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白礬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白礬的性味歸經(jīng) 酸、澀,寒。歸肺、肝、脾、大腸經(jīng)。 中藥白礬的功效 外用收濕,止癢,攻毒,殺蟲;內(nèi)服止瀉,止血,清熱化痰,退黃。 1.解毒、殺蟲、止癢,外用于疥癬、濕疹、濕瘡。治疥癬、濕瘡,常配硫黃、雄黃同用;治濕疹,可配伍冰片、煅石膏等研末外撒;合膽礬為末吹喉,可治喉痹、乳蛾。 2.清熱化痰,用于風痰證。本品內(nèi)服能清化痰涎,可用治風痰及痰熱所致之昏厥、癲癇、癲狂等。治癲癇,常合細茶研末,制蜜丸服。治癲狂,常合郁金為丸服。治昏厥,常與半夏,豬牙皂同用。 3.澀腸止瀉,用于久瀉久痢。如合訶子為散,粥湯調(diào)服,治老人久瀉不止。 4.收斂止血,用于便血、崩漏及創(chuàng)傷出血。治便血、崩漏,常合五倍子、地榆等同服。治創(chuàng)傷出血,可單用研末外敷。 此外,本品能清熱去濕退黃,可用治濕熱黃疸,單用研末內(nèi)服即效。 中藥白礬的作用 本品主含硫酸鋁鉀,體外有抗菌、抗陰道滴蟲作用。外用有收斂作用,能止汗、止血、硬化皮膚。礬石礦塵可明顯導致大鼠肺纖維化。 1.本品主含硫酸鋁鉀〔KAl(SO4)212H2O〕。明礬有強烈凝固蛋白的作用。低濃度有收斂、消炎、防腐作用;高濃度可引起組織腐爛;有廣譜抗菌作用;能促進小血管收縮及縮短凝血時間,有止血作用;內(nèi)服能制止腸粘膜分泌而有止瀉作用;有明顯的利膽作用;有抗陰道滴蟲作用;有抗癌作用;內(nèi)服明礬能刺激胃粘膜,引起反射性嘔吐。 2.本品過量服用可致中毒。中毒可見牙齦潰爛,惡心、嘔吐、腹痛、腹瀉、胃出血,蛋白尿或血尿,甚則虛脫而死亡。 中藥白礬的應用 1.用于濕疹、濕瘡及疥癬。本品低濃度外用,以收濕止癢見長,多用于濕疹、濕瘡等創(chuàng)面濕爛瘙癢的皮膚疾患。又能攻毒殺蟲,可治療疥癬瘙癢??蓡斡茫蚺c攻毒收濕、殺蟲止癢之品配伍。如《普濟方》礬石散單用本品為末,入冷水洗患處,治陰囊濕疹,黃水流注;治濕疹、腳濕氣,可用枯礬末與煅石膏、冰片、白芷同用;治疥,可用枯礬配硫黃、花椒為末,香油調(diào)搽;《中醫(yī)皮膚病學簡編》白礬酊用白礬粉溶于酒精外搽,治癬;《醫(yī)宗金鑒》二味拔毒散以之與雄黃同用,對上述諸證及瘡瘍潰后多膿濕均有效。 2.用于久瀉、久痢。本品內(nèi)服既能澀腸止瀉,又可攻毒治痢,對于久痢便膿血者,還能止血,常與五倍子、訶子等澀腸止瀉之品同用。 3.用于衄血、便血、崩漏及外傷出血。本品內(nèi)服外用均有止血作用,可用治多種出血證??蓡斡?,或隨證配伍。如單用枯礬吹鼻,可治鼻衄;與炮姜等品為丸服,可治腸風下血久不止;與海螵蛸等品為丸服,可治赤白帶下,崩漏不止;枯礬為末外敷,可治刀斧金瘡出血。 4.用于痰飲咳喘、癲癇及中風痰厥。本品內(nèi)服又能清熱化痰。不少治痰濁阻肺之咳喘,或痰迷心竅之癲癇痰厥的古方中,都用有本品。如與半夏、南星、生姜同用,可治咳嗽痰喘;《醫(yī)方考》白金丸以之與郁金同用,治癲癇痰多;《圣濟總錄》救急稀涎散以之與牙皂同用,治中風閉證,痰涎壅盛。 5.用于黃疸。本品還有較好的退黃作用,兼能清熱,適用于濕熱陽黃。單用有效。濕盛而小便不利者,宜與茵陳、滑石等清熱利濕之品配伍。 此外,本品還可治療脫肛、子宮脫垂及婦女帶下陰癢等證。 中藥白礬的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或化水熏洗。內(nèi)服1~3g,入丸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