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上“守釣” 岸上“守釣”是一種歷史非常悠久的釣法,曾一度作為主流釣法主牢著我國岸釣。但近些年來,隨著新釣法的不斷引進,已為不少“與時俱進”的釣友所淡忘或看不上眼了。其實,直到今天,在不少場合下,這種釣法仍無可匹敵,殆鮮對手。譬如,在防波堤上,用“戳窩”、浮游磯釣或“甩餌”釣法釣鱸魚時,常需“等潮水”,只有待潮位達到一定高度后,才能施釣,而這種釣法由于可實施遠投,于是,就可先下手為強。而當海流變的太強,其它釣法難以施釣時,這種釣法又可顯現(xiàn)出較強的海流強度適應性。譬如,漲落潮時,在防波堤頭上會形成一道較強的海流、這通常又是整個防波堤上鱸魚最多的位置,在這個位置上,這種釣法的優(yōu)勢就非常明顯,在某些本流離岸較遠的岬角亦如此。近幾年,筆者曾多次,在數(shù)個防波堤上,用這種釣法,與其它釣法進行過釣鱸PK,結果大獲全勝,最多一次3個小時內釣獲20多條鱸魚。 當人們發(fā)現(xiàn)某些廣受追捧的新釣法,并非無所不能時,在出釣的行囊中,那些曾被“凈身出戶”的岸上“守釣”遠投竿,又悄然回歸,占有了一定的位置,這便是筆者,大概也是不少釣友所走過的一條路子。歷史的經(jīng)驗和教訓忠告我們,在引進和學習國外先進釣法的同時,切莫丟失了傳統(tǒng),許多老釣法,都是從我們老祖宗的寶貴海釣經(jīng)驗中,提煉出來的精華。我們的使命不是擯棄,而是繼承、完善和發(fā)展。 (一)釣具配備 1、釣竿:3.6—4.5米遠投竿,振出和插節(jié)竿均可,振出竿攜帶方便,但導線環(huán)在使用過程中易產(chǎn)生位移。插節(jié)竿竿體相對較細,拋竿時不兜風,且導線環(huán)是固定的。 2、繞線輪:4000—5000號,旋壓式繞線輪,最好是遠投輪。 3、主線:4—6號PE線,端接6—8號透明碳素線。 4、釣組:不少釣友喜歡用“雙鉤釣組”,即在緊靠鉛墜的上方一把鉤,在鉛墜上方40—50CM處一把鉤,子線均長30CM左右。筆者多用“單鉤釣組”,即在鉛墜的上方30—40CM處一把鉤,子線長100—150CM.為5—7號高透明碳素線。經(jīng)過多次比較,后者的效果要大大好于前者。顯然,前者子線太短,子線與架子線靠的太近,妨礙魚兒咬鉤。另外,無論在防波堤還是在岬角上釣鱸魚,前者不僅較易刮底,還易亂線。子線和架子線可用鋼絲天平連接,也可用支形轉圜。還有一種帶誘魚籠的釣組,效果非常之好。即在鉛墜20CM處固定一個小型誘魚籠(籠體長約3CM,直徑約3CM),再在僅靠籠體的上方設一小型鋼絲天平(臂長約15CM左右),筆者曾用這種釣組,在青島附近的幾個防波堤上釣鱸魚,屢獲佳績,最多一次釣了40多條鱸魚,但這種釣組不能在刮底嚴重的海域使用。鉛墜以75—100克為佳。鉤子丸世17—20號用的較多。在某些基礎外延較大的防波堤,為避免刮底,子線要固定在鉛墜上方80—100CM處,子線長30—40CM。若釣棚太低,鉤子極易掉入石縫。 (二)釣餌 岸上“守釣“餌的基本要求是抗甩,即在拋投過程中不易脫鉤,總結起來講,沙蠶餌和蝦餌都可用,但,效果最好者還屬紅巖蟲(扁食)或管沙蠶(管食)加大沙蠶。即,在鉤上先穿一段紅巖蟲或管沙蠶,且,最好是粗而硬的頭部,再穿數(shù)支大沙蠶,大沙蠶軀體比較柔軟,而且,在水中呈不斷蠕動態(tài),不僅更能挑起魚兒吞噬的欲望,而且,更容易刺入。問題是大沙蠶蟲體不夠結實,在用力拋投過程中極易脫落。因此,用前,最好用無味的軟木分進行吸水處理,以使蟲體變得更為結實抗甩。用蝦餌時,最好選用活蝦,且從其頭部的額劍(rostrum)橫穿,這樣,即抗甩,又存活時間較長。 (三)釣場和釣點 岸上“守釣”鱸魚的釣場主要是防波堤、岬角和海島等,共同點就是都因其對海流的阻擋而形成一道強流。這道強流的位置,在防波堤和岬角上,位于端部背流面,海島上位于其側部的背流面。該流的位置是隨潮汐而變化,假如,漲潮時在東側,那么,跌潮時就在西側。這道流中往往是鱸魚,尤其是大鱸較多的地方,這與鱸魚的趨流性和索餌習性有關。釣點的選擇,首先要考慮,能否將釣餌拋到這道流中,當然,無論是在防波堤上,還是在岬角和海島上,都要考慮刮底問題。所以,一般不會拋的太近,起碼得50米開外。在青島“雷達山”需拋到100米左右,才能達到本流,釣到鱸魚。 (四)出釣時機 魚在岸邊的基本活動特點是,潮位越高離岸越近,所以,岸上“守釣”的時機,單就潮汐來講,最好是農歷大潮。何種潮位最好,因岸而異,一般來講,“漲3跌9”期間有魚可釣,其中,枯、平潮期,咬鉤最不好,跌到底剛開始起流和滿潮后剛開始跌潮的兩段時間,為岸上“守釣”的黃金時段。各堤、島所處的位置不同,形狀有別,水深有異,最佳出釣時機定然不同。 關注釣魚123官方微信號:diaoyurenbikan 有釣魚達人為你分享最新釣魚文章,學習最新的釣魚技巧,還能陪您聊天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