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民間誕生禮俗<四>

 澤潝先生 2015-03-23
1.滿月、周歲慶賀:寄托希望【本章字數(shù) 更新時間:2012-07-09 】

滿月禮是嬰孩步人社會的前奏曲。滿月禮的內容程式各地風格各異,主要由定吉日、請客、送禮、慶賀儀式、剃胎發(fā)、取乳名、出行、吃滿月酒等環(huán)節(jié)構成。周歲禮則是繼滿月禮后的重要禮儀。它是嬰兒誕生滿一周歲生日時舉行的,主要儀俗是“抓周”試志。此禮帶有鮮明的慶賀紀念、預驗功能,是嬰兒被正式承認為社會一員的標志。透過抓周試志的種種繁樣花式,可以想見父母們望子成龍的心愿。

2.滿月禮儀【本章字數(shù) 更新時間:2012-07-09 】

滿月,又稱“彌月”。嬰孩舉辦滿月禮,是漢民族各地普遍都有的一種育兒風俗。此俗由來已久,流行亦廣?!段簳?汲固傳》載“時式子憲生始滿月”。清代顧張思《土訊錄》中載有“生一月,染紅蛋祀先日做滿月”。清朝同治《樂平縣志》中寫道:“滿月彌周張筵,具帖敦請外家,至者咸有饋送,以致駕焉?!庇謸?jù)《中華全國風俗志.浙江》記載,民國時期浙江蕭山民間“既生滿月,外家以衣服、鞋襪、飾物送至婿家,其他戚族之近者,亦視交情之厚薄而饋物有差。婿家亦餉之以飲食酒禮?!贝蠓病皾M月”吉日這天,主家都要請客,除邀請親友宴食之外,還有以下禮儀活動。

授禮

在東北三省黑龍江、遼寧、吉林一帶,當產婦生下嬰兒后,親朋好友陸續(xù)都要來看望,但不能空著手來,要給產婦送禮物,一般是送雞蛋、米、面、掛面條、雞、魚、肉等,近年來也有給孩子送寶寶服和玩具的,稱為“下奶禮”。一般不招待來下奶的親朋好友吃飯,等孩子滿月時,要慶滿月。慶滿月很隆重,要把送來“下奶禮”的親朋好友(多為女性)全請來,設宴盛情款待。這一天,還要給小孩拍攝滿月小照。

在山西汾河流域、漳沁兩岸的鄉(xiāng)村中,每當孩子滿月時,奶奶(祖母)、姥姥(外婆)、姑姑、嬸嬸都要贈送銀鎖給嬰兒,這是最貴重的滿月禮品。銀鎖種類有項圈鎖、項鏈鎖、肚臍鎖,鎖上鑄有“長命富貴”、 “長命百歲”、“三元”、“百慶”、“麒麟送子”、“柏葉”等吉祥圖案。此外還有腳鎖和百家鎖。腳鎖是一種銀鏈鎖,上邊串上銀鈴、斗、元寶、簸箕、小鎖等裝飾物,拴戴在嬰孩腳腕上。百家鎖是一種用紅繩把麻錢串起來的鎖,因麻線是討自各家各戶,故名。這些錢里邊必須有一枚“順治”、“嘉慶”、 “康熙”錢,圖其吉利(順、慶、康)。這種鎖嬰孩不常佩戴,僅在送禮品時拴在上邊。當今,由于銅錢難尋,已由鈔票代替。至于肚臍鎖,不用硬圈,也不用銀鏈,而是在剪下的嬰兒肚臍外面包上紅布,把鎖系在上面。每年包一層紅布,直到小孩長到十二歲成丁為止,到男婚女嫁時再卸下來。

在山西,則有滿月送虎枕等吉祥物的習俗。每當嬰孩滿月之時,外婆家便贈送虎枕。此俗沿襲至今?;⒄恚笳髦鈱O(女嬰不送此物)會長得虎頭虎腦,像老虎一樣威風,長大后將成為一員虎將。外孫枕上虎枕,就會避邪趨吉,從小練出虎膽,什么也不怕。除了送虎枕外,親戚們還要送其他的吉祥物。當?shù)赜兄{諺云,“姑姑的鞋鞋,姨姨的襪,妗妗的圪叉叉,姥姥的拍打打”。諺中所云的幾種東西與虎枕一樣,既有實用價值,又是精心繡制的工藝品,且有吉祥象征。圪叉叉,即小褲衩。拍打打,即屎墊墊。諺中語系東山土話,猶如小圍裙,用時拴在小孩的臀部,既可接屎尿,又可防冷防潮。其制作有類似棉衣的棉式和夾襖式兩種,一般都配有色彩鮮艷的圖案,做工以手工縫制為主,講究而精致。

在陜西省華州民間,男孩滿月時,外婆要為外孫送來各種禮饃,即用白面做成各種似人、似花、似動物的面團,有人物饃、猴娃饃,形同傳說中的野人和猿人。更有送大型“虎谷卷禮饃”的。所謂虎谷卷禮饃,就是用白面做成虎頭龍身魚尾的形狀(魚龍同類)。其造型主體為半弧型,和古代的玉琥極為相似。當?shù)厮滓?guī),小孩滿月時,親友送禮要送大型虎谷卷禮饃一對,花饃一百個,以及各種小兒用品、衣服等。每年元宵佳節(jié)舅舅家和干親(小孩寄拜的)要送燈,燈上墜魚饃一對。其含意是祈望小孩像虎子一樣茁壯成長。華州禮饃造型以虎為代表,色白如玉,略點玫紅,繁而不亂,有古樸大氣的特點。

豫北民間,為祝愿嬰兒健康成長,滿月時姥姥(外婆)給外孫送布老虎、虎枕、虎頭鞋、豬頭鞋、栲栳等禮物。布老虎是用棉布手工縫制成的形似小虎的玩具。究其原因是由于虎為獸中王,傳說它能鎮(zhèn)妖驅邪,故讓小老虎陪伴外孫玩耍,則可消災免禍,健康成長,將來還會像虎一樣出眾?;⒄砟诵核X的小枕頭。枕頭有的會裝進谷糠或稻皮,有的裝入菊花、蠶屎、綠豆皮等。據(jù)說這些物品一可祛邪避祟(稻米為避邪之實物),二來對小兒可起清熱降火防病的作用(菊花、綠豆、春蠶本為清涼之物)。而虎頭鞋是為小兒縫制的小布鞋,鞋面上繡上虎頭圖案。當?shù)亓曀渍J為小兒出生滿月后要連續(xù)穿藍紅紫三雙不同顏色的虎頭鞋,俗話叫“頭雙藍,二雙紅,三雙紫落成”。寓意是:頭雙藍,取諧音“攔”,意為攔住生命,不會夭折;二雙紅,因紅色能辟邪,意為免災祛禍;三雙紫落成,取其諧音“子”,意為兒子落在自己家中長大成人。另外,鞋底上多打有九顆圓孔,意為“九子十成”,再加上鎮(zhèn)妖驅魔、百獸之王的虎頭鞋,自然辟邪威力無比,更能求祈吉祥平安,使嬰兒健康成長。

豬頭鞋,制成材料與虎頭鞋相同,不同的是鞋端面上繡制的是豬頭圖案。當?shù)孛袼渍J為豬從不挑食,能吃能睡,生命力強;而且豬的相貌丑陋,小鬼不敢近前叫魂兒,因而可保小孩長命百歲。民間有諺語為:“先穿豬(豬頭鞋),后穿貓(虎頭鞋,稱虎為貓,實為畏虎的語言禁忌),氣得老婆子(指'送子四奶奶’,傳說她既送子于人,又要叫回去不能成人)摸不著?!?/p>

至于“栲栳”是姥姥在外孫出生后九天至十二天吃喜面時親手縫制的帽子,滿月時送給小外孫戴的。此帽戴在小兒頭上,不但通風,并能防止天門穴受涼,其頂蓋上之撥花,繡有“獅子滾繡球”、“鳳凰戲牡丹”等花樣,以象征吉祥富貴。它稱作“栲栳”,取其“銬牢”的諧音,寓意為銬牢住了小生命,不會夭折,可長命百歲。

河北邯鄲市郊縣的農村和冀南一些縣,還有豫北輝縣一帶,至今還殘留著一種風俗習慣:每年農歷六、七月間,外祖父或舅舅都要給滿月的小外孫、甥送羊,原來送的是真活羊,后來逐漸改用白面蒸成的“饅頭羊”代替。

送羊,一般由外祖父送,不過舅舅也可代替。小外孫、甥一降到人間就得開始送羊,年年要送,一直送到孩子長到十二歲時才停止。不僅長子、長女要送,下面接著生下的弟妹也得送。有的地方,只要舅舅健在,不管外甥年紀多大,都要堅持送羊。所送的羊,一般是一個孩子一對,同時還伴隨送些饅頭;有些地方還配以用白面做的桃、石榴、青蛙等。送的面羊小的一只半斤或一斤,大的有五、六斤至十來斤。

送羊還講究一定的規(guī)矩和禁忌。如所送的羊,必須讓外孫、甥吃掉,別人不能染指。如果外孫、甥原就長時間住在外祖父家里,到送羊時,要提前幾天將他們送回自己家中,然后才將羊送去。外孫、甥規(guī)定不準跟隨送羊的外祖父或舅舅一齊回自己的家,認為“隨羊走,妨舅舅;隨羊來,妨奶奶”,對舅舅、奶奶有沖犯。這種迷信禁忌現(xiàn)在人們已相當?shù) ?/p>

送羊的習俗在每年的六、七月間,這是因為在舊社會窮人只有等到麥收以后才能有點白面。而且,這段時間正是農村停鐮掛鋤的時候,夏播、夏鋤已忙過去,秋收尚未到來,可說是中原較為清閑的時節(jié),自然是走親訪友送羊的最合適時間。

何以會流傳送羊的風俗的呢?據(jù)說與冀南的一個民間傳說故事有關系。傳說沉香打敗了他的舅舅楊二郎,用神斧劈開華山,救出他的母親以后,便要去斬楊二郎的頭,為母親報仇雪恨。三圣母苦苦相勸,沉香為他母親善良的心所感動,只得停下,說:“看在母親的面上,暫且留他一條性命。不過有一條,他每年必須給我送一對活羊。我年年要剝他楊二郎的皮,吃他楊二郎的肉。”(楊與羊諧音,用羊象征楊二郎)。楊二郎懼怕沉香的神斧,只得答應每年給沉香送一對活羊。

賀喜儀式

滿月禮俗從它產生開始,遍及各地,成為人生禮儀中的重要內容。時至今日,在廣大農村,在城市鄉(xiāng)鎮(zhèn),仍然演繹著這幕人生的禮儀喜劇。

在浙江杭州民間,小孩滿月有“洗兒會”的儀式:首先在滿月這天,親戚朋友攜禮聚集一起,煎香湯水于銀盆內,下洗兒裹彩線等,仍用彩線繞盆,謂之“圍盆紅”;接著尊長再以金釵和銀子攪銀盆之水,謂之“攪盆釵”;親戚賓客亦以金錢銀釵撒落盆中,謂之“添盆”。盆內置有栗棗兒,賓客中的少婦們爭先恐后取而食之,以為生男之征;然后給新生兒沐浴,剃落胎發(fā)完畢,將胎發(fā)裝入金銀小盒中,再用彩色的線結條纏繞小盒,妥為保管。最后,抱著孩子遍謝諸位親戚賓客,并抱人姆嬸房中,謂之“移窠”。杭州一帶富室官家,滿月都有此儀式。而平民百姓之家因經濟條件限制,則較隨便節(jié)儉些。

在廣東翁源,小孩滿月這天,待外家親朋諸友來齊后,正午,由長輩們(祖父母等)抱著穿簇新衣的孩子正式謁祖(家廟),即祭拜祖先,求列祖列宗賜福保佑,由此命名(乳名)。一般男孩由祖父抱,女孩由婆婆(祖母)抱;無祖父母的,由父母或其他家中長輩負責謁祖式。命好名后,還要用紅紙寫好,貼在祖堂神樓上或壁上。

在湖南湘潭民間,小孩滿月這天也要舉行敬祖儀式。即長輩(多由祖母)抱小孩向中堂上的祖宗神位敬拜三下,以“通告”祖宗,與祖宗打個照面,求得庇佑;然后將小孩抱與眾賓客見面,大伙兒談一些恭賀祝福的話。

滿月禮,哈薩克族語“科熱克托依”,即四十天禮,在嬰兒出生四十天時舉行。其儀式主要由婦女們參加,規(guī)模不大。凡參加儀禮者必須給嬰兒贈送衣服、紐扣、串珠以及貓頭鷹羽毛(吉祥物)等禮物。在儀式上,由婆婆(或德高望重的老婦人)教育媳婦(或產婦)如何撫養(yǎng)孩子,并用一個小勺往碗里舀四十勺水,給嬰兒洗澡凈身。完畢后,要給嬰兒的全身擦羊油(用羊尾巴煉出來的油),邊擦邊拉四肢,然后給嬰兒剃頭發(fā)。剃完胎發(fā)后,接著舉行搖床禮。

搖床禮,哈薩克語“別塞克托依”,為嬰兒第一次睡搖床而舉行的儀式。主人家先請來左鄰右舍的婦女,由一位高壽婦人將嬰兒放進搖床,并綁在搖床上,然后將一個里面盛滿糖果、包爾沙克(油炸果)的容器放在搖床底部放尿盆的空處,同時老婦人橫跨在搖床上嘴里不停地說:“嗤得嗎?嗤得嗎?”其意是:“拉了嗎?拉了嗎?”容器中的糖果象征孩子拉的大便,以此表示對嬰兒的祝福,祝福孩子像這位老婦人一樣高壽。儀式結束后,主人家要用茶點招待來賓。富裕的人家則要用“那仁”(肉和面片混合的飯)或“抓飯”款待來賓。

土家族小孩滿月后,還要寄拜五行。即請巫師為嬰孩推論陰陽五行,看身上五行是否齊全。俗信,人身上須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備,若缺少一位,都不能健康成長。若缺水,就須寄拜于古井,在小孩滿月時母親要背著孩子去“見井水”。先用紅紙剪制雙鞋子,寫張寄拜帖,燒香奠酒,然后將紙鞋和寄拜帖貼于古井上,抱小孩向古井磕頭作揖;以水取一名字,男的取“水清、水?!?,女的取“水秀、水妹”之類,意示古井神賜水于小孩了,小孩就不缺水了。若缺金,就寄拜于古碑、古石橋;若缺木,就寄拜于古神樹等等,總之缺少五行中哪行,就寄拜祈求,以消災祛禍,健康易養(yǎng)。

藏族人在嬰兒降生后七天內,不允許生人進入產房。七天后,早已聞訊的親朋女眷們紛紛前來“看月”。每個人的懷里揣著一只瓷碗,碗里裝滿曲拉或紅糖,連同潔白的“哈達”,一起贈送給尚在襁褓中的娃娃。她們還要說一些吉祥話,夸獎嬰兒的五官和福運,以表達她們美好的祝愿。此時,嬰兒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要當眾在馬群中挑選一匹良駒,言明贈送給他們心愛的孫兒(外孫),當他長到四五歲時正好乘騎。

剃發(fā)儀式

滿月禮中除了敬祖、慶賀“彌月之喜”儀式外,各地還有一些特有的儀俗。滿月剃發(fā)就是普遍流行的一種重要儀俗。滿月剃發(fā),也叫剃頭、鉸頭、剃胎發(fā)、剃頭發(fā)、落胎發(fā)等。其儀式嚴肅而隆重,一般都要請理發(fā)師傅來剃,講究一定的規(guī)矩。

在湖南湘潭民間,小孩無論男女,滿月(30天)之日都要舉行剃胎發(fā)儀式。男孩不僅要剃胎發(fā),眉毛也要剃去,使他以后眉毛長得整齊濃黑,擁有濃眉大眼之福相。

剃落胎發(fā),并不是將胎發(fā)全都剃光,不少地方要將頭頂囟門一寸見方的胎發(fā)留著,叫“孝順發(fā)”、“孝順毛”、“百歲毛”。其實起初大約留著是為保護囟門的。因所留這塊胎發(fā)呈瓦片形狀,故也有稱剃“瓦片頭”的。浙江長興一帶卻有留胎發(fā)的習慣。生下男嬰,如果上面兄姐已夭亡,就把胎發(fā)留著,直至成辮,俗叫“小辮子”。據(jù)說用小辮子吊住,鬼邪搶不去,可保孩子平安長大。這小辮子要等到成人后方可剪去呢!

由于保留了一些胎發(fā),這樣就形成了不同的發(fā)式。江蘇吳縣男孩留桃形發(fā),表示長壽;女孩則前后左右留四叢,扎小辮兒。蘇州地區(qū)將“剃頭”與“滿月”同賀。至剃頭時給前來賀喜的人贈以紅蛋,最多每份五只,應“五男二女”、“五子登科”之數(shù)。而前來慶賀的近親好友、合家長輩全須送禮。給嬰兒剃頭的剃頭師傅自然要謝之以重禮,剃下的胎發(fā)細心保存。嬰兒剃好頭后便由娘舅抱著,撐把大紅油紙新傘,懷里放本歷書,歷書的一角還用紅綠絲線串一枚“太平”小銅錢,出去“走三橋”,即太平橋、吉利橋、狀元橋這三橋。無非是圖個吉利,討個口彩。這種習俗與西南民族地區(qū)流行的“滿月逛街”有極近似之處。在吳縣角直一帶鄉(xiāng)村,要在小兒滿月、落囤腳(三至六歲)、笄禮(十三歲)時分三次舉行落發(fā)禮。滿月落發(fā)最為隆重,親朋好友都要送賀禮。禮物皆有定制,一般為云片糕、蹄子、衣料和元寶錢之類。這些禮物都各有解釋:云片糕,祈祝嬰兒潔白如云,高出云霄;蹄子,寓意母子手腳輕健,身體健康;衣料,象征錦袍加身,富貴榮華;錢則寓意壽至百歲,幸福如意,等等。

湖南新晃侗族地區(qū)在剃頭時要留一小團胎發(fā)直至周歲,如果不留則會被指責為忘了舅公。在江蘇如皋地區(qū)則換了一種說法,將嬰兒落胎發(fā)時腦后留下的一小綹頭發(fā)稱為“外婆家打囤腳子”,可以使外婆家糧食滿囤。待日后嬰兒隨母親去外婆家時再將其剃掉,稱“落囤腳”,表示囤腳子已在外婆家落下了。所以民間有“外婆家的囤子,外甥的份子”之說。

剃頭所用的湯,浙江、江西有的地方要由祖輩來煮。燒時,湯中放雞蛋、鴨蛋,這是專門用來酬謝剃頭師傅的。剃時,桌上要點燃“狀元紅”蠟燭,桌面上鋪紅氈,上擺桃、面等。請來的理發(fā)師到家中時,一進門就得邊走邊說:“一進大門步步寬,腳上踏著紫金磚,紫金磚上生蓮子,蓮子上面落鳳凰,鳳凰不落無寶地,狀元一定出在你府上?!苯o嬰兒剃頭時,剃得不干凈不要緊,但決不能把頭皮剃破。剃時,小孩一般由祖父抱著,有的則由有福氣的親友抱著剃頭。往往在剃胎發(fā)前,事先挖好一扎蔥,叫扎蕓;備好一把斧,俗稱千年斧。這時抱孩子的祖父或有福之人腳下要踩著用紅彩(紅布或紅紙)包的蔥、蕓、斧。待到胎發(fā)剃好,蔥和蕓馬上由嬰兒父親去栽種。蔥與聰、蕓和運、斧與富同音,腳踩蔥蕓斧,意味嬰兒自幼踏在富貴、高運、聰明的福地上長大,必然聰明伶俐運道好。又由于蔥和蕓生命力十分旺盛,栽于泥土便能生根,四季常青,故能預兆嬰兒像它們一樣茁壯成長。

在廣東翁源民間“出月” (滿月)時,必須預先約定剃頭師傅為嬰孩剃胎發(fā)。剃頭師傅忙完后,主家以燉豬肉、米酒款待他,外加送一個封錢紅包,上寫“利市”二字。剃下的胎發(fā),由孩子母親用紅紙小心包好,妥為收藏,以免有失。有的人家則將包有胎發(fā)的紅紙包藏在門楣之上,以取快快長大,高與門楣齊的祈愿。總之當?shù)剜l(xiāng)俗認為嬰孩的胎發(fā)極為重要,如失去,則使本主(小孩)有疾病或夭折之虞。

廣東富陽縣的滿月剃頭風俗為:嬰孩出生后剃頭的時間,如果是男孩則是出生后一個月剃發(fā),女孩則大約不到一個月就剃發(fā),所以滿月這天剃發(fā)的均為男孩。滿月吉日到了,男孩剃頭前,要敬拜菩薩和祖先,并把請菩薩、祖先為小孩剃頭作為一種象征性儀式,完畢后再請理發(fā)師傅剃去胎發(fā)。剃下來的頭發(fā),與一些貓毛、狗毛(臨時從家貓、狗身上剪些下來)一同用紅紙包起來,用紅綠兩色線扎好,將它保存起來,不肯輕易丟失。

在浙江紹興一帶,滿月剃頭時外婆家要送各色禮物,其中必有圓鏡、關刀、長命鎖,圓鏡照妖,關刀驅魔,長命鎖鎖命。剃頭則由剃頭師傅負責,請來的師傅先將一把嚼爛的茶葉抹到小孩頭上。據(jù)說綠茶能消炎,用其涂抹日后不會生瘡長疤,還能長出像茶樹一般濃密的黑發(fā)。剃頭式樣為:額頂要留下一撮頭發(fā),叫“聰明發(fā)”(即留囟門),腦后要蓄留“撐根發(fā)”(有后),眉毛也要全部剃光。

江蘇蘇州民間,舊時習俗對小孩的剃頭極為重視,十分講究。小孩剃頭的時間有特別的規(guī)定。男孩剃頭尤其要慎重選擇時間,最佳的時間是選在滿月(出生后三十天)這天剃頭,要不就是滿兩月日(俗稱“雙滿月”)剃頭;除此則只有選在農歷二月初二日,這天是龍?zhí)ь^的日子。其他時間則不行,如正月里不能剃頭;五月是毒月不能剃頭,否則要成蒸籠頭,長大了一動就易出汗。女孩則在滿月日必須剃頭,過了月剃頭就會強兇霸道的。滿月剃頭時親友們還要送上剃頭禮品,即送茶食糕點,如云片糕象征頭上祥云片片,如意糕象征吉祥如意,大蜜糕象征甜甜蜜蜜。剃頭禮舉行時,桌上先點上蠟燭一對,供上紙做的老壽星,擺好魚、肉、蛋、雞及豬頭等供品。親朋送來的衣料(滿月禮品)和茶食糕點(剃頭禮品)等禮物也要擺放整齊于桌上,蓋上紅紙頭,以表對別人祝賀的重視;并要掛一個籃子在舍娘房門外,放十個紅雞蛋,其中一個頂格的紅雞蛋,偷吃了將來要生男孩,所以這個頂格的紅雞蛋總被結婚不久或久不生育的婦女偷吃掉。剃頭的時候,必須由娘舅抱著小孩,大家都不能開口講話。剃頭師傅然后為小孩剃發(fā)。嬰孩頭發(fā)不能全部剃光,要剃得長短不一,因為是“毛毛頭”的緣故,樣式有“米囤頭”、“桃子頭”等。剃頭師傅將剃下的胎發(fā)搓成個小圓球,用紅綠絲線一穿,掛兩個吉祥如意的小銅錢,再一起掛放在發(fā)祿袋上,妥善保藏著,認為血發(fā)能辟邪壓驚。剃頭完畢由孩子的母親第一個抱,然后親友們傳遞著抱,以示孩子將來不怕陌生人。有的人家還將剃完頭的小孩放在廚房的柴草上,視之若犬羊,希冀小兒易養(yǎng)長成。剃頭師傅的喜份錢(報酬)則由孩子娘舅負責給。

最有意思的是剃下的胎發(fā)如何處理,有一套講究。胎發(fā)不能隨便丟棄。杭州習俗,胎發(fā)要掛堂屋高處,說這樣小孩子大了有膽量。有的用紅布包裹,懸掛保生娘娘宮的神座旁邊,取保長生之意。在嘉興一帶則保留“頭發(fā)圓”的古俗。該地剃滿月頭,先用手指蘸綠茶水輕輕在嬰兒額頭和頭發(fā)上揉擦,一邊喃喃念著:“茶葉清白,××頭皮清白?!比缓筇臧l(fā),剃畢,將胎發(fā)收集好。而后在家養(yǎng)狗身上拔下一小綹毛,一邊說, “××大起來乖,和小狗一樣膽大,一樣靈巧?!痹僭谪埳砩习蜗乱恍【^毛,一邊說:“××大起來乖,和小貓一樣聽話,一樣活潑?!比缓髮⑷N毛發(fā)混合一起,噴上一口茶水,放在手心里仔細地搓;搓圓了后,拿一枚針穿上大紅絲線,先串上一個棗子,再把發(fā)團串上,最后串上一個桂圓,做成一個“頭發(fā)圓”,掛在床檐正中。一個孩子滿月了做一個胎發(fā)團掛在床上,生幾個掛幾個。迷信認為可以鎮(zhèn)邪,其實倒不如說是滿月紀念品,以后孩子長大了“飛”走了,做娘的只要看到這胎發(fā)團,猶如見到人;胎發(fā)團掛在床上,兒女如同永遠在娘身邊,受娘保護。據(jù)說,胎發(fā)團還是止血的好藥,應急時可用。

在廣州東莞一帶民間“出月”時,須請?zhí)臧l(fā)師傅為嬰孩剃頭。剃畢,則送給剃頭師傅“利市”紅包一個,以及熟鴨蛋數(shù)枚作為酬謝。將剃下來的胎發(fā),由母親或婆婆(祖母)用紅紙包裹好,把它保藏起來,不肯輕易丟去,以免散失。據(jù)說這些胎發(fā),系父母先天所賜,極其重要,一經丟失遺棄,能使嬰孩患病乃至有夭亡之虞。這天,一定要把煮熟的紅鴨蛋分饗給親友,同時還要送十枚鴨蛋給外婆,這叫做“食剃頭蛋”。

剃了頭,做母親的將孩子穿戴披掛一新,抱著盛裝嬰兒向親友致謝并接受祝賀。按理親友該講一些恭維的話,可在浙江寧波一帶,親友見到嬰兒,卻習慣說:“介('很’之意)難看,介難看?!彼滓詾檫@么說孩子日后會越長越好看。給親友“展覽”完后,還要抱嬰兒外出走街串巷串門戶,叫兜喜神圈。走時一人持雨傘遮之,且須過一座橋,俗稱如此這般孩子將來自然膽大。

毛南族人滿月前后期間的儀俗有剃頭和賣貓月。新生嬰孩出世后第十二天或二十天剃胎發(fā),但要忌對丁日,怕以后孩子頭上生瘡;遇丁日就往后延一天。第一次給嬰孩剃頭,要給孩子煮一個紅蛋。

土家族滿月這天,要請有福分的理發(fā)匠為嬰兒剃胎發(fā)。剃胎發(fā)時要叫嬰兒抱住葫蘆蓋,并且要把眉毛剃掉,寓意為今后孩子長大了濃眉大眼,不會被一根眉毛遮住臉。剃頭師傅要給嬰兒封贈一些“讀書中狀元”之類有關小孩前途的話。剃畢,家里人用煮熟的雞蛋在嬰兒頭上滾一滾,表示嬰兒長大后幸福圓滿。胎發(fā)要拿回家中,用線繩牢牢系住,吊在窗臺經風淋雨受日曬。據(jù)說這樣嬰兒才經受得住風吹雨打。

在黑龍江西部杜爾伯特蒙古族,滿周歲嬰兒才能剃胎發(fā)。在為嬰兒舉辦的“沐浴禮”、“命名禮”、“百日禮”、“剃頭禮”等四個儀禮中,最隆重的是周歲生日,即剃頭禮。慶祝第一個生日時,首先要舉行剃胎發(fā)儀式,嬰兒父母雙方的親友入席,并請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老剪胎發(fā)。先以茶點、糖果、奶酪款待賓客,然后嬰兒父母抱著孩子跪在長老面前;孩子的父親手托一盤奶油和奶制品,用紅布蒙上,上面放一把拴有哈達的新剪刀,放在長老面前;孩子的母親將一碗鮮牛奶獻給長老,并請他為孩子剪胎發(fā)。這時長老接過鮮奶用右手無名指蘸一下鮮奶,與大拇指并攏,彈向空中,反復三次,以示敬天、敬地、敬祖。接著自己先喝一口鮮奶,然后依次遞給參加剪胎發(fā)儀式的賓客逐人品嘗。品嘗鮮奶完畢,孩子的父親將新剪刀遞給長老,長老用盤中的奶油涂抹嬰兒額部,施涂抹禮,右手拿剪刀為嬰兒剃發(fā)。長老口誦吉祥祝詞,將剪下的第一綹胎發(fā)放人盤中,將剪刀遞給下一個人,賓客依次為嬰兒剪發(fā)。嬰兒的父親向每位剪發(fā)的賓客行屈膝問安禮表示謝意。然后把剪下的胎發(fā)團成發(fā)球用線繩拴上,配以珊瑚、珍珠、綠松石、銅錢、紅布條、小銅鈴、箭鏃等飾物,縫在嬰兒的衣襟上,意為吉祥、避邪。在剪胎發(fā)的過程中,從長老到諸位賓客,各自都要誦吉祥祝詞。如:打開金剪為你首次剪胎發(fā),你的叔伯祝你富貴榮華。打開銀剪為你初次剪胎發(fā),你的舅表祝你福祿騰達。打開鐵剪為你第一次剪胎發(fā),你的親友祝你前程如霞。

裕固族人在嬰兒滿月或周歲,要按傳統(tǒng)習慣給孩子舉行第一次剃頭儀式。裕固族人認為,給娃娃剃頭,就像給馬駒剪鬃毛一樣,馬駒子剪鬃毛才算馬,才能乘騎,娃娃剃頭才成人,才能長命。時間一般定在農歷五月初四或者六月十三,剃頭要當家中的一件大事來操辦。

在現(xiàn)時的民俗流變中,上述的許多觀念當然已不復存在,但落發(fā)、滿月一類的慶賀形式依然存在。人們的贈物不同了,祝賀的吉祥語也有了變化。但總的來說,期望孩子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未來這一基本的主題是不會改變的。過滿月剃頭,至今仍然作興;辦滿月酒,宴請送禮親友也仍然有,有的甚至為夸耀富有,大肆鋪張。我們提倡拍張“滿月照”,以資紀念,也最有意義。

嬰兒“出月”

漢族各地滿月禮除了剃胎發(fā)的重要儀俗外,還有出行的儀俗。滿月出行,是指滿月當天或滿月后嬰孩在別人的幫助下挪窩、外出或隨母親去外婆家做客等,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各地有所差異。抱嬰孩移窠赴街游行的習俗,后世逐漸演化成“搬滿月”、“叫滿月”、“走滿月”。即由外婆、舅舅接嬰兒及其母到自己家禮節(jié)性地小住一段時間。

在河南沁陽一帶,俗稱未滿月的嬰兒為“胎毛鬼”,禁忌走門串戶。等到滿月時,外婆家要來接閨女住娘家,俗稱“接月腿”、“走滿月”或“過滿月”等。走前,須先給嬰兒剃去胎發(fā),給理發(fā)師傅封個禮。離家出門時,產婦頭上要扎上紅布條,插桃枝或柏枝,嬰兒則頭頂紅布。這都是怕穢氣未退盡,恐有所沖犯,故以紅布、桃枝、柏枝等禳解之。走時,嬰兒的姑姑要在嬰兒的鼻梁上抹上一道黑色記號,到外婆家后由嬰兒姨母擦去。民間諺語講“姑姑抹,姨姨擦,嬰兒能活一百八”,還說“姑抹姨擦,嬰兒強似鐵疙瘩”。在外婆家,至少要住上十天,否則,唯恐嬰兒將來不能夠長成人。多則住一個月必須返回;返回時,嬰兒的姨娘還要在嬰兒的鼻梁上抹一道白色記號,由嬰兒的姑姑給擦去。民間俗話云:“黑來白去,嬰兒能活九十九。”

在成都,嬰兒出世三十天辦滿月酒,大宴賓朋。這天,娘家親戚、男家親戚均到場,但不再帶禮品。客人們只給小兒送一個裝有“瞌睡錢”的袋子(俗稱“封封”)。若生男孩,滿月酒之后便可出門了,而女娃四十天以后方可出門。其時,產婦可抱娃娃到娘家小住幾日,也有住一兩個月者,俗稱“回娘家”。臨行時,公婆要規(guī)定居住時間,屆時由丈夫接回。若違囑延期,將受公婆訓斥,因之當?shù)赜小俺鋈ラT檻低,回來門檻高”之說。上路前,小兒帽上別根針,上穿紅線,將丈夫的夏褲搭在孩子肩上,傳說如此可以驅邪?;貋頃r,要從娘家捉一對小雞娃,俗稱“帶路雞”。一路上,母親不停地喊著娃娃的名字,逢橋過溝時,更是反復呼叫。民間以為如此可防小兒掉魂。

天津舊俗,產婦生育后十二天可下地,但不能出屋,直至滿月后方可出屋做些輕微事務。滿月過后,姥姥家接嬰兒母子去住上一些時日,俗謂“挪臊窩”。

廣東翁源民間把“滿月”叫做“出月”,其意就是“見天光”,即滿月后嬰孩可由產房中抱出室外與日光接觸,不像以前整整一個月內呆在產房之中。未“出月”之前,由母親撫育,父親不能入“月間”(指產婦、嬰孩住的房間)與嬰孩相見?!俺鲈隆焙?,見了天光,兼由父親撫育了。在翁源民間,滿月這天,在舉行了奉祖命名、剃胎發(fā)等儀式后,由大人抱出屋外繞行一周,在前由一人持傘遮擋嬰孩,免為陽光所曬。一群頑童則在鞭炮聲中引路先行,嬉鬧奔哄之聲雜起,頗為熱鬧。是日,母親抱嬰孩初出“月間”與世人相見,為防止鬼魅為祟加害嬰孩,要采取一系列辟邪驅魔措施。小孩衣襟頭上配掛絲茅抹草(當?shù)厮滓詾榇宋镉斜傩皦耗У墓δ埽蛘吲宕鞣饭堑?。而做母親的,則在發(fā)髻上插柏子(柏樹所結的果實,用時連枝葉折下,取“百子’’之意),還有如嬰孩一樣,掛上抹草、絲茅。

在湖北蘄春民間,嬰孩滿月后,產婦也要帶小孩到娘家做客;娘家不遠的,吃餐飯當晚回婆家住。娘家遠的,則要舅舅來接,即用籮筐(一頭放衣物,另一頭放小孩)挑著接回娘家。路上,遇到過橋時要丟個明錢,叫聲“寶寶不怕,有姆媽在身邊”,以壯膽去驚。嬰孩手上則戴銀圈,胸前戴銀鎖,籮筐面上蒙塊紅布以避邪。到了娘家時要放炮竹迎接。在遼寧莊河民間,小孩滿月后外婆家要接女兒、外孫回去住。小孩臨行前要化妝,用紅筆在額中間畫一道短直線。從外婆家回來時要給小孩掛白棉線,叫“長命線”,下面串垂個明錢(銅錢);現(xiàn)今明錢難覓,就綁張紙幣也行。

在武漢,滿月后孩子半歲以內,產婦可帶著孩子回娘家小住幾日,俗稱“回窩”。去時,孩子額頭上打一黑點,回婆家時則在鼻頭上打紅點,當?shù)胤Q為“黑鼻子看家家,紅鼻子看奶奶?!蓖瑫r,還要帶回五彩花、芝麻餅、麻花、包子之類,這些禮品大部分發(fā)給街坊鄰居。

由此可知,嬰孩到外婆家小住這一段時間內姻親雙方家庭都很熱鬧喜慶。同時又要倍加小心謹慎,以免造成什么失誤或差錯,使得那已經來臨的喜事再發(fā)生什么變故和不測。其目的,都是祈愿嬰孩健康成長,合家幸福美滿如意。

在海州灣漁村則有滿月這天抱嬰兒出去拜石干爸、石干媽的風俗。那里每個村莊居民都有一兩塊造型奇特的天然石頭,是祖輩留傳下來的“石干爸”、“石干媽”。有的村莊離山較遠,亦都有遺留千百年雕琢粗獷的男女石像,放在既安靜又方便的地方,是全村人共同的石干爸、石干媽。漁家每生男孩,到滿月這天,父母要把孩子抱到祖?zhèn)鞯氖砂帧⑹蓩屆媲?,擺些糕點供品,點燭燒香,燒紙馬,放鞭炮,邊磕頭邊禱告:“石干爸石干媽在上,我家××子××,今天滿月,來拜認石干爸石干媽。今后請干爸干媽當作親生的兒子,多多保佑免災平安。四時八節(jié)都來孝敬您老人家?!备改付\告結束,抱孩子向石干爸石干媽磕兩個響頭。從此這個孩子就算是拜認了石干爸石干媽,直至終身。逢年過節(jié),都要到石干爸石干媽面前燒香磕頭,叫幾聲“干爸干媽多保佑”。同一村莊同一宗族,祖輩拜同一塊石頭為干爸干媽。在石頭面前,祖孫幾代皆兄弟,全然不計較,習慣成自然。凡被作為石干爸、石干媽的石頭,歷來受到全莊人的保護,不遭破壞。由于對石頭的崇拜,還引起“石”字信仰,認為石姓是平安姓,誰家有了“嬌苗”孩子,都要拜姓石的人做干爸干媽?;蛘咴谛律鷥簼M月時,向姓石的人家象征性地討些錢,為孩子買項圈墜子或衣服,說是這樣做就能使孩子好養(yǎng)無病而不夭亡。

藏族嬰兒滿月后,要選擇一個黃道吉日舉行出門儀式。這天,母親穿上華麗的“擦日”,把孩子抱出帳外。當她剛要邁出帳門的時候,人們趕緊在嬰兒鼻尖上抹一點鍋底的黑灰,意在使嬰兒的面目全非,出門時不致被魔鬼發(fā)覺。出門后的第一件事,是牽著嬰兒的小手摸一下牦牛的角,意思是盼望他以后長得像牛角一樣結實。然后在親人的陪同下到寺廟拜佛,其目的是祈求神佛保佑新生兒長壽,在世上少受災難。隨后,母親抱著孩子騎馬到至愛親朋家去串門拜訪,一般選擇有福氣的人家,如家中是三世同堂等,意思是預示孩子長大后也要建成這樣的好家庭。她把用酥油、曲拉、糖和棗制作的糕點——“欣”,贈送給遇到的孩子們。

毛南族產后第二十二天,產婦第一次洗發(fā)。然后在產后的第三十三天“賣貓月”。 “賣貓月”毛南話叫“別年貓”,就是母親產后的第一次串門。要串哪一家,先向對方預告,讓對方有所準備。串門時要帶些禮品,對方也回贈一些禮品(至少回贈一個雞蛋),有禮品回贈,以后小孩子才不咬衣角和手指。“賣貓月”后,母親要選個吉日第一次帶小孩去外婆家,稱作“去外婆家賣月”,意即宣告孩子滿月了,自己污穢已退,身上干凈了。途中,背帶上插銀針、銀剪以驅邪。要給外婆送一只雞.一斤豬肉、一束面條、一斤酒。如果孩子“八字”命里“中衰”或“空花他布”(意思是“空的花童、襁褓”,即有夭亡的可能),滿月后就不能背孩子去外婆家,不收外婆家的禮品,不取外婆家的背帶;待孩子長大會走路了,才讓他(她)自己徒步去外婆家。路上遇橋則要繞道而去,外婆則給外孫(女)贈送米粽、雞蛋和被單等禮物。

侗族人新生嬰兒滿月稱作“儂美”。侗家新生嬰兒的慶喜是十分隆重的,除了報喜、賀生(占南改)、三朝慶喜(玩儂)外,還有“儂美出月”的儀俗。嬰兒滿月后,婆媳孫三代要同回孩子外婆家,當?shù)厮追Q“出月”。離家時,要提一“?!保ǘ闭Z,一種盛飯的器具)糯米飯和雞鴨禮品。飯“?!鄙喜逵胁輼耍瑡雰侯~頭上抹一小點桐油鍋煙作記,直奔外婆家來。外婆家則殺雞宰鴨款待,近族內親的叔伯、外婆、舅媽等都提籃拎肉前來作陪。第二天,近族內親的叔伯外婆舅媽們家家給“儂美”送盆口大的糯米粑粑,并派專人挑回去。如果外婆家是富戶,則要送銀錢、田地及耕牛給小外孫。“儂美”從外婆家得到了大挑粑粑回來后,煮甜酒粑粑茶宴請男家親朋、女客吃茶,男客喝酒,大家紛紛唱起賀歌:天上的星星亮又明,儂美生來精又靈。三月含笑逗人愛,六月會講喜人心,得一歲多學走路,三歲出頭跨出門,七歲上山養(yǎng)牛羊,背包糯飯上山嶺,模仿大人種莊稼,手作耙齒來耕耘。

土家族在嬰兒剃發(fā)后,便要行“出行”儀式。母親背著嬰兒一道去看“戛婆”(外婆),并拜渴娘家宗祖,俗稱“出行”。出行前,要給嬰兒穿戴外婆“三朝”所送來的虎頭帽、虎頭鞋、虎紋鉤花的衣裳,用火塘鼎鍋黑煙灰在前額上畫個“十”字或寫個“王”字,把嬰兒裝扮成“虎兒”。給小兒穿戴打扮好后,用背籠來背負,背籠里放把剪刀(平時放在嬰兒睡覺的枕頭下)表示辟邪;背籠口牽織布袋,上鋪墊衾被,小孩睡在衾被里,用尿褲子蓋著孩子,俗稱“騎風行外婆”。出門時,帶上油炸香的團馓和紅雞蛋等物品,路上遇到第一個行人,就請他吃團馓和雞蛋。一路上,母親手里拿著兩個熟蛋,表示引著小孩的魂魄走,還要點燃一根用青布搓成的火繩,以防邪避驚。凡遇河過橋時,母親要喊小兒的名字“××,我們到戛婆家去”,預防孩子受嚇落魄。來到外婆家,跨進堂中,由母親抱著小孩謁拜安祭堂中的祖先,請祖先相認自己是虎族(土家族以虎為圖騰崇拜)的血裔,從而將小孩看成自己的子孫而加以佑護。

過百日

百日禮是介于三朝、滿月與周歲禮之間的慶賀儀式。舊時民間多為嬰兒行百日慶賀,所謂“三日看相,百日看長”,民俗觀念中認為百日是個大關,過了百日嬰兒就可望平安成長了。有的地區(qū)將“百日”與“百歲”、“百祿”、“百啐”等吉語聯(lián)系起來慶賀。從古籍中也可看到類似的記載。如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生子百日,置會,謂之百啐。”明代時則稱百日為百歲,明沈榜著《宛署雜記》曰:“一百日,曰嬰兒百歲?!薄吨腥A全國風俗志》記錄北京城風俗則為:“一百日后,名為百祿,請客與滿月時同?!痹诿耖g,百日禮這天由親友攜禮祝賀,禮物一般為白糖、紅糖、雞蛋、糯米粑粑之類,同時要贈以小兒衣物。

不論南北,古代嬰兒在百日的時候都會收到許多禮物,如衣服、鞋襪、繡花織品、銀鐲、面粉蒸制的壽桃、一百枚雞蛋、一百個燒餅不等。在北方也流行送一百枚面蒸的小壽桃,用棉線串成一項圈式,由外祖母或舅母為小孩掛在頸項,然后套過全身,由足部褪下,表示被鎖住了,小孩一定健康長壽。

天津人很注意過百日,以祝小兒長命百歲。此日,親友及小兒姥姥家要送百歲禮,其中必有“百歲鎖”、 “長命百歲”錢。若姥姥家富有,此二物必為金質。除酒宴外,還要準備切糕和面條等物。俗諺云“切糕粘,面條拴”,以祝小兒長命。舊時,姥姥家為外孫過百歲所備禮物與嫁女時之妝奩不相上下,足見此俗之盛,此禮之貴重。

梅州客家地區(qū),有為嬰兒“做百歲”的習俗。當嬰兒出生后滿一百天,要為嬰兒設酒宴,宴請親友,這種酒宴便叫“百歲酒”。百歲酒宴的第一道饌叫“百歲飯”,是一種用糯米粉團包豆沙、酥糖、芝麻等甜餡,染成紅色的湯圓;隨后出臺的是姜酒雞、紅紋豬肉、三大丸等10種菜肴。酒菜的顏色多染成紅色,是吉祥紅旺的象征。

宴會前后,賓主互有饋贈,親友賀以嬰兒穿戴的衣物、飾具、玩具、禮金等“百歲禮”;主人則分送親友以“人丁飯”,是一種用秈米制成的長條形、染成紅色的米果。

在成都,百日來臨,小兒不出房門,用線穿個小鍋盔掛在胸前。據(jù)說,此舉可防止娃娃流口水,且長命百歲。晚上,全家每人將這個鍋盔咬上一口,當?shù)刂^之“吃災星”。若孩子多病,便需認干爹娘,以使孩子命硬起來。

少數(shù)民族中朝鮮族最重視百日慶典,俗規(guī)“百日宴”,是朝鮮族人一生中舉行的第一個禮儀。是日,要給嬰兒穿上新衣裳,前來祝賀的人們帶來白線綹套在嬰兒的脖子上,以祝長命。嬰兒的父母用大米面蒸制“白雪糕” (蒸糕),切成半個手掌大小插在荊條上,每根一塊,裝在木盆里,由祖母或外祖母拿到村外的十字路口,贈送給“一”個來往行人。在朝鮮語里,“白”和“百”字讀音相同。白雪糕和把百雪糕贈送給“一百人”均有預祝嬰兒“長命百歲”之意。把木盆里的白雪糕全部贈送完了以后,嬰兒的親屬和前來祝賀的人們圍坐在一起,共餐白雪糕和海帶湯。

由于百日禮只是三朝與周歲之間的過渡慶儀,所以其隆重和流行的程度則不如三朝禮與周歲禮。進入現(xiàn)代之后,百日禮習俗進一步淡化,很多地方都只辦滿月與周歲慶賀,百月慶賀則悄然隱去了。

3.“抓周”慶賀儀禮【本章字數(shù) 更新時間:2012-07-09 】

嬰兒出生養(yǎng)育到一周歲,要舉行一定的禮儀以示慶祝。古代有“啐盤”的儀式,民間叫“抓周”和“試兒”。是日,親戚朋友們都來饋送慶賀,繼而為小孩辟邪祝福。特別是一些比較富裕的家庭,把小孩周歲作為人生重要大典來慶賀。其中最重要的慶典就是“抓周”儀禮。抓周,又稱試兒、試啐、拈周、期場、試周等。即當嬰孩出生滿周歲時,在其面前擺設各種玩物和生活用具,任其隨意抓取,以此來預測日后前途、性格、志向和興趣。千百年來,這種育兒風俗流行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

啐,原是嬰兒一周歲之稱,叫“周啐”。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載“至來歲生日謂之周啐”。子生一歲謂之啐,周啐,即是周歲禮。后來,又通用于嬰兒滿百日之稱,叫“百啐”。所謂“啐盤”即指嬰兒滿周歲或百日時,家里人用一只盤子,放著弓箭、珍寶、玩罐、針線、文房書籍等物件,讓嬰兒自由抓取,以先拿什么為征兆,來預測他未來的一生和前途。因是測試性的,故也叫試啐。

抓周一俗,由來已久。據(jù)史料記載,可上溯到南北朝之時。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中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輿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刀,尺、針、縷,并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fā)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親表聚集,致宴享云”。至唐宋,這種習俗更為盛行,叫“試啐”。據(jù)《東京夢華錄》記載:宋代杭州民間“羅列盤瑾于地,盛果木飲食、官誥筆硯算秤等經卷針線、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征兆,謂之'試啐’。此小兒之盛禮也”。宋代吳自牧《夢粱錄.育子》記述:“(小兒)至來歲得周,名日'周啐’。其家羅列錦席于堂,燒香炳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并兒戲物,都置得周小兒于中座,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謂之'拈周試啐’,其日諸親饋送,開筵以待親朋”。不僅個人野史筆記中有對抓周習俗的描述,而且官方正史中也有抓周儀俗的記載。

到了清代乃至近代,才有了“抓周”、“試周”之稱。其儀式內容與宋、明時都一樣,不過所擺物件,有的男女孩有所區(qū)別,有的則完全一樣。

《清稗類鈔.風俗類》中就記錄了清時民間抓周的情景:“周歲,小兒之生及一歲者也。古時,兒生一期,設啐盤于兒前;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及珍寶玩物,置盤中,觀其發(fā)意所取,名之為試兒。今亦有之。富貴之家至有演劇侑觴以娛賓客者,客皆有所饋,其豐者為金銀飾器、綢緞衣料?!薄肚逅准o聞》中還繪有“周歲抓周圖”,桌上放置有書、算盤、筆、錢、印,要以抓周來試孩子的前途,如抓到書就是讀書的,抓到算盤就是經商的,抓到印就是做官的。

曹雪芹的名著《紅樓夢》第二回里,通過賈雨村和冷子興的對話,介紹了賈寶玉滿一周歲時,賈政為他舉行“抓周”儀式的情景:“那年周歲時,政老爺便要試他(寶玉)將來的志向,便將那世上所有之物擺了無數(shù),與他抓取。誰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huán)抓走。政老爺便不喜歡,說將來不過酒色之徒,因此甚為不悅。”由此可見,抓周這一小兒盛禮,不僅在民間庶民百姓中普遍存在,在地位顯赫的官府乃至宮廷中也很盛行。

從近代到民國乃至現(xiàn)今,各地仍然保留著周歲禮及抓周習俗。胡樸安所編《中華全國風俗志》下篇記載:“舊時北京城內,凡小兒出生至周歲,于小孩生日,將士農工商所用之器具置于桌上。小兒梳洗畢,穿新衣,抱至桌前,任其隨意抓取。若所取者為筆,將來必為文人;若所取者為算盤,必為商人。諸如此類,名曰:'抓周’?!鄙虾R粠У淖ブ軆x俗是把書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意為孩子長大后喜歡讀書認字;還將花、布、錢、筆、泥人之類擺在孩子面前,孩子抓什么,就說明將來孩子喜歡什么。

在昆明,嬰兒周歲時,富豪者發(fā)出請柬大宴賓客,請柬大意是:×月×日為小兒湯餅之期,敬備薄宴,恭請光臨×××。一般都為族內相聚慶賀。再次者,于家庭內便宴相聚。宴前舉行“抓周”儀式,即在地上置氈毯或矮桌,上面散置各種玩物器具,如筆、算盤、小書本、小刀槍、小木馬等,讓周歲小孩去“抓”,看小孩首先“抓”的是何物。如“抓”到書筆,眾人即稱頌其將來必定文才不凡。如“抓”到算盤,眾人就稱其長大后必經商致富。如抓到刀槍等物,眾人即贊其將來必能以武功報國……賓客們都送周歲禮,禮品多為衣、褲、鞋、帽等,也有贈送鑄有“長命百歲”字樣的鎖形飾物(俗稱“長命鎖”或“萬歲鎖”),也有送有“長命富貴”字樣碗筷等。此俗于1950年后完全消失。1980年后,又出現(xiàn)請周歲客、送周歲禮現(xiàn)象。

舊時在浙江杭州一帶,“生子至來歲得周,名日周啐。其家羅列錦席于中堂,燒香炳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升斗戥子、彩緞花朵及一切應用物件,觀其所拈何物,以卜兒一生榮辱,謂之拈周試啐?!痹谡憬捝?,舊時周歲這天要“設祭祀神饗祖,岳家戚族則均以禮物相饋送,乃設燕饗之。其所贈之衣履,較彌月時為大,作曩日一寸之冠、一尺之服矣?!笨梢娭軞q禮是較為隆重的。而蘇州舊時的抓周之舉是百眼紗里擺有剪刀、筆、算盤等,讓孩子選擇,以卜小孩將來的前程。

在舊時湖南湘潭民間,小孩周歲時主家一般不會主動請客,客人多是與主家盛情深篤,記住了小孩的生日,滿周歲這天前來祝賀的。周歲叫“過生日”,也舉行抓周儀式。一般是擺上筆、紙、元寶、書、雞蛋等物,讓小孩去抓,如抓到筆、紙、書表示該小孩以后熱愛學習,抓到元寶則表示會發(fā)財致富;而抓到雞蛋則表明好吃懶做,沒多大出息。

在遼寧省莊河民間,小孩滿周歲時要請客辦酒慶賀。所請之客有娘家的親戚,如外婆、外公、舅舅、姨娘等,男方的姑姑、姑公、叔伯嬸娘及本家的長輩。外家所送禮物有衣服、褲子、鞋子、帽子(縫有長尾巴的寓意小孩能長大成人),也有送紅包(封錢數(shù)量不等)。男家親友多送布料或紅包??腿藗兊烬R后,舉行抓周儀式,先在桌子上擺上饅頭、筆、算盤、錢、書、秤等物,讓穿戴一新的小兒去抓。如先抓到饅頭則表明有吃有喝,抓到筆、書則是會讀書,抓到算盤、秤則會經商做生意。抓周結束后,客人們一起入席喝酒。酒席的菜肴主要有燉粉條、炒雞塊、紅燒魚、炸肉丸子、蛤蜊蛋湯、豆腐、黃芽白炒肚片、涼拌豆芽和涼拌海蜇皮等,按季節(jié)安排不同的菜目。

在成都,小兒一歲時,有抓周習俗?!昂⑻嵋粴q做抓周,針線襪鞋樣樣收。還有面圈與蠟燭,親朋坐席不須留”的竹枝詞,描述的就是當時的抓周場面。是日,主人辦酒席,娘家多帶衣物、玩具,當?shù)胤Q之為“請歲歲”或“做歲歲”。若生女孩,則多有不辦酒者,表現(xiàn)了重男輕女的落后意識。

在臺灣,嬰兒年達周歲,岳家又于誕生日備辦禮物一式,扛送婿家致賀,叫“度啐”。禮物有衣服、鞋襪、袍褂、紅龜、官帽附金項、腳環(huán)、手鏈、銀牌、蕉梨等。婿家將禮品排在神明祖先之前禮祭一番;之后,在神前地上置一盤作為“歲盤”,內置有書冊、筆、墨、硯、印、刀劍、銀錢、算盤、戥秤、尺、蕉梨和芋桔等十二種物品,然后將盛裝的嬰兒坐于盤中,任其自己拿取一二物,由此來測度嬰兒將來的命運及前途。若拿取書冊、筆墨硯,則象征孩子將來成為讀書人,抓了印則可出仕為官,拿到刀劍是將相之才,拿了銀錢成富翁,拿算盤和戥秤則是商人,而抓尺則當工人,抓蕉梨則會招來小弟弟,抓芋桔則表明興旺與吉祥。

賀周歲抓周儀俗除在漢族各地區(qū)流傳外,在一些兄弟民族中也流行著賀周歲和抓周的習俗。

苗族一些地區(qū)的習俗,如果生了女兒,則由外婆在嬰兒周歲時贈送一條巴裙,苗家稱“瑪汝崩擔”。這種巴裙比較特殊,既不以花朵人物裝飾,也不描龍繪鳳,而是拼湊一些長條花紋和綴一些圓點圖案。據(jù)說這種巴裙與苗家古代生活習俗有關。古時的苗家婦女不穿花衣花褲,而是上穿緊身獸皮衣,下穿百褶拖地獸皮裙,都是苗家婦女獵獲野物之后用珍貴的獸皮剪裁縫制而成。這種緊身衣和拖地裙穿起來英武俊俏,而且是一種能騎善射的象征?,F(xiàn)在的苗家婦女雖已不穿這樣的衣裙,但外婆贈送一條瑪汝崩擔,則象征著古代苗家婦女的勇武精神的傳承。

居住在吉林、黑龍江、遼寧等地的朝鮮族,重視慶賀嬰孩周歲,也舉行抓周之禮。吉日這天,孩子媽媽先把自己裝扮得美麗如畫,再給孩子穿上精致的民族盛裝。男孩子穿五色絲綢短襖,外加坎肩;女孩子則上身穿短襖,襟垂飄帶,下著羅裙??腿藗兌紘@個當日享有特殊尊位的小寶寶,評頭論足,夸獎一番。接著把孩子抱到事前準備好的生日席桌前。席上擺設著打糕、糖果、筆、書、算珠、玩具槍、小口琴和注射盒等帶有象征意義的東西。客人到齊后,就讓孩子從五花八門的東西中選擇自己最喜愛的物品。

在黔東北土家族山寨中,至今仍盛行著“抓周”的禮習。嬰兒滿周歲,土家人稱為“滿周”。這天,親友們前來饋送禮品,如送銀制或玉制的長命鎖,上寫“狀元及第”、 “長命富貴”、“五子登科”等;還送一些頗有民族性和季節(jié)性的童帽。滿周那天,家人要舉行抓周禮,以此預測孩子將來的志向愛好。

至此,誕生禮儀的全部程序基本講述完了,從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人生禮儀在不同地區(qū)的表現(xiàn)形態(tài)。在中國人的生命歷程中,沒有比家庭、家族更重要的東西了,人們的一切喜怒哀樂都與家庭、家族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傳統(tǒng)社會中,人生最重大的事是成家立業(yè);最大的歡樂是合家 團聚,共享天倫之樂;最要緊的事是養(yǎng)家活口,發(fā)家致富,光宗耀祖。而要達到這些目的,首先重視"生"和"養(yǎng)"。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日| 亚洲综合伊人五月天中文| 高潮少妇高潮久久精品99| 欧美熟妇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深夜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国产精品一区欧美二区| 中文文精品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视频免费看你懂的| 国产日韩久久精品一区| 日韩一级免费中文字幕视频| 日系韩系还是欧美久久| 91插插插外国一区二区| 丝袜视频日本成人午夜视频| 国产免费自拍黄片免费看|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视频在线观看色一区二区| 欧美尤物在线视频91|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综合| 99在线视频精品免费播放| 亚洲专区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高潮激情电 | 日本免费一本一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熟妇熟女久久精品| 91久久精品中文内射| 日韩黄片大全免费在线看| 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在线五月婷婷| 欧美精品专区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天堂精品在线| 欧美一级特黄大片做受大屁股 | 最新午夜福利视频偷拍| 色综合伊人天天综合网中文|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在线| 亚洲最新的黄色录像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