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沿革 夏、商 境內(nèi)為西戎居住。 周 孝王十三年(約前885),秦非子被封為附庸,建都邑于“秦”地(今張家川縣城西南瓦泉村有古秦亭遺址)。 戰(zhàn)國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秦置隴西郡,今張家川縣屬隴西郡。秦昭王命大將白起筑弓門堡(今恭門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防羌戎侵犯。 秦 今張家川縣仍屬隴西郡邽縣。 西漢 武帝元鼎二年(前115),析置隴西(至今張家川鎮(zhèn))。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從隴西郡分置天水郡,置平襄,轄16縣。張家川地區(qū)分屬天水郡之街泉、戎邑道、隴、清水及右扶風(fēng)所屬之汧縣轄。武帝元封五年(前106),置監(jiān)察性質(zhì)的十三州刺史部,今張家川縣屬涼州刺史部天水郡轄。 東漢 光武帝建武十八年(42),涼州刺史部駐隴。明帝永平十七年(74),今張家川縣地分屬漢陽郡之隴、略陽及右扶風(fēng)所屬及汧縣轄。靈帝中平元年(188),涼州刺史部從隴遷冀。 三國 今張家川縣分屬天水郡之隴、略陽及扶風(fēng)郡汧縣轄,蜀漢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祁山伐魏,先鋒馬謖在街亭(今張家川龍山鎮(zhèn))被魏軍所敗。 晉 西晉除省隴于清水。武帝泰始五年(269),廣魏郡更名略陽郡,今張家川縣分屬秦州略陽郡之略陽、清水及雍州扶風(fēng)郡之汧縣轄。 南北朝 北魏太武帝太延五年(439),今張家川縣分屬秦州略陽郡之隴城(治今秦安縣隴城)、清水、安戎及東秦州隴東郡之汧縣轄。北魏孝武帝太和二十年(496),今張家川縣分屬秦州清水縣郡之清水,略陽郡之隴城、安戎及涇州隴東郡汧陰縣轄。 隋 文帝開皇三年(583),今張家川縣分屬秦州之隴城、清水及隴州汧源縣轄。 唐 高祖武德四年(621),今張家川縣分屬邽州之清水縣、文州之隴城縣和隴州之汧源縣轄。武德六年(623),今張家川縣仍分屬秦州之清水、隴城兩縣及隴州汧源縣轄。 五代十國 今張家川縣分屬隴右道秦州之清水縣和隴州之汧源縣轄。 宋 北宋太祖建隆二年(961),今張家川縣分屬秦州之清水縣和隴州之汧源縣轄。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置弓門寨(今恭門鎮(zhèn)人民政府駐地)。 金 太宗天會七年(1129),秦、隴兩州屬金,今張家川縣仍分屬秦州之清水和隴州之汧源縣轄。 元 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今張家川縣分屬陜西行省鞏昌總帥府秦州之清水、秦安兩縣和鳳翔府隴州之汧源縣轄。 明 太祖洪武二年(1369),今張家川縣分屬陜西布政司鞏昌府秦州之清水、秦安兩縣、鞏昌府靜寧州之莊浪縣和鳳翔府隴州轄。 清 沿明建制。 中華民國 沿襲未變,民國38年(1949年)7月29日,張家川全境解放。 二、散布在張家川境內(nèi)的歷史遺址 張家川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較豐富。迄今發(fā)現(xiàn)各個歷史階段的文化遺存114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其中國家級一級、二級、三級珍貴文物上萬件。 1、西川遺址 西川遺址位于龍山鎮(zhèn)西川村苗圃園及清水河南岸一帶的第一臺地之上,高出河床約6米,距秦安大地灣遺址20公里,為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存。 2、秦亭 周孝王為獎勵秦始皇的先祖秦非子養(yǎng)馬的功績,封秦非子為附庸,在秦建立都邑,號嬴秦。位于今張家川縣城西南瓦泉村。 3、白起堡 白起是戰(zhàn)國時秦國功勛卓著的戰(zhàn)將。白起被迫自殺后,秦地百姓悲痛萬分,為永志不忘他的功績,便將白起率兵鎮(zhèn)羌時所筑寨堡稱為“白起堡”。白起堡建于恭門鎮(zhèn)南峽口處突起的一座石嘴上,是張家川縣境內(nèi)唯一以歷史名將的名字命名的堡寨。 4、烽火臺 張家川,自古就是甘肅的東大門,也是由陜?nèi)敫实闹饕ǖ馈v代王朝出于軍事戰(zhàn)略方面的需要,在境內(nèi)廣筑寨堡,同時為了使各駐軍寨堡首尾相顧,協(xié)同支援,修筑了眾多的烽火臺,其中麻山梁烽火臺保存較為完整,臺體呈圓錐形,墩高15米,底圍90米,頂圍18米,夯土筑成,屹立山頂,大有“一覽眾山小”之勢。 5、邽縣故城 秦武公伐邽戎,置邽縣,治凰翔府,今恭門鎮(zhèn)城子村。 6、關(guān)隴古道遺址 關(guān)隴古道,橫亙于張家川縣與陜西隴縣之間,長約100公里,海拔2000米左右,現(xiàn)遺存有依稀可辨的原始古道,道寬3米,有的路段由石板鋪成,有的路段為亂石所埋,是絲綢之路南大道從長安進入甘肅的必經(jīng)之道,也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為絲綢之路上筑路水平最高、延續(xù)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道。 7、街亭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天,諸葛亮出兵伐魏,南安、安定、天水三郡望風(fēng)而降,曹魏舉國震驚,忙派兵抵御。諸葛亮派毫無實戰(zhàn)經(jīng)驗的馬謖去鎮(zhèn)守蜀漢咽喉之地——街亭(今張家川縣龍山鎮(zhèn)與秦安縣隴城鄉(xiāng)之間),結(jié)果馬謖死搬兵書教條,把軍隊駐扎街亭側(cè)面的山上(今龍山鎮(zhèn)西梁子),被魏國大將張郃包圍在山上,斷了水道,蜀漢軍不戰(zhàn)自亂,失了街亭。蜀漢軍進退無路,只能撤退,諸葛亮北伐失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