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某某,男,43歲。 初診:1983年5月30日。 主訴:咽痛三年,時輕時重,或覺乾燥,但不思飲?;蚋杏刑蹈禁愳逗肀陂g,卻難咯出。飲食如故,大便微溏,曾診斷為慢性咽炎,多方醫(yī)治,獲益平平。 檢查: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間隙間粘膜性肥厚,輕度彌漫性充血。舌薄膩苔,質(zhì)嫩胖。脈平。 醫(yī)案:咽喉者,水谷之道路,脾胃之門戶。中土一衰,內(nèi)濕自生,濕鬱化熱,上擾清道,乃作咽中諸癥,治取健脾滲濕一法。 太子參10克、茯苓10克、白術(shù)6克、白扁豆10克、山藥10克、桔梗6克、馬勃3克、玄參10克、雙花10克、甘草3克。5劑。 [評析] 上方連進14劑,頓覺舒服異常。以後以此方為基礎,約治兩個月而告痊。 慢性咽炎,主癥為咽喉乾澀、微疼,或如異物埂介,或如煙熏火灼,癥狀不一而足。咽燥者,津不能濡之故。按照常規(guī),多投養(yǎng)陰之劑。幹氏則認為,濡潤咽喉之法多端,不能全賴養(yǎng)陰一技,猶如花卉,若枝葉枯槁,園丁一味澆水,卻不知泥土過粘,根柢反為腐爛。此時只有疏土滲水,沐浴陽光,乃為上策?!端貑枴り庩栴愓摗冯?yún)“咽喉乾燥,病在土脾”,此之謂也。因之幹氏治療慢性咽炎,重視辨證,既不廢養(yǎng)陰,又善擷於培土健脾一法。 參苓白術(shù)散為健脾利濕方劑,多用於調(diào)理腸胃功能,或益氣安胎。此案突破《和劑局方》之規(guī),將其施之於慢性咽炎。幹氏認為此患者雖見咽喉乾燥,但不欲飲水,反有便溏、苔膩,可知咽幹之來非火非燥,實因濕停於內(nèi),阻滯津液不能上承的緣故。若能使脾氣健旺,轉(zhuǎn)輸精微,上濟咽喉,則乾燥自除。古人治療咽喉疾患,向忌二術(shù)(白術(shù)、蒼術(shù)),幹氏認為,若予以滋陰生津一法,反而使脾胃受殘。而且此病氣虛者不少,只要是脾虛內(nèi)濕,則不必顧慮其犯禁(指“二術(shù)不入喉門”而言),以燥藥治“燥”病,未為不可。運用此法此方的辨證要點,不必全身衰弱、六脈皆虛,只須口幹而不思飲,即使求飲而喜熱水,咽腫不紅豔,即可取用。當然,能結(jié)合全身辨證,則更為準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