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口民宅,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及歷史紀念建筑物類,編號88/36,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時代:明。地址:安徽省歙縣(現(xiàn)為安徽省黃山市)。
1982年,為集中保護明代徽派建筑,將分散在歙縣和徽州區(qū)的鄭村、許村、潛口、西溪南等地的十余處較典型卻不宜就地永久保存的明代建筑搬遷至潛口紫霞峰南麓進行復原。該工程自1984年開始,到1994年底,先后搬遷復原了三座祠堂(司諫第、曹門廳、樂善堂)、五幢民宅(方丈泰宅、蘇雪痕宅、方觀田宅、吳建華宅、羅小明宅)、一座路亭(善化亭)、一座石拱橋(蔭秀橋)、一座石牌坊(方氏宗祠坊)。
整個潛口民宅明代民居建筑群十余處建筑物保持了原單體建筑式樣。按照當?shù)貍鹘y(tǒng)村落布局,順地勢高低自然筑成,總體輪廓與地形、地貌、山水自然相諧,古樸典雅。
司諫第始建于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系明永樂初進士、吏科給事汪善的五位孫子為祭祖所建的家祠,磚木建筑,面闊三間,木構架用材宏大,雕刻精美,尤其楓拱宛如流云飛卷,顯示出明代營建風尚。上昂鋪作在江南明代大木作中極為罕見。
樂善堂,又稱耄耋廳,二進三開間磚木結構廳堂建筑,建于明代中期,是祭祖、老人娛樂和議事的場所。
羅小明宅始建于明嘉靖年間,相傳為刑部尚書羅應鶴家族的廳舍,三層明代磚木結構民居,平面空間布局靈活。
潛口民宅是個很糾結的題目。
文物保護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可移動。但現(xiàn)實中,也會出現(xiàn)移動這種情況。比較典型的,潛口民宅一定是一例。此外,還有著名的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因為原址建水庫,就遷往高處了。山西芮城永樂宮也是,由于興建三門峽水庫,被迫整體搬遷。
但潛口民宅又有所不同,它是將原先并不在一個地方的若干民居建筑,整合到了一面山坡上,完全改變了這些建筑的原生環(huán)境,完全將原來不相干的存在拼湊為一個看似緊密相關的整體。
這些建筑,如果不以這種方式進行保護,是不是一定會遭遇一個很差的結局?如果是,那現(xiàn)在的這個做法,至少還能接受。
但當?shù)卣块T顯然樂此不疲,在潛口民宅的對面,又擴大范圍,收拾出一個清代民居景區(qū),依然套用國保的概念,來了個魚目混珠。這就很差勁了。作為1988年評定的第三批國保潛口民宅,是有明確的范圍的。
潛口民宅進入國保的時間,也很有點意思。潛口民宅工程,始于1984年,結束于1994年年底。1988年進入國保時,復原工程其實只進行到半程,居然就國三了。如同一座在建的樓宇,建到一半,就得魯班獎了,真的是奇跡了。
評定星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