岫巖剪紙 日期:2013-02-18 11:40 作者: 來源:遼寧旅游 點擊:17 岫巖滿族自治縣地處遼東半島北,東接鳳城、東港,西臨海城、蓋州、營口,南連莊河,北與遼陽接壤。岫巖剪紙是富有藝術魅力的民間文化遺產(chǎn)之一。 岫巖剪紙是岫巖滿族民眾在長期的社會生產(chǎn)實踐中,逐漸形成積累的民間文化藝術。它在岫巖南部廣為流傳。 一、岫巖剪紙的歷史淵源 剪紙在岫巖有著悠久的歷史,真正形成岫巖民間剪紙的年代是在明末清初,乾隆年間最為流行,它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滿族農(nóng)家婦女,。分布區(qū)域較廣,每個村鎮(zhèn)甚至每個家庭都有剪紙作者存在。長期以來,岫巖剪紙與滿族民俗緊密相連,無論在婚喪嫁娶、時序節(jié)令、宗教禮儀等活動中,處處都閃爍著岫巖民間剪紙的亮點。 二、岫巖剪紙的基本內容 岫巖民間剪紙藝術是以滿族為主要特征的民間藝術,迄今已近400多年的歷史,長期以來,它的存在與發(fā)展與人們的民俗活動緊密相連。每當人們婚嫁迎娶都要剪上帶有龍鳳、鴛鴦圖案的大雙喜字貼在門旁、窗上和迎娶車上,并剪上“并蒂蓮花”、“百年好合”等有吉祥寓意的剪紙,以示喜慶。每逢春節(jié),家家都剪刻各色“掛箋”,掛箋或稱掛旗、掛錢,長約40厘米、寬5厘米不等,中間鏤刻云紋字畫,如豐、壽、福字,下端剪成犬牙穗頭,懸掛于門窗橫額或室內大廳等處,五彩繽紛,顯出喜氣洋洋的氣氛 另一方面,剪紙與人們群眾的日常生活非常貼近。鞋底、鞋面及服飾刺繡的花樣、炕圍花、墻花、拜佛用的紙人紙馬、辟邪用的圖案如獅、虎、雞、牛、門神等,可以說人們的生活中處處都離不開這些土生土長的剪紙藝術,這即是剪紙藝術生生不息的原因。民間剪紙作為裝點生活的飾物,實現(xiàn)了人們向審美境界的超越。 岫巖民間剪紙在造型技藝方面,是千百年傳承下來的,幾代甚至幾十代人積累起來的“底樣”為依據(jù)。在表現(xiàn)主題方面,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tǒng)題材,如福、壽、娃娃、魚等以及對稱、0等老輩傳下來的其它“規(guī)矩”,在岫巖剪紙中亦處處閃現(xiàn)。漁獵時與人們生活關系密切的飛禽走獸,如虎、鹿、熊、豹、馬、野豬,以及柞蠶等岫巖當?shù)氐奶禺a(chǎn),自然也成了岫巖剪紙經(jīng)久不衰的主題,形成了獨特的表現(xiàn)內容和藝術風格。 上世紀80-90年代,岫巖剪紙活動很活躍,剪紙大賽、剪紙展覽及創(chuàng)作班、研究班經(jīng)常搞,岫巖剪紙作品每年都創(chuàng)作數(shù)千幅好作品,岫巖剪紙藝人的作品也數(shù)次參加全國、省、市多級剪紙展,近千幅作品獲得各級展覽的一、二、三等獎、優(yōu)秀獎,近百幅作品被民間博物館收藏。 |
|
來自: 侗鄉(xiāng)人1961 > 《(3)民風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