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雜談 如影隨形
如影隨形:像影子總是隨著人的形體一樣。比喻二者關(guān)系密切,不能分開?!豆茏印と畏ā罚骸叭还氏率律弦?,如響之應(yīng)聲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從形也。”
說蕭何是劉邦的得力干將不那么準(zhǔn)確,劉邦打天下靠的是韓信;說蕭何是劉邦的智囊也不那么準(zhǔn)確,劉邦聽從張良的計謀安定天下無虞;說‘漢初三杰’都是劉邦的親信,這話鬼才相信;張良仙游了,韓信掉腦袋了,只有蕭何如影隨形跟著劉邦,劉邦想得到事兒蕭何做到了,劉邦沒有想到的事兒蕭何也做到了,蕭何把自己的一生綁定在劉邦的這條船上。
劉邦起義之初,蕭何放下沛縣吏的架子輔佐劉邦平定天下。兵至咸陽,所有的將領(lǐng)都在爭奪金銀珠寶,唯獨蕭何再收集秦國律令圖籍。這些檔案的保存對劉邦建朝后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此時的蕭何,心中已經(jīng)構(gòu)建了漢王朝的藍圖。
霸王項羽兵多將廣,自立霸王分封諸侯,把漢王劉邦放逐到“兔子不拉屎”的窮地方,楚漢之爭爆發(fā)。打來打去,劉邦沒有沾到上風(fēng),缺一個統(tǒng)御三軍的天才人物。蕭何強力推薦韓信為大將,于是有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韓信善于用兵,“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把西楚霸王送上了望鄉(xiāng)臺。
漢朝建立后,丞相蕭何修改《秦律》為九章《漢律》取代劉邦的“約法三章”,基本國策成型。同時,協(xié)助劉邦平定割據(jù)勢力。典型案例就是配合呂后計殺韓信,于是有了“成也蕭何敗蕭何”的典故。
??谘源ㄕf:如果有人問我歷朝歷代哪一個丞相最稱職?我會毫不猶豫地把票投給蕭何。為什么呢?我跟你說,蕭何眼睛里只有江山社稷,沒有半點個人恩怨。推薦韓信為大將那是因為沒有比韓信更合適的人選,只有韓信能夠打敗霸王,幫助劉邦奪天下,知人善任是丞相的職責(zé)所在;天下已定,江山坐穩(wěn),平定割據(jù)勢力,韓信就成了必須搬掉的‘絆腳石’,除掉韓信,就是不摻雜個人私利的“天下為公”,這就是賢相應(yīng)該干的事兒;往前看,不要往兩邊瞅,過去的已經(jīng)過去了,過分的瞻前叫緬懷;過度的顧后叫企盼;緬懷和企盼多了,猶豫勢必占了上風(fēng),還能不能干點正事了?“舉大事不拘小節(jié)”不是說說就拉倒的事兒呀!古人也是活著那個時期的現(xiàn)實中,所以才有了后來的“蕭規(guī)曹隨”的另一個典故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