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劉禹錫·唐《浪淘沙》 黃河,古稱河,發(fā)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qū),最后于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干流河道全長5464千米,僅次于長江,為中國第二長河。黃河還是世界第五長河。進山西北自偏關縣老牛灣入境,飛流直下,一瀉千里,抵芮城縣風陵渡而東折,南至垣曲縣碾盤溝出境,途經(jīng)19縣560個村莊,流程965公里。 黃河是母親河,哺育了生命,創(chuàng)造了黃河流域的特有文化。我此次之行就是到黃河流入山西的源頭,偏關老牛灣。接廣武長城游完,當天住朔州如家,103元房間還不錯,街上點了兩菜一瓶啤酒,半斤餃子,過飽。回房沖涼,躺下看電視,自然入睡。一早5點半起床,收拾完畢6點出發(fā),過平魯。從平魯往偏關走平萬公路因為修路,路況十分難受。過虎頭山遂道,路礦一下好起來。沿途山上植被不是很茂密,但不斷有烽火臺出現(xiàn)在視野,伴隨著烽火臺就是延綿的長城。長城的旁邊就是古堡。不愧是古堡臺第一縣之稱。 偏關之行首遇老營堡,這是我以外收獲。它就坐落在在去往偏關縣城的路邊。是明長城山西鎮(zhèn)重要關堡。位于山西省偏關縣境內(nèi)。據(jù)《讀史方輿紀要》載,“正統(tǒng)末置,弘治十五年(1502)、萬歷六年(1578)增修,周四里有奇。” 位于偏關城東40公里,關河北岸,建筑規(guī)模為偏關縣境僅次于偏關縣城的第二大城堡。老營堡周圍群山環(huán)抱,中間地勢平坦,其東、北兩面緊靠長城,關河又繞城南西下。從戰(zhàn)略位置來看,老營堡北控平魯,西銜偏關,東接寧武,軍事地位十分重要。堡城原為磚砌,今磚多已拆走,只存夯土。從高大的夯土墻尚可看出城堡原來的規(guī)模。老營堡有東、西,南三門,各門皆存門額石匾兩塊。東門甕城內(nèi)門額石匾已風化字不可辨,甕城外門額石匾事跡清楚,陰刻楷書“老營城”,并署有“萬歷六年”等字。西門甕城內(nèi)門額石匾陰刻楷書“晉北鎖鑰”四字。外門額石匾陰刻楷書“威望關河”四字,兩匾皆署“萬歷八年”。南門甕城內(nèi)門額石匾,陰刻楷書“南控雁寧”四字,署“萬歷八年”;外門額石匾陰刻楷書“保障”二宇,署“隆慶五年”。老營堡外長城上,原有老營東關河隘口,此關口外筑券拱磚洞三座,上置有關樓,為嘉靖二十三年(1544)建,萬歷二十九年(1601)重修,此關口今已毀。在東門口,一老鄉(xiāng)很熱心介紹起傳說,整個堡子有5個村子,現(xiàn)在很多人也離開。城南山上從東到西有墨汁、毛筆、硯臺峰。順方向卻有此感。從東門進去,西門出來,很大像個鎮(zhèn)子。
繼續(xù)往北進入偏關城,就被黃河流域特點的小城鎮(zhèn)感到奇特,有現(xiàn)代文明與古代文明的結合。偏關古為邊防重鎮(zhèn),名勝古跡頗多。有明代修筑、總長為500公里的六條邊墻——明長城,有明代建造的文筆凌霄塔;有唐建隆崗寺以及古烽火臺巖洞、白衣廟、白龍地等多處旅游景點。明天啟元年(1621年),在偏關城東山巔,建了一座七級的塔。崇禎八年(1635年)加高四級,共十一級。塔高35米,塔底周長29米。塔為磚石結構八角雁塔,上書“文筆凌霄”四字,故稱“文筆塔”。 為偏關縣城市建設的標志性建筑。文筆塔公園內(nèi)新鋪的大理石臺階,共有五百一十八級。臺階不是一直通向山頂,而是在四五十或七八十個臺階之后,出現(xiàn)一個平臺。站在文筆塔可眺望全縣境。 半壁孤城水一灣, 萬家煙火壯雄關。 黃河曲曲濤南下, 紫塞隆隆障北環(huán)。在縣城有座城樓,位于偏關縣黃河邊偏頭關東連丫角山,西瀕黃河,因東仰西伏,故名偏頭。現(xiàn)存關城為明洪武十三年(1390年)所建,明宣德、天順、弘治元年、嘉靖六年、隆慶年間均有修建。偏頭關城形狀不規(guī)則,東西長1100米。東、西、南三道城門均建有甕城。城高10米處砌磚石,南門至西門一帶,磚石大部猶存。西墻、北墻多為夯土墻。明朝時,偏頭關既是晉北門戶,也是晉北與內(nèi)蒙古互市的通商口。每逢戰(zhàn)爭的烽煙消失之后,邊禁開放,關城及其周圍的一些堡寨就成為蒙漢人民互市的區(qū)域。蒙古族以大批的草原駿馬進入互市區(qū),換取漢人的絲棉織品、茶葉等物?;ナ虚_放之日,關城、堡寨將士披甲戴盔,列隊城外,城樓之上,禮炮轟鳴,鼓角擂動,慶祝這民族交往的盛會。邊地將領、政府官員、各地商人都紛紛前來赴會,通過商品的交流,交流著民族間的感情。 如今,關城、堡寨、邊墻早已隨著時間的流逝,失去了它們當年的作用,成為歷史的遺跡。它們的存在,只能告訴人們,中華各民族的感情,永遠像濤濤黃河,奔流不息,任何屏障都是隔不斷的。 人間豪舉嘆奇哉, 不復黃河天上來。 靜水潛流因蓄勢, 攔河筑壩為高臺。縣城出來沿249省道往北30公里處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是由水利部、山西省和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共同投資興建,是我國第一個由中央和地方合作建設的大型水電工程。 1996年10月19日組建2001年試供水。萬家寨水利樞紐位于山西省偏關縣的黃河干流上,壩高90米,壩長438米,為混凝土重力壩;電站裝機108萬千瓦,年發(fā)電27.5億千瓦時;庫容8.96億立方米。每年向內(nèi)蒙古和山西省供水14億立方米。引黃入晉工程從萬家寨樞紐取水,年引水總量12億立方米,其中向太原年供水量6.4億立方米,向大同、朔州年供水5.6億立方米。
九曲黃河十八彎, 神牛開河到偏關, 明燈一亮受驚嚇, 轉身犁出個老牛灣。 老牛灣位于山西省和內(nèi)蒙古的交界處,以黃河為界,她南依山西的偏關縣,北岸是內(nèi)蒙古的清水河縣,西鄰鄂爾多斯高原的準格爾旗,是一個雞鳴三市的地方。黃河從這里入晉,內(nèi)外長城從這里交匯,晉陜蒙大峽谷以這里為開端,我國黃土高原滄桑的地貌特征在這里彰顯。同時也有大河奔流的壯麗景觀。這里是長城與黃河握手的地方,是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整個老牛灣旅游區(qū)由三灣一谷組成,分別是包子塔灣,老牛灣、四座塔灣和楊家川小峽谷。萬里長城自遼寧告別鴨綠江之后,翻千山越萬嶺在偏關終于和滔滔南流的黃河第一次見面了。長城、黃河可謂中華大地上的兩大奇觀,一個是人類用勤勞和智慧所造就之氣勢磅礴、雄偉壯麗的巨龍;一個是大自然神功奇力所造就之九曲連環(huán)、濁浪滾滾的玉帶。從偏關繼續(xù)往西,直到甘肅蘭州,長城和黃河最后分別,這期間,他們曾四度握手相逢,并且在很多地段結伴而行,相互輝映。長城和黃河在中華大地上,穿高山、越大漠,沖破一切險阻始終勇往直前。 壯觀的老牛灣 14日下午游完老牛灣返回偏關城,大雨滂沱,就沒再游新景點。而是沿209省道往南,三岔鎮(zhèn)改道306,途徑神池,想起神池胡麻油月餅很好吃,路邊有賣,但最終沒買。到陽方口往南305道直到寧武。進入寧武縣,山里的植被明顯茂密起來。寧武是座關城,歷史悠久,古跡名勝甚多,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素有黃土高原上綠色明珠之稱,境內(nèi)山、水、關、林、洞、谷、石、瀑、寺、甸、草、湖、泉、谷、廟等自然、人文景觀獨具特色,積淀著深厚的歷史文化,折射出燦爛的汾河文明,旅游資源品種之多、密集度之高都是全國少有的。管涔國家森林公園、萬年冰洞國家地質(zhì)公園。古代就有風景優(yōu)美的八景,挖掘出大小景點160多處,其中有世界級景點萬年冰洞,國家級景點懸崖棧道和懸棺,省級景點高山天池群、高山草甸馬侖草原、蘆芽山等,還有三晉母親河的發(fā)源地汾河源頭,吸引著大量中外游客。管涔山國家森林公園棲息著世界珍禽褐馬雞,其主峰蘆芽山海拔2754米,因狀如出水蘆芽而得名,以險、奇、絕聞名于世。本次我只看了城關樓,其它景點我會再次專程。寧武關為晉北古樓煩(古部落名)地。戰(zhàn)國時,趙武靈王曾在此置樓煩關,以防匈奴。寧武,秦漢為樓煩縣地,置有樓煩關,今縣南的寧化村,即為樓煩關南口,縣北的陽方口,即為樓煩關北口。北魏時廣寧、神武二郡先后治此,隋時先后屬崞縣、靜樂縣。唐置寧武郡,始用寧武之稱,取廣寧、神武二郡尾字而得?;蛘f其地有舊寧文堡,取文武對應之義,因有此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