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虛濕因
治法: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處方:黃芪30克,黨參、白術(shù)、茯苓、澤瀉、防己各15克,益母草30克,山藥、苡仨各20克,大腹皮10克。
加減:尿蛋白多重用黃芪加赤小豆、蟬衣;腰以上胂甚加麻黃、杏仁、紫蘇;腰以下腫甚加椒目、車前子;腹脹甚加厚樸、木香;血尿加旱蓮草、血余炭。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上方共治療本型患者238例,完全緩解90例,基本緩解84例,好轉(zhuǎn)48例,無(wú)效16例,總有效率為93.3%。
常用成方:參苓白術(shù)散或黃芪補(bǔ)中湯。
(2)肺腎氣虛
治法:補(bǔ)益肺腎,解表祛邪。
處方:人參10克,黃芪、茯苓、白茅根、山萸肉、玄參各15克,桑葉、澤瀉、蟬茯各10克,山藥30克,甘草6克。
加減:咽痛加射干、板藍(lán)根;血尿加小薊;發(fā)熱咳嗽加麻黃、杏仁、魚(yú)腥草。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劑。
療效:上方治療本型患者共131例,完全緩解30例,基本緩解43例,好轉(zhuǎn)47例,無(wú)效11例,總有效率為91.6%。
常用成方:益氣補(bǔ)腎湯、黃芪桂枝五物湯、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
(3)陽(yáng)虛水泛
治法:溫腎健脾,行氣利水。
處方:附片(先煎)、仙靈脾、山藥、澤瀉各10克,白術(shù)、茯苓、車前子各15克,陳葫蘆30克,丹參、益母草各20克。
加減:形寒加巴戟天、仙茅;心慌喘促加葶藶子、桑皮、防己、澤蘭;血尿加白茅根;水腫已消,蛋白尿不消加金櫻子、益智仁;食后腹脹,腸鳴脹氣,加檳榔、枳實(shí)。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劑。
療效:上方共治療本型患者326例,完全緩解88例,基本緩解127例,好轉(zhuǎn)75例,無(wú)效36例,總有效率為89.2%。
常用成方:實(shí)脾飲、真武湯、濟(jì)生腎氣丸。
(4)肝腎陰虛。
治法:滋補(bǔ)肝腎,平肝潛陽(yáng)。
處方:生地、龜版、山萸肉、丹皮、牛膝各15克,白芍、生石決明(先煎)、丹參各30克,益母草20克,女貞子12克,枸杞子、蟬衣各10克。
加減:兼有頭暈?zāi)垦<犹炻椤^藤;咽痛加玄參;水腫加車前子、防己;鼻衄加白茅根。-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劑。
療效:上方共治療本型患者213例,完全緩解62例,基本緩解76例,好轉(zhuǎn)52例,無(wú)效23例,總有效率為89.2%。
常用成方:杞菊地黃湯或地黃飲子。
(5)氣陰兩虛
治法:益氣養(yǎng)陰和血。
處方:人參10克,黃芪、山萸肉、熟地、茯苓、旱蓮草各15克,山藥、丹參各20克,當(dāng)歸、枸杞子各12克。
加減:咽痛加沙參、麥冬;納呆腹脹加木香、砂仁;大便干結(jié)加玄參、柏子仁、生大黃。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劑。
療效:上方共治療本型患者199例,完全緩解76例,基本緩解56例,好轉(zhuǎn)44例,無(wú)效23例,總有效率為88.4%。
常用成方:參芪地黃湯。
(6)脾腎衰敗
治法:補(bǔ)益脾腎,降濁祛濕。
處方:附子1O克(先煎),人參10克(另煎沖),生大黃5~10克(后下),茯苓12克,枳殼、半夏、陳皮各10克,竹茹5克,生姜3克。
加減:腹脹加厚樸、砂仁;尿少加豬苓、澤瀉。
用法:水煎,分2次口服,每日1劑。
療效:上方共治療本型患者151例,完全緩解22例,基本緩解62例,好轉(zhuǎn)49例,無(wú)效18例,總有效率為88.08%。
常用成方:黃連溫膽湯或四君子湯合五子衍宗湯。
慢性腎炎病情復(fù)雜,有不同的病理改變及臨床表現(xiàn),而各型之間可以相互轉(zhuǎn)化,因此,在治療時(shí)宜隨證應(yīng)變,并應(yīng)充分發(fā)揮中西醫(yī)各種療法的特長(zhǎng),更好地提高療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