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七言⑴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⑵,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注釋 ⑴三五七言:一種詩歌體式,其句式為“三三五五七七”格式。 ⑵寒鴉:《本草綱目》:“慈鳥,北人謂之寒鴉,以冬日尤盛?!?/p> 譯文 秋風凌清,秋月明朗。風中的落葉時聚時散,寒鴉本已棲息,又被明月驚起。朋又盼著相見,卻不知在何日,這個時節(jié),這樣的夜晚,相思夢難成。 作品介紹 《三五七言》的作者是李白,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84卷。在形式上,此詩就像是一首小詞,具有明顯的音樂特性。從創(chuàng)作機制方面分析,它應是一篇偏重作品形式特征的席間唱和詩。在詩歌體式上,李白發(fā)明的這種“雙片疊加式”的“三三五五七七”格式是在借鑒和總結了其他詩人應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經驗基礎上并結合自身歌辭創(chuàng)作的實踐體悟而獲得的成功。 創(chuàng)作背景 根據安旗《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此詩當作于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前人也有認為此詩是早于李白的鄭世翼所作,但反對者多。嚴羽的《滄浪詩話》中的“詩體”一章說道:“有三五七言。”自注云:“自三言而終以七言,隋世鄭世翼有此詩:‘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郭紹虞先生校釋曰:“滄浪所謂鄭世翼有三五七言,不知何據。案《詩人玉屑》無‘秋風清’以下各句,以從《玉屑》為是?!镲L清’云云,見《李太白集》,當是李作?!?/span> 賞析 此詩寫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詩人以寒鴉自比,表達了無限惆悵的心情。這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得凄婉動人。 此詩的體式許多人認為很像一首小詞,具有明顯的音樂特性。趙翼的《陔余叢考》指出了它和“江南春”詞牌的淵源關系。南宋鄧深曾依此調式填寫詞作,名為“秋風清”。清人還把李白這首詩當作是一首創(chuàng)調詞而收入《欽定詞譜》,云:“本三五七言詩,后人采入詞中?!?/span> 此詩只題作“三五七言”而不言及詩歌內容主題,可知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本是偏重作品的形式特征,即只要滿足全篇兩句三言、兩句五言、兩句七言的體式要求就能成詩了??梢哉f,詩題中已經包含了明確的詩體形式內涵。 但李白這首詩也不能算是創(chuàng)體之作,因為初唐時僧人義凈作有一首《在西國懷王舍城》,此詩因其體式特征而名為《一三五七九言》。李白的《三五七言》只是《一三五七九言》的變體,省去起首的“一言”和收尾的“九言”,即為“三五七言”。王昆吾在《唐代酒令藝術》中論證義凈詩為“唱和之作”。李白這首《三五七言》可能也是他與其他詩人的“唱和詩”。“三五七言”是對所酬和詩歌格式的限制,這是一個“總題”,眾人在具體創(chuàng)作時可根據所寫內容再命一個相應的詩題。 此詩即使不是創(chuàng)體之作,也是李白最終確立了“三三五五七七”格式作為一種獨特的曲辭格甚至成為一種時興詩體的地位。這不僅是因為他借鑒和總結了許多人應用三五七字句式的經驗,更得力于他自身歌辭創(chuàng)作中靈活運用此類格式的實踐體悟,因而他的《三五七言》能表現(xiàn)出“哀音促節(jié),凄若繁弦”(《唐宋詩醇》卷八)的藝術魅力。 此作另有一版本流傳: 秋風詞 李白 秋風清,秋月明, 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 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 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 譯文 秋天的風是如此的凄清,秋天的月是如此的明亮,落葉飄飄聚了還離散,連棲息在樹上的鴉雀都心驚。想當日彼此親愛相聚,現(xiàn)在分開后何日再相聚,在這秋風秋月的夜里,想起來想真是情何以堪;走入相思之門,知道相思之苦,永遠的相思永遠的的回憶,短暫的相思卻也無止境,早知相思如此的在心中牽絆,不如當初就不要相識。 賞析 在深秋的夜晚,詩人望見了高懸天空的明月,和棲息在已經落完葉子的樹上的寒鴉,也許在此時詩人正在思念一個舊時的戀人,此情此景 不禁讓詩人悲傷和無奈,這存流于心底的不可割舍的戀情和思念,反而讓詩人后悔當初的相識。這首詞是典型的悲秋之作,秋風、秋月、落葉、寒鴉,烘托出悲涼的氛圍,加上詩人的奇麗的想象,和對自己內心的完美刻畫,讓整首詩顯的凄婉動人。 古詩學堂改版了。改版后的欄目如下: 【經典賞析】這是我們的招牌菜,選詩必須經典,賞析必須精到。 【逢考必勝】這是中學生必讀版塊,每天做一些真題、模擬題,中高考關于詩詞的30-50分唾手可得。 【詩詞密碼】既是學生必須掌握、也是詩詞愛好者最為關注的文學常識和詩詞例話。 【名人軼事】本微信最好看的版塊,詩人傳奇、唐詩內幕盡錄于此。 【中華國粹】這里是國粹大觀園,將國學、古建、國畫、戲曲、中醫(yī)等一網打盡。 【我為詩狂】當代名人與古詩詞、我輩凡人與古詩詞,兩者之間不得不說的情緣。 【名家講堂】歡迎各論壇、各詩群名師積極投稿、開課及發(fā)表講義、詩評,這是對你及你的論壇、詩群的活廣告。同時可直接鏈接你們的群或者論壇。 【中華詩群】詩群人物、詩群喜報、詩群活動、詩群擂臺賽、詩群招生廣告等。歡迎各詩群投稿。 投稿請發(fā)郵箱:chuh@sznews.com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可以通過右上角的按鈕分享給您的朋友們。若想關注本微信,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的“古詩學堂”即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