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頸椎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不良習慣造成的慢性勞損性疾病。脖子如果長期氣血不暢,就會導(dǎo)致頭部的陽濁長期瘀積,而腳底的陰清卻沒法上升到頭部與陽濁進行交換。所以,有些人患有頸椎病的同時,還會伴有頭痛、頭暈等癥狀。這給生活帶來很大麻煩。那么如何自我預(yù)防和治療呢? 如果把脖子比成是一個交通要塞,它就相當于居庸關(guān),是人體氣血運行重要的樞紐。這個地方的氣血運行不通暢,就會影響到全身的氣血運行。 在按摩頸部時,把頭和腳上的穴位也按摩一番,治療頸椎病的效果就會好很多。 頭部和腳部穴位 頭上的百會穴和腳上的太沖、涌泉穴都要按一按。用拇指指腹按揉,每個穴位每天按揉3次,每次100下。堅持一段時間,效果就會很明顯。 治療頸椎病,為何要抓兩頭? 頸椎病很常見,十個人中有七八個人的頸椎都有毛病,只是有的人情況比較嚴重,有的人癥狀不太明顯而已。頸椎病比較常見的癥狀有脖子發(fā)僵發(fā)硬、手指頭發(fā)麻、胳膊發(fā)酸、頭不能左右轉(zhuǎn)動等。很多人想盡了各種辦法,疼痛就是沒有得到緩解。這主要是因為,他們覺得頸椎病就是脖子的問題,在治療上也只關(guān)注脖子,結(jié)果影響療效了。 其實,全身的經(jīng)絡(luò)和氣血都是相通的。脖子“上承頭部,下啟軀干”,起著一個橋梁的作用。所以,在治療頸椎病的時候,除了要推拿頸部的風池、風府等穴位,最好還要進行全身的調(diào)理,尤其是頭部和足部的按摩。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有這樣一句話,“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頭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意思是說,很多病雖然癥狀表現(xiàn)在這個部位,但病根兒卻不一定就在那里。這就好像“刻舟求劍”一樣,不能因為劍是從船頭上掉下去的,就在船頭上刻個記號,然后等船靠岸后再去撈劍,那是永遠也撈不到的。 另外,“頭為諸陽之會”,“足為諸陰之會”。意思是說,頭是陽氣集合的主要場所,而足底是陰氣沉底之處。因此,在按摩完頸部后,再去刺激頭部和腳上的多處要穴,可以讓陽氣下降、陰氣上升,從而加速氣血的循環(huán),對身心起到雙向調(diào)節(jié)的作用。 中醫(yī)有句俗話叫“抓兩頭、帶中間”,兩堆火之間雖然有間隔,但中間是熱的。其實,養(yǎng)生也是這樣,把頭和腳這兩端給維護好了,全身的經(jīng)絡(luò)暢通了,中間的氣血運行沒有阻礙了,病從何處來? 參片貼太淵穴 晚上睡覺前,將一片白參片搗碎,貼于兩手的太淵穴(位于手腕橫紋上,拇指根部),再用紗布固定好。第二天起床后再取下。對頸椎病有著很好的治療效果。(摘編于《為自己開方》) (責任編輯:賢亦) |
|
來自: 昵稱19797579 > 《頸椎病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