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1 概述
在超導斥浮型磁懸浮列車方面的研究,世界上首推日本。日本在磁懸浮列車技術的研究中,是與德國競爭的主要對手。早在1962年,當時的日本鐵路技術研究院就開始了對超高速鐵路系統(tǒng)的基礎性研究,曾試驗了多型式的車輛推進制導系統(tǒng),其中永磁直線電機驅動,空氣懸浮和磁性懸浮均取得了顯著的研究成果。最終在1970年他們認為,在時速400km~500km的高速鐵路系統(tǒng)采用超導斥浮型磁懸浮列車是合適的。 日本人研究超導懸浮技術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懸浮高度大、一般為100mm以上,因而對軌道的加工精度和整修工作要求不高。 2、排斥式自穩(wěn)定懸浮系統(tǒng),無需全域控制。 3、外部停電,只要有速度,車輛就不會突然停下來。 4、無須車載勵磁電源。 5、超導線圈是空心的,因此車輛重量輕。 基于上述理由,1971年3月7日日本國鐵技術研究所組裝了超導磁懸浮基礎研究試驗裝置。超導懸浮試驗表明了理論計算和試驗的一致性。從而開辟了與西德常導懸浮完全不同的系統(tǒng)。
1972年3月日本鐵道研究所進行了超導磁懸浮同步電機LSM200型試驗車的初步懸浮推進試驗如圖8-7,同年10月為慶祝鐵道開通100周年,公開了能乘4人,最高速度為60km/h的直線感應電動機的推進展示試驗。試驗車命名為ML100如圖8-8所示。 |
圖8-6 磁懸浮車驅動控制系統(tǒng)示意圖 |
1973年進行了導向和推進兩用方式的,速度為150km/h的穩(wěn)定懸浮。1974年制造了地面為一次側的同步電機推進,超導懸浮和導向ML100A試驗車,并首次進行了非接觸式懸浮走行試驗。在國鐵研究所內(nèi)除進行走行試驗外,還利用超高速軌道試驗裝置、直線電機的地面變頻試驗裝置、車輛運行位置檢測裝置進行了供電系統(tǒng),交-交流變頻器,位置檢測,車輛控制,空氣動力學等基礎分析和試驗工作。 1974年,日本在國鐵本部召開了懸浮鐵道會議,確定建設以走行時速為500km/h的7km宮崎試驗線。至1977年7月完成了1.3kmT型軌道線路,并用ML500型試驗車開始試驗。1979年線路延至7km。在宮崎線內(nèi),ML500試驗速度達517km/h(如圖8-9)為世界最高紀錄。證實修建500km/h以上的超導磁懸浮鐵道是可行的。此后,由于考慮到載客的需要,又加寬了車體。軌道斷面由T形改為U形。1980年11月MLU001實驗車(圖8-10)開始走行試驗。該車的特點是采用高性能超導線圈,并且懸浮,導向,推進采用同一個超導線圈,此外還簡化了超導磁鐵的結構,減輕了重量和縮小了體積,改善了冷卻裝置的絕熱性能,開發(fā)了輕型車載冷卻裝置。3輛編組走行速度達362km/h,2輛編組走行速度達400km/h。試驗證實了平穩(wěn)性、舒適性。校核了軌道加工允許偏差及感應受電等技術問題。至此,1號車乘客達10000人,走行試驗往返7500次,總走行里程達40000公里。
1987年3月,在宮崎試驗線路開始了MLU200試驗車走行試驗。MLU002車體長22m,由于超導線圈性能的改善,線圈數(shù)目有所減少,并且采用集中布置。70年代中期,在空運需求不斷增長的狀況下,日本航空協(xié)會JAL提出了任務,要在市中心和機場間用減少噪音和廢氣對環(huán)境的影響的前提下,如何來更快、更舒適地輸送乘飛機的旅客,因此,從1975年始,日本航空公司開發(fā)了HSST技術(High Surface Transportion高速路面運輸),用直線電機驅動的磁懸浮車HSST-01于1975年制成,時速達300km/h以上。1978年制成了HSST-02,該車試驗輸送3000人次,1983年制成了HSST-03號,該車于1985年的筑波國際工藝展覽會上展出,該車有48個座位,展覽會期間總共輸送參觀人員約600000人次。1987年又制成了HSST-04號。該車可容納70名乘客,該車先后在崎玉展覽會,橫濱博覽會期間展出,以后又發(fā)展了HSST-05號及HSST-100號。圖8-11分別為HSST-03,HSST-05及HSST-100型機的照片。圖8-12為該系統(tǒng)的示意圖,表8-3表示了HSST-100型的基本參數(shù)。
為進行實用化,實現(xiàn)東京-大坂1小時運行的時速為500km/h的目的,日本于1990年6月決定在山犁縣建造48.2km的實用超導磁懸浮鐵道試驗線,總拔款3000億日元。筆者于1998年赴日本山犁試驗線參觀時,已部分通車試驗。時速最高已達500km/h以上。
圖8-11 HSST各種類型
8.1.3.2 超導磁懸浮鐵道原理
在超導磁懸浮系統(tǒng)中,超導線圈裝在車上,而與其相互作用產(chǎn)生推進、懸浮、導向功能的各種線圈都裝在地面軌道內(nèi)。藉助這些線圈的作用,使車上超導線圈產(chǎn)生推進、懸浮、導向力,其示意圖如圖8-13所示。懸浮線圈設在地面上,推進與導向兩用線圈設在軌道內(nèi)側,超導線圈裝在車輛框架的外側。整個超導線圈及其冷卻壓縮機的組成見圖8-14所示。圖中超導線圈順著超導磁鐵布置,在磁鐵的上方有液氦冷卻罐供給液氦來冷卻超導線圈。 1.推進原理 采用直線同步電機(LSM)做為車輛的推進動力。安裝在車上的超導線圈起勵磁線圈作用,軌道內(nèi)側安裝推進線圈起電樞作用。由裝在變電所的變頻裝置給在軌道內(nèi)側的推進線圈供電,如圖8-13所示。隨車輛運行使推進線圈內(nèi)產(chǎn)生的電流有所變化,如圖8-15所示。從而對車輛的推進力加以控制。因為車輛的走行速度與供給推進線圈的電流頻率成正比,其推力的大小又與該電流的幅值成正比,所以推進線圈電壓的相位控制應與推進線圈的電流相位相同。檢測地面軌道線圈與車上超導線圈的相對位置進行控制。如改變流通電流的方向,則會產(chǎn)生再生制動力,還可使車輛的動能送回電網(wǎng),也可采用電阻制動消耗制動能量。
|
|
2.懸浮原理 超導懸浮也叫電動懸浮,如圖8-16所示。與車輛超導線圈旁邊放置有地面短路線圈(也稱懸浮線圈)。車輛由直線同步電機推進。當車輛有了速度時,則與懸浮線圈相交鏈的磁通必有所變化,如同發(fā)電機原理一樣,磁通變化在懸浮線圈內(nèi)產(chǎn)生電流與超導線圈間發(fā)生作用,從而產(chǎn)生了排斥力,即產(chǎn)生懸浮力。同時,懸浮線圈也由于流過感應電流而產(chǎn)生焦耳熱,從而消費能量。對車輛來說,這種能量消耗將以運行阻力(磁阻力)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線圈的交鏈磁通、電流、電壓的波形如圖8-17所示。超導線圈與懸浮線圈的作用力,如圖8-18所示。懸浮力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達到一定的速度幾乎成為定值,做為運行阻力的磁阻力卻在某一速度下達到最大值,然后隨速度的提高反比下降、一定時間后相應的阻力及電能消耗成為定值。 懸浮力與磁阻力之比稱為浮阻比。對一定的懸浮系統(tǒng)來說,希望浮阻比大些為好。減小線圈電阻可使磁阻力減小。另外,為保持一定的浮力,采用所謂零磁通法,便可在不減少浮力的條件下,減小線圈電流的磁阻力。零磁通的原理如圖8-19所示。因為在這種方法中垂直布置超導線圈,且相對在懸浮線圈的中心線上下是對稱的。故稱這種方式為側壁式懸浮方式。在“8”字形線圈中,上下半部線圈的交鏈磁通將互相抵消,因而在線圈中無感應電流和懸浮力產(chǎn)生。向下移動超導線圈時,上下線圈間的交鏈磁通產(chǎn)生不均衡,交鏈磁通的差值與位移成正比。電流及浮力也與下降位移成正比。但另一方面,我們知道,懸浮線圈內(nèi)部損耗與電流平方,即與位移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在“8”字形線圈中產(chǎn)生的懸浮力與磁阻力之比值仍與位移成反比。當位移很小時,則有良好的懸浮磁阻比。 |
|
3、導向原理 導向的原理與懸浮原理相同,只是使左右線圈產(chǎn)生力的方向相差180℃,因而相對車輛中心線的任何左右位移時,將產(chǎn)生回復力。如產(chǎn)生懸浮力一樣,在沒有左右位移時不產(chǎn)生回復力。宮崎線的導向線圈布置原理如圖8-20所示。當車輛偏離中心位置時,左右兩線圈的交鏈磁通將不一樣,因左側右側電路相串接,于是產(chǎn)生了左右回復力,即導向力。 如將左右側的懸浮線圈相互聯(lián)接起來,便構成導向線圈與推進線圈共用的復式懸浮導向系統(tǒng)。圖8-20中的導向線圈比較窄,當上下兩段并列布置時,其高度便成為一樣的了。 4.技術特點 在超導磁懸浮系統(tǒng)中,推進、懸浮、導向線圈均為無鐵心的空心線圈,因此沒有鐵芯飽和問題,不加任何控制的磁通在空間是發(fā)散的,會產(chǎn)生三維空間力。但是,由于在車上裝有超導線圈,其結果導致推進、懸浮、導向三者均有作用,形成了地上線圈具有推進與導向,懸浮與導向的綜合功能。 (1)推進特點:做為同步直線電機勵磁用的超導線圈,極距很大,超導線圈長度與懸浮氣隙10cm相比是很大的,因推力與電流成比例,電流又與速度有關,所以在高速時有良好的推力特性。同時又因為產(chǎn)生推力的能量是由地面提供的,所以不存在受流問題。因此,在高速時能產(chǎn)生很大的推力。大家知道,同步電機的速度與控制頻率成正比,并且還要準確檢測與車輛位置相對應的地面線圈中電流的相位。 (2)懸浮特點:由于地面線圈的懸浮電流是由車輛通過時感應而產(chǎn)生的,所以懸浮系統(tǒng)是一個無需返饋控制的自穩(wěn)定系統(tǒng),而且懸浮氣隙又比較大,懸浮高度高,約為10cm,這是超導懸浮的優(yōu)點。 然而,在這種懸浮方式中,在車輛起動時,在低速運行條件下,不能發(fā)揮足夠的懸浮力,需要輔助支撐裝置,這是其缺點。 (3)導向特點:導向特點幾乎與懸浮特點相同,如果車輛在線路的中心線上運行,并不會產(chǎn)生導向能力和損耗產(chǎn)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