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rèn)識句子成分的錯位有利于分辨對仗的結(jié)構(gòu)形式。成分的錯位情形,大致如下:
①前置。有賓語前置、補(bǔ)語前置、狀語前置、分句前置等。例如:
⑴慈竹春陰覆,
香爐曉勢分。杜甫《天寶初》
這是賓語的前置。出句賓語“慈竹”,前置于動詞“覆”及其主語“春陰”之前;對句賓語“香爐”,前置于動詞“分”及其主語“曉勢”之前?;謴?fù)原序應(yīng)為“春陰覆慈竹,曉勢分香爐“。有時偏正結(jié)構(gòu)做賓語,前置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有時主謂結(jié)構(gòu)做賓語,前置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石鏡妻將照,仙書我借看。”(秦系《題王寧所居》)出句動詞“將”的賓語“照石鏡”,只前置了其中的“石鏡”;對句動詞“借”的賓語“看仙書”,只前置了其中的“仙書”
恢復(fù)原序應(yīng)為“妻將照石鏡,我借看仙書”。又如“弄珠見游女,醉酒懷山翁。”(李白《峴山懷古》)出句“見”的賓語是“游女弄珠”,但僅有“弄珠”這個謂語部分置于動詞“見”之前;對句“懷”的賓語是“山翁醉酒”,但僅有“醉酒”這個謂語部分置于動詞“懷”之前?;謴?fù)原序應(yīng)為“見游女弄珠,懷山翁醉酒”。
⑵楚塞三湘接,
荊門九派通。王維《漢江臨泛》
這是補(bǔ)語的前置。出句主語“三湘”的謂語“接楚塞”是個動補(bǔ)結(jié)構(gòu),其補(bǔ)語“楚塞”置于動詞“接”及主語“三湘”之前;對句主語“九派”的謂語“通荊門”是個動補(bǔ)結(jié)構(gòu),其補(bǔ)語“荊門”置于動詞“通”及主語“九派”之前。恢復(fù)原狀即為“三湘接(于)楚塞,九派通(于)荊門”。有時補(bǔ)語與賓語混合相對。如“神魚人不見,寶地語真?zhèn)?/b>。”(杜甫《秦州雜詩》)出句動詞“見”的賓語“神魚”前置于句首,對句動詞“傳”的補(bǔ)語前置于句首?;謴?fù)原狀即為“人不見神魚,語真?zhèn)鳎ㄓ冢毜亍薄?/font>
⑶玉樹群兒爭翠羽,
金盤少妾揀明珠。韓翃《送端州馮使君》
這是狀語的前置。出句的主語是“群兒”,謂語“玉樹爭翠羽”,是個狀動賓結(jié)構(gòu),狀語“玉樹”,被置于主語“群兒”之前;對句的主語是“少妾”,謂語“金盤揀明珠”,是個狀動賓結(jié)構(gòu),狀語“金盤”,被置于主語“少妾”之前?;謴?fù)原狀即為“群兒玉樹(下)爭翠羽,少妾金盤(中)揀明珠”。
⑷入鏡鸞窺沼,
行天馬度橋。韓愈《春雪》
這是分句的前置。出句是個偏正復(fù)句,表正意的“入鏡”本該在后,表偏意的“鸞窺沼”本應(yīng)在前,現(xiàn)在表正意的“入鏡”卻前置了;出句是個偏正復(fù)句,表正意的“行天”本該在后,表偏意的“馬度橋”本應(yīng)在前,現(xiàn)在表正意的“行天”卻前置了?;謴?fù)原序應(yīng)為“鸞窺沼(之時如)入鏡,馬度橋(之際似)行天”。
②后置。有主語后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動詞后置等。例如:
⑴竹喧歸浣女,
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這是主語的后置。出句的后半“歸浣女”是個主謂結(jié)構(gòu),但主語“浣女”卻置于謂語動詞“歸”之后;對句的后半“下漁舟”是個主謂結(jié)構(gòu),但主語“漁舟”卻置于謂語動詞“下”之后?;謴?fù)原序即為“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有時主語的中心部分帶著定語,可以把主語中心后置到句末,而所帶的定語仍留在原地。如“榿林礙日吟風(fēng)葉,籠竹和煙滴露梢?!保ǘ鸥Α肚刂蓦s詩》)出句的主語中心“葉”帶有定語“榿林”,對句的主語中心“梢”
帶有定語“籠竹”,而兩者所帶的定語留在原地不動,只是兩個主語中心各自跑到句末去了?;貧w原狀就是“榿林葉礙日吟風(fēng),籠竹梢和煙滴露”。
⑵色侵書帙晚,
陰過酒樽涼。杜甫《詠竹》
這是定語的后置。出句的“色”,是被定語“晚”修飾的主語中心,對句的“陰”,是被定語“涼”修飾的主語中心。這兩個主語中心留在原處,卻讓它們的定語“晚”和“涼”分別后置到句末?;氐较惹罢Z序應(yīng)是“晚色侵書帙,涼陰過酒樽”。有時主語中心的定語不止一個,也可能全部定語都后置。如“草濕姑蘇夕,葉下洞庭秋?!保樫e王《久客臨沂》)出句的“草”是被定語“姑蘇夕”修飾的主語中心,對句的“葉”是被定語“洞庭秋”修飾的主語中心,但這些定語都分別后置于句末,僅得主語中心留下在句首?;謴?fù)原先語序應(yīng)作“姑蘇夕草濕,洞庭秋葉下”。
⑶磨用陰山一片石,
洗將胡地獨(dú)流泉。李頎《屏風(fēng)各詠一物》
這是狀語的后置。出句的狀語“用陰山一片石”,本該位在動詞“磨”之前,被移置于動詞“磨”之后;對句的狀語“將胡地獨(dú)流泉”,本該位在動詞“洗”之前,被移置于動詞“洗”之后?;貧w原狀應(yīng)是“用陰山一片石磨,將胡地獨(dú)流泉洗”。
⑷白石臥可寢,
青蘿行可攀。白居易《秋山》
這是動詞的后置。出句的動詞“寢”離開賓語“白石”而后置于句末,對句的動詞“攀”亦離開賓語“青蘿”而后置于句末。恢復(fù)原狀應(yīng)為“可寢白石臥,可攀青蘿行”。
③分置。本該緊密結(jié)合,卻被分隔開來。有定語與定語的分置、定語與中心語的分置等。例如:
⑴百重含翠色,
一道落飛泉。駱賓王《簡梁大官》
這是定語與定語的分置。出句的“百重”、“翠”都是“色”的定語,被分置于動詞“含”的兩邊;對句的“一道”、“飛”
都是“泉”的定語,被分置于動詞“落”的兩邊。恢復(fù)原序便是“含百重翠色,落一道飛泉”。有時兩個定語被分置于中心語兩邊。如“盤燒天竺春筍肥,琴倚洞庭秋石瘦?!保扆斆伞抖‰[君歌》)出句的“肥”、“春”都是“筍”的定語,被分置于中心語“筍”的兩邊;對句的“瘦”、“秋”都是“石”的定語,被分置于中心語“石”的兩邊?;謴?fù)原序便是“盤燒天竺肥春筍,琴倚洞庭瘦秋石”。
⑵猿聲寒過澗,
樹色暮連空。(李端《巫山高》)
這是定語與中心語的分置。出句動詞“過”的賓語“寒澗”被分置于動詞“過”的兩邊,形成定語與中心語的分置;對句動詞“連”的賓語“暮空”,被分置于動詞“連”的兩邊,也形成定語與中心語的分置?;謴?fù)原序便是“猿聲過寒澗,樹色連暮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