng)血,降血糖,升血壓,利尿,抗菌,保肝。 用途:陰虛發(fā)熱、盜汗、口煩渴;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枯便秘;風濕性關節(jié)炎;傳染性肝炎;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等皮膚病。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地麥茶】原料:生地5g、麥冬3g、天冬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熱生津。 用途:熱病后傷津,口煩渴、汗出;消渴。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地蒼茶】原料:生地5g、蒼術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燥濕養(yǎng)陰,斂脾精。 用途:慢性腎炎腎病已久,腎陰虛而濕邪阻滯不化,出現陰虛挾濕的癥狀,腰膝酸軟、口渴咽干、盜汗、潮熱、苔黃厚膩、水腫、蛋白尿;慢性濕疹。 【生地英茶】原料:生地5g、蒲公英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涼血解毒,散結除痹。 用途:風濕性關節(jié)炎,關節(jié)紅腫熱痛;癰瘡腫毒。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生地豆卷茶】原料:生地5g、豆卷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通達宣利,養(yǎng)陰解表。 用途:濕熱入營血而致身熱、發(fā)紅疹、煩燥不安;乳癰初起;胃熱煩渴。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當歸茶】原料:當歸10g、紅茶3g。 用法:用當歸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杉犹恰?/FONT> 功能:補血和血,調經止痛,潤燥滑腸。 用途:月經不調、閉經;痛經;血虛頭暈目眩、心悸、疲倦;冠心病心絞痛;血栓閉塞性脈管炎;血虛便秘;跌打損傷;高血壓??;慢性盆腔炎。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歸芪棗茶】原料:當歸5g、黃芪5g、大棗3枚、花茶3g。 用法:用前幾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血補氣。 用途:氣血虛弱,神倦、疲乏、咽干;月經不調、經量少;產后氣血虧損;病久不愈氣血枯竭;免疫功能低下;再障貧血;氣虛低熱。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當歸芍茶】原料:當歸5g、白芍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血平肝。 用途:肝硬化血虛有瘀者;痛經;濕熱瘀阻之痢疾。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歸蘇茶】原料:當歸5g、蘇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和血,降氣,消痰。 用途:老年咳喘;慢性支氣管炎。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當歸羌茶】原料:當歸5g、羌活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通血脈,散寒滯。 用途:冠心病因風寒誘發(fā)而加劇心胸悶痛、上肢酸痛。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當歸川楝茶】原料:當歸5g、川楝子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疏肝活血,調氣止痛。 用途:氣滯血瘀少腹痛、筋脈拘攣;慢性腸炎。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當歸柏仁茶】原料:當歸5g、柏子仁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血潤燥。 用途:老年便秘;血虛之閉經。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當歸芷茶】原料:當歸5g、白芷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活血養(yǎng)血,化濕解毒。 用途:氣血虛寒之潰瘍病、瘡瘍腫毒、癌腫。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何首烏茶】原料:何首烏5g、紅茶3g。 用法:用200ml水煎煮何首烏至水沸后5~10分鐘,沖泡紅茶飲用。沖飲至味淡。也可直接沖飲。 功能:補肝益腎,養(yǎng)血祛風;降血脂,抗菌。 用途:肝腎陰虧,發(fā)須早白、頭暈、遺精、腰膝酸軟;慢性肝炎;癰腫;瘰疬;痔瘡。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何風茶】原料:何首烏5g、防風3g、薄荷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薄荷、綠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補血,祛風,除濕,解毒。 用途:遍身瘡腫癢痛。 來源:《外科精要》。 【首烏芍茶】原料:何首烏5g、白芍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刹挥貌琛?/FONT> 功能:益肝腎,養(yǎng)心血。 用途:肝腎不足,心血虧損,虛煩不眠、心悸不寧、頭暈耳鳴;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屬肝腎陰虛者。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白芍茶】原料:白芍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抗菌。 用途:胸脅疼痛;陰虛發(fā)熱;月經不調;瀉痢腹痛;崩漏。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芍姜茶】原料:白芍5g、干姜3g、紅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0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溫經止痛。 用途:痛經;寒性胃腹疼痛。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白芍梅茶】原料:白芍5g、烏梅2枚、木瓜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斂肝養(yǎng)胃。 用途:胃陰不足,納差、無食欲、口渴、舌紅少苔;萎縮性胃炎;慢性瀉痢;妊娠嘔吐日久傷津;甲亢。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白芍薇茶】原料:白芍5g、白薇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陰血,清肝熱。 用途:高血壓;陰虛血熱之血尿、崩漏、經期發(fā)熱、蛋白尿。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白芍鉤藤茶】原料:白芍5g、鉤藤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柔肝清熱,平肝熄風。 用途:肝陽偏亢之眩暈、高血壓、目赤。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五味子茶】原料:五味子5g、綠茶3g。 用法:用五味子的煎煮液2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斂肺滋腎,生津,收汗?jié)?/FONT> 用途:肺虛喘咳、口干、自汗盜汗;夢遺滑精;無黃疸型傳染性肝炎;急性腸道感染;神經衰弱。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生脈茶】原料:五味子5g、人參3g、麥冬3g、花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用途:熱傷元氣,肢體倦怠、氣短懶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 來源:《千金方》。 【五味沙斛茶】原料:五味子5g、沙參3g、石斛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胃益津。 用途:久痢傷津或熱病后傷津。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山茱萸茶】原料:山茱萸5g、花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抗菌。 用途: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陽痿;遺精;遺尿。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天門冬茶】原料:天門冬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滋陰潤燥,清肺降火;抗菌,抗腫瘤。 用途:陰虛發(fā)熱;咳嗽吐血;肺癰;咽喉腫痛;消渴;便秘;乳房腫瘤。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三才茶】原料:天門冬5g、人參3g、生地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yǎng)陰益氣,潤肺止咳。 用途:肺氣虛陰咳嗽。 來源:《儒門事親》。 【天貝茶】原料:天門冬5g、川貝母3g、茯苓3g、阿膠3g、杏仁3g、綠茶3g。 用法:用前五味藥的煎煮液400泡綠茶飲用。 功能:清肺祛痰。 用途:肺熱咳嗽咳血;吐血;肺癌;乳腺癌。 來源:《本事方》。 【天冬板藍茶】原料:天門冬5g、板藍根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清熱養(yǎng)陰,解毒。 用途:熱病發(fā)熱、口煩渴;咽喉腫痛;扁桃體炎;口舌生瘡。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麥門冬茶】原料:麥門冬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yǎng)陰潤肺,清心除煩,益胃生津;抗菌,降血糖。 用途:肺燥干咳、咯血;肺痿;肺癰;消渴;虛勞煩熱;熱病傷津,咽干口燥、便秘。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麥地茶】原料:麥門冬5g、生地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或用前二味藥的煎煮液泡茶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yǎng)陰清熱。 用途:熱病煩渴、鼻出血;咽喉不利。 來源:《濟生方》。 【麥冬地骨茶】原料:麥門冬5g、地骨皮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杉颖恰?/FONT> 功能:養(yǎng)肺陰,清虛熱。 用途:骨蒸肺痿,四肢煩熱、不能食、口干渴。 來源:《圣濟總錄》。 【麥冬夏茶】原料:麥門冬5g、半夏3g、人參3g、粳米3g、甘草3g、綠茶5g。 用法:用前五味藥的煎煮液350泡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養(yǎng)陰益氣,利咽喉。 用途:火逆上氣,咽喉不利、干咳咯痰。 來源:《金匱要略》。 【沙參茶】原料:沙參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yǎng)陰清肺,祛痰止咳;強心,抗真菌,降血壓。 用途:肺熱燥咳;虛勞久咳;陰傷咽干喉痛。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沙麥茶】原料:沙參5g、麥冬3g、玉竹3g、冬桑葉2g、甘草3g、綠茶3g。 用法:用前四味藥的煎煮液400ml,泡甘草、綠茶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清肺潤燥。 用途:燥傷肺衛(wèi)陰虧,發(fā)熱咳嗽、口干渴。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玉竹茶】原料:玉竹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杉颖恰?/FONT> 功能:養(yǎng)陰潤燥,除煩止渴。 用途:熱病傷陰,咳嗽煩渴、虛勞發(fā)熱、消谷易機、小便頻數,咽喉不利。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益胃茶】原料:玉竹5g、沙參3g、麥冬3g、生地3g、綠茶3g、冰糖10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沖飲至味淡。 功能:益胃生津。 用途:熱病發(fā)汗后,當復其陰,以滋養(yǎng)耗傷之胃津;咽喉不利。 來源:《溫病條辨》。 【玉竹薄茶】原料:玉竹5g、薄荷3g、菊花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養(yǎng)陰,疏表,明目。 用途:外感熱病后目赤痛、視物昏花。 來源:《圣濟總錄》。 【石斛茶】原料:石斛5g、綠茶3g。 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杉颖?。 功能:益胃生津,清熱養(yǎng)陰。 用途:熱病傷津,口干煩渴;病后虛熱。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石斛瓜蔞茶】原料:石斛5g、瓜蔞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杉颖?。 功能:生津潤肺,宣肺止咳。 用途:肺燥咳嗽咯干痰;慢支炎。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天花粉茶】原料:天花粉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杉颖?。 功能:生津止渴,降火潤燥,排膿消腫。 用途:熱病口渴;消渴;肺燥咳血;黃疸;癰疽腫毒。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玄參茶】原料:玄參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可加冰糖。 功能:滋陰降火,除煩,解毒。 用途:熱病煩渴、便秘;自汗盜汗;咽喉腫痛;癰腫;皮膚炎癥。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玄青茶】原料:玄參5g、大青葉3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杉颖恰?/FONT> 功能:清熱涼血,養(yǎng)陰解毒。 用途:乳蛾腫痛;感冒發(fā)熱;腮腺炎。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蘆根茶】原料:蘆根10g、綠茶3g。 用法:用30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杉颖恰?/FONT> 功能:清熱生津,除煩止嘔。 用途:熱病煩渴;胃熱嘔吐泛酸;肺癰。 來源:傳統(tǒng)藥茶方。 【蘆麥茶】原料:蘆根5g、麥門冬3g、綠茶3g。 用法:用250ml開水沖泡后飲用??杉颖恰?/FONT> 功能:養(yǎng)陰清熱。 用途:霍亂吐瀉、口煩渴、小便黃;膀胱癌;咽喉不利。 活血茶 【配方】紅花5克,檀香5克,綠茶1克,赤砂糖25克。 【用法】將紅花、檀香、綠茶、赤砂糖加水煎湯取汁,代茶頻飲。 【功效】活血化瘀止痛。適用于因人體氣虛、寒凝、熱結、痰阻引起的心脈郁滯而產生的左胸膺部或中處隱痛、悶痛,有時還可引及肩背、手臂等處疼痛,不少心血管病人也有類似癥狀,均可飲用。 仁和保健茶 【配方】綠茶、人參花果。 【用法】開水沖泡。 【功效】滋補健身。綠茶配以人參花果,具有防癌抗,固陽強腎,補陰助脾,抗衰老等功效。 保健靈身茶 【配方】綠茶、絞股蘭、葛根。 【用法】開水沖泡。 【功效】綠茶配以絞股蘭和葛根,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提高免疫功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等功效。 芝麻養(yǎng)血茶 【配方】黑芝麻炒黃,茶葉3克。 【用法】黑芝麻炒黃后,每次取6克,加茶葉,沸水沖泡飲用。 【功效】滋補肝腎,養(yǎng)血潤肺的功效。蓮子茶 蓮子冰糖茶 【配方】蓮子30克,冰糖20克,茶葉5克。 【用法】將帶芯蓮子用溫水浸泡數小時后,加冰糖和水燉爛。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鐘后,將茶汁拌入蓮子湯內即成。每日1劑,多次服飲。 【功效】養(yǎng)心益腎,清心寧神。適用于心氣不足,心悸怔忡。 首烏松針茶 【配方】首烏8克,松針30克,烏龍茶5克。 【用法】將何首烏、松針加水煎沸15~20分鐘,去渣取汁,趁沸加入烏龍茶,經5分鐘即成。每日1劑,多次服飲。 【功效】補精益血,扶正祛邪。適用于肝腎虛虧,因環(huán)境引起的白細胞減少。 酥油茶 【配方】磚茶50克、酥油150克、牛奶1杯、開水2公斤。 【用法】將磚茶、酥油、牛奶、適量精鹽加入開水放入長圓形的茶桶,然后用木棍上下抽打,至相互交融為止,再倒入茶壺加熱即可。 【功效】滋陰補氣,健脾提神。適用于虛弱。 五味子茶 【配方】北五味子3~5克,綠茶0.5~1.5克,蜂蜜25克。 【用法】北五味子用文火炒至微焦,與綠茶一起用沸水沖泡5分鐘,趁熱加入蜂蜜拌勻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服。 【功效】振奮精神,補腎益肝。適用于腿軟乏力,耳鳴,精神衰弱,慢性肝炎,肝虛目眩,視力減退。 蜂蜜茶 【配方】將蜂蜜25克、綠茶0.5~1.5克。 【用法】混合后加沸水沖泡5分鐘即成。每日1劑,溫服。 【功效】健脾潤肺,生津止渴,利尿解毒。適用于精神困倦,四肢乏力,暑熱口渴,汗多尿少。氣管炎,病后體弱,肝炎,低血糖,便秘。 甜乳茶 【配方】將甜煉乳1湯匙、紅茶0.5~1克、食鹽適量。 【用法】混合后,用沸水沖泡5分鐘即成。每日1劑,早飯后服飲。 【功效】補虛損,益胃腸,養(yǎng)五臟,生津止渴。適用于病后虛弱,食欲不振。 圓肉茶 【配方】圓肉10~25克,綠茶1~1.5克。 【用法】圓肉加蓋蒸1小時。綠茶用沸水沖泡5分鐘后去渣取汁,趁熱將茶汁沖入圓肉。每日1劑,溫服,食肉喝湯。 【功效】益心脾,補氣血,安神。適用于神經衰弱,體弱血虛,健忘,失眠。 蝦米茶 【配方】蝦米15粒,茶葉3克。 【用法】將干蝦米、茶葉用沸水沖泡飲服。 【功效】補腎壯陽。適用于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者。 紅棗茶 【配方】紅棗10枚,水、白糖共10克。 【用法】共同煎煮至紅棗熟。以茶葉5克用沸水沖泡5分鐘后去渣取汁,將茶葉倒入紅棗湯內煮沸即成。每日1劑,多次溫服。 【功效】補精養(yǎng)血,健脾和胃。適用于貧血,久病體虛,維生素缺乏癥。 大棗生姜茶 【配方】大棗25~30克,生姜10克,紅茶0.5~1.5克。 【用法】將大棗加水煮熟晾干。生姜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黃。再將大棗、生姜和紅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鐘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飲食棗。 【功效】健脾補血,和胃,助消化。適用于食欲不振,貧血,反胃吐食。 黨參茶 【配方】將蜜炙黨參10~25克、紅茶1~1.5克。 【用法】混合后用沸水沖泡5分鐘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飲。 【功效】健胃祛痰,益氣補血。適用于營養(yǎng)不良性貧血。 飴糖茶 【配方】紅茶1~1.5克,飴糖15~25克。 【用法】將紅茶葉用沸水沖泡5分鐘后去渣取汁。飴糖用沸水拌勻溶解,倒入茶汁即成。每日1劑,分2~3次服用飲。 【功效】健胃潤肺,滋養(yǎng)強壯。適用于身體虛弱,肺虛干咳,慢性氣管炎。 黃芪茶 【配方】黃芪15~25克,紅茶0.5~1克。 【用法】將黃芪加水煎沸5分鐘,趁熱加入紅茶拌勻即成。每日1劑,分3次溫飲。 【功效】固表止汗,補氣強壯,利水消腫,排膿驅毒。適用于慢性虛弱,表虛自汗,慢性氣管炎。 核桃茶 【配方】核桃仁5~15克與綠茶0.5~1克、白糖25克。 【用法】混在一起,用沸水沖泡5分鐘拌勻即成。每日1劑,分2次服飲。 【功效】補腎強腰,斂肺定咳。適用于腰肌勞損,虛弱,氣喘,產后手腳軟弱,慢性氣管炎。 粳米茶 【配方】粳米25~50克,綠茶0.5~1.5克。 【用法】將粳米加水煮成半熟,用米湯趁熱沖泡綠茶,5分鐘后即成。每日1劑,少量多次緩飲。 【功效】生津止渴,健胃利尿,消熱解毒。適用于暑熱口渴。 枸杞茶 【配方】枸杞子5~10克,紅茶0.5~1.5克。 【用法】將枸杞子用食鹽炒至發(fā)脹后,去鹽,加入紅茶,用沸水沖泡5分鐘即成。每日1劑。 【功效】潤肺補腎,益肝明目,養(yǎng)血。適用于陰虛,視力減退,潮熱盜汗,性欲早退。 ◆ ◆ 功效:玫瑰花性溫味甘,適合肝胃氣痛、胸口腋下脹滿疼痛、易怒者飲用。 ◆ ◆ 功效:荷花性甘平溫,清肺熱,祛濕消腫;山楂酸甘,行淤血;金銀花甘寒,清熱。 容易疲倦、溏便(中醫(yī)指大便稀薄)、臉色蒼白者,不適合飲用。 ◆ ◆ 功效:菊花味甘苦;枸杞甘平,滋陰潤燥;視力不好、口干、頭暈目眩者適合服用。 手足冰冷、脾虛、易腹瀉者不適合飲用。 ◆ ◆ 腰酸尿頻、腎陽虛弱者,不適合飲用。 秋天氣候由熱轉涼,萬物漸趨凋謝,人體受秋燥的影響,常常出現肺燥,陰津不足等癥狀。秋氣通肺,故宜補陰。 的調制方法: 配方1、有金銀花、野菊花、雞蛋花、木棉花洗凈后5碗水煲成一碗水。即可。 配方2、有雞骨草、夏枯草、加3元瘦肉就可以了。 1、王老吉: 由10味中藥組成:以崗梅、淡竹葉、五指柑清心火、解熱毒;配以山芝麻、布楂葉、金沙藤、金櫻根、木蝴蝶利濕通淋,除腸胃之火;再以金錢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這些中藥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體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2、夏桑菊茶: 集夏枯草、桑葉、菊花等植物,味道甘甜,氣味芳香,清熱解毒,清火明目。秋冬防肺燥,春夏祛暑濕。 3、鄧老涼茶: 包括金銀花、菊花、蒲公英、霜桑葉等中藥,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抗病毒、解熱、抗炎等作用。板藍根:板藍根顆粒的主要成分為板藍根。板藍根具有明確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其水浸液對多種致病菌如枯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八連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賀志氏及費氏痢疾桿菌、腸炎桿菌和A刑腦炎球菌均有抑制作用,是用于治療溫病發(fā)熱、熱毒、咽喉腫痛等病的良藥。 4、清開靈: 由金銀花、黃芩、板藍根、梔子、水牛角、動物膽酸、珍珠層粉等8味中藥組方制成。該藥具有抗病毒、清熱毒、醒腦開竅、抗菌等功能。對各種病毒(熱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有顯著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5、金銀花茶: 主要成份為金銀花、山芝麻、菊花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暑、降火利咽、生津止渴、清除風熱感冒、熱血毒痢、痛腫疔瘡、溫病發(fā)熱等功效。 6、五花茶: 主要成份為金銀花、菊花、槐花、葛花、木棉花。選用純中藥精制而成,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解酒去濕、健胃消滯等作用。 DIY夏季保健涼茶 1、陳皮茶:將干橘子皮10克洗凈,撕成小塊,放入茶杯中,用開水沖入,蓋上杯蓋燜10分鐘左右,然后去渣,放入少量白糖。稍涼后,放入冰箱中冰鎮(zhèn)一下更好。常飲此茶,既能消暑又能止咳、化痰、健胃。 2、桑菊茶:將桑葉、白菊花各10克,甘草3克放入鍋中稍煮,然后去渣葉,加入少量白糖,桑菊茶制成了。常飲這種桑菊茶,可散熱清肺潤喉,清肝明目,對風熱感冒也有一定療效。 3、荷葉涼茶:將半張荷葉撕成碎塊,與中藥滑石、白術各10克,甘草6克,放入水中,共煮20分鐘左右,去渣取汁,放入少量白糖攪勻,冷卻后飲用,可防暑降溫。 4、西瓜皮涼茶:很多人吃完西瓜將皮丟棄很可惜,可將外皮綠色的那一層利用起來,洗凈后切成碎塊,放入適量的水煮半小時左右,去渣取汁,再加入少量白糖攪拌均勻,去暑利尿解毒的西瓜皮涼茶就做成了。 5、薄荷涼茶:到中藥鋪買回薄荷葉、甘草,每次各取6克,加水1000克左右,煮沸5分鐘后,放入白糖攪勻。常飲此涼茶提神醒腦。 桂平街頭自選中藥涼茶攤獨具特色:用30個大塑膠長方形罐,分成5層,內裝用中藥熬成的中藥涼茶,外貼上中藥名、用途(功效)、每杯(一次性茶杯)含中藥成分、適用物件、禁忌等說明標簽,每個罐有按鈕,顧客自選品種后一按開關,滿懷即止,每杯售O.5元。此外還設有冰凍涼茶,每懷1.0O元。這些中藥涼茶按民間傳統(tǒng)配方精熬而成,既有單味中藥,也有配方中藥,如生地、魚腥草、杜仲、茅根、羅漢果、菊花、玄參、烏梅、麥冬、蘆根、黃芩、馬齒莧、雷公根、青蒿、絞股蘭、夏桑菊等。 摘自《中藥報》 由10味中藥組成:以崗梅、淡竹葉、五指柑清心火、解熱毒;配以山芝麻、布楂葉、金沙藤、金櫻根、木蝴蝶利濕通淋,除腸胃之火;再以金錢草、火炭母冰血去淤,疏肝和胃。這些中藥是天然植物,能有效地去除人體的毒素,提高免疫力。 夏桑菊茶: 鄧老涼茶: 清開靈: 金銀花茶: 透心涼冰茶 配方:胖大海)濟銀花、金絲棗、杭白菊、綠茶、葡萄干、蓮心、貢菊、果干、麥冬、枸杞、山楂、冰糖。金菊冰茶 配方:金菊、胖大海、金絲棗、杭菊花、濟銀花、麥冬、山楂、薄荷、桑椹、臘梅花。二十四味涼茶 配方:棗片、金銀花、杭白菊、玫瑰花、烏龍茶、黃山貢菊、臘梅花、枸杞、黑芝麻、金菊花、白芝麻、麥冬、胖大海、茉莉花、山楂、甘草、蓮心、果干、薄荷、毛峰茶、銀菊、玫瑰茄、銀杏葉、冰糖。 紅顏靚膚茶 配方:靈芝、紅參片、雪蓮花、甘草、山楂、果干、棗片、枸杞、毛峰、濟銀花、梅花、冰糖。檸檬爽茶 配方:檸檬干、桔皮、山楂、胖大海、枸杞、濟銀花、杭白菊、靈芝片、薄荷、金菊、麥冬、毛峰茶、冰糖。參片桂圓八寶茶 配方:參片、銀杏葉、毛峰茶、黃山金菊、葡萄干、杭白菊、桂圓、枸杞、果干、紅棗、黑芝麻、冰糖。靈芝八寶茶 配方:靈芝、參片、杭白菊、甘草、桂圓、麥冬、枸杞、毛峰茶、銀花、山楂、葡萄干、棗片、冰糖 龍井八寶茶 配方:金銀花、枸杞、冰糖、參片、龍井茶、棗片、胖大海、陳皮、蓮心。桂圓紅棗八寶茶 配方:桂圓、菊花、冰糖、茶葉、山楂、棗片、果干。 憶江南玫瑰靚膚茶 配方:玫瑰花、千日紅、茉莉花、陳皮、山楂、紅棗、枸杞、葡萄干、冰糖。 透心涼冰茶 配方:胖大海、山楂、枸杞、陳皮、菊花、紅棗、蓮心、薄荷、冰糖。靈芝養(yǎng)生茶 配方:靈芝、菊花、紅棗、山楂、桂圓、蓮心、陳皮、冰糖、茶葉。 民間養(yǎng)生茶配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