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孩子都是老靈魂>>轉載

 似曾相識2017 2015-03-10
 
 
孩子都是老靈魂
傾聽孩子的心--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大人

  根據新時代大師賽斯的理論,人的意識可分為“九大家族”,每個意識家族都有其獨特的天賦及能力。比如說,有一種意識家族專精于療愈,雖然這個家族的人們不一定是醫(yī)生或護士,也許只是個便利商店的員工,但不知怎地,當人們看到這個店員時,特別能產生溫暖親切的感覺,也許和他聊個幾句,便發(fā)現(xiàn)對方很能夠了解自己的感受,而自己的情緒被撫平了。

  另一種意識家族,則特別擅長身體表演及運動方面的能力,比如偉大的芭蕾舞者、杰出的運動家,大概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此外,還有一種家族特別喜歡當老師,他們不見得有多聰明,或有多高的發(fā)明天分及創(chuàng)造力,但他們很擅長將所學所知化為淺顯易懂的說法,令他人學習得津津有味,也特別能夠鼓勵人們、有教無類,令學習者感到自己被重視及啟發(fā)。

  基本上,每個孩子都是這九大意識家族的成員之一,多多少少都傳承了他所屬那個意識家族的特殊天賦及能力。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制度及方式,并非建立在對人類九大意識家族的認識上,事實上只適合少數(shù)一兩個意識家族。對大多數(shù)意識家族而言,我們的教育方式是一種“非適性教育”或“歧視教育”。

  比如說,許多被診斷為過動癥的小孩,他根本是屬于“身體表演者及運動員”那類意識家族的成員。請大家想象一下退休的籃球天王麥克·喬丹,回到他的童年——我實在很難想象他可以四、五十分鐘都坐在教室里的椅子上和所有小朋友一樣乖乖學習。這樣說好了,如果你的小孩將來是個棒球選手,而他最偉大的天賦是盜壘,簡直就是個不世出的天才盜壘王,那我大概也很難想象他從小可以乖乖地坐在教室里上課,應該會經常扭動,坐也坐不定,站也站不住,因為那小小的身軀里藏著一個具有偉大爆發(fā)力的運動靈魂?。?SPAN lang=EN-US>

  若你的小孩是那種沖動型的孩子,在學校動不動就和同學起言語或肢體沖突,而受到老師的責罰及家長的責備——請各位不要誤會,我不是在將所有這類行為合理化,或為這樣的小孩找借口。但是,有沒有一種可能,你的小孩會成為未來奧運跆拳道金牌選手,目前只是尚未完全學會如何妥善駕馭自己過人的反應及體能。在一直不斷的沖動背后,也許這個小孩需要的是大人的引導及教導,把他的沖動化為運動場上高人一等的反應力。

  再舉個例子,如果你的小孩相當早熟,有自己的主見及思想,有時甚至會反駁父母及師長的管教,從不好好順服老師的教導,也不見得與班上的同學相處和諧;那么,讓我們發(fā)揮一下想象力,他的思想及行為如此的鶴立雞群,是否將來會成為當代的偉大哲學家,帶領全人類跳脫制式的思維方式及僵化的行為模式?或是成為全國最大反對黨的領袖,總是能夠挑戰(zhàn)權威、為弱勢發(fā)言、為人民謀福利呢?

  那么,那偉大的運動員及最大反對黨的領袖,會不會在小時候被診斷出過動癥,然后被當做一種“病”,給予抗過動癥藥物的治療,只因為父母要他乖乖地專心學習、成績優(yōu)秀?

  我常說一句話: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大人?,F(xiàn)代的教育方式非常褊狹,對“運動家及身體表演者”這類意識家族的孩子,根本就不公平——他們也許必須身體一邊動,才能一邊學習,或者必須通過身體的律動才能學習。

  我期待我們的父母、教育者及醫(yī)師,能夠多了解孩子天生的潛能,而不是“錯教”或“錯醫(yī)”了。

  1、能否具體的闡述一下“孩子都是老靈魂”這個概念呢?

  孩子都是老靈魂,這個概念是有別於傳統(tǒng)的,很多人把孩子當作一張空白的紙,可以在上面隨興塗鴉,實情可不是這樣;孩子一生下來心靈就不是空白的,相信關心孩子的家長們多多少少都有體會。我們應該了解孩子天賦的方向、人格特質,了解在孩子的本質之內,上天到底賦予了他怎樣的一張生命藍圖。如果沒有這樣的概念,則建基於其上的教育理念就會遇到困難和瓶頸,尤其在中學時期,孩子的心靈是會反撲的(好比抑鬱、拒學等行為)。所以,孩子都是老靈魂,是新時代父母師長必備的觀念。

  2、大陸目前的這種應試教育大環(huán)境與您的教育理念矛盾嗎?又該在這種環(huán)境下如何推介或者推廣你的理念呢?

  在教育的“本質”上並不矛盾,如果說有矛盾的話,指的是“概念”。大陸應試的制度的確有修改的必要性,因為應試制度陸續(xù)產生出很多問題,好比家長花大錢給孩子最好的環(huán)境、師資等,最後發(fā)現(xiàn),為什麼孩子不懂感恩?無法接受?甚至全盤抗拒或排斥?有的是接受了,但活得一點都不快樂。所以面對現(xiàn)實的大環(huán)境,深入認識“孩子都是老靈魂”概念絕對是未來趨勢,推廣這樣的理念我認為是順其自然,透過我的書籍和演講課程,最終一定會引起師長和孩子內心深處的共鳴,幫助大家並讓大環(huán)境更為進步。

  3、在目前大陸這種教育大環(huán)境下,您覺得學校老師除了傳授知識外,更應該做些什麼呢?

  過去我們認為老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其實這是不夠的。未來的老師們,應該具有身心靈的素養(yǎng),要開始了解“孩子都是老靈魂”,並具備基礎心理學的觀念,能夠“因才施教”;當孩子心靈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能夠展現(xiàn)同理心、關心孩子的感受;甚至注意孩子的情緒,了解其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性格及學習是否產生正面或負面影響。所以說,老師們應全面地接受身心靈觀念的學習和成長。

  4、很多家長都很關心的問題就是: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讓他們在學校聽老師話,在家聽家長話呢?

  我講一個令大家訝異的觀念:孩子沒有“應該”聽老師的話,也沒有“應該”聽家長的話;而是,“老師和家長如何說出讓孩子打從內心認同的話”。請大家仔細體會這話裡的境界。很多人認為,孩子要聽家長和老師的話,但如果,孩子不是“發(fā)自內心”的呢?請問,這樣是不是在製造他內心的衝了?有些機靈一點的孩子可能會陽奉陰違,但有些孩子可著實內心在打架?。∪绻议L和老師說的不一樣,請問他又要聽誰的?若加上自己內心的聲音和父母、師長又不同,他就會陷入重重矛盾和恐懼中。所以,如何讓家長和老師說的話打動孩子的內心,做到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讓他們發(fā)自內心地認同,就是身心靈的教育理念。

  5、從《癌癥不是絕癥》到《孩子都是老靈魂》,您在如此大跨度的兩項研究中會有所互補嗎,還是完全獨立?

  它既獨立又互補。我是家庭醫(yī)學科??漆t(yī)師,癌癥這種疾病是有關身體健康的醫(yī)學領域課題,而我另外也是精神科專科醫(yī)師,輔導很多人有關教育、心理及對社會的適應問題。橫跨兩個獨立的領域,我發(fā)現(xiàn)其實是相互影響的,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在身心靈觀念下?lián)碛衅胶饨】档纳硇?、沒有快樂的童年,則長大後進入中老年,很可能演變成慢性病甚至癌癥,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一大痛苦。

  6、當我們聽到孩子說“我不是小孩”的時候我們才意識到“老靈魂”問題是不是已經晚了?可是在孩子還不會開口說話之前家長該怎麼做呢?

  “晚”總比“沒有”好。當孩子說“我不是小孩子”、“你不要再幫我作決定了”、“你不要把我當小孩了”、“你不要把你的觀念灌輸給我了”、“你認為的對和錯,對我不一定有意義”的時候,家長就要有所警覺了。如果你沒有意識到孩子是個老靈魂,強行灌入與孩子心靈不吻合的觀念與思想,將來孩子難道不要花更多力氣來整頓他的生命嗎?好比美國人把民主思想百分百地灌注到中國來,你覺得可能嗎?當孩子說“你不要干涉我、不要過度保護我”這類話時,父母親就要開始省思:“我是否要用不一樣的方式來傾聽孩子心裡的聲音?”去尊重他的想法,而不是老跟孩子說:“你想的沒有用!對社會沒幫助!”

  孩子都有所謂的先天氣質,在孩子年紀尚小還不會說話時,家長要做的是身心靈觀念的學習;我來講一件事情,有對中國父母親移民德國,把孩子送進當?shù)赜變簣@,父母很興奮地問園長說,“我孩子在這裡會學到什麼?可以學多少語言和才藝?”不料園長這樣回答:“我打算花三年時間觀察你們的孩子,以便找出他的天賦;如果我找得出他的天賦,未來的教育就輕鬆了!”中國父母聽後楞在那裡,因為,他們原本預期三年內孩子可以“學”好多東西──這就是問題所在!孩子還小不會說話時,父母可以用心觀察他,而不是為他設想好人生的道路;如果你用過去二十年的舊教育觀念來教育小孩,要他去適應未來二十年的新社會,你和孩子可有苦頭吃了!

  7、大陸家長最願意給孩子設計甚至創(chuàng)造未來,您覺得這是否本身就已經違背了孩子自身的“老靈魂”?或者說家長的設計如何與孩子的“老靈魂”相結合呢?

  給孩子設計甚至創(chuàng)造未來──這真是一個非常扭曲的想法!請問各位父母,你知道十年後的社會是什麼樣子嗎?你怎麼敢為孩子設計他的未來呢?但我們不是要走極端,父母不是不能“設計”與“創(chuàng)造”,而是要告訴孩子,“這是我們想到的建議之一,給你作參考的方向和選擇之用。如果合用就拿去用,若不合用,我們可以一起來研究其他方式?!薄敖ㄗh”是對孩子的一份愛,可以與“老靈魂”相結合,否則,可是會有無盡的痛苦等著你喔!

  8、您認為臺灣教育環(huán)境與大陸教育環(huán)境最大的區(qū)別在哪裡?而這種區(qū)別對於孩子心中“老靈魂”的不同表現(xiàn)又是什麼?

  臺灣接受西方民主的教育思想觀念較早,像是森林小學、蒙特梭利、華德福教育都行之有年,按照孩子的天性給予不同選擇性的教育,父母普遍接受度也高;而且臺灣走過經濟發(fā)達的時代,在許多年前,其教育環(huán)境早已遭遇到甚至今天大陸教育環(huán)境尚未遇到的痛苦,所以目前現(xiàn)狀是回到能夠了解孩子的感受。但大陸整體教育環(huán)境並未結合到身心靈教育這個面向,只因還有很多教育問題尚未爆發(fā)出來。而“孩子都是老靈魂”的教育觀,卻同樣適合臺灣和大陸,兩地有各自的問題和發(fā)展進程待解決,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以前臺灣一個老師帶五、六十個學生沒什麼問題,現(xiàn)在三、四個老師帶一個學生都很頭痛,為什麼?因為沒有意識到“老靈魂”的觀念。像大陸這幾年經濟發(fā)展、生活水準、文化水平都慢慢走上超越的道路,但如果沒有把“老靈魂”的觀念含納進去,將會成為數(shù)年後最大的苦難和隱憂。而臺灣和大陸教育上的差別,我覺得透過身心靈的教育理念,是可以同時有幫助的,不但符合現(xiàn)今時代的需求,也刻不容緩,可以幫助千千萬萬個家庭。

  9、您認為“富二代”中稱謂出現(xiàn)的社會成因是什麼?您又是如何看到“富二代”道德底線缺失這一問題的,難道“富一代”們不知道錢是不能滿足孩子一切這個道理嗎?

  “富二代”的出現(xiàn)跟社會發(fā)展相關,甚至受傳統(tǒng)“笑貧不笑娼”的觀念影響,是一種價值觀的迷失;整個中國的主軸,就是往經濟和物質方向施力,“寧願坐在雙B跑車裡哭泣,也不要坐在腳踏車後座的幸福”,價值觀方面有許多是值得深思與討論的?!拔依献佑绣X嘛,等我老子死了留下財產,我還需要賺錢嗎?我有了錢,人家自然看重我!”所以富二代為什麼會道德底線缺失,是社會整體價值觀在撼動的問題,好比說,難道只有功課好才是好學生嗎?聽父母話才是好孩子嗎?其實不一定了。富一代們當然知道錢不能滿足孩子一切,但是,“我很忙,我彌補孩子只能用錢??!錢暫時行得通,為什麼不用呢?而且我們的社會不就是‘向錢看’嗎?錢雖然不能滿足一切,但很有用??!”就因為“金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所以“金錢不能滿足孩子”這個道理是需要學習和深入體會、需要看到後果的,比如孩子有一天拒學或想自殺,父母終能明白錢不能解決問題。所以說,人們常常是陸續(xù)看到問題的出現(xiàn),才能回頭來反省和學習。

  10、您認為家教的最大問題是家長的觀念和心態(tài),可是面對目前社會的大環(huán)境,家長又該如何改變觀念和心態(tài)呢?(例如,在北京上稍微好一點的小學都要面試,我的孩子不學鋼琴、不學第二外語就上不了好小學,可這些真的是孩子的興趣愛好嗎?!)

  這個問題暴露出大陸整體環(huán)境的惡性競爭,我常開玩笑講,最好我的孩子學會跳火圈和吞劍、十八般武藝樣樣俱全,在學校才不會被霸凌,哈哈!現(xiàn)在的家教,是把課餘時間來加強孩子課業(yè)和才藝,讓孩子提升競爭力,不要比不上別人,學鋼琴、第二外語,未來可以成為名鋼琴家、進外國公司等等,否則就是輸在起跑點上。然而,這真是孩子的興趣愛好嗎?還是只把孩子當做學習機器?如果父母沒看到孩子是個老靈魂,沒有啟發(fā)引導,對未來沒有信任,覺得社會上只有競爭沒有合作,那麼,這跟在叢林裡面對獅子老虎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很多人認為生活就是生存戰(zhàn)爭、生存就是一切,問題是,生存真是生命的全部嗎?如果失去了快樂,生命有什麼意義?目前的社會上,的確是在競爭看似有限的資源,但過程中,我們能否多關注孩子的感受和情緒?能否不以社會的價值標準作唯一考量,而注意到孩子的興趣愛好?縱使你覺得孩子現(xiàn)在並不符合社會潮流,但“一支草一點露”,生命會自己找出路。臺灣有個男孩,從小就喜歡玩芭比娃娃,以世俗眼光來看,簡直就被別人笑說是“娘娘腔”、“同性戀”,可是父母覺得孩子沒問題,把他送到美國深造,誰知道他長大後竟成了國際知名芭比娃娃服裝設計師。所以,我們的社會應該要有更多的包容,而不是只建立唯一標準。

  11、目前很多小孩子都是被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給“慣”壞了,您能給這些長輩們一些發(fā)覺孩子“老靈魂”行之有效而又簡單操作的方法嗎?

  首先,不要過度保護,如果食衣住行什麼都幫孩子做,他就成了溫室中的花朵。再來就是不要過度干涉,讓他用自己的方式進行。然後不要過度批判,孩子需要多鼓勵、稱讚。長輩們應該要回到自己的人生,而非把重心放孩子身上,一旦撒嬌哭鬧,就什麼都順著他。若孩子的社會適應不健康,到了學校,其他同學會讓著他嗎?老師會完全以他為中心嗎?這是不可能的。所以長輩和孩子要慢慢建立平等且相互尊重的關係,對這些“老靈魂”,還是要讓他們使用自身的能力,不要過度把自己的觀念強加他們身上,要他們照你的意思做。我相信大家看了我寫的書,肯定能加強這方面的認知,認識“老靈魂”概念應該是一種全民運動。

  12、我們應該如何在“太在乎孩子”和“別太在乎孩子”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讓孩子可以健康而有益的自由生長?

  這令我想到之前有個觀點,“男孩要窮養(yǎng),女孩要富養(yǎng)”,可是,如果男孩窮到失去自尊心,女孩嫁了不富有的先生,那麼他們該如何自處?回到主題,太在乎孩子,就是重心都在孩子身上,他沒那麼冷,你要他加衣服,他沒那麼熱,你就要開冷氣給他;說別太在乎孩子嘛,你可能又完全忽略了他的感受。所以我們說,要找平衡點──怎麼做呢?常問孩子,我們陪你的時間太少還是太多呢?你希望我們多給你一點自由和空間,還是你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會不會給你太多壓力或不夠關心你?換句話說,就是去了解孩子,好比他如果常生病,表示他的內心出問題了;孩子經常不快樂、發(fā)脾氣,學習太好或太差,都可能是問題。所以父母親的重要功課是,經常和孩子溝通感覺,了解他的回應和心理狀態(tài),即時回饋,才能抓到平衡點,而不是只用書本上的道理來應付孩子。

  13、中國老一輩人的觀念就是:好孩子都是打出來。不知您對這種老觀念持有什麼樣的態(tài)度呢?您認為這一觀念的社會成因何在?

  以前的社會環(huán)境,就是要能刻苦耐勞,才能出人頭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但目前的社會已經在轉變了,老觀念既不是對,但也不能說它錯,以前的孩子是打出來的,但我要說,現(xiàn)在的孩子是被鼓勵出來的。這不是一種溺愛,不是什麼都幫孩子做,而是“你很好,你很棒,你要自己做”。過去用刻苦來磨練孩子,現(xiàn)在卻常矯枉過正變成竉愛,這不是好現(xiàn)象。我們要讓孩子在健康的環(huán)境下成長,不打也不慣,鼓勵他們,了解他們的天性;每個小孩都不一樣,有的要多一點壓力就會學得很好,有的卻會崩潰。所以要評估孩子的身心狀況,給予適合的方式,而非以同一種方式對待每個小孩。

  14、不知您是否聽說,最近新聞上有很多幼稚園以及學校虐待兒童的事件,如果您的小來訪者中有這一類心理受創(chuàng)的孩子,您會如何撫平他的心理創(chuàng)傷呢?

  我門診的這一類小朋友的確很多,當然首先要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比如受到什麼樣的虐待、心理受創(chuàng),父母親是肢體暴力對待還是冷暴力,有些虐待兒童的方式是“疏忽、忽略、冷漠”,有些兒童受到的傷害是“目睹暴力”──自身並未受到暴力對待,但看到老師打其他小朋友,因為擔心自己會被如此對待而心理受創(chuàng);或爸媽每天吵架,相互毆打,孩子心理受到重大影響。接著,我會予以同理,讓孩子說出他的感覺,如果說不出口,我就會跟他講:“小朋友,如果我是你,看到老師在打其他同學,我會很害怕,不知什麼時候會輪到我?!被蚴怯蒙顚油淼募记桑叭绻沂悄?,老師這樣做,我會很難過,我又沒犯什麼錯,為什麼要打我或抓我耳朵,真的好痛喔!”這時候小朋友的情緒就會出來了,多半會流淚或哭泣。當我們同理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去責備老師或論定對錯,孩子內心的創(chuàng)傷才能慢慢度過。至於老師那邊的責任擔負,則是後續(xù)的事了。我們一方面撫平孩子內心的創(chuàng)傷,另一方面則相信他們是偉大的老靈魂,絕對有能力慢慢療癒自己──這一點是過去較少做到的。

  15、最近社會上開始重視兒童自閉癥也稱為兒童孤獨癥,您能否給這些孩子的家長提一些建議呢?

  這方面我建議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因為有一些兒童自閉癥到了少年時期會逐漸改善。其次,我建議父母親觀察自己和你的另一半,是否在兒童階段有一些自我封閉的狀況,這和遺傳有些關連,通常其中一位會有類似的現(xiàn)象。這時候要請問父母,當年是如何療癒、如何走過的。再來,我不希望大家把它過度誇大為精神疾病,但也不要視若無睹,假裝一點事也沒有,這又是逃避或不敢面對了。書裡有提到,這類孩子是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才覺得平安和安全,換句話說就是缺乏安全感。所以說,父母如何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營造安全的家庭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孩子在有安全感的同時,我們可以透過鼓勵孩子作喜好的選擇,來加強他們跟外界互動的能力,比如眼神的接觸、主動的表達需求,加上耐心的對待,孩子慢慢就能走出他的孤獨。尋求心理醫(yī)師的評估和建議也是很重要的。

【照顧感受】反抗父母,孩子真的“變了”嗎?

  一路走來還算平安幸福,直到女兒升上了初三,父母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只覺得孩子“變了”,變得愛發(fā)脾氣、事事和父母作對,要求有自己的空間,對父母的關心和叮嚀也愈來愈不耐煩。父母親傷心無奈之余,完全慌了手腳。新時代大師賽斯曾經提過,來地球輪回的靈魂一定要當過男性和女性的角色,而且也要有身為父母親的經驗,照這么說來,最短的輪回之旅至少得經歷兩世。在地球上,身為父母是相當寶貴的經驗,從父母對孩子無私且無條件的愛當中,最能體會到“一切萬有”創(chuàng)造及呵護萬物的心情。

  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里,太愛孩子的父母也是會出現(xiàn)問題的。曾有位初三少女,由母親陪同來找我看診,因為她遭遇到嚴重的親子沖突,并且有課業(yè)適應及失眠的問題。媽媽提及自己的調適過程相當辛苦,很難相信當年懷里可愛的小嬰兒已經亭亭玉立了,加上現(xiàn)代小孩發(fā)育成熟得快,雖是初三的女生,但衣著打扮其實已是街坊的時髦少女,更可怕的是,兇起來及頂嘴的模樣令人不知該氣還是該愛。

  媽媽說,自己和先生都來自平凡家庭,一路辛苦奮斗,組織了一個不算有錢,但尚可遮風蔽雨的小家庭,育有一兒一女,日子算是平順。她一直感嘆自己沒有快樂的童年,成長過程很艱辛,什么都要靠自己,一路吃了很多苦,也很遺憾父母沒能多呵護及照顧自己;于是,當她為人母之后,便將一切的愛轉移到孩子身上。尤其對小女兒,幾乎是百般呵護長大,從小舍不得她吃苦,凡事照顧得妥妥當當,舍不得她跌倒,一切的一切都事先準備好。她和先生將自己童年所沒有的,通通給了孩子。

  一路走來還算平安幸福,直到女兒升上了初三,父母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只覺得孩子“變了”,變得愛發(fā)脾氣、事事和父母作對,要求有自己的空間,對父母的關心和叮嚀也愈來愈不耐煩。父母親傷心無奈之余,完全慌了手腳——以上就是這對母女前來身心科尋求協(xié)助的原因。

  與青少年個案打交道,我通常不會向孩子介紹我的身份是精神科醫(yī)師,而是——心理醫(yī)師,然后問他們:“看過國外的影集嗎?你現(xiàn)在和他們一樣酷哦,也有自己專屬的心理醫(yī)師了!”而且我會告訴孩子:“我不是你父母那一國的,而是跟你同一國哦!如果你喜歡,可以來看我,我還能為你保守秘密?!?SPAN lang=EN-US>

  媽媽告訴我,就是因為太愛小孩了,舍不得她受苦,才會事事保護、干涉、提醒,希望她不要跌倒,少走一些冤枉路;尤其是爸爸,根本接受不了孩子漸漸長大的事實,只想將孩子留在他的羽翼保護下,見到心愛女兒的不滿及反抗,做爸爸的真是心如刀割??!

  我告訴媽媽,真愛不只是保護,還包括給予自由及信任。就如同“一切萬有”創(chuàng)造了萬物,并非只將萬物置于它無微不至的保護下,反之,它給了萬物自由,讓萬物去學習,從跌倒中再度站起來,它也給了萬物信心,讓萬物在生命的歷程中磨煉,學習肯定自己的力量,這樣的一份愛才是更了不起的?!翱纯茨愕暮⒆?,還是當年那個柔弱無助的小嬰兒嗎?不是,她已經漸漸長大,幾乎是半個大人,也比你還要高了。她正渴望以自己的方式,掙脫所有的束縛與干涉,航向自己的人生,哪怕有艱辛、有痛苦、有跌倒、有挫敗,那也是她必須去嘗的,也唯有如此,她才能真正成熟及長大?!蔽以俣葟娬{。

  這時,媽媽眼中的淚水早已奪眶而出。孩子也說話了:“你們把我保護得太好,我沒有力量面對未來的人生,這種情況不是更慘嗎?而且,我又不是要離家出走,只是希望爸媽調整一下心態(tài)而已!”

  “許醫(yī)師,謝謝你的這番話,我想我聽懂了。你放心,我會回去好好和先生溝通,也希望他可以改變一下心態(tài)。對了!聽說許醫(yī)師還沒有結婚生小孩,也許哪一天等你當了爸爸,應該更能體會做父母的心情吧。”媽媽說。

  我心想,對哦,還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生小孩呢!我目送他們離開診間,除了搖頭苦笑之外,大概也不能再說什么了。

  第二篇化解憂郁的結——少量多餐,分段睡眠

  不要再把孩子的飲食及作息習慣,調整成適應大人及社會上“一天吃三餐、每晚睡足八小時”的模式。相反的,號召全家人、親戚、朋友、左右鄰居一起來改變——少量多餐(不要吃太飽、不要餓太久),每天四到五餐都可以;分段睡眠(不要醒太久、不要睡太久),晚上睡四到六小時,白天補充一兩次的小睡。好處如下:增加小朋友的學習力、注意力、記憶力及創(chuàng)造力,過動降低了,情緒穩(wěn)定了,學習進步了;大人的爭吵減少了,家庭的氣氛和諧了,家人情感的互動增加了,家中成員的慢性病改善了,全家人的身體更健康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就讓我們立刻開始吧!

  【強迫癥】一定要第一名?

  邀請他坐下來,他都說趕時間、不坐了??丛\多次,幾乎沒有一次坐下來,打扮也很特殊,大多時間都戴著口罩。有次我突然靈光一閃,問他:“你怕坐下來對不對?你怕被其他人傳染一些有的沒的?哈哈!我知道了,你一直在隱瞞我,其實你是強迫癥!”有些強迫癥的小孩在發(fā)作初期,容易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因為兩者有類似的癥狀表現(xiàn),都會給人一種“怪怪”的感受。

  舉個例子,有位從其他身心科門診轉到我這兒拿藥的患者,每次總是來去匆匆,邀請他坐下來,他都說趕時間、不坐了??丛\多次,幾乎沒有一次坐下來,打扮也很特殊,大多戴著口罩。有次我突然靈光一閃,問他:“你怕坐下來對不對?你怕被其他人傳染一些有的沒的?哈哈!我知道了,你一直在隱瞞我,其實你是強迫癥!”

  只見患者的眼神中,頓時閃爍著詫異及佩服的光芒:“許醫(yī)師,真有你的,我就是不想讓人知道!我一直有一些固執(zhí)的強迫思想,覺得如果碰到別人碰過的東西,尤其是醫(yī)院里的,就會被傳染怪病。我也怕碰到倒霉的人碰過的東西,覺得會被他身上的氣傳染!明知道自己很怪,卻也不想讓任何人發(fā)現(xiàn)!”

  日后,我和這位個案之間便有種奇怪的默契——只要他這陣子是坐下來看診的,就表示癥狀相當穩(wěn)定;若是堅持站著看診,則表示病況較為嚴重。當然,強迫癥、精神分裂癥及躁郁癥都有遺傳上的傾向,但我們還是必須回到賽斯思想的根本論點。首先,是此生要來到地球的靈魂預先選擇了他這一世的父母(當然,意指他事先決定父母的基因傳承),而且,是胎兒的內我決定自己要選取的是父母那幾千億組基因的其中一組,以及如何配對;配對之后,胎兒的內我還必須以他自己此生的挑戰(zhàn)作為藍圖,導引基因的發(fā)展方向。

  許多遺傳專家不了解的是,雖然父母會將自己的個性、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及信念,寫進個人的基因密碼中,但這并不表示孩子必須無條件接受基因的傳承;換句話說,孩子可以透過自己后天思維方式的改變、信念的調整,而決定不啟動那些遺傳基因,或重新改寫那些基因密碼。

  最近有個強迫癥的父親,帶著他初二的女兒來就診。女兒在其他醫(yī)院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癥,且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她的癥狀呈現(xiàn)出思想紊亂,且描述不清到底是幻聽還是由內心聲音而來的強迫思考現(xiàn)象,但直覺及經驗告訴我,她的本質仍是強迫癥。果然沒錯,過了一陣子,待癥狀穩(wěn)定后,果然顯現(xiàn)出的是強迫癥的矛盾及猶豫不決的思維方式。

  我開始從藥物及核心信念的探討,并伴隨家族治療的模式下手。眾所周知,我一直認為藥物治療永遠是三流的手段,也只能治標及控制癥狀,對治本可說是毫無用處,只有落后的精神醫(yī)學才會一直標榜藥物治療。

  我逐步引導父母親及孩子,一同來探討與這強迫癥有關的核心信念。原來,孩子在小學時成績優(yōu)異,幾乎都是第一名,但升上初一之后,功課變多,壓力增大,要維持第一名愈來愈困難,直到升上初二,成績大多在十名左右,此時孩子的癥狀也陸續(xù)出現(xiàn)了,直到無法專心上課念書,成績更是直線往下掉。

  這樣的歷程幾乎完全符合我的臨床經驗。許多初二、初三發(fā)作的青少年強迫癥個案,都是小學成績優(yōu)異,到了初二、初三后,因為功課壓力變大,成績下滑,產生極大的焦慮而開始出現(xiàn)強迫行為(諸如重復檢查、洗手)及強迫思想(反復地思考同一件事),但到底為何會這樣呢?這位父親給了我一個很棒的解釋:

  “許醫(yī)師,我知道了,因為我的父親,也就是孩子的爺爺,從小灌輸給我們一個觀念,念書就是要得第一名,只要拿不到第一名,就代表人生失敗,而且未來就完全沒有希望了。那個核心信念是‘得不到第一名,就是人生失敗’,因此在我自己的求學階段,就罹患了強迫癥,但那時還不明白原因。我傳承了這個核心信念,也將它傳給了我的小孩,因此當我的女兒在初二不再是第一名時,她的內心起了很大的焦慮感,內心感到‘整個人生徹底失敗了’,于是對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產生醫(yī)學上所謂強迫癥的癥狀,如今我終于理解了?!?SPAN lang=EN-US>

  我?guī)е鴺O度贊賞的眼神看著這位父親,并告訴他:“當你開始轉變自己的核心信念,整個家庭的氛圍會有所改變,你的女兒將因此松動她的負面核心信念,因此,遺傳基因的信息也會重新改寫——持續(xù)努力下去,這種在精神醫(yī)學上只能控制而無法根治的強迫癥,是能夠完全痊愈的!”

  【過動癥】孩子過動,也許真正原因出在大人身上

  城城寫功課,媽媽教他,城城還沒弄懂,媽媽便開始發(fā)脾氣,失去耐心,甚至開罵:“你怎么教也教不會?真有這么笨嗎?”于是城城進一步產生焦慮。人一焦慮,本來學會的也立刻忘光,愈發(fā)緊張之下,更加學不會新的課程。“過動癥”是個時興的名詞,許多兒童或青少年因為無法在課堂上乖乖坐著學習,或容易與其他同學起沖突,也都不肯定下心來,專心做完功課,于是符合了“沖動、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過動癥三要素。

  過動癥的治療方式很多,包含了游戲治療、父母效能的建立、親子溝通課程、教育者的能力提升及同理心訓練,等等。我一向不太推薦藥物治療,因為藥物治療永遠只是治標,短期內看來,孩子的注意力集中了,老師不再告狀,成績也有所進步,但藥物對孩子發(fā)育中的腦部傷害是任何科學研究所無法具體呈現(xiàn)的,更不必說孩子長大后對人格的長遠影響了。

  如何能在孩子盡量不吃藥的情況下,同時幫助頭痛的父母及老師解決難題?接下來,我以一個臨床個案的故事,來探討可能的原因及有效的方法:

  城城今年小學二年級,媽媽自營小型家庭美發(fā)院,老師屢次向她抱怨孩子上課不專心,老是自顧自地四處游走、找同學說話,一再的提醒也沒多大效果。當然,城城的學習狀況也不佳,回到家后一直黏著媽媽,不喜歡做功課,一坐上椅子就像只蟲似的動來動去,非常容易分心。

  媽媽曾帶城城上醫(yī)院兒童心智科,確定了過動癥的診斷,投以“利他能”(Ritalin 10mg)藥物之后,產生了食欲減低、體重下降及偶爾失眠的副作用。因此,媽媽不想再給城城吃藥,而經由朋友介紹,前來找我協(xié)助。

  在臨床觀察上,我發(fā)現(xiàn)城城媽媽話急、不易打斷,令人感受到一種焦慮的氛圍,詢問之下,媽媽表示自己有甲狀腺機能亢進病史,并且憂心家庭的經濟及孩子的未來。

  而城城呢?對與媽媽的依賴度高,且不時以眼神來探知媽媽的情緒,以確定自己是否安全。目前城城的功課由媽媽監(jiān)督及教導,尤其是數(shù)學,媽媽教到第三遍時,會不自覺地拉高聲調及語氣。于是,我當下作了評估,并歸納出幾個重點:

  第一,城城的安全感不足,雖然媽媽陪伴他的時間不少,卻是所謂的低質量陪伴。媽媽也自認非常有愛心,但由于本身的工作收入及對孩子的未來產生高度焦慮,導致孩子產生很深的不安全感,這點可以從孩子喜歡啃指甲的行為及經常過度的摟抱媽媽得到進一步的佐證。

  第二,城城本身的學習焦慮過高,幾乎已成為一種制約反應——城城寫功課,媽媽教他,城城還沒弄懂,媽媽便開始發(fā)脾氣,失去耐心,甚至開罵:“你怎么教也教不會?真有這么笨嗎?”于是城城進一步產生焦慮。人一焦慮,本來學會的也立刻忘光,愈發(fā)緊張之下,更加學不會新的課程。

  城城的學習焦慮從未被面對及處理,到了學校,老師一教,他的焦慮情緒立刻上升:“老師教的我學不會,回到家里,媽媽再復習,我又會忘記,她一定又要罵人了!”想到這里,城城所有的焦慮反應(沖動、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也就一一出現(xiàn)了。

  當我與城城媽媽溝通這些看法時,她隨即點頭表示同意:“哎呀!我先生就是這樣說我的,他說我很關心孩子,卻是‘愛心無限,耐心有限’?!蔽腋嬖V她,孩子在媽媽身邊一直受焦慮能量的影響,到了學?;虬灿H班,便會不斷釋放焦慮情緒,以致產生醫(yī)學上所謂的“過動癥”現(xiàn)象。

  不管你家孩子是否有過動傾向,我都希望父母及教育者問問自己:“我是不是那種‘愛心無限,耐心有限’的照顧者?”許多成人的焦慮問題、不安全感及憂郁傾向,都是小時候受父母的負面情緒影響過大,以致長大后形成這類人格。因此,各位親愛的家長,請不要一味地想治療你家孩子的過動傾向,也許真正的原因出在大人身上,讓我們先試著來處理大人內在的焦慮吧!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拒學癥】著重過程,而非只是結果

  我問媽媽:“請問你先生是什么個性的人?”媽媽回答:“許醫(yī)師,你問對了!我先生是個重結果導向的人,非常愛面子、追求完美;他常告訴孩子,過程有誰看見了?過程一點兒也不重要,只要結果出來,成敗就出來了,誰還在乎過程?”“許醫(yī)師,怎么辦?我的小孩已經兩個月不肯去上學了,”一位焦慮的媽媽這樣問,“我們什么方法都用盡了,好說歹說,他就是不肯去?!?SPAN lang=EN-US>

  我說:“有沒有試過先不要進教室,到輔導室自習,等心理調適好了,再進教室?”媽媽說:“也試過了,但就是沒效!”

  “好吧!當所有的方法都用盡了,而問題依舊無法解決,那就表示我們需要的是進入一個‘過程’,而非立即解決問題?!眿寢尩纱罅搜劬栁遥骸澳鞘鞘裁匆馑??”

  通常人類的思維方式都非常的“解決問題導向”,人們都想立刻看到狀況的改善、問題的解決,但偏偏宇宙的定律并非如此。在小朋友的學習歷程中,老師及家長通常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結果”取向。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都習慣趕快讓小朋友“學會”,不要浪費太多摸索、思考的時間;而嘗試錯誤的過程,也最好不要等待太久,盡量用最短的時間、最快的方法,令小朋友“知道”標準答案。等結果出來了,答案確定了,小朋友學會了,大家就松了一口氣,因為已經有“成果”了嘛!

  有的家長還會這樣,“你這樣慢吞吞地寫,慢條斯理地想,哪一天才做得完?來,我直接告訴你答案是什么比較快!來,直接這樣寫、這樣做就對了!”

  老師和家長都希望立即看到學習的成果,念書的過程不重要,思考的過程也不重要,直接有成果、得高分,名列前茅才比較重要。曾幾何時,這種只問結果、不問過程,只在乎最后成敗、不在乎經歷過程的運作及思考方式,已經蔓延到兒童的學習歷程中了。

  我問媽媽:“請問你先生是什么個性的人?”媽媽回答:“許醫(yī)師,你問對了!我先生是個重結果導向的人,非常愛面子、追求完美;他常告訴孩子,過程有誰看見了?過程一點兒也不重要,只要結果出來,成敗就出來了,誰還在乎過程?”

  我說:“難怪!你的小孩念小學時成績很優(yōu)秀,結果上了初中后,不再能名列前茅,在你先生的觀念及孩子后來的人生觀里,都是志在得名、不在參與;那么,拒學的道理實在太簡單了,‘既然我不再名列前茅,那我為什么還需要上學?那不是更沒面子及增加挫敗感嗎?’”

  “你的小孩好比那種參加賽跑的人,既然不能跑在前頭,干脆向后轉,直接跑回家算了!而且這樣的行為模式,正是你們整個家庭集體潛意識的展現(xiàn)?!?SPAN lang=EN-US>

  “那該怎么辦?”媽媽問。我心想,其實很多這類的問題都必須經由家族治療,甚至令家人一同改變的家族成長來達成。比如說,爸爸必須改變自己的認知與觀念,調整信念,由“只要結果,不在乎過程”轉變成“有時更重要的是:是否已盡力跑完全程,而非只在乎名次”。

  但老實說,這不只是家庭教育,甚至是一種社會教育。我們的社會經常是“笑貧不笑娼”,我想,這句話的意思并不是說“娼”就該被笑,而是說,仿佛只要你有錢,就是成功、有面子,甚至連你自己都可以不在乎那個“過程”或“手段”。政治人物也是,反正只要你取得權力就是老大,至于過程中有多么的不擇手段,大家反正久了也就忘了。

  親愛的家長,這是很可怕的現(xiàn)象啊!甚至在小朋友的教育當中,都出現(xiàn)這樣的觀念:“既然我不能名列前茅,干脆就放棄吧!”可是,學習不能是如此,人生也不能是這樣啊!

  大家想想,一個只問成敗、不問過程的社會,一個只問結果、不重過程的學習,一個只看表象、不看內里的教育,甚至人們可以只問目的——縱使那是很好的目的,卻可以不擇手段……如此這般,那整個社會以及孩子的未來會有好結果嗎?

  我想提倡的是,告訴孩子,回到過程,品嘗學習的樂趣,不要急,不要太功利地只想得到成果及答案,有時跑完全程比跑第幾名更重要。當大人都有了這樣的概念,我想孩子的學習將更快樂,而“最終”也將更有成果。

  【吸毒和自殘】傾聽、了解、關心、陪伴

  一定有某些心中的傷痛是如此的鮮血淋漓,卻從來沒有真正復原過。以致當孩子服用藥物后,傷痛是那樣的栩栩如生,他必須用銳利的刀鋒劃過細嫩的肌膚,當鮮血流出的瞬間,仿佛心中的傷痛也有了出口,如此才能令他的內心感覺舒坦。想知道你的小孩有沒有使用安非他命、K他命、一粒眠,或搖頭丸(新名稱是“綠豆”、“紅豆”……)之類的藥物,這些藥物來源相當?shù)娜菀住?SPAN lang=EN-US>

  首先,當然是他的交友狀況,那也是你最需要小心處理且最棘手的部分。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往往朋友是比父母還了解以及支持他的,批評他的朋友就等同于批評他和不信任他。孩子可能和一些年紀比他大的中輟生來往(當然,這并非泛指中輟生是不好的),而且朋友當中有些已經在使用安非他命及搖頭丸之類的禁藥。

  其次是孩子的作息改變了。一陣子晚上都不睡覺、精神一級棒,一陣子又幾乎整天嗜睡,有時情緒不穩(wěn)、愛發(fā)脾氣及疑神疑鬼。因為剛使用完安非他命之后,人會變得精神超好,不必睡覺也不需要吃東西,但戒斷期就會拼命睡,睡醒了再拼命吃。

  再次就是行為的改變。有些孩子會出現(xiàn)自傷行為——你看看他的手腕及手臂,可能有一二十道及至數(shù)不盡的刀傷疤痕,都是每次用藥之后情緒不穩(wěn)加上心頭的舊傷新痛發(fā)作所造成的。孩子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割下去,看到鮮血流出來,心里會比較舒服!”但是我常會這樣想,一定有某些心中的傷痛是如此的鮮血淋漓,卻從來沒有真正復原過,以致當孩子服用藥物后,傷痛是那樣的栩栩如生,以致他必須用銳利的刀鋒劃下細嫩的肌膚,當鮮血流出的瞬間,仿佛心中的傷痛也有了出口,如此才能令他的內心感覺舒坦。唉!光是想到這畫面,就足以令許多大人心中感到心疼了。

  最后就是要問問大人自己了。我常說:“沒有問題小孩,只有問題大人!”“沒有問題人們,只有問題社會!”許多使用安非他命或搖頭丸的小孩都是來自問題家庭,也許從小父母離異、天天吵架或忙于工作,對孩子疏于關心。而拼命打罵小孩、禁足及嚴加管制,都是治標不治本,關鍵永遠在于:“多傾聽,多了解,多關心,多陪伴?!?SPAN lang=EN-US>

  在我的門診中,很多有多次自傷記錄的初中生(大多是用美工刀割手腕及前臂),都很早就開始發(fā)生戀愛及肉體經驗,向外尋求他在家庭中得不到的愛、陪伴及關心,而且一投入就會過度認真。而父母多半相當生氣及不解:“初中生不是應該專心念書嗎?為什么這么小就談感情和變壞?”但是大家常常忘記一點,專心課業(yè)的中學生,大多是在家能得到充分的愛及關心的那一群。至于從小就缺乏家庭溫暖及父母完整的愛的青少年,他們一旦長大,絕對不是專心于課業(yè)上,而是盡快地對那些會愛他、陪伴他、傾聽他說話的異性朋友投入情感,他還能從朋友身上得到許多的肯定和贊美呢!那些都是父母不會說或沒有時間說出口的。

  換個思考方式,問題小孩也是指出問題家庭、問題婚姻及親子互動的問題所在。我常說,所有的問題、矛盾、沖突及傷痛,都是為了要喚起更多的了解、關心及真愛。只要家庭成員能重新喚起彼此心中真正愛的情感流動,所有的傷痛都能撫平,所有的問題也都不再是問題了。

  【偏差行為】小孩子偷東西怎么辦?

  小女孩不但在學校偷老師及其他小朋友的文具,在家也會偷拿父母的零錢,甚至到外面的商店同樣手腳不干凈。這位媽媽感到相當困擾,在屢勸女兒不聽、打了也沒用的情形下,便聽從老師的建議,前來找我?guī)椭?。家庭基本上是個心靈能量場,每個家庭成員不只是扮演他個人的角色,也演出了其他成員的潛在性格。舉例而言,當一個家庭成員成功時,他不只是單個人的成功,也代表了這個家庭的成功;同樣的,當一個家庭成員失敗了,或誤入歧途,他也體現(xiàn)出其他成員內在不敢表達或面對的黑暗面。

  因此,在賽斯思想的家族治療觀點里,我們必須把家庭當做一個整體,當其中的個體有了身心問題,同時也代表了這個家庭的“問題面”,甚至問題的根源并非出在此一個體身上,他只是這個家庭成員們內在未解決問題的“出口”。比如說,中風的地方是大腦細胞,但從外表看來,最明顯的樣貌卻是手腳偏癱不能動。

  因此,當一個家庭成員(尤其是兒童和青少年)出現(xiàn)問題,有時我會在整個家庭的氛圍及其他關鍵成員的內心世界里,逐步尋找問題的所在。

  有位媽媽帶著小學二年級的女兒來到我的門診,傾訴說這小女孩會偷東西。小女孩不但在學校偷老師及其他小朋友的文具,在家也會偷拿父母的零錢,甚至到外面的商店同樣手腳不干凈。這位媽媽感到相當困擾,在屢勸女兒不聽、打了也沒用的情形下,便聽從老師的建議,前來找我?guī)椭?SPAN lang=EN-US>

  我切入的角度就如之前提及的,開始探索這整個家庭的深層心理結構,包括父母親的性格及彼此的互動方式。我也試圖引導父母先跳開一般的道德判斷——偷東西是不對的、犯法的、不光彩的道德批判觀念,而以一種開放及探索的心態(tài)看待整件事的起源及來龍去脈。

  媽媽開始描述結婚之后,她和先生之間的觀念差異及互動的隱微奧妙。媽媽的娘家家境是較為寬裕的,父母對孩子的需求通常是有求必應,而且會盡全力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先生就不是了,成長過程較艱辛,一直是能省則省?;橐鲋醯接辛撕⒆又?,兩人間的沖突就一直不斷。

  媽媽提及,婚后她一直壓抑自己許多想買東西的欲望,每次孩子向父母要東西,父親總是用拒絕的方式,媽媽則是能給就給,不能給也暗自感到心疼。媽媽還說,其實她自己在婚姻中也過得相當辛苦,許多壓抑的沖動及欲望蠢蠢欲動,只好一直用“吃”來滿足自己,于是在婚后七年足足胖了25公斤。

  我告訴媽媽,打個比喻好了,如果在婚前,媽媽的物質欲望有100分,在婚姻的適應中,只滿足了10分,那剩下90分的物質欲望可能完全被小女孩接收了。小女孩其實代表了媽媽內心未獲滿足的欲望小孩,雖然表面上好像小女孩偷拿東西,做了令父母丟臉的事,但從家庭能量來看,透過小女孩偷東西的行為,父母內在壓抑的物質欲望也才有了一個出口,建立起另一種病態(tài)平衡。如果在治療過程里,只告訴小女孩“偷竊是錯的”,試圖糾正或導正這樣的錯誤行為,基本上叫做“鋸箭法”(就是把射入肉里的箭,只鋸掉表面的箭尾,就算治好了),這絕非根本之道。因為,若沒有解決整個婚姻的問題及母親內在痛苦的欲望壓抑,就封住了這個出口,問題一定會另找出口。真正的解決之道在于,引導家族的每個成員開始自我覺察,不是單純地認為:“小女孩出問題了,我們如何來解決‘她的’問題,糾正‘她的’錯誤。”而是換另一種思維方式:“會不會一個家庭成員問題的根源,除了是他自己的問題之外,也在每個家庭成員的內心世界,或整個家庭其實早就出了問題?!币砸环N全家人共同進入身心靈自我覺察及成長的方式,來幫助自己及對方。

  于是,這位媽媽開始由不一樣的角度,來思索女兒偷東西這件事,終于愿意好好面對自己的內心世界,也打算提起勇氣和先生誠心地溝通一番。相信這份全家人一同面對問題的愛與勇氣,終能將難解的課題化為無形。

用欣賞及鼓勵的眼光看待孩子

現(xiàn)在學校和家庭教育最大的問題,來自師長及家長的觀念及心態(tài)。

  大人們總以諸如“孩子不懂事、不會自動自發(fā)、不關心也不在乎自己未來”的不信任心態(tài)來看待他們,往往認為“一代不如一代”——父母如此地用功努力,在社會上都還奮斗得這么辛苦,孩子卻一副不求上進、事不關己的樣子,未來前途該怎么辦啊。

  以身心靈角度而言,其實下一代不但有著比我們更豐富的地球輪回經驗,而且是心靈上配備好來面對未來世界挑戰(zhàn)的。只因我們自己偏狹的觀念、面對生存的恐懼及焦慮感,才讓我們看不見孩子的優(yōu)秀及貼心,于是產生種種對孩子的不信任感及缺乏信心。

  我想大聲疾呼,停止投射不信任的負面能量到孩子身上吧!“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換個信任、欣賞及鼓勵的眼光看待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原來他們真是如此的棒!

  【拒學癥】我生下來不是來寫功課的

  小凱不想上學,明明寫好的功課和聯(lián)絡簿都已經放在書包里,只等著第二天帶去學校,可是,小凱竟然在上學前將寫好的作業(yè)本通通拿了出來,硬是不帶到學校去。還有,當媽媽與小凱討論學校的功課及所有這些事時,他仿佛都心不在焉、有聽沒有懂。

  小凱最近的行為相當奇怪,常常拖到快睡覺時才寫功課,有時會把聯(lián)絡簿和課本都忘在學校;媽媽看到這個情況,以為他只是不愛寫功課及記性不好,當然也少不了一頓教訓或責備。

  但逐漸地,媽媽感到不對勁了。小凱開始不想上學,明明寫好的功課和聯(lián)絡簿都已經放在書包里,只等著第二天帶去學校,可是,小凱竟然在上學前將寫好的作業(yè)本通通拿了出來,硬是不帶到學校去。還有,當媽媽與小凱討論學校的功課及所有這些事時,他仿佛都心不在焉、有聽沒有懂。媽媽終于把小學三年級的小凱帶來門診找我。

  小凱長得十分可愛,就像電影《一家之鼠》的男主角一般地討人喜歡。我直覺地發(fā)現(xiàn),小凱相當在意媽媽的感受——雖然他并未在表情及言行上顯露出這一點。

  我們進行會談治療時,媽媽提及:“小學生本來就應該寫功課……”我馬上在小凱面前問媽媽:“小學生‘應該’寫功課,請問這是大人的‘應該’,學校的‘應該’,社會的‘應該’,還是小朋友天生的‘應該’?”小凱大概是第一次聽見有大人竟然這樣說話,而且還蠻符合他內心的想法,于是整個眼神亮了起來。

  我繼續(xù)說:“理論上來講,就我自己當過小孩的經驗,幾乎沒有小朋友是天生喜歡寫功課的;就心情而言,我也很不喜歡寫功課呀!不信我們來問媽媽:‘小凱媽媽,你小時候很喜歡寫功課嗎?’”這時,只見媽媽露出難堪的表情,又不得不點頭承認:“好啦,給你說中了,我小時候也不喜歡寫功課……”

  “就是??!”我說,“沒有人天生喜歡寫功課,但是上了小學,尤其是上三年級和五年級時,或即將升初中時,都是要念的書及功課突然加重的時刻,也難怪小朋友會適應不良。這樣好了,先來建立一個共識——是的,大家都喜歡玩,不喜歡寫功課,但既然進了小學,功課還是得寫,那我們就一起來想想辦法啰!”

  我也請小凱問媽媽:“媽媽,你喜歡玩還是喜歡上班?”媽媽回答說:“如果能有辦法每天玩,那我為什么還要上班呢?”不過,人生總是要取得平衡嘛。在這番對話之后,小凱和媽媽之間,就不再是大人和小孩意識形態(tài)上的對立,而轉變?yōu)橐环N彼此坦誠的溝通。

  經過幾次會談及關系建立,小凱漸漸地說出他內心的想法。有一次,小凱告訴媽媽:“媽媽,我生下來是來玩的,不是來寫功課的。”這句話頗耐人尋味,也道出了小凱內心對于“為什么必須上學和寫功課”這件事,始終存著疑問。

  我也開始探討,小凱“尚未進小學前”和“開始上小學‘應該’寫功課之后”,媽媽對待他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小凱表示:“我不喜歡后來的媽媽……”媽媽忽然想起,這幾年來,兒子時常問她一句話:“媽媽,不管我寫不寫功課,你不是都應該愛我的嗎?”

  哦,一切終于搞懂了。小凱覺得自己天生是來玩的,他并不喜歡寫功課(當然,每個小朋友都是這樣,但這并非是小凱連寫好的功課都不愿交出去以及后來不想上學的主因),而當小凱在抗拒寫功課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向愛他的媽媽突然“變了”,因為“不寫功課及聯(lián)絡簿的事”,而變成一個生他氣、對他兇及責備他的媽媽。小凱心中很迷惑:難道“只因為功課”,媽媽就不愛我了?

  小凱對功課起了反感:“都是‘功課’害得媽媽不再愛我了!”于是,他不想寫功課,就算寫了也不想交出去,當然——更不會想上學。

  那么,聰明的父母們,你們應該明白了——“應該”寫功課、“應該”念書,是大人的立場及感受,并非兒童的感受。還有,請不要讓孩子再感受到:“是不是我不乖、不寫功課,你們就不愛我了?!

  【拒學癥】因為我沒那么愛他

  進入初中后,琦琦開始留意到,周遭有些男孩對她投以愛慕的眼神??墒歉魑?,說來遺憾,這時愿意不顧功課和家長的反對,投注許多時間、精力與金錢在小女生身上的,也是那些內心缺乏愛、在家庭學校里不被關心,甚至自身已經出現(xiàn)種種問題的小男生?,F(xiàn)在的孩子著實令人驚訝——明明是初一的小女生,但有時竟然展現(xiàn)出大學女生般的成熟。不免令人感嘆,時代真的在變了。

  琦琦就是這樣的一位少女,她因為種種行為問題,時而翹家,時而逃學,在母親百般的無奈下,由老師建議,帶來門診看我。

  面對上了初中的孩子,有時我會順理成章地要求家長在外頭稍待,因為這種時候,小孩要說的話多半是“父母不宜”,套句我常說的話:“沒有問題小孩,只有問題家庭!”還有,如果你家有女初長成,那我也會有個怪怪的提議——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子,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太漂亮”。

  理由是這樣的——當孩子進入初中時,體內的荷爾蒙也開始發(fā)動了,一個過于早熟、打扮得太成熟漂亮的女生,會立刻吸引全校男生的注意。我的意思并不是批評這樣的現(xiàn)象或這類的青少年,而是想指出,太早的戀情背后可能會隱藏很多問題。

  好比說,父母親太忙,以至于孩子自小缺乏關愛;單親家庭的背景,孩子內心對于“被愛”、“被關注”有強烈的渴望;父母親一向吵吵鬧鬧,家庭背景復雜,以致孩子成長過程孤單,內心的感受從來沒有被真正地了解及接納——當這類孩子進入青少年期,就會提早掉入“愛情漩渦”。

  話說回來,琦琦是個早熟、單親家庭的小孩,由于家庭經濟的重擔都在母親身上,母親也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這個女兒,了解她內心“愛的需求”。進入初中后,琦琦開始留意到,周遭有些男孩對她投以愛慕的眼神。可是各位,說來遺憾,這時愿意不顧功課和家長的反對,投注許多時間、精力與金錢在小女生身上的,也是那些內心缺乏愛、在家庭學校里不被關心,甚至自身已經出現(xiàn)種種問題的小男生。

  琦琦和她的小男友,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互相來電。琦琦發(fā)現(xiàn),原來有另外一個人“如此在乎她”,這是她從小到大渴望得到卻一直未曾擁有的,于是便一頭栽了進去。后來,小男友犯了竊盜案,即將入少年監(jiān)獄服刑,琦琦才情緒崩潰,不想上學,也完全無心于課業(yè)。

  一如往常地,我會和青少年個案有個君子協(xié)定,所有的會談內容均屬保密,除非經過他的允許,否則我不會告訴父母(當然,如有自傷、傷人之虞,或危及生命則不在此限),而且也要事先讓父母知道此一協(xié)議——通常父母在別無他法以及為孩子著想的情況下,都會同意。

  接下來,我詫異地發(fā)現(xiàn),初一的琦琦已經開始和男友有了親密的性行為,于是我便再三叮嚀她自我保護和預防懷孕的性知識。由于感受不到我的批判,于是琦琦更加信任我。

  由于和男友分手在即,琦琦又因為之前的行為問題受到同學的排斥及學校的不諒解,甚至考慮成為中輟生,我便開始對她進行一連串的“拯救大計劃”。琦琦早熟的心智,也令我與她之間的溝通格外順暢,我常常以這句話作為會談的開場白:“不是一定不能中輟,也不是一定不能懷孕,好!那我們來討論,現(xiàn)在你要找怎樣的工作、每個月賺多少錢來養(yǎng)小嬰兒,不過我看,你媽媽還沒準備好要當外婆吧!”聽我這樣說,琦琦笑了出來。

  在治療上,我們朝幾個方向努力,第一是加強母親對琦琦的關心,以及心靈上的陪伴與接納;第二是不要去批判琦琦之前的行為和戀情;第三是開始輔導琦琦融入正常的學校生活,得到同學、老師與學校的再接納。結果相當?shù)某晒?,琦琦終于又愿意回到學校了,而且學業(yè)成績還過得去。

  我最近一次看到琦琦,問她有交新的男朋友嗎。她的答案很有趣:“許醫(yī)師,你放心,我目前還是交了一個新男友。但第一,因為我沒那么愛他;第二,我年紀還小,還想念書,不想懷孕生小孩,所以也不打算和他發(fā)生性關系啦!”看到整件事情有了正面的發(fā)展,身為心理醫(yī)師的我,內心也感到欣慰不已。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日韩免费成人福利在线| 午夜直播免费福利平台| 一区二区福利在线视频| 国内自拍偷拍福利视频| 欧美大黄片在线免费观看| 在线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蜜桃|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成人专区| 国产欧洲亚洲日产一区二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自拍| 亚洲一区二区久久观看| 日本丁香婷婷欧美激情| 国产精品美女午夜福利|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日本一级特黄大片国产| 国产精品国三级国产专不卡| 激情爱爱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亚洲一区|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中文字幕无| 麻豆亚州无矿码专区视频|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综合精品| 日韩女优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久久|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完整版 | 国产传媒中文字幕东京热|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有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 麻豆亚州无矿码专区视频| 99热在线播放免费观看| 麻豆精品视频一二三区| 九九热这里有精品20|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妻熟女毛片av久久|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 伊人久久青草地婷婷综合|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精品一二区| 少妇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