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為何總是費力不討好千百年來,支撐中國封建王朝延續(xù)運轉(zhuǎn)的“中樞神經(jīng)”是官政 官僚體制,這種體制不能說沒一點含金量,但隨著時間推移和開明時期不再,其先天“四大劣根”根深蒂固:侵占性、壟斷性、低效性、保守性。 前兩種特性鑄就了官員“貪婪”與“兇殘”,后兩種特性則注入了“惰性”和“鈍性”。 在這種體制下,官員能不能做個好官? 這就好比這樣一問 不吃羊的狼,能活多久? 看看歷史上那些清官們的命運,便可一目了然。 就拿明朝嘉靖年間的御史大夫海瑞來說,那可不是“裝青天”,而是歷史公認“大清官”,即便從今天看,海瑞的品行也堪稱“正人君子”,他身居高位,不貪不占,穿的是布袍,吃的是糙米,甘愿當苦行僧,甚至不吃肉,甘當“素食動物”,但這樣一個“完人”,卻是“官場異類”,在大明朝廷,他屢撞南墻,頭破血流,死時連喪葬費都沒留下 無論活著還是死,境遇都比同朝的貪官慘。 這是為什么? 因為他沒有看清中國封建官僚制度的本質(zhì) 官民之間,如狼羊食物鏈,狼王是皇帝,群狼是官員,官員清正,等同不吃羊的狼,如何生存于官員“狼窩”中? 以皇帝及同僚們的眼光看,海瑞的問題出在“假戲真做”,他不清楚在此制度環(huán)境下,在皇帝及官僚集團心底,利益高于一切,道德只是青樓門前的“貞潔牌坊”。當官員形成“狼群”,一個官員繼續(xù)存活于這個群中靠的就不是對民負責,而是對集團中的其他人負責,因此他不需要道德,不需要清正,不需要廉明,甚至不需要能力,而最需要的是精于彼此利益的同伙人。 和海瑞同樣命運的歷代清官大都不明白 自己如此嚴格要求自己,做道德模范,不僅對社會風氣的好轉(zhuǎn)沒能產(chǎn)生多大影響,而且反倒使自己官場之路越走越窄? 而和海瑞不同道的貪官卻很清楚 你自己吃苦害親朋受累,怎么可能得到享樂在先的同僚發(fā)自內(nèi)心的響應(yīng)?你清高自律不與別人結(jié)黨營私,又怎么可能在官僚集團掌控國家的時代,進入權(quán)力的中心? 海瑞死別南京死時,“小民罷市百里不絕”,可見百姓與海瑞的感情很深。 然而,海瑞到底屬于哪一伙呢?是皇帝的人,還是百姓的貼心人?這可能是海瑞死前最費解的問題。他無法了然:皇帝與百姓,猶如狼王與群羊,永遠不可能“血濃于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