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歷二月十二花朝節(jié) 沈建東 百花生日閨閣賞紅
我國古俗,花朝節(jié)一般定在農(nóng)歷二月,又因朝代、地區(qū)、民族等因素影響,具體日期略有不同,以二月十二、二月十五居多。目前可見關(guān)于花朝的最早記載——《陶朱公書》中就以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ǔ?jié)還可追溯至遠古時代迎春神、祭春神的習(xí)俗。
林黛玉的生辰為啥是二月十二 蘇州風俗,宋代以后一向以二月十二日為花朝節(jié),清顧祿《清嘉錄》、袁景瀾《吳郡歲華紀麗》,以及《昆新合志》、《鎮(zhèn)洋志》都詳細記載了吳俗以是日為“百花生日”以及民間賀節(jié)的習(xí)俗。在曹雪芹《紅樓夢》中蘇州姑娘林黛玉的生辰即是二月十二,林又是紅樓中的“主花”,即芙蓉花王,可見曹雪芹所設(shè)定的主要人物生辰正是因襲了吳地花朝節(jié)民俗。按照宋代古制,守土官在二月十五花朝這天要出郊勸農(nóng)?!秹袅讳洝份d南宋制:此日帥守、縣宰,率僚佐出郊,召“父老賜酒食,勸以農(nóng)桑,告諭勤劬,奉行虔恪?!薄秴强q華紀麗》亦載宋制:守土官于二月十五“花朝日出郊勸農(nóng)?!背鼋紕褶r(nóng),意即官員去農(nóng)村巡察、督促農(nóng)耕諸事。 清人改琦有《菩薩蠻》詞歌詠百花生日:春“人開笑口,低?;ㄍ瑝?,花語分明記,百花同日生?!币蚧ǔ?jié)在春日正中而立此節(jié)。又因與中秋節(jié)同為時序的春、秋之中,古人稱“花朝月夕”。此說由來已久,《大戴禮記》中有“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之說。后又以“花朝月夕”借指良辰美景。 蘇州民間還流傳帶有神話色彩的故事,說是遠古時候,盤古將百花種子交給他美貌的小女兒去種,待百花盛開后,又叫小女兒將花朵撒向人間,從此人間到處鮮花盛開,盤古因此封女兒為花神,而這一天也就成了百花生日?;ㄉ裥蜗?,考諸史料,不外乎兩類。一類是神話傳說人物,另一類則是真實歷史人物。就神話傳說中的花神而言,燧人氏、女夷、鐘馗等,都被封為花神。而更多的都是以歷史人物為司花之神。傳言武則天是天界花神,受天命下凡,接掌唐朝政事。戰(zhàn)國屈原“譽蘭”、東晉陶淵明“賞菊”、唐李白“傾倒于牡丹”、北宋林逋“愛梅”,這些歷史人物惜花護花,民間百姓就推舉他們成了花神。 在明代蘇州人馮夢龍的三言之《醒世恒言·灌園叟晚逢仙女》中,還描寫了關(guān)于花神的故事:傳說唐代天寶年間有位愛花的崔玄微處士,在一春日月夜于其自家花園里迎來一群美女,便設(shè)宴歌舞共樂。席間,美女中的封十八姨與石醋醋起了齟齬,聚會不歡而散。第二天,這些美女再次來找崔處士,言及她們受惡風之困,原本是求封十八姨幫忙,但因剛得罪了她,故而轉(zhuǎn)求崔處士相救。其實,美女們正是百花精靈,封十八姨則是風婆婆。崔處士便在狂風肆虐時,在花園東立起一上畫日月五星的朱幡,以護衛(wèi)園中之花。百花果然無損,此故事流傳甚廣,某種程度上也帶動著花朝節(jié)的傳播。后來民間便以此日設(shè)節(jié),以彩條系花樹上,以避風災(zāi)。 愛花人士為百花掛紅 古時候,逢花朝節(jié)有郊外游玩,踏青游春賞花的習(xí)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清初老北京過花朝節(jié)時,“幽人雅士……并出郊外各名園賞花”。郊游賞花的同時,常常要飲酒賦詩助興。蘇州著名文人周瘦鵑在《花花草草》中言:“明代宣德二年,御制花朝詩,賜尚書裴本?!被ǔ?jié)正值仲春,初生的野菜清潔鮮嫩,踏青時剛好挖點野菜回家嘗嘗鮮,江南一帶以挑薺菜最為常見。清時吳中地區(qū)于花朝節(jié)這日也作“撲蝶會”,多為閨中女兒參與。 舊時蘇州人花朝節(jié)前后還有虎丘看玉蘭的花俗,據(jù)史籍記載,虎丘山后玉蘭房種有玉蘭樹,相傳是宋朱勔從福建所得,未及進獻皇宮而朱勔事敗,移植于此,乾隆下江南時,花農(nóng)窖火烘之促其開放,博得龍顏大悅?!翱蛠碚不ǚ睍?,坐對霜華增感唱?!睋?jù)清《潘文恭相國年譜》云:封翁云浦每值春時,泛舟虎阜游玉蘭精舍。潘榕皋《虎丘雜詩》詩后注云:“昔年山后玉蘭花開,先祖閑齊時偕客登眺,常命追隨?!庇纱丝芍⑶鹂从裉m也是吳中士紳春游賞吟詩佳事之一。因二月陰晴無定,多疾風驟雨,飄落瓊英,狼藉滿地,因此民間又俗稱玉蘭為薄命花,舊時閨閣中人拾取花瓣和面粉蔗糖,下油煎之以食,名叫玉蘭餅。 在古代蘇州,花朝節(jié)這一天愛花人士要為百花掛紅,即護花幡之遺制也。《清嘉錄》記載,吳地民間閨中女兒“剪五色綵繒,黏花枝上,謂之'賞紅’?!辈淘啤秴菤Q》云:“紅字萬千披錦繡,尚勞點綴賀花神?!眳柼椠S《真州竹枝詞》道:“昔日戲?qū)⒘_綺集,今朝都用剪刀分。攀枝系入東風里,一片紅云倚綠云。”《蘇州風俗談》載民國年間蘇州風俗曰:“是日清晨,少女翦綵紙……或制紅紙小尖角旗,插諸花盆中。亦取賞紅之意?!鼻宕郧笆且晕迳Z繒代表崔處士的朱幡,驅(qū)邪避風,民國時的彩紙、紅紙小旗不久是五色彩繒的簡化么,以鮮艷之色來祝愿、鼓勵花鮮艷,給花添些彩頭、賀壽添喜。蘇州民間還流傳花朝這天若不賞紅,花樹是要“氣死”的說法,還有記載,城中婦女剪綵為花,插之鬢髻,以為應(yīng)節(jié),都用花的美麗來形容小女子,所以花朝節(jié)的時候,女兒們都會打扮的如花般美麗,參加節(jié)日活動。 蘇州大約有過七座花神廟 明清以來,民間花神廟,蘇州地區(qū)先后大約有過七座花神廟。據(jù)《吳門表隱》、《桐橋倚棹錄》、《虎阜志》等記載,一在桐橋內(nèi)十二圖花神浜,明洪武年間建,是虎丘一帶最早的花神廟。后由花農(nóng)、花商集資,在乾隆、嘉慶、道光年間不斷修建。所祀主神為李姓司花果之神,及十二月花神。孫中旺《漫談虎丘花神廟》中說:“文革時期尚有占地兩畝的三間二進房屋六間,文革后期被拆?!?BR> 二在虎丘山寺東、試劍石左,織造四德、知府胡世銓等建于清乾隆年間,所奉花神為清代園藝家陳維秀。一名羅浮別墅。由官方所建,因此規(guī)??赡苁墙弦粠ё畲蟮摹4藦R中有一極富蘇州特色的對聯(lián),傳為紀曉嵐所題:“一百八記鐘聲,喚起萬家春夢;二十四番風信,吹香七里山塘?!鼻迦诵灬浴⒂染S熊還為此廟寫有《花神廟記》、《花神廟詩》。今遺存有一塊刻有陰文隸書“古花神廟界”字樣的條石。 三在虎丘西山廟橋南堍,原為清乾隆時土地廟,后于清朝道光年間改建為花神廟。是現(xiàn)在唯一幸存的花神廟,曾作為合作社的倉庫,現(xiàn)只剩下遺址兩間兩進、及西山墻上鑲嵌的九塊修建記事碑。 四在虎丘新塘橋南,五在管山,六在清真觀側(cè),七在定慧寺西(舊在齊門新橋巷)。后兩者為不同類的花果行業(yè)所供奉,《吳門表隱》載,清真觀花神廟是“花果同業(yè)奉香火”,定慧寺花神廟是“絨花、象生花業(yè)守之”。 蘇州人種花愛花成俗,虎丘一帶世代種花為業(yè),“四面青山耕織少,一年衣食在花開。”每年花朝節(jié)時最熱鬧最重要的大型集會活動就是祝賀花神生日的廟會,主要包括:獻供祝壽、焚香祝禱、吃壽酒、唱堂名、花神燈會。宋以前,民間可能還未興建“花神廟”,而以道觀、佛寺代之。明清后,蘇州地區(qū)屢有花神廟的記載,民間供奉花神之風盛行,且集會多在虎丘花神廟。古籍記載,在花朝節(jié)這一天,百姓在虎丘花神廟“擊牲獻樂,以祝仙誕”,“為園客賽愿之地”。“虎丘花農(nóng)爭于花神廟陳牲獻樂,以祝神釐?!被ㄞr(nóng)們要為花神換上嶄新的錦袍,還要請了堂名來廟里演唱。入夜,眾人手提花燈,抬了花神,在虎丘山塘一帶巡游,這就是古人筆記上記載的花神燈會了。花神燈會以后,廟里還要唱大戲,直要鬧到天亮,才個個盡興而歸。 游春賞花而外,百花集市也是不可或缺的節(jié)俗之一,且花市有時就設(shè)在寺廟附近,為廟會的一部分。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自言曰:”花朝晴,百果生“。梁章鉅《農(nóng)候雜占》也引元末《田家五行》的說法:”十二日為花朝,晴則百果實,夜尤宜晴?!爸两瘢K州農(nóng)村還有”二月十二看熟天“的農(nóng)諺流傳。周瘦鵑解釋說:”任何人逢到生日,總是希望這一天是日暖風和的;花朝是百花的生日,更非日暖風和不可。" 花朝節(jié)除了玉蘭餅外,也有相應(yīng)的節(jié)令食品——花糕,相傳源自武則天花朝日時游園采花做成的百花糕。令宮女采了百花,和米搗碎,蒸成了糕,并分賜群臣的習(xí)俗,從此相沿成習(xí),后來,做花糕、吃花糕的習(xí)俗便廣為流行。 近年來虎丘地方進行了綜合改造,專門擇地復(fù)原了花神廟即將完工。過不了多少時間,蘇州市民就可以來到此地感受花朝節(jié),踏青郊游賞紅的熱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