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19 安軒 ![]() 利簋銘文欣賞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西周早期青銅器。1976年出土于陜西臨潼縣零口鎮(zhèn),現(xiàn)收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通高28厘米,口徑22厘米,重7.95千克。侈口,獸首雙耳垂珥,垂腹,圈足下連鑄方座。器形與天亡簋相似,為典型的西周早期風格。簋腹和方座飾有饕餮紋、夔紋,圈足飾有夔紋、云雷紋。器內(nèi)底鑄銘文4行33字,記載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作器者名“利”,他隨武王參加戰(zhàn)爭,勝利后受到獎賞,鑄造這件銅器以記功并用來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確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銅器。銘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價值,專家對利簋出土炭樣作了測年,古代史上著名的“武王征商”戰(zhàn)役有了一個絕對年代:武王伐紂的時間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秶胰宋臍v史》把利簋評為九大鎮(zhèn)國之寶! 利簋銘文: 利簋銘文釋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闌師,賜有事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此銘文中所記載的武王伐紂在甲子日晨,并逢歲星當空,印證了《尚書?牧誓》中所記載的“時甲子日昧爽,王至于商郊牧野”。利簋銘文字體扁長,字跡凝重穩(wěn)健,是西周早期金文的代表作之一。 |
|
來自: RK588 > 《古玩收藏、鑒寶和文物考古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