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布拉克(1882-1963),法國立體主義繪畫大師。與畢加索合作,直到1914年,并共同發(fā)起立體主義繪畫運動。最早將字母糅合進繪畫,將顏料與沙子混合作畫和使用拼貼畫法。晚年作品包括靜物畫和風景畫,風格漸趨現(xiàn)實主義。他的影響實際上并不比畢加索小。并且,“立體主義”這一名稱還是由他的作品而來。
布拉克生于塞納河畔的阿讓特伊。1893年,布拉克全家移居勒阿弗爾,他一邊在父親開的油畫店作學徒,一邊在勒阿弗爾美術學院學習。1902年,布拉克進入巴黎美術學校,受到博納的指導,后又轉入安貝爾學院。
布拉克于1904年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畫室。1905年在參觀了秋季沙龍之后,對野獸派繪畫產(chǎn)生濃厚興趣,遂在以后兩年中參加了野獸派繪畫運動。不過,他的作品卻以其“安祥如歌一樣”的基調(diào),與那種色彩強烈、筆法奔放而令人興奮的地道的野獸派作品風格迥異。之后遇到了對他的藝術起了關鍵作用的畢加索,這兩位偉大畫家的協(xié)作史也就是立體主義的早期發(fā)展史。直到1914年,他們倆親密合作,創(chuàng)造出自“文藝復興”發(fā)明透視法以來的最具革命性的視覺藝術風格。
在生命的最后幾年,布拉克創(chuàng)作了兩組驚世駭俗的系列作品,即《畫室》和《黑鳥》,終被尊崇為20世紀的法國繪畫大師。對其早期繪畫影響最大的是塞尚和畢加索。他拋棄了印象主義和當時富于裝飾性曲線的野獸派風格,減少了過度的色彩,以追求橫貫整個畫面結構的最大緊湊性。
布拉克對立體主義技法有多項發(fā)明創(chuàng)新貢獻,例如:在畫面上使用了文字和油彩刷,引進了模仿木紋和大理石紋的過渡法。在顏料里摻進沙子和其它成分以產(chǎn)生各種肌理效果,最后又發(fā)明了貼紙法。在材料技法試驗上花費了極大的精力,被公認為本世紀最重要、最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家。
布拉克的作品多數(shù)為靜物畫和風景畫,畫風簡潔單純,嚴謹而統(tǒng)一,具有裝飾趣味。他比所有其他的立體派畫家更多地帶來不可縮減的具體和一針見血的分析,帶來少有的和諧色彩和他的任何同伴都無能為力的典雅流暢的線條。布拉克和畢加索在分析立體主義時期所作的作品,風格非常接近,以致于擺在一起難辨孰人所為。這在藝術史上是極其少見的現(xiàn)象。兩人不僅畫法相同,而且所選題材也十分相似,都偏愛畫樂器。布拉克在畫中對于物象的分解,要比畢加索更加極端。他多數(shù)是在靜物畫中進行這種分析形體的實驗。這也許是因為靜物畫對他說來較少約束之故。
布拉克的拼貼畫創(chuàng)作是從1912年開始的。他試圖通過一系列拼貼而成的抽象圖形,來強化畫面的構成效果。他的制作過程越來越簡潔、大膽,作品的效果也愈加直接、明了。他從抽象起步,再慢慢地轉向具象,在交迭的抽象圖形中尋找他的主題。他的拼貼,除了采用紙片外,很少采用其他材料。這種往往被人們視為不具有藝術品質的材料,卻給布拉克的“建筑性繪畫”創(chuàng)作,帶來極大的便捷。
布拉克也是一位雕塑家、插圖家和舞臺設計家。他對20世紀西方現(xiàn)代藝術有很大的影響力。畢加索把他和詹姆斯·喬伊斯并列,稱他們是當代“兩個最費人猜疑卻又人人都能了解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