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也成了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過,因為它的便捷,也給了騙子各種可能。從最早的集“贊”換獎品,到現(xiàn)在的假公眾號騙取個人信息,他們不停地研發(fā)新騙術、移植老騙術,混得風生水起。 微信這條路,到處都是坑,您得小心走好。躲過坑,就是“微信”;躲不過,就是“危信”。 目的是套取人們的真實個人信息 二維碼里藏木馬,盜取應用賬號、密碼等個人信息 該手段通過竊取用戶短信驗證碼,盜取微信賬號 騙子利用用戶粗心、有愛心、信任心等,實施詐騙 【研發(fā)新騙術】 微信上的詐騙,總是走在時代尖端,市場上流行什么,詐騙手段就出什么。有“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樣子,也形成了一個演變升級的趨勢。騙子的手越伸越長,從盜取個人信息到騙你轉出銀行卡上的小錢,甚至已經(jīng)直接把手伸進你的銀行卡里…… [點贊詐騙] 集“贊”換券 被強迫消費 去年,有網(wǎng)友向本報反映,一個打著“深圳康輝旅行社”旗號的公眾號,通過朋友圈發(fā)布“集‘贊’贏浪漫海南五天四夜游”的消息,涉嫌欺騙消費者。記者致電深圳康輝旅行社客服熱線,工作人員一聽此事就表示,這是騙人的,他們并沒有通過微信發(fā)布此類消息,發(fā)布該消息的微信號也是假冒的,他們已經(jīng)報案。 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此事已被國內(nèi)多家媒體曝光,有消費者使用集“贊”換來旅游消費券后,整個行程都是被導游帶去購物,強迫消費了1萬多元。 目的是為套取真實信息 這是微信上較早出現(xiàn)的騙局之一,經(jīng)過媒體與警方的多次報道和曝光,目前基本銷聲匿跡。 該騙局目的是套取人們的真實個人信息。騙局本身要求參與者將自己的電話和姓名發(fā)到微信平臺,一旦所征集的信息數(shù)量夠多了,該信息或網(wǎng)站就會自動消失。 警方提醒:一旦遇到需填寫個人資料的信息,請三思而后行,以免個人信息被不法分子騙取。 [二維碼詐騙] 掃掃二維碼 18萬被轉走 去年9月,市民張女士在掃二維碼時遭遇了陷阱。在淘寶交易過程中,賣家發(fā)來一個二維碼,稱必須掃描二維碼才能顯示商品信息。張女士也沒多想,便用手機掃了一下,并點了一下鏈接,可網(wǎng)頁一直沒有顯示出來。 當她再登錄支付寶賬戶時,發(fā)現(xiàn)密碼已被修改。隨后,支付寶、余額寶中的18萬元全數(shù)被對方轉走。 植入盜號木馬轉走資金 不法分子先將二維碼植入病毒程序,再以返利或降價為餌,發(fā)送二維碼給顧客。一旦安裝,木馬就會盜取應用賬號、密碼等個人隱私信息,再以短信驗證的方式篡改對方密碼,將對方賬戶的資金轉走。 警方提醒:手機不要隨便安裝不明程序,切莫貪小便宜。 [偽裝詐騙] 偽裝送電源 竊取短信驗證碼 近日,一則《小米電源免費送》的消息在廈門市民微信朋友圈中刷屏,也有不少市民發(fā)送該圖片給微信好友。據(jù)了解,要獲得該移動電源的前提,是要把該廣告圖片群發(fā)給每個微信好友,然后截圖發(fā)給公眾微信號xiaomi548。 不過,接到網(wǎng)友舉報后,記者搜索卻發(fā)現(xiàn),該公眾號已被注銷。而騰訊手機管家官方微博也表示:這是一次并不高明的詐騙,小米電源免費送是假的。詐騙分子只是想要竊取你的短信驗證碼,從而盜取微信賬號,使你的微信錢包和捆綁銀行卡等受到威脅。 偽裝官方微信盜取賬號 不法分子在微信平臺上取類似“交通違章查詢”、“人民曰報”這樣的公眾賬號名稱,并使用與真正的公信號同樣的頭像,讓人誤以為是官方賬號,進行詐騙。 該手段通過竊取用戶的短信驗證碼,盜取微信賬號,使用用戶綁定好的銀行卡和微信錢包等。甚至將冒充用戶向通訊錄中的好友發(fā)起“攻擊”,騙取更多錢財。 警方提醒:市民轉發(fā)類似信息時要注意甄別,一方面看內(nèi)容是否符合邏輯,另一方面要看發(fā)送方是否經(jīng)過身份認證。 【移植老騙術】 事實上,在微信不僅有新騙術的研發(fā),也有不少老騙術正在被移植。如微信代購詐騙、假貨詐騙、假身份“克隆”詐騙等等,多數(shù)都是由之前在淘寶網(wǎng)、拍拍網(wǎng)上“走紅”的騙術移植過來的,內(nèi)容大同小異,只有由頭和詐騙地點被更改。 【案例】 匯錢給供應商 卻沒拿到貨源 網(wǎng)友“小情人大幸福”是一名微商,與“供應商”談合作推廣時,“供應商”要求她需要提前囤貨,方可在微信平臺上推廣商品。價格與貨量都談妥后,網(wǎng)友“小情人大幸?!绷⒓唇o“供應商”匯款,但對方不但沒有提供貨源,還將她拖至黑名單。 無獨有偶,市民蘇小姐接到了一個微信頭像和名字都與閨蜜相同的微信號,發(fā)微信借錢。因為是最要好的閨蜜,她也沒多想便給對方賬號匯了500元過去,后來就沒下文了?!爸笪覇柫宋议|蜜才知道,那個號碼是假的,她并沒有找我借錢,也沒有收到我匯出去的錢?!?/p> 【提醒】 老騙術有新載體 有問題要多核實 民警告訴記者,類似網(wǎng)絡代購談妥價格后收到錢就“跑路”、微信用戶被“克隆”并向好友“借錢”、傳播“走失”、“領養(yǎng)”信息等等,均為往年在社區(qū)論壇、網(wǎng)購網(wǎng)站上常見的騙術,騙子僅僅是利用了用戶粗心、有愛心、信任心等,實施詐騙。 為此,警方提醒用戶們平時要提防這些微信騙子,有事多找朋友核實,甚至見面。此外,在涉及填寫個人信息、銀行卡賬號密碼時,一定要慎重。 文/本報記者 陳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