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表現(xiàn)】口燥咽干,或干咳,口渴,舌紅少苔,脈細。 【證候分析】這個證候見于春溫病的恢復期。春溫病高熱期,或在氣分,或在營分、血分,經過治療后熱邪已解,體溫已恢復正常,但是胃陰尚未恢復,所以見口燥咽干,或干咳,或口渴,舌紅少苔,脈細等胃陰不足之象。 【治法】甘寒清養(yǎng)。 【方藥】益胃湯(《溫病條辨》)沙參三餞(9)麥冬五崔()冰糖-錢3)細生地五餞(8)玉竹(炒香)一饅五分(45)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渣再煮一杯服。 【方解】益胃湯是治療溫病恢復期胃陰未復的代表方劑。方中的沙參、麥冬、冰糖、生地、玉竹都是甘寒清養(yǎng),益胃生津的藥物。益胃湯與沙參麥冬湯都是《溫病條辨》中甘寒清養(yǎng)的方荊,它們的區(qū)別在于:益胃湯純屬甘寒清養(yǎng),是在熱邪已退的情況下使用;沙參麥冬湯是治療余邪未盡,肺胃陰傷的方劑,所以在滋養(yǎng)肺胃的同時,用桑葉清透余邪。 春溫病傳變規(guī)律及證治簡表(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