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商學院微信(點擊標題下方“少年商學院”關注)每周一“中外課堂”欄目分享國內外學校的一則創(chuàng)新教育案例。這是第652次分享。作者是生活在法國的順六媽媽,我們留言與之聯(lián)系授權。 截至2015年2月8日,已有269270位朋友訂閱微信公眾號youthMBA 最近親友聚會,經(jīng)常聊到孩子上學的方方面面。其實,在孩子沒上學那會兒,我把學校定位為“掃盲機構”,孩子去上學,就是讀書,但三年過去了,我不禁要感嘆,誰說掃盲一定要進學校?誰說進學校學的只是讀書?把丫頭扔進法國學校的這幾年,我發(fā)現(xiàn),知識其實是在學校里學習的最末端的內容。拿孩子所在的這所學校,重點培養(yǎng)孩子的就有這六種能力: ▋(一)自己交朋友的能力 在法國,家長和老師不太參與孩子們之間的交往,至少在我居住的城市是這個狀況,好些家長會站在校門口聊天說地,但是不大會有更深的交情。老師也不會像國內的老師那樣始終把“團結友愛”掛在嘴邊。 所以,這種情況下,孩子們“如何和同學們交往,如何找到自己的朋友,如何找到自己適合的人群”的課題就顯現(xiàn)出來了。 孩子來到圖爾時直接上一年級,他們班級的大多數(shù)同學都是本地的“坐地戶”,孩子們都是從幼兒園就認識了,所以根本沒有什么意愿結識新朋友,家長當然也沒有任何的好作用,所以法國的小朋友幾乎很小的年紀就開始“抱團”了。 孩子那時已經(jīng)不跟我抱怨沒朋友這件事了,她也知道抱怨也沒用,在學校里的一天天,她媽我就是再能干也不能逼著保守的法國孩子跟我家姑娘做朋友,所以就順其自然吧。閨女兩個月后有個固定的小伙伴??偹闶遣恍螁斡爸?。 ▋(二)解決彼此間問題的能力 剛上一年級那會,經(jīng)常會聽到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的口頭語“我要告訴老師”。二年級開始就很少聽到了,三年級截止到現(xiàn)在,除非是不得已,不然大家沒有人告狀。有問題,大家哪怕打個稀爛,只要大人沒看見,大人沒有采取懲罰措施,孩子們都是自己解決問題。 三年級的一天,女兒回家告訴我,在學校有高年級的同學欺負她和她的好朋友。整個過程描述完了后,我問她怎么不告訴老師,她一撇嘴說了句:“算了吧。有什么好說的!老師估計不是罰這個就是罰那個……” 女兒告訴我,大家都很煩那種愛告狀的人,每天圍著老師轉的同學會沒有朋友的。 老公也曾經(jīng)告訴我,在法國的學校,如果有學生天天圍著老師告狀,給老師當“眼線”,這種學生是要被大家“罵”死的,所以沒人愿意惹那個雷區(qū)。 ▋(三)自我防范的能力 小孩子聚在一起,免不了鬧事。女兒從上了三年級開始確實遇到了不少的挑戰(zhàn):高年級欺負低年級、孩子們抱團、有些孩子還使壞、排擠、挑釁……說句實話,女兒所在的學校是一個各方面條件都非常優(yōu)秀的學校,不存在外觀任何因素的介入,那么這種情況下只能說孩子們到了這個年齡,這些問題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問題。 作為10月懷胎一朝分娩的孩子媽,我確實擔心孩子,但是轉念一想,既然學校的大環(huán)境是這樣,那除了讓孩子學習自我防范,也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這個技能是需要長久鍛煉才能具備的,而且在哪里都能用得上,所以,讓她慢慢學吧。 ▋(四)面對挫折的能力 法國老師雖然敬業(yè),但是也有些“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特點。孩子在學校遇到大小挫折,只要不嚴重的,老師都會讓孩子自己面對,絕不介入。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與在國內的好朋友的一段對話。 我們倆是初中同學。當年的她被老師安排在一個“大話癆”同桌。好朋友的話不多,但是如果“大話癆”說個笑話,她就會笑,所以那時經(jīng)常被罰站。若干年后跟她說起這段經(jīng)歷,她的口氣雖說有些許委屈,但是結論卻悟出了一個非常簡單且經(jīng)典的道理:看似了不起的事,后來習慣了也就好了。 她解釋說,第一次被老師誤會而后出門罰站,心情好灰暗、好傷心,覺得委屈、挫敗、傷心,恨死老師了。回家又不敢跟媽媽說,因為媽媽肯定會再說她一遍。所以這么大個委屈自己就咽了。等到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被同桌被迫背黑鍋時她已經(jīng)不以為然了,最后修煉的在外面罰站時和同桌互相安慰,非常淡定。 我想,就算孩子現(xiàn)在有一時的委屈,長大后,也會有我這位同學相似的想法。 ▋(五)順應潮流,但找到自己的能力 任何年代、任何學校估計都有潮流,誰用這種包,誰用這種文具,誰穿這樣的衣服,誰沒穿這樣的衣服,誰這樣走,誰那樣笑,誰這樣說話…… 當女兒也出現(xiàn)模仿他人言行的情況時,我和她進行了一次對話,明確告訴她:就算他們都一樣,也并不代表你就要這樣。為自己活,看看自己有什么! 這次對話也確實帶給她不少變化,她現(xiàn)在在慢慢地學習:學習如何做自己,如何找到自己,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自己究竟想玩什么樣的游戲,自己究竟想看什么樣的書,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樣的朋友……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zhàn)和艱辛,一個大人尋找自己的過程都不易,何況是一個孩子呢?但是找到自己太重要了,如果可以早些,為什么不早點開始呢? ▋(六)分辨是非的能力 大是大非面前,家長和老師都會出面有所引導、有所進言,但是小是小非卻是對一個孩子綜合能力的測試。 上廁所是否排隊、是否尊重殘疾同學、是否愛護公務、是否尊重公共秩序、別人違反規(guī)定自己該怎么做、撿到東西如果沒有人認領該怎么辦……這些事情,如果你等著法國老師來維持管理,那你就等著吧,在法國學校看來,每個孩子都將成為一個社會人,那么這些小事就得自己學著判斷處理,大環(huán)境如此,孩子也就能潛移默化地學會一些事情。 這是我暫時觀察到的、想到的在法國小學除了讀書還要學的能力。雖然現(xiàn)在的世界大聲宣揚“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是我卻始終懷疑這樣做的積極性。當然了,人為的憂慮能免則免,但是這些思想上的成長、EQ上的錘煉卻不應被畫成憂慮的一部分。 ▋少年商學院微信相關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