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適宜,取舍得當(悅讀) 據(jù)載,宋太祖趙匡胤半夜起來,突然很想吃羊肝,可是猶豫了老半天,始終不肯下令。隨從問他:“皇上,您有什么事就盡管吩咐,我們一定照辦!”太祖回答:“我若說了,每日必有一只羊被殺!” 在《清朝野史大觀》一書中,有這樣一個軼事:清道光年間刑部大臣馮志圻酷愛碑帖書畫,但到外地巡視,絕口不談自己的愛好。一下屬知其愛好后,獻一宋拓名碑帖,馮志圻原封不動退還。有人勸他:“何不啟封一賞?”他說:“這種著名古物若是真的,一看就會愛不釋手;不啟封一賞,可以想象它是贗品,心里還好受一點。” 洞燭世事的太祖明白,“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自己倘若不經(jīng)意流露出喜好,手下就會大張旗鼓、興師動眾去迎合,甚至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馮志圻是理性而明智的。他清楚地知道個人愛好也是一匹欲望烈馬,必須時刻注意勒緊韁繩,絕不能任其橫沖直撞。關鍵時刻,自知難敵愛好之物的誘惑,索性來一個眼不見為妙,封其心眼,斷其誘惑,任爾物多美,色多艷,錢多迷人,眼不見心不亂,其奈我何? 人生最大的智慧,如用八個字概括,即為“進退適宜,取舍得當”。如用兩個字概括,即為“知止”。這兩個人都懂得知止。一個人在自己的愛好面前,就是最軟的時候,這個時候如果懂得知止,才能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做到不惑、不隨、不辱、不枉。 《顏氏家訓》道:“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事實上,惟有懂得“知止”的人,才不眼熱權勢顯赫,不嫉妒金銀如山,不祈求聲名鵲起,不羨慕豪宅華第。因為所有的眼熱、嫉妒、祈求和羨慕都是不知足、不知止的表現(xiàn)。 (摘編自《思維與智慧》2015年1期,原題為《知止》,有刪節(ji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