苣荬菜(拉丁學(xué)名:Sonchus brachyotus D C.)為菊科苦苣菜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全株有乳汁。莖直立,高30~80厘米。地下根狀莖匍匐,多數(shù)須根著生。地上莖少分支,直立,平滑。多數(shù)葉互生,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8~20厘米,寬2~5厘米,先端鈍,基部耳狀抱莖,邊緣有疏缺刻或淺裂,缺刻及裂片都具尖齒;基生葉具短柄,莖生葉無柄。頭狀花序頂生,單一或呈傘房狀,直徑2~4厘米,總苞鐘形;花全為舌狀花,鮮黃色;雄蕊5枚,花藥合生;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纖細(xì),柱頭2裂,花柱與柱頭都有白色腺毛。 瘦果,有棱,側(cè)扁,具縱肋,先端具多層白色冠毛。冠毛細(xì)軟。花期7月至翌年3月。果期8~10月至翌年4月。匍莖苦菜多年生草本,高30-60cm。 別稱:野苦菜、野苦荬、苦葛麻,苦荬菜、取麻菜、苣菜、曲麻菜 產(chǎn)地: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北、華北、東北等地。 生境:野生于海拔200米—2300米的荒山坡地、海灘、路旁等地。 食用方法:春季采嫩苗,洗凈炒食、或拌醬生吃,脆嫩可口,略有苦味;長大時(shí)可摘嫩莖葉,用開水燙軟后炒食,有清涼去火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