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口火車站 滄口火車站始建于1899年,1901年建成通車。它位于青島市的北部李滄區(qū)滄海路,在沙嶺莊火車站和婁山火車站之間,膠濟線由南向北17公里處,東臨四流中路,西靠滄臺路。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位置,滄口火車站聲名顯赫。 初建時,只有平房一間,簡易站臺一座,小倉庫一處。因為此處緊靠滄口海港,火車站的正門朝西,下了高高的車站路基,就是著名的“下街”,也就是現(xiàn)在的滄臺路。德國侵占青島期間,把滄口海關非法占有,在滄口火車站設膠海關辦事處,俗稱“小衙門”;在車站附近開郵局、建船臺、設分卡,大肆掠奪中國的財產。同時坐火車的、坐輪船的、坐馬車的客人多到此地匯集,大大小小的商店、旅店、飯店應運而生,滄口發(fā)展處于鼎盛時期。德國人修了大馬路(今四流中路)與外地連接,這是當時曾經是青島通向外地的主要干路。 1914年,日本侵占青島,為了控制山東和青島的經濟命脈,掠奪高額利潤,至三十年代共建起5座紗廠,并以滄口火車站為連接點,修建了通往紗廠的鐵路專用線。從滄口火車站到李村還有輕便鐵路軍用線,全長5.18公里,也曾經營民運,乘客坐一次火車1角錢,裝運行李每件5分。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期間,將滄口飛機場征作軍用,從滄口火車站設有專用線通到機場,這樣滄口火車站海陸空運輸都能聯(lián)接上了,具有相當的營運能力,火車站初具規(guī)模。 解放初期,生產突飛猛進的發(fā)展,交通運輸成了制約生產的大問題。當時在青島是由馬車、地排車、獨輪車充斥著交通運輸的半壁江山,交通運輸尤為不便。為解決這一問題,利用留下的鐵路是辦法之一。滄口火車站通往各廠的鐵路專用線站點有13處之多,北線到橡膠二廠(今黃海橡膠集團)、煤炭公司、糧油進出口公司、國棉七廠(后改為第二毛紡廠,現(xiàn)已破產),南線有到國棉六廠(現(xiàn)為紡聯(lián)集團六棉公司),東有到國棉九廠、第二印染廠,酒精廠(現(xiàn)為啤酒四廠)都有鐵軌。 滄口火車站到滄口飛機場的鐵路最為繁忙,這條軍工鐵路線橫跨四流中路和永平路。其中一條拐向四方機廠鑄造廠。四方機廠鑄造廠的前身是東亞重工株式會社,是1939年日本大和工業(yè)株式會社強行侵奪民營膠東鐵工廠成立的。工廠內有專用的火車頭,有司機班和調車員。到八十年代,汽車代替火車,一年也進不了幾個車皮。到2004年10月,這條鐵路線連鐵軌也扒掉了;另一條至今還發(fā)揮作用,不過經過的車皮少多了,每天只有幾趟。以前到第二印染廠、國棉九廠有一支線,已停運。在第四啤酒廠(原酒精廠)有一站臺,這條線橫跨永平路,終點站是滄口飛機場油庫,而一墻之隔的月臺,用火車運來的水泥卸在這里,然后用汽車轉運到建設工地。值得一提的是青島青聯(lián)股份有限公司的鐵路專用線,這個廠原在開封路,七十年代搬到四流中支路8號,除了現(xiàn)代化的宰殺設備外,專門運送豬的棚車繁忙無比的在這個廠進出。鐵路專用線隨著汽車運輸的發(fā)展,作用日漸減少,慢慢都退出了歷史舞臺。 六十年代,滄口火車站修建候車室108平方米,行李房473平方米。90年代新建第二站臺,修建了滄臺路至四流中路的人行橫道,改造加寬黃海橡膠集團至四流中路的涵洞通道。2006年,鐵道部初定青島火車站主客站將北遷建在滄口,保和路到六廠一帶規(guī)劃為站址。經過幾年建設,鐵路北站的運行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 青島北站,占地總面積4萬平方米,臨近海邊。站房設計方案是由法國鐵路公司和中鐵二院共同創(chuàng)意設計的。整體造型富有動感又伸展飄逸,挺拔而富有張力,似一只海鷗振翅高飛,象征著青島市經濟文化的蓬勃發(fā)展;建筑的靈感來自于青島海濱印象,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同時采用新穎獨特的交叉拱作為建筑主要結構體系,支撐起曲線優(yōu)美的屋頂,形成了一種城市門戶的形象,象征著青島以博大的胸懷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根據青島市軌道交通總體規(guī)劃,未來的地鐵M1、M2、M8線將在北站交會,而正在建設中的海灣大橋引線也從北站西側經過。青島北站建成后,按計劃將主要停靠所有普客列車、部分長途動車組等,青島火車站將主要??渴鹊膭榆嚱M,一個立體的交通網絡將把未來的出行變的更加簡單、快捷。而百年滄口站要跟我們再見了,青島北站將代替滄口站成為青島新地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