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政區(qū)的劃分是很頻繁的,或出于地域與文化,或源于經(jīng)濟與政治。遠的不說,就拿清末以降,中國的政區(qū)就在不停的變換。相比大家對這些名字都有印象“熱河”、“察哈爾”、“西康”、“綏遠”等等,但是究竟他們何時建立,何時消失的,恐怕很多人就無從說起了。
在西康省涼山彝族自治區(qū)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當選的自治區(qū)政府委員在掌聲中登臺就職。(1952年)
西康省: “跑馬溜溜的山上……”《康定情歌》讓這座川西小城蜚聲海外,然而還有多少人記得,康定曾經(jīng)是一個省會,它見證了中國歷史上一個已經(jīng)消失了的省份—— 西康省。
民國廿八年(1939年)西康省銀行伍圓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西康省銀行藏幣半圓
西康省,簡稱康,為中華民國的一省,延續(xù)清朝制度所設置的22省之一,設置于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是內(nèi)陸進入西藏的要道,有重要的軍事意義。 1949年,國民黨當局敗逃臺灣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繼續(xù)管轄西康省,后于1955年廢止,分別并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qū)(時稱西藏籌備委員會)?,F(xiàn)在有學者開始討論恢復西康省?;鞠喈斢诓匚幕械目祬^(qū),多數(shù)地區(qū)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本區(qū)為藏文化中的康區(qū)。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川滇邊務大臣傅嵩林在奏折中,首次提出建立西康省,西康省名由此而來。
省會初為康定縣,實際上駐雅安縣(今四川省雅安市)。民國20年(1931年)4月改駐巴安縣(今四川巴塘縣政府駐地夏邛鎮(zhèn))。民國24年(1935年)7月遷雅安縣。民國25年(1936年)11月遷康定縣。
早已取消的西康省1953年4月16日:發(fā)往河南省博愛縣的實寄封
西康地處高原,位于西藏和四川之間,有五十三萬五千平方公里,比五個浙江省還要大。從1939年建立到1955年撤銷,西康省在歷史上只存在了16年。 西康建省,明末清初就有倡議。1935年(民國24年)7月2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在雅安成立,劉文輝任建省委員會委員長,次年遷往康定。在劉文輝的努力下,西康省政府于1939年(民國28年)1月1日正式成立,劉文輝任主席,省會設在康定。1949年12月9日西康省解放。
1938年,民國西康省委員長劉文輝全家照
1955年9月西康省正式撤銷,金沙江以東各縣劃歸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各縣劃歸西藏自治區(qū)籌備委員會。從民國到新中國,西康省的建制共存在了16年9個月。
西康省雅安縣人民政府 農(nóng)林勞模紀念章
廖志高(1913.05~2000.08.28),男,漢族,四川省冕寧縣人。193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隨中央紅軍參加長征。先后任四川工委副書記、川東特委書記,西康省政府主席、軍區(qū)政委,四川省委第三、第一書記,福建省委第一書記、福建省革委會主任、福州軍區(qū)政委等職 1950年西康省由西南軍政委員會領導 【轄區(qū)】 康定、九龍、義敦、瀘定、雅江、道孚、理化、稻城、瞻化、巴安、鹽井、甘孜、爐霍、丹巴、定鄉(xiāng)、昌都、得榮、武成、寧靜、察雅、貢縣、察隅、科麥、恩達、鄧柯、石渠、白玉、德格、同普、嘉黎、碩督、太昭、雅安、蘆山、西昌、鹽源、天全、寧南、滎經(jīng)、漢源、冕寧、昭覺、會理、鹽邊、越嶲、寶興、德昌、泰寧等48縣及寧東、金湯、普格、瀘寧4設治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