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曾這樣跟我抱怨:
像這類媽媽的抱怨,不在少數(shù)。從這個問題,我們可以談到很多重要的課題:父親缺失、假性單親家庭、留守兒童…… 但是說到底,還是有不少父母,尤其是父親們,對于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缺少認識。 安全感的重要性,很多父母應該都知道。從我的第一本書《愛從懂孩子開始》,到現(xiàn)在這本新書《陪伴是最好的教養(yǎng)》,我一直都在強調安全感對于孩子未來諸多好的品質建立的重要性。而對于學齡前的兒童來說,父母的陪伴,就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基石。 然而,總有一些家庭因為各種原因,無法保證對孩子的基本陪伴。與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聚少離多,或者父母全心投入的高質量陪伴過少,都很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匱乏、規(guī)則意識淡漠、自控力缺失等系列問題。這類孩子,我們稱之為“留守兒童”。 別以為只有生活在農(nóng)村的那群孩子是留守兒童,城市中同樣潛存有大量“假性單親家庭”和留守的孩子——明明父母就在家里,但是卻像是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的“房客”,要么父母和孩子各玩各的,要么大人早出晚歸,成天也不能跟孩子打上一個照面。 如此,跟真正的留守兒童生長的家庭一樣,只有一個結果,那就是親子關系逐漸疏遠、淡漠,于無形中損害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今日的文章,并非單純在聊“留守兒童”。那些本來有條件陪伴孩子,卻因為各種理由很少陪孩子的父母,在閱讀此文時,請將本文所有的“留守兒童”一詞,自動替換為“缺少父母高質量陪伴的孩子”,或者“生活在假性單親家庭的孩子”。 這些父母陪伴過少的孩子,他們到底要面臨怎樣的困境呢? 父母陪伴,尤其是父親陪伴孩子過少,孩子更可能出現(xiàn)情緒、性格問題 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兒童,他們有更多焦慮情緒,更多敵意,性格內(nèi)向,更少合作溝通。父母均缺失對兒童的心理行為影響最大。其中,父親缺失兒童性格更內(nèi)向,更難于合作溝通。這也表明父親對兒童人格和行為的影響確實是不同于母親的。 留守兒童表現(xiàn)出來的心理行為問題,其直接原因是親子分離。如果這種狀況無法改變,那么這些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會一直存在,學校教育也很難改變這種現(xiàn)狀。 雖然大部分學校會采取相應措施,去關心留守兒童,但是對于那些特別叛逆的孩子,老師的關心也是微乎其微,甚至有的孩子最后會被老師無奈放棄。 因為追根究底,親子分離最直接破壞的,是孩子的安全感。父母的遠離、關愛的缺失直接讓孩子得出結論:“我是不被愛的、我是不值得愛的?!彼?,想要補償孩子的安全感,父母是不二人選。安全感不好的孩子,更容易產(chǎn)生自卑、自棄的心理。無形中,反社會行為的種子就埋進了留守兒童的心理。 父親缺失的留守兒童,自控力能力差 父親在孩子成長中大量缺席,會直接導致孩子的自控能力低于非留守兒童。 自控力這個東西,看不見、摸不著,卻是孩子成長到卓越的神秘武器。尤其孩子越大,越能看到“自控力”的影響力之大。懂得自律、自控的孩子,情緒調節(jié)能力更強,社會化程度更高,自我規(guī)劃和管理能力當然也就更好。 而想要孩子建立好的自控力,父親角色的早期陪伴必不可少。不論是男孩還是女孩,父親缺席都會對孩子的成長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忽視孩子的心理,更容易引發(fā)孩子的問題行為 有一些父母工作或者做生意很忙,他們偶爾有時間陪伴孩子的話,幾乎唯一的關注點,都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孩子學習成績好便罷,若不好,父母就會一頓批評說落——大部分時候,這點親子共處時間都花在“數(shù)落孩子”上頭了,因為父母陪伴少的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幾率相當高。 這就像一個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父母缺席、親子關系疏離——(導致)孩子成績差、各種表現(xiàn)差強人意——(導致)父母批評孩子——(進一步導致)親子關系疏離…… 這個過程中,孩子只能從父母的行為上讀到:“他們關心的只是我的成績,不是我;他們不會接納這樣不好的我;我是差勁的,不值得愛的……” 有數(shù)據(jù)顯示,孩子的心理需要長期被忽視、壓抑,自控水平也會大大降低,從而引起更多的問題行為。 假性單親家庭中,母愛向溺愛發(fā)展,孩子更容易被慣壞 父親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幫助兒童在心理上與母親分離,幫助母親避免過度情緒化地處理她和孩子之間的關系。所以,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如果沒有父親存在,會讓母愛向溺愛發(fā)展。因為兒童在遇到痛苦時更多地到母親那兒去尋求安慰,而想玩時,則更多地想到父親。 中國傳統(tǒng)上就有“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思想。中國父親在家庭中多扮演“權威”的角色,是理性的榜樣,是社會規(guī)范、道德、價值理念的直接示教者,在家庭中處于第一位,是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他人。父親的贊同和拒絕對孩子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非同尋常的作用。 因此,在兒童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父親比母親更容易制止它。相反,父親缺失的家庭中,孩子出現(xiàn)行為問題的概率也就更高,因為母愛泛濫的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缺乏規(guī)則意識,陷在母親濃厚的情緒、情感和女性思維包裹中,無論是情緒管理還是行為管理上,都更容易出問題。 關注孩子教育,微信搜索功夫媽咪 我是功夫媽咪,喜歡我就滑到文末幫點個↓贊 我們?nèi)绾巫觯?/span> 1.五歲之前父母都不要離開。 如果父母,尤其是父親在兒童較小年齡時離開,會影響兒童的情緒發(fā)展。如果父親外出工作不能避免,可以通過縮短分離時程,增加聯(lián)系頻率的方法,減少父親不能陪在子女身邊的危害。比如多打電話,多利用假期回家,平日里孩子媽媽在家里請多做父子溝通的中間人等等。 2.多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比如,要去了解孩子在家里,在學校的生活,多問“你今天在學校里有什么開心事兒嗎?”“你最近遇到什么困難嗎,也許我可以幫你?!倍恢皇顷P注“你學習成績怎樣了?”“你最近都還聽話吧?” 如此,通過恰當?shù)膶W會傾聽和引導,更多的表達親子之間的關心和愛,走進孩子們的心扉,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親密。 3.表達期望,但不強求 發(fā)現(xiàn)孩子學習問題的時候,先傾聽,再引導,不要上來就是指責。簡單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對孩子的期待,詢問孩子的具體困難,為孩子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但不逼迫、強求。 發(fā)現(xiàn)孩子不合適的行為問題時,溫和堅定地指出來,并告知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什么,不能因為覺得內(nèi)疚/虧欠孩子,就過分遷就。 最關鍵的是,要積極地通過各種溝通,卷入到孩子的生活中,讓他們知道自己是被關注、被接納的,讓他們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期待,并獲得支持。一旦家長通過這種方式與孩子建立平等、信賴的關系,孩子就會發(fā)展出更多的適應性行為,父母缺席所帶來的損害,也就能大大降低。 4.不要糾結于經(jīng)濟條件的好壞,因為經(jīng)濟水平對留守兒童無明顯影響 經(jīng)濟條件對留守兒童的影響并不大,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與是否貧困無關。家庭的溫暖,父母的愛憐,溫暖的師生關系和友好的同伴之情,對孩子們來說更重要。 即使父親不在身邊,這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也是可以通過很多途徑和方法得到滿足的。通過對學校教師培訓,對留守兒童父母引導,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學會如何處理情緒、解決問題的技巧,幫助他們增強自我控制,提高自我效能。 Tips:下面再次強調一些建議、提醒: ① 父親外出打工,最好由母親監(jiān)護,兒童住在家里而不是學校; ② 父親離開子女的時間不要太長,至少保證每年都能回家一次; ③ 與子女相聚在一起時,父親卷入的程度和積極溝通更重要; ④ 增加聯(lián)系頻率,但不要總是關注子女的學習成績; ⑤ 父親外出打工期間,母親或其他監(jiān)護人應幫助兒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⑥ 盡管父親在外打工,但和諧的父母關系、家庭關系以及父母的期望對兒童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們切記: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養(yǎ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