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各種病的病機+《病機十九條》譯

 johnney908 2015-03-23

濕邪的病機與治療

濕病在當今社會發(fā)病學上的特點:外濕致病明顯減少,內濕病證明顯增多;北方亦多濕。

濕邪發(fā)病四季常見,具有隱襲性,彌漫無形,無處不到。

濕病治療,理氣為先;治濕之法,多綜合運用通、化、滲三法;治濕之藥,貴在輕靈活潑。

六淫致病,歷代醫(yī)家皆有所論,而對濕邪則論述較少。然“濕”涉及范圍甚廣,含內、外、婦、兒等科,國醫(yī)大師路志正潛心研究濕病30余年,系統(tǒng)總結繼承了中醫(yī)濕病理論和臨床證治經驗,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在理論和臨床上抓住濕病要害,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北方亦多濕”論,彌補了葉天士之“吾吳濕邪害人最廣”之論;提出“百病皆由濕作祟”的發(fā)病理論,為臨床治療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北方亦多濕

路志正指出“濕”雖為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質,然濕氣太過則成濕邪而為害人體,使人精神倦怠,胃納呆滯,昏眩重痛等濕邪病證迭起。近代研究亦證實,濕度的變化對人體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嚴重的潮濕不僅引起傳統(tǒng)的病癥,還會產生頭暈、胃痛、痙攣、復視及視力模糊等癥狀。近些年來隨人類活動引發(fā)的全球大氣變化失其規(guī)律,北方夏季亦常悶熱潮濕,且常于夏末入秋時鬧洪災,使北方之域亦常為濕害。北方多濕論的另一內涵則是內濕之發(fā)不分地域。北方人喜食膏粱厚味,吃燒烤喝冰鎮(zhèn)啤酒,四季吃冰激凌,夏季吹空調,食濕面潼酪,口味重而多咸,外又常為寒氣怫郁,濕不能越,亦為北方多濕之因。只是感邪途徑少異,受侵臟腑不同而已。

路志正曾指導研究生于1987年在河北省石家莊市對常見濕病之一的濕阻病進行了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fā)現(xiàn)人群患病率為10.55%。病因學調查顯示,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常,餐飲、餐時無規(guī)律,進餐過快,嗜食肥甘,生冷)是導致本病的主要病因,占已知發(fā)病因素的50%以上。飲食不節(jié)的人群患病率為22.57%;而飲食有節(jié)者,人群患病率僅6.42%。二者相比,有非常顯著之差異。居處潮濕,性格急躁,憂郁,過嗜茶酒、冷飲等,都與濕阻的發(fā)生密切相關。這些說明,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居處環(huán)境、工作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身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明顯增強,外濕致病明顯減少。同時隨著生活的改善,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而導致的內濕病證明顯增多。這也是濕病在當今社會發(fā)病學上的特點。

百病皆由濕作祟

濕邪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多發(fā)于夏末秋初的長夏季節(jié),但濕為土氣,寄旺于四時,其他季節(jié)亦常見到。濕邪發(fā)病具有隱襲性,濕邪為患,正如《劉純醫(yī)學全集·玉機微意》所言:“傷人于冥冥之中。”

濕邪癥狀具有重濁性,濕為陰邪,其性重濁黏膩,所以濕邪為患,多有四肢沉重,周身倦怠,頭重如裹等癥。濕性穢濁,因此常把面色晦滯,帶下腥臭,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短黃或混濁,苔膩苔垢,作為診斷濕病的重要依據(jù)。濕性彌漫無形,無處不到,內而臟腑,外而軀體,四肢百骸、肌肉皮膚,均可侵犯,所以濕邪兼夾證多。臨證中常遇到一些病人,所述癥狀支離瑣碎,不甚典型,有的癥狀則忽略不述,給辨證帶來不便。路志正善于在錯綜復雜的癥狀中,抓住主癥,因勢利導,使?jié)裥皟忍N的其他癥狀,漸次明朗。

濕病病程具有遷延性,濕性黏膩,膠著難祛,一般病程遷延,癥狀纏綿,變化較緩。

治濕理氣為先

治濕病,理氣為先。濕性黏膩,易阻氣機,濕病治療首當疏暢氣機。而疏暢氣機,應著眼于肺脾二臟?!捌訇幫炼痪又醒耄饶苓\化水谷精微,又主人身之氣機升降,所以脾具有坤靜之德,又有乾健之能,可使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而成天地交泰之常”,故為氣機升降之樞紐。所以,只有脾肺之氣機通暢,才能達到氣化濕亦化的目的。路志正將這一理論,始終貫穿于濕病辨治的整個過程中,在詳細辨證的基礎上,無論苦溫燥濕,清熱祛濕,淡滲利濕,或扶正達邪,均在方中佐入一二味宣降肺氣,化濁醒脾之品,如杏仁、桔梗、蘇梗、藿梗、荷梗,及藿香、佩蘭、白蔻仁、枳殼等,以宣肺氣、醒脾運、暢三焦、流氣機,有利于其他藥物更好地發(fā)揮作用。這些藥物藥雖少,在方中所起的作用卻十分重要。

治濕之法,應注意通、化、滲。通即宣通三焦氣機,調理脾胃升降;化為注意濕邪的轉化或溫而化之,或清而化之,芳香化之;滲即甘淡滲濕,清熱利濕等。臨證以綜合運用為多。

治療濕病,藥不在多而在精,量不在大而在能中病,貴在輕靈活潑,恰中病機。所謂輕靈,即藥量不宜過大,藥味不可過多過雜,量大藥雜味厚氣雄,難以運化,脾胃不傷于病而傷于藥。所謂活潑,即藥物要選辛散芳香流動之品,不可壅滯滋膩,壅滯則澀斂氣機,滋膩則有礙脾運,助濕生痰。輕靈之藥多輕清宣肺,芳香流動之品以活潑醒牌,調暢氣機,推陳致新。路志正常說補而勿壅,滋而勿膩,寒而勿凝,疏其氣血,令其調達,而致和平。肺氣暢,脾胃健,則濕邪可祛。即便味厚氣雄之藥,使用方法不同,亦可改變其性。

腰痛的病因、病機及治療

大約80%的人在一生中有過腰痛的經歷。對于許多市民來說,碰上腰痛,往往找一塊膏藥貼上,或者去找位按摩師按摩。專家指出,其實腰痛成因非常復雜,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骨科、康復科、疼痛科、泌尿科、婦科、風濕免疫科都能看到各種說自己腰痛的患者。但不同的腰痛有不同的發(fā)作時間,而不同的發(fā)作時間能夠提示不同的病因,市民要仔細留意腰痛的特點,才能準確地診斷腰痛的病因。

黃褐斑是發(fā)生于面頰、額部、鼻和口唇周圍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狀 皮膚疾患,青壯年女性多發(fā)。祖國醫(yī)學對此早有記載,晉*高洪《后備急方》稱之為“ 皮 干黑 曾”,明《外科正宗》稱“黑斑”。黃褐斑屬皮膚 常見病及疑難病之一,近年來中醫(yī)治療該病的報道很多,但對其病因病機的探討卻不多見。 筆者認為,黃褐斑之所以較難治愈與其復雜的病因病機密切相關。

一、黃褐斑與肝脾功能失調有關

黃褐斑按病因病機可肝郁氣滯;肝郁脾虛;肝腎不足;腎陰不足;脾胃虛弱;血虛肝旺 及氣滯血瘀等7種類型,其病因病機多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尤其是肝脾腎三臟均涉 及的多臟器功能失調者,因七情失調,長期抑郁,肝腎精血虧虛,精血不足,肌膚失養(yǎng),虛 火上擾,燥熱內結或脾不健運,疾瘀內生,清不升,濁不降,濁氣上犯,蘊結肌膚,均易生 成黃褐斑。人是一統(tǒng)一的整體,一個臟器的病變必然涉及其它臟器。肝、脾、腎三臟互相 影響,各種病因互相纏繞,臨床治療不把些錯綜復雜的病因病機理清弄明,分清主次 ,辨證施治,很難取得理想療效?! 《?、黃褐斑與情志失調有關  黃褐斑為女性多發(fā)病,女性因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的影響極易情志失調,尤其是中國知識 女性,既忙事業(yè),又忙家務,精神狀態(tài)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加之胎產哺乳傷及于血,心肝失 養(yǎng),氣郁血虛。如肝郁氣滯是黃褐斑臨床最多見病因之一。肝郁而氣滯,氣滯而血瘀, 肝氣不舒,急躁易怒,相火妄動,消灼肝腎精血,腎陰不足,腎水不上承,精血不足,脈絡 空虛進而瘀阻而發(fā)為黃褐斑。臨床治療既要疏肝解郁,行氣活血,又要根據(jù)具體情況囑其合 理安排工作、生活,保持心情愉快?! ∪ⅫS褐斑與臟腑功能陰陽失調有關  《素問.寶命全形論》曰:“人生有形,不離陰陽”。黃褐斑的病因病機與臟腑功能陰陽失 調密切相關,如血虛肝旺型患者,血屬陰,長期血虛,陰不足,脈絡空虛,頭面肌膚失濡, 此乃陰虛加肝火旺盛,肝陽上亢,火熱上炎,熏蒸肌膚,燥熱內結,此乃陽亢。此類患者實 屬典型陰虛陽亢,陰陽失調之證。陽盛者瀉熱,陰虛者補陰。陰不補,陰精不足,不能糾正 。熱不瀉,陽亢之證不能糾正?!端貑?陰陽應象大論》曰:“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 陽”。故在針對具體病因辨證施治時,一定要以調整陰陽平衡為基本原則?! ∷?、黃褐斑與氣滯血瘀有關  祖國醫(yī)學認為,“久病成瘀”。黃褐斑是一種慢性皮膚疾患,根據(jù)臨床調查,多數(shù)患者均與 氣滯有關,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如結核、腫瘤、慢性肝病、腎病或婦科病患者,由于久 病挾瘀,氣血運行不暢,脈絡瘀阻,或沖任失調、氣血不和,導致氣滯血瘀,脈絡瘀阻,面 部肌膚失養(yǎng),而發(fā)為黃褐斑。故在臨床治療時,各型黃褐斑均酌加行氣活血化瘀之品,以提 高療效?! 【C上所述,可見黃褐斑的病因病機復雜而非單一,它是肝、脾、腎功能失調,情志失調,陰 陽失衡及各種原因引起的氣滯血瘀,氣血精不能上榮于面有很大關系,屬于多因素性疾病。 另外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黃褐斑與遺傳、內分泌失調、自身免疫、化妝品使用不當,口 服某些藥物,或妊娠及避孕藥的使用,微生態(tài)失衡、日曬等有關。這些雖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但臨床治療時一定要考慮到黃褐斑病因病機的復雜性,深入探討,理清弄明其病因病機, 辨證施治,使黃褐斑療程長,易復發(fā),不易完全消退,較難治愈的棘手難題得到解決。

難產的病因病機 中醫(yī)學關于難產的論述,與西醫(yī)學產力異常、產道異常、胎位異常和胎兒異常的難產是一致的。

中醫(yī)學關于難產的論述,與西醫(yī)學產力異常、產道異常、胎位異常和胎兒異常的難產是一致的。本節(jié)論述的氣血失調難產,基本相當于西醫(yī)學的產力異常的難產。

[病因病機]

氣血失調難產的機理主要有虛、實兩方面,虛者是氣虛不運而難產,實者是濕瘀阻滯而難產。常見分型有腎氣虛弱、氣血虛弱、氣滯血瘀、氣滯濕郁四型。

一、氣滯血瘀

孕婦素多憂郁,或安逸過度,氣血運行不暢,或臨產憂慮緊張,氣結血滯,或產時感寒,寒凝血滯,氣機不利,皆使沖任失暢,胞宮瘀滯,不能運胎,以致難產。

二、氣滯濕郁

孕婦素多憂郁,氣機不暢,或孕后胎體漸大,阻礙氣機升降,易致氣滯濕郁,濕停沖任,壅塞胞宮,不能運胎,以致難產。

三、腎氣虛弱

孕婦先天不足,早婚多產,或房事不節(jié),損傷腎氣,沖任不足,胞宮無力運胎,以致難產。

四、氣血虛弱

孕婦素體虛弱,氣血不足,產時用力汗出,或用力過早,耗氣傷津,氣血大傷,沖任不足,胞宮無力運胎,以致難產。

對古方導赤散方證病機的認識

楊富貴

(甘肅中醫(yī)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13年第2期

關鍵詞:導赤散、方證配伍、病機

導赤散由北宋兒科名醫(yī)錢乙所創(chuàng),原治“小而心熱”之“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皆心熱也”,隨著后世醫(yī)家的不斷發(fā)揮,其應用范圍逐漸擴大。由原來的“心氣熱”擴展到了“心熱移于小腸”,從原來的兒科到了現(xiàn)在的內外婦兒等各科都有所采用。就其方證病機的認識上,后世眾多醫(yī)家進行過闡述,但卻貌似不太切合錢乙的原意。本文將從新的思路上對導赤散方證病機進行闡述,以期能夠還原導赤散方證病機的本來面目。

一、歷代評述及各家雜說

吳昆在《醫(yī)方考》曰:“心熱,小便黃赤,此方主之。心與小腸相表里,故心熱則小腸亦熱,而令便赤。是方也,生地黃可以涼心,甘草稍可以瀉熱,佐以木通,則直走小腸,膀光矣。名曰導赤者,導其丙丁之赤,由溺而泄也”。季楚重在《古今醫(yī)方論》中指出,本方清邪火,治標以固本,以生地為主,以之培腎水,使腎水足而心火自降,并認為木通導小腸之滯,通心火之郁,一舉兩得。吳歉在《刪補名醫(yī)方論》里指出,本方證所見口糜生瘡,小便黃赤,莖中作痛,熱淋不利等,皆心熱移于小腸之證,用之治療水熱火不實者。張山雷在《小兒藥證直訣箋證》中認為,本方功雖曰清心,實以瀉小水為主,另一版本方中用黃芩,能清肺熱以宣導水之上源。以上皆臨證心得而來,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導赤散的方證病機及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但卻仍不能全面地揭示出導赤散方證病機的本質和錢乙組方的本意。

二、筆者的認識

遍覽《小兒藥證直訣》中有關導赤散方證病機的條文并加以分析,可以得出各條文均以小兒“心熱”為其治,而并未言及“心移熱于小腸”??梢婂X乙創(chuàng)制導赤散的初衷就是專門針對小兒“心熱”而設的,而后世出現(xiàn)的“心移熱于小腸”當是對其方證病機的拓展,并非錢乙本身之原意。那么錢乙針對小兒“心熱”為何采用木通,生地,甘草,竹葉來組方,卻沒有用直接清瀉心火的相關藥物組方呢?要想弄清答案,筆者認為就得首先弄清楚導赤散方證所對應的小兒“心熱”的成因和本質。

小兒乃“純陽”之軀,生長發(fā)育旺盛,其陽氣當發(fā),生機蓬勃,與體內屬陰的物質相比較,處于相對優(yōu)勢,在發(fā)病過程中,易患熱病,正如《小兒藥證直訣》中所說“小兒純陽,無煩益火”[1];而另一方面,小兒在生理上常又表現(xiàn)為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脾常不足腎常虛,肺亦常不足的特點。飲食方面又常不能自理,容易過饑或過飽,導致脾氣受傷,故常會出現(xiàn)水濕內蘊,壅阻氣機而為病;又心為陽臟而主通明,以陽氣為用,心陽主持一身之陽,循三焦之氣機而不斷向全身輸布著陽熱之氣,起推動心臟搏動,溫通全身血脈,興奮精神,以使生機不息的作用。鑒于以上三種因素,筆者認為導赤散所針對的“心熱”當以蘊郁之熱理解為妥,而并非單純之心火心熱。尤如金·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病機論第七》中說:“半身以上,濕氣有余,火氣復郁,所以明其熱能生濕?!薄ⅰ跋娜栈馃針O甚,則天氣熏昧,而萬物反潤,以水出液,林木津流。及體熱極,而反汗液出,是火極而反兼水化”[2]。熱為濕阻而強,濕為熱蒸而甚,熱濕相挾則“心熱”而生。此熱循其經而擾及機體,便會出現(xiàn)“視其睡,口中氣溫,或合面睡,及上竄咬牙”、“目內赤”、“發(fā)搐”等“心氣熱”的證象。

明白了以上關于“心氣熱”的形成機理,再來解釋導赤散的組方原理,可以看出木通應該是導赤散的君藥,木通入心、小腸、三焦經,有清熱利水,宣泄三焦的作用。用于因蓄郁而成的“心氣熱”證,既可以導通心陽之氣的邃路,又可清其已蓄而成的有余之火。生地益陰涼營,既可防因木通過利而傷陰,又可強陰而制已盛之陽。甘草調和它藥又護胃氣,竹葉引經。全方各藥相合,共奏暢心氣而不傷正,伐郁熱而不敗胃的作用,藥味雖少,而理法精當。這與小兒稚陰稚陽,易寒易熱,易虛易實,疾病變化迅速的特點和治實宜防其虛,治虛宜防實的治則要求十分吻合。體現(xiàn)出了錢乙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認識的透徹性和在組方用藥上的準確性。

三、小結

總之,筆者認為導赤散原本方證病機之“心氣熱”主要是熱濕相挾之蘊郁之熱,而不是真正的單純的心熱或心陽亢盛之火。而后世之“心熱移于小腸”是其方證病機的拓展,并非錢乙之原意。其在組方機理上主要是以暢通三焦,宣通蘊郁之熱為主,而并非單純之“導心熱自小便而出”。全方是一張集暢、清、利三法于一體的切合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的經典之方。

參考文獻

【1】宋·錢乙.小而藥證直訣【M】.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12

【2】金·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M】.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8

瑤醫(yī)對腫瘤病因病機的認識 1、病因人體正常的盈虧平衡狀態(tài)遭到破壞是導致發(fā)生疾病的因素,就是病因,瑤醫(yī)對病因的認識最早可追溯到漢代對瘴氣的認識,此后隨著瑤醫(yī)藥的不斷發(fā)展,瑤醫(yī)對病因的認識不斷地進步和發(fā)展,瑤醫(yī)認為病因無非是自外而來、由內而生兩端。1)一般病因瑤醫(yī)認病,要探求病因。瑤族醫(yī)者從生活經驗中認識到氣侯、水土、飲食、勞累、房室、先天稟賦、蟲獸傷害、外傷等都與發(fā)病有關。2)特殊病因瑤族世居南方深山,地處亞熱帶,雨量充沛,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中,形成獨特的病因認識:痧氣、瘴氣、蠱、毒、風、癆、瘟疫、虛,瑤醫(yī)根據(jù)腫瘤的發(fā)病情況和臨床表現(xiàn),把腫瘤的病因統(tǒng)歸為“毒”,認為腫瘤這種病是由可見和不可見的各種“毒”引起的,都是邪毒侵入體內彌漫全身,留而不去形成了腫瘤?,庒t(yī)有“百病百因,百因毒為首,百病虛為根”的病因認識,因此瑤醫(yī)又有“毒虛致百病”的說法。尤其像腫瘤這種疑難大病,皆是由毒邪引起的,因為毒有不同,所以才致生不同的腫瘤?,庒t(yī)認為,很多嚴重疾病,都與冒犯毒邪有關,而毒又是多種多樣,防不勝防的?,庒t(yī)把毒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形之毒,如:猛獸之毒、蟲蛇之毒、蚊蠅之毒、魚蟹之毒、草木之毒等等,這些毒多為可視而可見,感而可知的;另一類是無形之毒,如瘴氣之毒、痧氣之毒、霧露之毒、時氣之毒、疫癘之毒等等,這些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這些毒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之中,讓人很難躲避,這很類似我們所面對的環(huán)境污染,如理化因素刺激,細菌病毒感染,慢性食物毒素侵害等等。確實,目前我們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中,就有很多物理、化學、生物因素,可以誘發(fā)腫瘤。3)飲食因素:飲食不節(jié)、飲食不潔、飲食偏嗜、吸煙飲酒。4)內因:①情志因素:情志即人體的精神活動,傳統(tǒng)中醫(yī)有七情致病,現(xiàn)代研究有癌證性格,如性格孤僻、沉悶憂郁、心胸狹窄、多愁善感、疑神疑鬼、厭世悲觀、嫉火旺盛、暴燥易怒、不吐不露、愛生悶氣等,人體是一個生理和心理緊密結合的有機整體,情志改變易引起神經系統(tǒng)的興奮性增高或抑制,內分泌系統(tǒng)中某些激素增多或減少,體液平衡紊亂,代謝產物積聚,內環(huán)境遭到破壞,從而易形成細胞癌變。②臟腑盈虧失衡臟腑盈虧不僅包括先天稟賦不足或后天失養(yǎng)之體質素差,也包括由于外感寒、熱、風、濕、痧、癆、痰、毒、瘀及七情內傷,實際也概括了西醫(yī)的先天缺陷、遺傳因素、免疫功能低下、年老體弱、年幼易感等等因素。2、病機認識瑤醫(yī)認為腫瘤患者的病理改變,臨床上以“毒、瘀、熱、痰”最為多見,因此我們將腫瘤的病機主要歸納為:“毒熱”、“毒瘀”、“毒積”、“毒發(fā)”,腫瘤的根本原因是“毒”,那么這種致病之“毒”怎樣引發(fā)了腫瘤,引發(fā)腫瘤之后又引發(fā)導致了哪些變化呢?瑤醫(yī)有這樣的病機認識:1)毒邪入體,造成人體的盈虧平衡失調。盈則滿,滿則溢,溢則病。如病勢突然,肝癌、胃癌可出現(xiàn)嘔血,肺癌可出現(xiàn)咳血,直腸癌可出現(xiàn)便血,宮頸癌可出現(xiàn)陰道出血等。虧則虛,虛則損,損則病,如各種癌病到了晚期臥床不起,形削骨立,虛弱不堪等惡病質狀態(tài)。2)毒邪入體,氣一萬化。毒邪侵入人體后,使人體氣機運行失常,可導致多種病癥。氣入于腦則為“比風病”,氣阻于胸則為“架逢悶病”,氣閉于心則為“繞悶病”,氣滯于肺則“更甘病”,氣滯于肝則為“群甘病”,氣壅于肌肉關節(jié)則為“松節(jié)病”等等。這在腫瘤出現(xiàn)轉移時常屬這種情況,轉移到哪一個部位,就會出現(xiàn)相應的器官功能失常。3)毒邪入體,穿經走脈。毒邪入體后,會沿人的經脈流布全身,內而臟腑,外而肢節(jié)皮肉,毒邪皆可結滯不去,著骨滲髓,極難根除。時日一久,便使機體相關部位腫脹,而一旦轉移則會沿經脈擴散到全身。4)毒邪入體后的虛實變化。腫瘤發(fā)生后,早期可能沒有癥狀,有癥狀也是較輕微,這時身體很少出現(xiàn)虛弱表現(xiàn),這是因為毒邪侵入表淺,毒邪輕淺,腫瘤還在原位沒出現(xiàn)轉移。發(fā)展到中期,因腫瘤增長,各種臨床表現(xiàn)都突顯出來,這時的病情一般都很重, 腫瘤超出原位,出現(xiàn)浸潤或轉移,這時毒邪積聚熾盛,多表現(xiàn)為實證。到晚期因腫瘤進一步生長和擴散轉移,進入極度消耗階段,一般都會認為病情為虛,治療多傾向于用補藥,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對指導腫瘤的治療極為不利。傳統(tǒng)中醫(yī)對虛實問題是這樣認識的:“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實是邪盛而正不衰,虛是正衰而邪亦退,所以治療就對實證用瀉法,對虛證用補法。對這一問題,覃氏瑤醫(yī)有不同的看法,根據(jù)我們的經驗,腫瘤的虛實變化和一般疾病不同,一般疾病可以表現(xiàn)為正虛邪也退的情況,而腫瘤是惡毒致病,從發(fā)病開始一直到疾病后期,都是毒邪熾盛始終不退,盡管疾病晚期病人虛弱不堪,但是惡毒之邪非但不退,反而愈加熾盛。在腫瘤的發(fā)病過程中,核心病機是毒邪侵入人體積聚不去,使人體正氣受損,而隨病情發(fā)展,毒邪日盛,正氣日減,體質越虛毒邪越重,以致后期毒邪弛張不可制,而人體正氣衰竭殆盡,所以才表現(xiàn)為惡液質狀態(tài)。這時雖然病人已經極度虛弱,但毒邪卻不減,始終存在正虛邪實的病理狀態(tài)。腫瘤患者的虛不是自然本虛,是腫瘤細胞代謝旺盛,把機體能量耗盡,腫瘤迅速的擴散轉移,到了晚期一般是全身多臟器轉移,此時毒邪最熾盛,不認識到這種病機特點,濫用補藥被惡變細胞所利用會延誤病情,對治療是不利的?,庒t(yī)此時用藥原則:祛邪而不傷正,扶正又不助邪。5)病理認識還有:三元和諧論,瑤醫(yī)認為三元即天、人、地。這里的“天”與“地”概括了人體以外的整個自然界,而“人”是“天”與“地”的產物,人不可脫離環(huán)境而生存,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超越了人體正常生理調節(jié)所能耐受的范圍時,人與自然的對立統(tǒng)一關系就會受到破壞而發(fā)生某些病證。而人能適應這種天地變化的各因素就健康無病。盈虧平衡論、氣一萬化論、心腎生死論、鼻關總竅論、百體相寓論、癥因疾異論等等都是致病機理。 氣周流再談性功能減退的病機及治療

性,形聲字,從心,生聲。臨床上經常遇到性功能減退的病人。對于此病的治療,大多醫(yī)家認為是腎虛,反復補腎,效果卻一般。

其實性欲的問題,從中醫(yī)的角度來分析,涉及心、肝、腎三個臟器,三個臟器的功能一個也不能差。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談欲,很多人不是性能力差,而是欲望差,沒有欲望,這是為什么?

有句話叫“溫飽思淫欲”,淫欲是思出來的。

“思春”之詞,頗合乎其理。

現(xiàn)代人工作壓力較大,思慮過多,暗耗心血,導致心血不足。每天下班回家,人已疲憊萬分,還有一大堆瑣碎的家務,哪有心思思“欲”。臨床上大凡性欲淡漠之人,心脈均較弱,補充心血,溫養(yǎng)心臟即可以提高欲望。反思“偉哥”的研發(fā)過程,其原本就是治療心臟病的藥物,結果出現(xiàn)了壯陽的效果,也正好與“心主欲”相符!

因此對于心血不足、心陽不振的病人,藥物治療是一個方面,適當?shù)胤潘尚那?,調節(jié)情緒,勞逸結合,提高生活品味,對性欲的恢復很有必要。

或許有人問,小孩子經常陰莖勃起,難道是思春了,是心的作用,欲望的作用?

心動是性沖動的前提,但思春不等于陰莖勃起,陰莖勃起也不等于就思春了,陰莖能否正常勃起,硬度是否高,這與肝有關……

有思能否有持,這就是靠肝了!這里的持不是堅持,是把握之意,意思是說,有了性欲的沖動,能否將欲望由思想向器官轉換,有些人有欲望,但無法勃起,出現(xiàn)陽痿或勃起無力。

這取決于肝!肝主筋,陰莖為肝筋所主。同時“肝藏血”,肝臟對血液的調節(jié),也是陰莖勃起的關鍵。

臨床中可以觀察到,凡重度脂肪肝、肝硬化、酒精性肝炎等肝血不足之人,縱然心血足,有欲望,但不能“持”,也無法正常勃起。

小孩子因為肝常有余,肝血足,所以稍稍受到異物摩擦,就容易勃起,這是肝氣足的表現(xiàn),與性欲無關。

有持能否“強”,與腎有密切關系。

腎為作強之官,腎虛的病人,往往每次同房時間短,完事后出現(xiàn)腰酸,體力恢復比較慢,一個月難得同房一次,同完房后還感到腰酸背痛,四肢無力,這是腎臟精血不足的緣故,精液常規(guī)檢查可以發(fā)現(xiàn)精子數(shù)量減少或活力較差,這樣的人需要補養(yǎng)腎經!

心肝腎如同性之三部曲!心氣則“思”,肝氣至則“持”,腎氣至則“強”!

心為性欲之“苗”;肝為性欲之“莖”;腎為性欲之“根”,性者,人之本能也。

臨床當識此,否則妄用補火壯陽之品枯竭肝腎之陰,性命憂也。

李某某,38歲,湖北人。2013年3月2日初診。

1年前差甫歸,勉力入房,陽事舉而不堅,自忖為勞累之故。但次日入房亦然,不禁暗暗叫苦,其妻亦有微詞。

遂自購男寶、雄獅丸等服用1個月,不效,乃就醫(yī)。

醫(yī)初診為腎虛,用右歸丸加減10余劑乏效;

更醫(yī)診為氣虛夾肝郁,用補中益氣湯合逍遙散加減10余劑,稍見起色。

但患者求治心切,經人介紹求治于一個體醫(yī)。耗資近萬元,服藥近半年(藥物不詳),臨房仍舉而不堅,有時甚至完全不舉。反觀個體醫(yī)門前“祖?zhèn)髅胤綄V文凶有怨δ苷系K療效100%的巨幅廣告和診室掛滿”“妙手回春華佗再世”之類的錦旗,患者更加憂心忡忡,以為得了不治之癥。其妻亦惶懼,特陪伴同來。

刻診:神情抑郁,腰骶酸痛,胸肋時有不適感,舌正,脈弦細。

久治乏效,長期憂心忡忡,神情更為抑郁,胸肋時有不適,其舌正,脈弦細,非肝郁而何?

至于腰骶酸痛,則是肝郁及腎,腎氣虛而窒塞之象。

由于復合病機,所以要使用舒肝郁、開腎窒、補腎虛、溫心氣這樣一種復合的治法。

借用《傅青主女科》定經湯加減:菟絲子30克(酒炒),白芍30克,當歸30克,熟地15克,巴戟15克,茯苓10克,柴胡10克,白蒺藜10克,枳殼10克,生甘草5克,靈芝30克,蜈蚣一條(烘脆軋細吞服)。

7付。疏方畢,又為之詳析其病因病理及制方依據(jù),許其可治;并著意囑托其妻積極配合治療,勿因見效慢而責備對方。

效果:服用7付后,臨房陽事舉而稍堅。

效不更方,原方15劑,康復如初。三個月后,他帶他兒子來診,言陽痿愈后一直未復發(fā)。方中以靈芝益心氣,蜈蚣以開肝經氣血之郁閉,而速收振痿扶軟之功。用定經湯,同時解決肝郁與腎虛。2013年5月4日晚22:26于三亞時代海岸

一氣周流再談病人反復長結石的病機

天天都有病人到我診所來看結石病,腎結石的病人很多,見多了,我們自然就會想想其中的發(fā)病病機,為什么許多病人反復長結石?

對結石的形成,大多認為是“煉液成砂”,而這其中的“煉”字如何解釋呢?

“煉”得有火,腎臟本主水,相火藏于水中,相火煉液成砂似乎說不過去,況且現(xiàn)代人腎陽虛者十之八九,而且患腎結石的病人,也常常見到腎陽虛,腎火煉液成砂似乎不太可能!

臨床中通過反復觀察,發(fā)現(xiàn)腎結石的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脈象:即左關郁塞。

也就是說,腎結石的患者,基本上都有肝氣郁結、肝膽火重的內因存在,這是經過反復臨床驗證的。

再繼續(xù)分析:肝主疏泄,凡一身之中,當疏而未疏,當通而又不暢的情況,均應從肝入手進行調理。腎結石的產生,有外因,也有內因。

外因飲水過少,或者飲用硬度較高的水,這樣導致尿液中礦物質濃度過高。

如果能將這些礦物質濃度過高的尿液及時排出體外,則不會形成結石。而許多患者肝氣郁結,導致體內尿液疏泄功能受到影響,高濃度的尿液殘留于腎中,形成砂石,此內因之一。內因之二,肝郁化火,肝火又傷及腎水,形成煉液成砂,進一步導致結石的形成。

明白了這些道理,就不難明白為什么一些病人反復長結石,西醫(yī)稱之為“結石體質”,其實根本原因在于肝膽疏泄失常,氣郁化火所致!

也明白了為什么“三金排石湯”效果很是一般。

治療結石,當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1.疏理肝氣:疏通腎中高濃度的尿液,減少尿液殘留,可以選用柴胡、郁金等。

2.清肝火、養(yǎng)肝陰:除掉“煉液成砂”中的煉字,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減少復發(fā),虎杖配白芍就能很好地決解問題。

3.養(yǎng)腎水:稀釋尿液,沖刷結石,選用生地、山藥。

4.溶石:使結石由大變小,可選用金錢草、生雞內金、海金沙、魚腦石、秋石。

5.補氣:增加尿液排泄力道,促進結石排出,可選用黃芪。

6.擴張輸尿管:利于結石從體內排出體外,選用大劑量枳殼(30克以上)。

7.養(yǎng)腎精:修復結石對腎臟的損害,減輕腰酸腰痛等臨床癥狀,可選用菟絲子、杜仲。

8.活血化瘀:對于體內長期有結石,或者出現(xiàn)結石黏附在輸尿管壁的患者,需要選擇活血化瘀的藥物??梢赃x用穿山甲、琥珀、赤芍、桃仁等。

考慮到了上面的八個方面,則治療腎結石就很容易了。對于反復發(fā)作的患者,運用好了前三點,腎結石也就不容易復發(fā)了。

劉某,男,湖南長沙人。

腰部酸痛1個月,加重3天。

患者1個月來出現(xiàn)腰部酸痛,呈持續(xù)性,休息后緩解,勞累或飲酒后加重,三天前疼痛加重,伴惡心,頭部出了汗,在三亞三甲醫(yī)院行雙腎B超,雙腎多發(fā)結石,最大6mm乘7mm,予以解痙止痛對癥處理后,疼痛緩解,今攜帶B超結果前來就診,就診時訴腰部酸痛,其他未訴異常,腎區(qū)叩擊痛,舌尖紅,苔薄黃,左關郁澀,雙尺沉緊。

診斷:石淋。

分析:患者平素心情急躁,肝氣郁結化火,傷及腎水,煉液成砂,形成砂石沉積,砂石傷及腎臟,故出現(xiàn)腰部酸痛。

治療:滋水清肝,消石通淋。

方藥:自擬排石湯。

菟絲子25克,杜仲30克,川斷20克,虎杖25克,郁金20克,生地30克,玄參30克,琥珀15克,金錢草20克,生雞內金30克,海金沙15克,石韋15克,魚腦石10克,枳殼40克。5劑 水煎內服。 日一劑。

方解:菟絲子、杜仲、川斷補養(yǎng)腎精,修復結石對腎臟的損傷;虎杖、郁金清泄膽火。疏理肝氣,釜底抽薪,從源頭上抑制結石產生;生地、玄參、琥珀補腎、化瘀、利水,增加尿液量,沖刷結石,促進排出;金錢草、生雞內金、海金沙、石韋、魚腦石消磨結石,使大變小,小變無;枳殼量大,舒張輸尿管,利于結石排出。

療效:通方布局,似同排兵布陣,有守有攻,結石自無藏身之處?;颊叻幍谒奶?,自小便中尿出細小砂石十余枚,最大5mm乘5mm表面疏松多孔。腰部已不痛,5天后復查B超,雙腎無結石回聲。囑平時清淡飲食,用虎杖泡茶飲。2013年5月4日晚21:18于三亞

痰證病因病機示意圖

發(fā)熱的時辰的病因病機

上午發(fā)熱的原因:上午為陽中之陽,此為肝胃熱極,治以清熱為主。

下午發(fā)熱的原因:(應該說是午后發(fā)熱),下午為陽中之陰,少陽樞機不利,瘀血內阻不行,加上太陽之表陽虛,少陰之里陰虧損導致和解少陽,活血化瘀,佐以滋陰。夜半發(fā)熱的原因:夜半為陰中之陰,陰液虧耗,則虛熱內生。下身發(fā)熱的病機:下半身發(fā)熱,灼熱如焚,陰部為重,頭暈,自汗,咽干,口燥,手足心熱,苔黃,脈弦無力病因:陰血虧損,陽無所附,治法:滋陰退熱。

鳳翅醫(yī)話——經血不止尋病機

女子經后下血久不止一般稱為經期延長,甚或淋漓半月方盡,也可叫月水不絕。若淋漓不斷,似屋漏不止,終月不休者稱為漏證,驟然大下血,如土崩瓦解,情勢甚急,就是血崩了。這幾個方面主要還是看下血的多寡,情況的緩急,來決定治則。如似有似無,隨帶而下,就是赤帶?!陡登嘀髋啤分^“ 婦人有帶下而色紅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所謂赤帶也”,雖然這幾個病癥在病名上有別,治法依然異中有同。方書多認為月水不絕血瘀、血熱者多,崩漏病機更為復雜,但總要在虛實上做文章。帶下病多以濕熱立論,夾虛也有之。若赤帶就多有火,“夫赤帶亦濕病,濕是土之氣,宜見黃白之色,今不見黃白而見赤者,火熱故也?;鹕啵蕩乱喑喽?。

張姓女,26歲,未婚,職員。10年1月3日初診。述月經盡后又來不止,量或多或少,出血半月甚至二十日以上已年余,醫(yī)院婦科診斷為青春期功能性出血,治療無效。B超子宮附件除子宮內膜略厚外,婦科常規(guī)檢查無任何病變。看體態(tài)較瘦,身高170cm左右。診脈弦而微數(shù),舌紅苔薄。問月經二十八日左右一至,無忽前忽后現(xiàn)象,尚屬對時,量中等,色鮮無塊,無腹疼腰酸。一般在七日經盡后幾日又見出血,淋漓不斷,似屬延期不止,又似經漏。時值經來,按常法出牌,斷為血熱,丹梔逍遙合二至與服。柴胡12克、茯苓10克、白術10克、甘草6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炒梔子15克、丹皮10克、薄荷葉3克、女貞子15克、旱蓮草20克。每于月經來時服藥七劑,服藥兩個周期后,血量漸少,似有似無,多余出血的日數(shù)也大為減少,只有數(shù)日了。效不更方,再于經期服藥兩個周期,共吃藥二十八劑。五月份停藥觀察,此次電告經盡無復來。八月五日又來復診,說兩個月沒吃藥,至七月份又回到從前的狀況了,此時月經已來數(shù)日,恐怕外甥打燈籠,照舊??磥砹晳T常用的治法有問題,宜廣思集益。按脈還是弦而微數(shù),再無它兼證可尋。疑惑之中,想傅青主有清肝止淋湯治赤帶法。方用“ 白芍(一兩,醋炒) 當歸(一兩,酒洗)生地(五錢,酒炒) 阿膠(三錢,白面炒)、粉丹皮(三錢) 黃柏(二錢)、牛膝(二錢) 香附(一錢,酒炒)、紅棗(十個) 小黑豆(一兩)”。因無下部濕熱見證,故不宜用黃柏燥濕,下血而無瘀,牛膝多余,逍遙疏肝理脾不應,香附還可耗氣,故也宜去之,只宜靜法養(yǎng)血,同時治標。組方:熟地黃20克、當歸身15克、白芍藥15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15克、仙鶴草30克。八月用藥七劑,沒再續(xù)下血,九月經來再服七劑以資鞏固。病愈。赤帶,現(xiàn)在多認為是炎癥、排卵出血、宮頸出血、放環(huán)后出血、生殖道腫瘤出血等,也不盡然。月經延長、漏證下血、赤色帶下宜參合分析。此案到底是月經延期還是漏證、或是赤帶,在病名上似乎已無分別的必要了,只是抓住血分虛熱的病機即可。 中風病機與治法淺談 中風的形成時終與肝有著密切的關系,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是與肝的氣血運行有關, 首先與肝氣有著重要的關系,腦出血的形成與肝氣的運動偏盛有關,而腦血栓形成則是與肝氣的升發(fā)不及有關。 其次與血有著密切關系,血液中的津液減少,導致血行不暢,加重了肝氣的運行力度,所以導致肝氣運行的主要因素是在于血。 在治療上雖然有治病求本,但是在治療上卻是以治療肝氣為主,兼顧肝血。因為此時以治療肝血為主,那會更加重肝氣的負擔,所以在古代的漢唐時期,治療中風是以治氣為主。因為“氣行則血行”,血時不能自己運動的,只有在氣的作用下,才能正常發(fā)揮這血的作用。所以治療中風要以治療肝氣為主,兼顧肝血。 腦出血的形成是在運動狀態(tài)下形成的,也就說在肝氣運行太過的時候。說到這里,就要結合厥陰病的經絡了,因為經脈中血的運行與肝之絡脈的運行是相平衡的,也就是說經脈中的血容量是2升,那么絡脈中的血也是2升,這就是陰陽的平衡。但是這種平衡狀態(tài)背破壞時,則出現(xiàn)異常的病變。肝氣的升發(fā)與衛(wèi)氣的運行是保持平衡狀態(tài)的,(當然這種平衡狀態(tài)取決于血中陰陽的正常與否),當肝氣運行太過時,導致肝血急劇上升,這時心包的搏動排血,不能適應,衛(wèi)氣不能很好的來運行血液遍及全身,導致肝血不能外達而上充于頭面,擾及神明。出現(xiàn)偏癱癥狀的出現(xiàn)。中醫(yī)上稱肝氣偏盛,衛(wèi)氣不行,導致人體的陰陽部位失去平衡狀態(tài),肝氣生于左,肺氣(就是衛(wèi)氣)降于右,肝升而肺不降則右癱,(腦血栓正相反)這就是張仲景所說的:“絡脈空虛,賊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 病機很明白了,但是治療當如何?這時候你潛肝陽,清肝火,降肝氣,能降下來嗎,如同黃河泛濫,你能堵得住嗎。所以我提出“開源支流話續(xù)命”的帖子,就是為了讓我們的思路再回到漢唐時期,來理解張仲景與孫思邈為什么用續(xù)命湯來治療中風的。 基于上面的病機,我們不能再治療肝氣了,那治療什么呢,就是來治療衛(wèi)氣,使衛(wèi)氣運行加速,使血行快速的遍及全身,以此來減少肝氣的上沖,并以此來減少腦部的出血。所以,張仲景用續(xù)命湯來通過發(fā)汗與溫中,共同使血運及太陽與太陰的部位。所以在方藥的運用上是以氣分藥為主,兼顧肝血而用當歸與川芎,其他的均是以通行衛(wèi)氣為主。 那么腦血栓的治療也是用續(xù)命湯,那是如何來理解的?這要看你對此病的理解了。肝氣升發(fā)太過為腦出血,而此處則是肝氣的升發(fā)不及,那升發(fā)不及是如何來引起偏癱的呢,這又要結合前面的經絡了,經脈的運行與絡脈的運行是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如果肝氣不能升發(fā),則心包運行的心陽之血不能外行于全身,那將會如何呢?所以我有提出了“取類比象的理解之二與三”想借以來讓醫(yī)者明白厥陰病與經絡的關系。肝之絡脈不能升發(fā)了,則心包的經脈也會出現(xiàn)運行不及的狀態(tài),導致衛(wèi)氣運行不及,血行不暢,出現(xiàn)血脈淤阻。由于主要是衛(wèi)氣的運行不及引起的,所以在治療上也是采取治療衛(wèi)氣的方法,來是衛(wèi)氣運行加速,血行正常則肌體得養(yǎng),而能治療偏癱。所以張仲景與孫思邈也是用續(xù)命湯來治療,只是在用藥上突出了不同之處,對于此病,孫思邈在方劑中加入了附子,細辛,葛根,芍藥之類,就是能促進肝氣的升發(fā)。而腦出血時是絕對不能用的。所以在古今續(xù)命湯中就沒有用這些藥物。 最后就是關于血的問題,在古代可能沒有現(xiàn)在生活條件,所以在漢唐時期,沒有重視對血的治療,如痰濁之類,孫思邈雖有提出,但只是輔助治療。在用藥上也可以配合應用。 以上是對中風病機與治療的淺見,提出一共參考。希望大家多多指正。 高血壓的六種病機(三七生)高血壓為西醫(yī)病名,西醫(yī)以指標定病名,不明其理,罕中病機。治療則或擴張血管,或利尿減血,與病因了無交涉,雖或一時緩解,實則破壞血管彈性,損害心腎功能,正所謂無知妄作也。此病為陽不能入陰或陰不能出陽所致,也即陰陽不和之病,和之則愈。陽不能入于陰則氣血浮散于外,故舒張壓升高。陰不能出于陽則氣血沉斂于內,故收縮壓升高。陽不入陰,或為在上之陰虛不能斂陽降入(陽明不合),治屬白虎瀉心麥門冬之屬;或為在下之陰盛格陽于外(太陰不開),治屬理中四逆真武之屬;或為在下之陰陽兩(精)虛不能攝陽入內(相火不位),治屬腎氣丸小柴胡之屬。陰不出陽,或為在下之陽虛不能載陰升出(厥陰不合),治屬當歸四逆吳茱萸烏梅丸之屬;或為在外之陰盛格陽于內(太陽不開),治屬桂枝麻黃小青龍之屬;或為在上之陰陽兩(血)虛不能引陰出外(君火不明),治屬黃連阿膠酸棗仁炙甘草湯之屬。四屬陰而二屬陽,陰病多而陽病少。若見血壓升高,即一味平肝潛陽或滋陰降火,只見陽而不見陰,知其一而不知其二,恐未得一二已失其六七矣!選自《復泰草堂醫(yī)論選》澄空粗說高血壓(劉文澄)血管是“管”,腸道也是“管”,胃是消化道膨大的部分是“粗管”,胃腸道這些管通了(大便通暢),血管自然就通了,血管通了,血壓不就正常了嗎? 西醫(yī)只知道利水、降壓、補水(打液體)結果無濟于事。原因就在于理不通。大腸與肺相表里,肺經病變,太陽寒水(外感風寒束肺)封閉皮毛,導致微血管急劇收縮,不用六經辨證治療則病因不除,久而久之微血管會管硬化(寒入絡脈),寒氣再深入營血(大血管)則導致深部靜脈堵塞,變證風起,再深入骨髓,則下寒上熱,里寒外熱,格陽于上于外,如果不會陰陽辨證就誤認為是陰虛陽亢,結果用天麻鉤藤飲不效,因此在臨床上高血壓病人小便黃的很少,一般都是清長的,也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因此,辨證治療,尤其是六經辨證,是治療高血壓唯一捷徑的治法。開腠理、潔腸胃,溫下元就成了治療高血壓的主要方法。大便通暢,說明胃腸道清潔了,胃腸道清潔了,血管里的血液就純凈了,還用怕高血脂嗎?西醫(yī)只起了一串串名字,卻沒有很好的方法治療 。脾陽腎陽足了寒邪無從而入,血行和緩。我們可以觀察這么一個問題,就是小孩很少有患高血壓的,即便是患了高血壓也是因為飲食造成的。我們可以看到佛門子弟沒有患高血壓的,因為他們清淡飲食,恬淡虛無,不妄勞作,不近女色,陰精充足,陽氣敷布,衛(wèi)氣充盛。法定方自出 ,死方治不了變化多端的病。開腠理的藥麻黃、桂枝、等等。潔腸胃的 增液湯、大黃附子湯等等,溫下元的四逆湯,當歸四逆湯等等,方是活的,因證施治?;颊呱K結的原因大都是酒肉色欲薰身,導致陽氣日虧,最后戴陽(腦溢血、腦梗塞、血栓)而終。清法我也用過,效果確實不錯,但是長期療效沒有,這種治法是趕“虛虛實實”的時髦,離經旨太遠。六經陰陽辨證是系統(tǒng)整體上的論治,補偏救弊。的關鍵原因是荼毒生靈( 酒肉色欲薰身),這是根,所以我反復強調要禁欲,清淡飲食也就是素食,恬淡自如才能長久。 腎精不足是何病機?腎精虛和腎陰虛有何不同? 答:腎精不足則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經閉不孕,頭昏眼花,視力減退,耳鳴耳聾,精神疲倦,骨酸疲憊,齒搖發(fā)落,肢體倦怠,遺精滑泄,色澤淡白,脈大虛軟,舌體虛胖色淡。 腎主生育,腎精不足則不育不孕;精化為神,精虧則神疲,故精神疲萎糜不振,精脫則耳聾,虧則鳴;精生髓,精虧則髓減,髓充骨,髓減則骨空,故骨酸疲憊;齒為骨之余,腎之華色在發(fā),故腎精虧則齒搖發(fā)落;腎精化為腎氣,故腎精虧則腎氣虛,腎氣虛則不能封藏,故遺精滑泄;精化為氣,精虧則氣虛,故形體疲倦,舌體虛胖;精血可以互相資生,精虧則血不足,故脈大而空虛,色澤淡白。 腎精虛和腎陰虛不同,腎精虛則導致腎氣虛或血虛,神疲骨空,腎精虛不會引起腎氣旺,腎陰虛則必引起陽亢,引起火旺,出現(xiàn)一派虛熱證,而腎精虧則不會出現(xiàn)虛熱證,只是出現(xiàn)虛衰證,即精氣兩虧。而腎陰虛則必有虛熱證,這是主要的不同之處。 陽虛證病機與癥狀

《陽虛證之病機與癥狀總結》

1 陽乃溫煦之氣,陽虛則寒。故畏寒乃陽虛證之第一主證。

畏冷怯風:稍遇涼風,則易外感,常鼻塞、流涕、噴嚏。雖夏季,亦不敢迎風貪涼,衣著每多于常人。

形寒肢冷:因四肢為諸陽之末,故手足冰冷較為明顯。

虛者多腹冷、背涼;前為陰,腹為至陰之地;后為陽,背為至陽之地。

陽虛者,多足冷。上為陽,下為陰。腎為陰陽之根,其經脈達于足底。

陽虛者,癥狀常在夜晚加重,冬季猶甚。天人相應,合于四時。晝?yōu)殛?、夜為?夏為陽、冬為陰。

陽虛者,需保暖,故常關門閉戶,厚衣重被,卷屈俯臥。

陽虛者,喜熱,故飲食喜溫熱燥辣,惡生冷清稀;喜睛天、白晝、陽光,惡陰天、夜晚、寒冷。

2 “有諸內,必形于諸外”。赤色主火,白色主寒。

氣色蒼白乃陽虛證之第二主證。

陽虛者,唇淡、面白、小便清。舌淡、苔白、爪甲暗。

3 陽主動,陰主靜。觀其動靜,以別陰陽。上工守神,精力之強弱,寓陰陽之盛衰。

陽虛者,多嗜臥懶動,神疲乏力,語聲低怯。陰虛者,多亢奮不寧,煩躁易怒,聲音清亮。

陽虛之證,不同階段的癥狀表現(xiàn),可分為四大類,即:陽氣虧虛、陰陽兩虛、虛陽上浮、元陽外脫。

陽氣虧虛者,癥狀最為典型:唇淡面白、形寒肢冷、神疲嗜臥、大便稀溏、夜尿頻多、舌淡苔白、脈沉遲緊等??傆卸齻€癥狀表現(xiàn)明顯,較易分辨。

凡事有常數(shù),亦有變數(shù);知常易,達變難。陽氣虧虛證僅是陽虛證之常態(tài)而已!

陰陽兩虛者,因陰陽互為其根,陰損及陽,陽損及陰,最終導致陰陽俱損。

若單補其陰,則陽不運化,徒生痰濕;其單補其陽,則火上澆油,灼傷津液;必須陰陽雙補,才能陰陽互生。

辯證要點有三:1、既有陽虛之神疲懶動,又有陰虛之咽干口渴等癥。2、陽虛者多冬天怕冷而夏天耐熱,陰虛者夏天怕熱而冬天耐寒,相對于常駐人,陰陽兩虛者既冬天怕冷又夏天怕熱。3、陽虛者,但欲寐;陰虛者,易失眠;陰陽兩虛者往往神疲思睡,時時欲睡,但又難以入睡,即使用權睡著,也多夢易醒。

虛陽上浮者,寒邪盛而真陽衰也!腎為陰陽之根,若真陽衰,寒邪沉降趨下,直入坎宮,雀巢鳩占,逼迫真陽,真陽難守本位而逃逸上浮,形成上熱下寒之證。虛陽上浮,客居于頭面五官孔竅,而生目赤、顴紅、口渴、咽燥、舌瘡、齒痛諸癥,極似陰虛火旺,實則真寒假熱!辯證要點:雖熱癥見于上,但下身多見寒癥:1、大便溏,小便清,2、口渴但不欲多飲或喜熱飲,3、足冷。

元陽外脫者,寒邪極盛而真陽極衰。陰寒逼迫真陽,一身元陽盡浮于頭面體表,或身熱如焚、或煩躁神昏、或面赤唇焦,或咽喉腫痛,或齒縫滲透血,或額頭汗出,或喘促呃逆,或便結溲黃,看似實火旺盛,實則陰霾重重,彌漫無邊。若不及時回陽,一旦元陽離體外散,性命乃絕!元陽外脫證,陰極似陽,極難分辯;辯證要點:1、其脈或浮、或大,或數(shù),重按必無力!2、不欲飲水或飲水不多,若飲猶喜熱飲。

陽虛之人,最易產生:陽虛不攝、陽虛水泛、陽虛陰凝。

陽虛不攝者,陽氣虛,固攝陰液無力,以至陰液易于外泄,其癥如下:

汗為心之液。心陽虛,心液不收,胸前、腋下易出汗,汗多則心悸。

淚為肝之液。肝為罷極之本,肝陽虛,肝液不收,則易勞倦,多呵欠流淚或迎風流淚。

涎為脾之液。脾陽虛,脾液不收,口水多。

涕為肺之液。肺主表,主津。肺陽虛,表不固,易自汗;肺受寒則多涕。

唾為腎之液。腎主水,司二便。腎陽虛,腎液不收,多唾,多尿。

凡津液、血液、乳液、精液等皆為陰液。

陽不攝津,則多汗、多尿、多淚、多唾、多涎、多涕。

陽不攝血,則嘔血、便血、鼻衄、齒衄、肌衄、月經過多、崩漏。

乳液乃水谷精氣所化。脾陽虛,宗氣弱,乳液不收,則產婦乳液清稀,未哺自流。

腎陽虛,精關不固,則遺精、滑精,早泄。

陽虛水泛者,陽氣溫煦氣化無力,不能化水生津,以至水飲痰濕滯于體內,成為至病之源。水飲痰濕同出一源而形態(tài)各異,所不同者:從彌漫到聚集,從清稀到濃稠,從無形到有形是也。

陽虛水泛,水氣凌心則驚悸,失眠、奔豚;水氣浸肺則咳喘;

陽虛水泛,水停中焦,清陽不升則眩暈;阻遏陽氣,則惡寒;津不上承則口渴;積飲逆滿則嘔吐;水飲犯胃則胃痛;水飲犯脾則腹痛、腹瀉。

陽虛陰凝,津凝則口渴、便秘;血凝則脈道瘀滯,發(fā)為痹證,常見于頭痛及頸肩腰腿痛諸癥,女子可見痛經、閉經等癥。

心陽虛:心下悸,欲得按;胸悶、氣短。

肝陽虛:巔頂痛,四肢厥,吐涎沫;少腹及陰部拘急。

脾陽虛:惡食生冷,腹脹,便溏,陰黃。

肺陽虛:畏冷怯風,自汗,多尿。

腎陽虛:形寒肢冷,嗜臥懶動,夜尿頻。

輸卵管阻塞病因病機

一、輸卵管阻塞中醫(yī)病因病機

輸卵管阻塞不孕,中醫(yī)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1. 濕熱瘀阻

素有濕熱內蘊,流注下焦,阻滯氣血,瘀積沖任;或經期產后,余血未盡,感受濕熱之邪,濕熱與血相搏結,瘀阻沖任,胞脈血行不暢,閉阻胞脈。

2. 氣滯血瘀

素性抑郁,或忿怒過度,肝失條達,肝氣郁結,氣機不利,氣滯血瘀,阻閉胞脈。

3. 寒濕瘀滯

經行產后,余血未盡,冒雨涉水,感寒飲冷,或久居濕地,寒濕傷及胞脈,血為寒濕所凝,瘀血與寒濕互結,沖任阻滯,阻塞胞脈。

4. 痰濕瘀滯

素體肥胖,痰濕內盛,或脾腎陽虛,運化失調,水精不能四布,反化為飲,聚而成痰,阻滯氣機,血行不暢,留而成癖,痰濕瘀互結,沖任不通,胞脈閉阻。

5. 氣虛血瘀

素體氣虛,或久病氣虛,不能推動血液運行,氣虛血瘀,沖任不養(yǎng),瘀閉胞脈。

6. 腎虛血瘀

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房勞產乳傷腎,腎虛血行遲滯致瘀,腎虛血瘀,沖任失養(yǎng),閉阻胞脈。 糖尿病的病因、病機 中醫(yī)認為,糖尿病及尿崩癥屬于中醫(yī)消渴癥范疇。 消渴,亦名消病或消癉,簡稱消;臨床上以多食善饑,口渴多飲,尿多消瘦為主癥。據(jù)其善饑多食而消,小便數(shù)而消瘦的特征,又分為渴而多飲之上消,屬肺熱;心移熱于肺,傳為膈消。多食善饑,為中消,屬胃熱,癉成為消中,癉即為熱;在胃經病癥之論即有"胃熱則多食善饑,胃寒則食少而脹"之說。渴而小便數(shù)如膏者為下消,屬腎熱而水虧所致。歷代醫(yī)者對本病都有所論:《靈樞o五變》載:"五歲皆柔弱者,善病消癉"?!侗静亍菲唬?quot;五臟脆者,皆善病消癉,易傷"?!稁焸鳌分性唬?quot;中熱消癉,則便寒"?!端貑杘陰陽別論》篇說:"二陽結謂之消"?!稓庳收摗氛f:"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飲一溲二,死不治"?!睹}因癥治o消渴》篇言:"夫因則火一也。病則有上中下也。蓋心火盛于上,為膈膜之消,病則舌上赤裂,大渴引飲?!鹗⒂谥?,為腸胃之消,病則善食自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數(shù)?!鹗⒂谙聻槟I消,病則煩躁,小便濁,淋如膏油之狀?!?quot;。東漢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對消渴已有專論,認為胃熱、腎虛是導致消渴的主要機理。后世在《內經》、《金匱》的基礎上,對本病的認識又有了新的發(fā)展。隋代巢元方不僅認為下焦虛熱,腎燥陰虧可以引起消渴,而且還認識到消渴病易發(fā)癰疽和水腫等并發(fā)癥。唐代孫思邈又有發(fā)展,認為消渴乃嗜酒之人,"使三焦猛烈,五臟干燥"所致,消渴病"小便多于所飲"的機理是"食物消作小便"之故。王燾在《外臺秘要o消渴消中門》中,最先記載了消渴病尿甜的特點。時至宋代,首先"三消"之名,多數(shù)醫(yī)家并根據(jù)消渴病"三多"癥狀的偏重不同而分為上、中、下消。金元時期的劉河間、張子和等發(fā)展了三消理論,提倡三消燥熱學說,主張治三消當以清熱瀉火,養(yǎng)陰生津為要。明代醫(yī)家重在對消渴治法的探討,戴元理注重益氣;李木延主張治消渴重補脾益腎;趙獻可力主三消腎虛學說,提倡治三消當以治腎為本;周慎齋治消渴強調以調養(yǎng)脾胃為主,特別重視養(yǎng)脾陰等。清代醫(yī)家在汲取前人精華的基礎上,也有所創(chuàng)新;黃坤載認為消渴之病責之于肝,成為本病從肝論治的理論依據(jù);費伯雄對消渴的治療補充發(fā)展了化痰利濕之法。近代醫(yī)者不斷總結、發(fā)展、研究治療消渴病的新理論、新方法,認為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房勞傷腎、先天稟賦不足或過服溫燥藥物等是消渴病發(fā)生的重要因素,陰津虧損、燥熱內生是消渴病發(fā)生的基本病機。(參閱中醫(yī)診斷學及楊醫(yī)亞編《中醫(yī)自學叢書o內科-消渴篇》)近年來,中國醫(yī)學迅猛發(fā)展,截止到2000年底,全國縣以上中醫(yī)院已達2600多所,中醫(yī)藥技術人員50萬人,中醫(yī)院校27所(含民族醫(yī)2所);44所西醫(yī)院校中設有中醫(yī)藥專業(yè),中醫(yī)藥研究所89所,民營中醫(yī)從業(yè)人員6萬人;據(jù)統(tǒng)計,全球有50萬華人以中醫(yī)為職業(yè),為所在國人民的醫(yī)療保健服務;國內外研究治療糖尿病的醫(yī)療單位、學者不斷增多,通過中國醫(yī)促會召開的各屆治療疑難病研討會及交流會成果顯示,對糖尿病的病因尚無定論,諸多醫(yī)者,眾說紛紜,其理,未出前人所論,其治,仍為古方之本。張寶增醫(yī)生,從最古老的推、按、揉、擠、壓,擊、叩、拍、點、打等諸多手法療疾動作中吸取精華,獨創(chuàng)出一套方便實用,適應病癥廣泛的速效治病手段――五絕指針療法;我們經過臨床驗證,突破了對膽、腎等結石癥治療的難題;在長期的醫(yī)療研究與實踐中,對糖尿病之難癥,也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我們認為:飲食不節(jié)、情志失調、房勞傷腎、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過服濕熱藥物、過度勞累或損傷及生活工作環(huán)境的改變和妊娠等是產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 可以說,消渴癥就是糖尿病,而消渴癥之三消是糖尿病在發(fā)展中所出現(xiàn)的加重癥狀;就象結石癥一樣,腎系結石是中醫(yī)五淋中石砂淋之癥;古代醫(yī)者在沒有任何檢查手段的情況下,只能根據(jù)其所見所聞來分析、辨別、認定病癥,所以腎石的產生與中醫(yī)五淋的病因病機是一體的。多臟腑吸收、運化功能失常,內分泌紊亂,導致陰津虧損、燥熱內生是糖尿病發(fā)生的基本病機。1.病從口入,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嗜食醇酒、辛辣、冰冷飲料和劣質食品;食用不潔凈的疏菜、水果或含毒谷物;食無定時,過饑過飽或偏食等;損傷脾胃,熱積于中,消谷耗液,津液不足,臟腑失于濡養(yǎng)而發(fā)病。2.心急氣腦,情志失調長期過度的精神刺激、心理不平衡,如郁怒傷肝,肝郁化火,火熱內熾,不僅上灼胃津,下耗腎水,而且肝氣過盛,疏泄太過,腎之閉藏失司,于是火炎于上津傷口渴,津液下泄,小便頻多,其病則成。正如劉河間《三消論》說:"……耗亂精神,過違其度,而燥熱郁盛之所成也"。又如心煩意亂,悲傷過度,所致心血不寧,肺氣失宣,其心火薰蒸,見于頭暈、口渴而飲;心火下移小腸,則見大便泄瀉,小便熱濁,其病則成。3.意欲壯陽,房勞傷腎久服壯陽之品,快情縱欲,致燥熱內生,陰津虧損;手淫,房勞過度致腎精虧損,虛火內生,火熱又可灼津,津傷火勢益烈,終至腎虛肺燥、胃熱而發(fā)病。4.稟賦不足,后天失養(yǎng)先天不足,五臟柔弱,尤其是腎臟素虛與本病的發(fā)生尤為密切;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后天之本,小兒靠母乳及喂養(yǎng)成長;母體之火可經熱乳而入兒體;喂養(yǎng)過冷、過硬之品,易于傷及脾胃;而腎的強壯又靠脾的供養(yǎng),脾受損而無以養(yǎng)則腎精不足;五臟主藏精,腎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若五臟虛羸,則精氣不足,氣血虛弱,腎也無精可藏,復因調攝失宜,終至精虧液竭而發(fā)此病。5.過服溫熱藥物因壯陽或外傷,或久治虛寒之癥,過服溫燥之品,或因追趕養(yǎng)生潮流,無病亂服溫補燥劑,致使燥熱內生,陰津虧損亦可形成此病。6.過度勞累,內損外傷長期的勞累,消耗體內多種營養(yǎng)物質,維生素的不足,微量元素的流失等等,未能及時補充以致內分泌紊亂;各種撞擊、摔跌或超體力的運動,導致五臟受損或外傷,造成臟腑功能失調,氣血淤滯,而發(fā)此癥。7.環(huán)境改變,妊娠惡阻生活環(huán)境的突然改變,造成心緒紊亂;工作地區(qū)的遷移,出現(xiàn)水土不服,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婦女從結婚到懷孕,以至生產過程中,從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諸多方面,無不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而變化;如果心理上調整不當,則壓抑過久而發(fā)病;妊娠對生理的影響,是生死之變化;又婦女引產、流產等等都易傷津損陰,致燥熱內生而形成此病。由上可知,糖尿病的病機,主要在于陰液虧損,燥熱偏盛;陰虛為本,燥熱為標。諸多因素造成了肝、心、脾、肺、腎之五臟,膽、胃、小腸、大腸、三焦、膀胱之六腑的虛弱或功能失常;但受損病位主要在肺、脾(胃)、腎三臟,尤以腎為重。因為肺為水之上源,敷布津液,肺受燥熱所傷,則不能敷布津液而直趨于下,隨小便排出,故小便頻數(shù)量多;肺不布津,則口渴多飲。胃主腐熟水谷,脾主運化,為胃行其津液,脾胃受燥熱所傷,胃熱熾盛,脾陰不足,則口渴多飲,多食善饑;脾氣不能散精,則精微下流而為小便,故小便味甘;精微下流不能榮養(yǎng)肌肉,則形體日漸消瘦。腎主藏精而寓元陰元陽,腎陰虧損則虛火內生,上燔心肺則煩渴多飲,中灼脾胃則消谷引食,下失固攝則精微下趨,小便量多味甜或混濁如脂膏;若腎陽虛則無以化氣上升,津液不布故口渴,下焦不布故多尿。另外,糖尿病雖有在肺、在脾(胃)、在腎的不同,但又互相影響,如肺燥津傷,津液失于輸布,則脾胃不得濡養(yǎng),腎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熱偏盛,上可灼傷肺津,下可耗損腎陰;腎陰不足則陰虛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終至肺燥、胃熱、脾虛、腎虧常同時存在,而"三多"之證相互并見??迹篽ttp://www./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6關于月經先期病機探討 《中醫(yī)婦科學》關于月經先期的病機或者實熱(陽盛血熱,肝郁血熱),熱伏沖任,迫血下行;或者虛熱,水虧火旺,熱擾沖任,血海不寧,經血因而下行,均可導致月經先期來潮。其實不然,現(xiàn)在生活方式的多樣性,飲食習慣的多樣性帶來的是截然相反的病機,多的是寒濕,瘀血這些陰邪導致的病理產物在體內停滯,耗氣傷陽,血稍存注,力不能載,故先期而下。最后形成虛實夾雜的病機。臨床癥狀除月經先期外,還伴有皮膚晦暗長斑,或雀斑或黃褐斑,唇色黯黑,或有淤線,舌苔厚膩,甚或便秘等等。西醫(yī)檢查性激素六項,除雌激素水平較低外,其余五項均正常。長期的月經先期,極易導致卵巢早衰,當然更會帶來容顏的衰老了。

治療上以二仙湯加減(其中仙茅仙靈脾可提高雌激素水平),兼顧虛實,那些陰寒之邪要用溫通之藥方能化掉,因為血分有寒者,乃氣分之水,水凝濕滯而不化,故濡滯不流通,用溫藥以溫水者溫血,水溫則氣和,氣和則血和。所以治濕不離黃芪,白術,茯苓,法半夏,厚樸,治瘀多用桂枝,吳茱萸,雞血藤等,并且在月經前一個星期用藥,連續(xù)用三個月經周期,可收到滿意療效。

總之,只有把書本上的知識融會貫通,因人因時因病機制宜,而不是機械地死搬教條,才能得心應手,有所建樹了。

動脈粥樣硬化之熱濁腎虛病機淺析

動脈粥樣硬化( arteriosclerosis, AS)是心、腦、腎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其發(fā)生機制復雜,過去主要存在脂質浸潤、血栓形成和損傷反應3種學說,而自1999年Ross提出AS的炎癥反應機制以來,炎癥反應與內皮損傷機制日益?zhèn)涫苤小⑽麽t(yī)學界重視。然而,中醫(yī)學中并沒有AS的病名,其論述散見于“頭痛”“眩暈”“脈痹”“心悸”“胸痹”和“中風”等相關疾病中。目前對其病因病機的認識并不統(tǒng)一:或從氣虛血淤、或從痰淤互結、或從脾虛濕盛、或從肝腎陰虛等等,不一而論;治療則多從活血、化痰、扶正等入手[1]。我們認為,AS的基本病因病機當以“熱、濁、 虛”為要,“清熱、泄?jié)?、補腎”治則應為治療AS的根本大法。闡述如下。

1 動脈粥樣硬化與“熱邪”

關于AS相關疾病的病因病機,從內經及歷代醫(yī)家論述中不乏熱邪致病的記載,如《素問·刺熱》曰:“心熱病者,先不樂,數(shù)日乃熱,熱爭則卒心痛”,《諸病源候·心痛病諸候》則提出“氣不得宣暢,壅淤生熱,故心如懸而急,煩懊痛也”;后世醫(yī)家在此基礎上則明確提出了“心痛有屬心火者”(《周慎齋遺書·心痛》),但以前在臨床,這種論述沒有得到足夠的認識及應用。隨著對AS炎癥反應病理機制的進一步研究,當代中醫(yī)學者在前賢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加深了熱邪致病的病機認識,如丁書文認為:目前氣候環(huán)境、飲食結構、工作生活習慣、體質等較以前有所不同,易導致火熱之邪,同時體內脂毒、糖毒、濁毒、淤毒蓄積蘊結,變生熱毒,邪氣亢盛,敗壞形體,損傷心及心絡,導致冠心病等多種心系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2];同時,熱邪作為一種致病因素常發(fā)生在內傷雜病的基礎上,多由諸邪蓄積, 交結凝滯而成,邪淤阻絡脈是AS病位深, 病情重, 病勢纏綿難愈的關鍵所在。研究已經證明,感染、炎癥與AS和冠心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具有相關性,在炎癥反應刺激下, 血管內皮細胞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并活化核因子KB,從而表達大量黏附分子[3],因此,慢性潛在性的感染,誘導多種細胞因子的產生、黏附因子的表達, 可能是刺激AS炎癥反應的始動因子之一[4]。臨床治療中,采用清熱活血解毒法則,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也取得良好效果。對清熱解毒方藥的研究從最初抗菌、抗病毒的靶點,發(fā)展到抗氧自由基損傷、保護機體組織細胞、拮抗炎性細胞因子、保護內皮細胞等多方面[5],充分說明了熱邪致病理論對臨床治療AS相關疾病的指導意義。

2 動脈粥樣硬化與“濁邪”

濁邪是中醫(yī)學中導致機體發(fā)生病理改變的各種陰邪的總稱。我們認為,導致AS的濁邪主要是痰濕、淤血,且痰濕、淤血是AS發(fā)生、發(fā)展的最重要的病理因素之一。

2.1 動脈粥樣硬化與“痰濕”由于飲食結構及工作壓力導致的飲食規(guī)律改變,導致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人飲食勞倦即傷脾”(《黃帝內經素問遺篇·本病論》),脾胃不健則運化失職,津液輸布失常,聚而為痰,“痰即人之津液,……,則痰涎皆本于血氣,若化失其正,則臟腑病,津液敗,而血氣皆成痰涎”(《景岳全書·痰淤》)。目前研究認為,痰濁與脂質代謝異常有一定的相關性, 脂質攝入過多, 代謝失常, 均可使血脂升高,而脂質代謝紊亂是AS的重要病理因素,充滿脂質的單核源性泡沫細胞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主要成分之一[5];臨床應用化痰祛淤中藥治療高脂血癥、冠心病等,效果明顯;動物實驗也證明,部分化痰祛淤中藥是通過降脂、調節(jié)細胞因子等發(fā)揮抗AS作用。

2.2 動脈粥樣硬化與“淤血”血中之痰濁是痰與血的混合物,正如《諸病源候論·諸痰候》所云:“諸痰者, 此由血脈壅塞,飲水積聚而不消散, 故成痰也”;“須知痰水之壅, 由淤血使然, 但祛淤血則痰水自消”(唐容川《血證論·咳嗽》)。在AS發(fā)展過程中,痰借血體, 血借痰凝, 凝血為淤,痰淤互結, 著于血脈,日久膠結不解,即《丹溪心法》所說“痰挾淤血, 遂成窠囊”。因此, 血淤證的出現(xiàn)是A S 進一步發(fā)展、病情加重的重要標志。

對AS發(fā)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病理研究也表明,AS是以動脈壁內皮細胞損傷和炎癥反應為始動因素,血小板黏附聚集、充滿脂質的單核源性泡沫細胞和內膜平滑肌細胞表型轉變形成肌源性泡沫細胞的沉積,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關鍵,最終導致動脈管腔狹窄的病理結局。這種病理生理發(fā)展過程和中醫(yī)學的“痰淤互結”的發(fā)病理論有許多相似之處。動物實驗證實, 活血化淤方藥有調脂、抑制平滑肌細胞增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護內皮細胞、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抑制及消退粥樣斑塊等作用;臨床研究也表明,AS相關的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淤證的表現(xiàn)[6],充分說明了痰濕、淤血等濁邪是導致AS的關鍵病理因素。

3 動脈粥樣硬化與“腎虛”

AS的病人大多數(shù)是中老年人,腎氣虛衰、脾胃不健,脾胃是化生水谷精微的主要臟腑,血由水谷精微化生而來,《景岳全書》云:“血者水谷之精氣也,源源而來,而實化于脾”,脾主運化和脾主升清降濁功能對機體的物質和能量代謝起的主要作用,脾運不利則聚濕生痰,脾虛氣弱則脾運不健,水谷精微不歸正化而成痰濕,痰濕入脈,血行不利,而成淤血。同時,“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血證論·臟腑病機論》),后天脾胃需在肝氣正常、疏泄有序的基礎上,其氣機才能升降協(xié)調,以完成對水谷精微和水濕的吸收和轉運。若肝失疏泄,肝氣犯脾,可致脾失運化而成痰濕,肝氣郁滯,則血行不暢, 久之也可導致淤血的產生,從而繼發(fā)淤血、痰濁等疾患,因此肝、脾在AS的發(fā)病中具有重要意義。

但是,腎為先天之本,人到中年,氣血虛弱,陰氣自半,先天腎氣衰竭,《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年六十,陰痿,氣大衰,九竅不利,下虛上實”,而腎中精氣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肝、脾等其他臟腑功能活動的基礎,腎陽不足,則開合失調,水液輸布排泄紊亂,則生痰飲水濕等證;腎陰不足,虛火灼傷津液凝而成痰,痰淤結于脈道,使脈道痹阻不通,而形成動脈粥樣硬化;若水不涵木,肝失疏泄,木不疏土,脾失健運,水谷精微不從正化 ,亦可變生痰濁;痰濕和淤血久居絡脈,壅塞脈道,氣機運行不暢;同時,心腎相交,心本乎腎,腎虛則心失其資助溫養(yǎng),腎氣(陽)虛則行血無力, 心腎陰虛則脈絡不榮, 合于痰淤,痹阻心脈而易發(fā)生“胸痹”等AS相關疾病,《素問·臟氣法時論》云“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尤物久久91欧美人禽亚洲| 午夜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久热青青草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女同在线一区二区| 欧美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不卡|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欧美| 亚洲精品国男人在线视频| 欧美韩日在线观看一区| 久草精品视频精品视频精品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天堂| 国产又色又粗又黄又爽| 日本亚洲欧美男人的天堂| 男人把女人操得嗷嗷叫| 国产传媒中文字幕东京热| 黄片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福利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色| 色无极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日本在线高清精品人妻| 国产女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欧美色婷婷综合狠狠爱|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高清免费| 狠色婷婷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的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潮| 偷拍美女洗澡免费视频| 亚洲夫妻性生活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精品日韩精品| 色综合久久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看片| 精品国模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国产在线成人免费高清观看av| 正在播放国产又粗又长|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免费在线成人激情视频| 五月婷婷缴情七月丁香| 中文字幕久久精品亚洲乱码| 99日韩在线视频精品免费|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另类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