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林編《梁山運河史話》之
梁山一帶其他船閘的創(chuàng)建
●
丁永林
除了開河閘以外,至明末,在梁山一帶的會通河開河以北尚建有四個船閘,按創(chuàng)建先后依次為:
安山閘,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創(chuàng)建,址在梁山東北16.5公里處,南距靳家口閘15公里;袁家口閘,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創(chuàng)建,址在東南23公里處,南距開河閘6公里;靳家口閘,嘉靖四年(1525年)創(chuàng)建,址在梁山東17.5公里處,南距袁家口閘9公里;戴家廟閘,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創(chuàng)建,址在梁山北20.5公里處,東南距安山閘15公里。
這些船閘的增置,皆因黃河屢屢決口,洪水犯梁山一帶,并侵擾會通河,使河床淤塞變淺,地勢高下與南旺分水處逐漸相差無幾,北運每每淺阻而致。這也是如前述南旺分水比例變?yōu)椤暗谷摺保掀弑比┑脑颍瑥埐姓f“不知是何年”,實際上就始于明英宗正統(tǒng)(公元1436-1449年)、明代宗景泰(公元1450-1457年)年間。
正統(tǒng)年間黃河多次決口,洪水沖毀會通河堤防,淤塞會通河河道。為了治黃保運,朝廷雖著力堵塞決口,但旋堵旋決,卒無成效。景泰年間,黃河又兩次沖毀張秋、沙灣會通河堤岸,“掣運河水入鹽河(即大清河),漕舟盡堵”(《明史·河渠志》語)。景泰四年(1453年)十月,為了減黃河水勢和引黃濟運,開挖廣濟河至張秋入會通河。至此,水的問題解決了,卻加重了梁山至臨清會通河道的淤積。這是增建安山閘的背景。
明孝宗弘治(公元1488-1505年)年間,黃河又決,洪水先后決張秋、戴家廟會通河堤,淤積會通河道,是劉大夏治河,在黃河北岸修筑防護大堤,次后的黃河北決始多在濟寧魚臺以南入運河,對于濟寧以北的會通河不再造成威脅了。
此后,對梁山一帶會通河道全面疏浚治理,并根據(jù)地勢先后增建了袁家口閘、靳家口閘和戴家廟閘。
由于船閘密集,給槽船通行造成很大困難。因為,船閘起閉制度很嚴格,其基本原則是“啟上閘,即閉下閘;啟下閘,即閉上閘”(《治水筌蹄》語),為的是既能使船只通行,又不流失過多水量。并規(guī)定,過閘船只必須結幫集體過,以減少船閘啟閉次數(shù)。明人李流芳曾有詩曰:
濟河五十閘,
閘水不濡軌。
十里置一閘,
蓄水如蓄髓。
一閘走一日,
守閘如守鬼。
下水顧其前,
上水顧其尾。
帆檣委如葉,
篙櫓靜如死。
京路三千里,
日行十余里。
迢迢春明門,
何時能到彼。
詩中情形雖不一定說的是過梁山一帶會通河的情景,但也是這一帶過船閘時的真實寫照。不過,因禍得福,正是因船閘的設置,不僅依托船閘形成了安山、袁家、靳家口和戴家廟等深蘊豐富文化的繁華古鎮(zhèn),還帶動了梁山一帶的經(jīng)濟發(fā)展。當然,限于目的,就不再展示運河古鎮(zhèn)的風采了。
這里僅介紹一下梁山一帶會通河船閘的規(guī)格和結構。
會通河船閘的規(guī)格和結構基本相同,一般為“閘闊二十尺。墩長四十尺,寬三十尺,高十到十二尺。上下游各接雁翅三十尺”(《東平湖志》)。據(jù)后來對廢閘進行拆除時所見(《梁山文史資料第十三輯》),具體規(guī)格和結構分為閘底、閘身、閘口、閘翅、閘背、閘耳、板槽、閘扣、橋梁等:
閘底:為“萬年樁”,全是柏木,長度在1-2米半不等,一根挨一根地下;樁頂平鋪火紙(草紙),紙上鋪大片基石,石厚30厘米,2-3平方大小。
閘身:也就是閘的深度。從閘底基石到閘背共十三行石頭,每行壁石“一尺四寸”,“石塊很精致,四面見線,長度和寬度無定制,1.3米、1.2米、或更長,寬度0.7米左右,也有寬的,惟有厚度,都是0.4米”。
閘口:寬“一丈二尺”,長“三丈”。沿口用標準大石鋪平,稍微向河傾斜,以增強對壁石的拉力和對橋梁的穩(wěn)定。
閘翅:即護理閘身的突出部分。用石與壁石相同。閘翅長度與擴展度數(shù)各閘即使同一個閘,并不相同,但都是從閘口接到河堤為止。以安山閘(該閘所在會通河為東西向)為例,上游的北翅較長,外展度數(shù)較小;南翅略短,外展度數(shù)較大,翅長月“二丈五尺”。下游的北翅稍短,外展度數(shù)亦?。荒铣彷^長,外展度數(shù)亦大,長度在“三丈五尺”左右。
閘背:即閘身與運堤連接部分。高度低于運堤,內(nèi)填由石灰、黏土和黃沙混合、用熬制的濃度較稀的“江米汁”攪拌均勻的“三合土”,堅固如石。
板槽:即閘口石壁上開鑿的用于下閘板的槽。寬20厘米,深18厘米。閘板共四塊,木質為“秋木”,厚度與閘槽寬度一致,用鋦子大釘穿成。閘板兩端置有鐵環(huán),為方便上卸而設。
閘耳:為起吊閘板而設置。在閘槽上端的左右兩邊,寬40厘米,厚30厘米。兩耳相距80厘米,高2米,底座60厘米卡在閘口石壁內(nèi)。閘耳上端有直徑20厘米的圓孔,為穿軸系纜起吊閘板而設置。
閘扣:穩(wěn)固閘辟相鄰石塊之用。生鐵鑄成,長24厘米,兩頭窄角寬12厘米,中間細腰寬6厘米,厚2厘米。正面鑄有正體字的所在閘的名字。
橋梁:通行運河兩岸而設置,不屬于船閘的基本組成部分,不與閘身一體。一般由地方設置,所以,規(guī)格和質量不一,但都是活動式,木制,便于舟楫過閘時的拆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