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脾胃大家董建華

 gmsnm 2014-11-18
一、治療胃脘痛的通降十法(一)理氣通降法適用於胃脘脹痛,時輕時重的患者。若情志不遂,肝鬱氣滯,導致胃失和降;或因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常而使胃氣壅滯,其中夾食、夾濕、夾痰雖間或有之,但以氣滯為主者,治宜理氣通降。董氏在香蘇飲一方的基礎上,適當加入通降之品,如枳殼、大腹皮、香櫞皮、佛手等,組成加味香蘇飲,作為治療氣滯型胃痛的主方,療效頗佳。方中以蘇梗、香附、陳皮為主藥,蘇梗入胃,順氣開鬱和胃,治胃脘脹滿有效;香附入肝,解鬱理氣止痛,治療胸脘脹滿作痛效果良好;陳皮理氣和胃化濕,為脾胃宣通疏利的要藥,具有能散能燥能補能瀉能和之功,同補藥則補,合瀉藥則瀉,配升藥則升,佐降藥則降,其與蘇梗、香附為伍,既能和胃氣,又可舒肝止痛,配枳殼以破氣消積,利膈寬中,能消胃脘脹滿,通大小便;佐大腹皮下氣行水,調(diào)和脾胃;香櫞皮、佛手二藥具有寬胸除脹止痛之功。以上諸藥相互配合,可以加強行氣、和胃、通降、舒肝、止痛的作用。

(二)化瘀通絡法適用於瘀血胃痛。癥見胃痛日久,久則入絡,以痛為主,痛點固定。胃為多氣多血之腑,外邪內(nèi)積鬱於其中,氣血必受其阻。一般初起在氣,以脹為主;久則入絡,以痛為主,當以化瘀通絡止痛為治。瘀血輕者,用金延香附湯治之,藥用金鈴子、延胡索、香附、陳皮、枳殼、大腹皮等。

而瘀久入絡的瘀血重證,用蝟皮香蟲湯治療,藥用炙刺蝟皮、炒九香蟲、炒五靈脂、金鈴子、延胡索、制乳香、制沒藥、香附、香櫞皮、佛手等藥行氣活血化瘀止痛。如兼脹者加大腹皮、枳殼,兼熱者加梔子,陰不足者加沙參,便結者加酒軍等,出血多者可加蒲黃炭、三七粉、烏賊骨、阿膠珠等化瘀止血,經(jīng)臨床驗證對胃竇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痙攣、消化道出血等均收到了良好的療效。

(三)通腑泄熱法適用於胃中積熱,大便乾結,舌紅苔黃者。胃為陽土,不論外邪或內(nèi)積,一有所阻,則氣機鬱閉,熱自內(nèi)生,此為有餘之火。燥熱相結,傳導失司,則大便乾結,治以通腑泄熱,給邪火以出路,取效最捷。常選用酒軍、黃連、黃芩、枳殼、瓜蔞、大腹皮、香櫞皮、佛手等藥,若氣熱口渴、大便不結者,去酒軍,加生石膏、知母;陰傷合增液湯,服後大便不暢者可以續(xù)進。

(四)降胃導滯法適用於胃失通降,膽汁上犯,濕熱蘊結,食積阻滯。癥見胃脘堵悶疼痛,口苦,舌紅苔黃膩。

膽木之氣,有賴於胃氣之降,才不得上逆。若飲食不節(jié),饑飽失常,情志不遂等導致胃失和降,則膽汁逆而上犯,胃氣愈加壅滯,食積胃脘,濕熱蘊結。本證是胃失通降在先,膽汁上犯於後,降胃才是治本之圖。治宜降胃導滯,藥用蘇梗、香附、陳皮、萊菔子、大腹皮、檳榔、焦三仙、連翹、荷梗、半枝蓮,濕濁者加半夏,熱重加黃連,痰熱加全瓜蔞,便秘加酒軍,兼瘀者合失笑散。

(五)滋陰通降法適用於胃陰不足,癥見隱隱灼痛,口乾,納少便乾,舌紅少苔。胃為燥土,邪客多熱,易化燥傷陰。胃痛日久不愈,氣鬱化火,亦灼傷胃陰。胃陰一虧,胃失濡潤,則失其和降,只有津液來復,胃氣才能下行。治療本證應以甘涼濡潤(但又不可過用滋膩),佐以行氣化滯之品,用加減益胃湯,藥選北沙參、麥冬、石斛、白芍、甘草、烏梅、丹參、香附、金鈴子等。

(六)辛甘通陽法適用於脾胃陽虛,癥見胃痛喜暖喜按,饑時痛甚,得食痛緩,舌暗苔薄,脈細弦或沉弦。胃病日久不愈,由實轉(zhuǎn)虛,由胃及脾。中土虛寒,肝木乘侮,由於氣餒不能充運,營虛不能滋榮,此時非甘溫不能扶其衰,不和營不能緩其急,治以辛甘通陽,培土泄木為重點。若有形之滯填塞其中,應先標後本,積去方可議補。故用加味黃耆建中湯為主,藥用黃耆、桂枝、白芍、炙草、飴糖、良薑、大棗、金鈴子、元胡、陳皮。諸藥合用,以使脾胃陰陽平調(diào),營衛(wèi)協(xié)和,氣血通暢,脾運胃健。

(七)升清降濁法適用於中氣下陷,癥見體瘦納少,食則不運,腹脹如墜,病久不愈。脾升胃降,合為後天之本。由於積勞積損,脾胃受損,清陽不升而下陷,濁陰不降而停滿,以致提攝無力,內(nèi)臟下垂,脾虛運化無權,胃中水穀停滯不化,胃失和降,氣機壅滯,此乃虛中夾滯。若一味補益升提,則胃氣愈加壅滯;如單用疏理,則胃氣愈加虛陷,胃亦隨疏隨滯。所以應脾胃同治,升降並調(diào),若腹脹便稀,以升清為主;腹脹便乾,以降濁為主,藥用黃耆、黨參、白朮、甘草、酒當歸、升麻、柴胡、枳殼、大腹皮。

(八)辛開苦降法適用於寒熱錯雜,癥見胃痛喜暖喜按,得溫痛減,舌紅苔黃。寒邪犯胃,胃陽被遏,氣閉熱自內(nèi)生,但寒邪未盡,復又傳脾,從陰寒化,成為上熱下寒之證。若純用清熱,則胃熱未除而中寒更甚;一味溫補則寒邪未散而胃火更熾,故宜寒熱互用以和其陰陽,苦辛並進以調(diào)其升降,藥用黃芩、黃連、半夏、黨參、乾薑、吳萸、枳殼、砂仁、陳皮,如果虛象不顯者去黨參,腸鳴便稀加白朮、扁豆,泛酸加烏賊骨、瓦楞子,痰熱者合小陷胸湯。

(九)平肝降逆法適用於肝胃不和,痰濁內(nèi)阻,胃氣上逆,癥見噯氣頻作或噁心嘔吐,大便乾結,苔膩。胃氣上逆,有寒熱之分,虛實之異,但總以本虛標實為多見。若胃失和降,痰濁內(nèi)阻,肝氣衝逆,胃氣壅滯,則上見噯氣,嘔惡;濁陰盤踞則中見痛痞;腑氣不行則下見便結,此乃虛實夾雜,本虛標實之證。胃虛宜補,痰濁宜滌,氣逆宜降,補瀉並用,兩相兼顧,藥用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薑、黨參、大黃、甘草、蘇梗、香附。

(十)散寒通陽法適用於寒邪犯胃,胃痛暴作,痛勢較劇,喜暖喜按,苔薄白。身受外寒或飲食生冷,則寒積於中,胃中陽氣被遏而不宣通,血因寒凝而不暢行,正邪交爭,故胃痛暴作。素有胃病復感寒邪,最多此證。此乃實證,治當溫散宣通,藥用良薑、香附、吳萸、蘇梗、畢澄茄、陳皮、生薑、砂仁。若寒食交阻,酌加焦三仙;化熱者加黃連,或改用辛開苦降法。

二、治療胃痞(萎縮性胃炎)的經(jīng)驗(一)胃痞壅滯,主用通降,慎用開破胃痞是指胃脘部痞塞滿悶、疼痛、嘈雜納少,大便或乾或稀的一種病證。慢性萎縮性胃炎常表現(xiàn)胃痞的癥狀。其病位在胃,與肝、脾關係密切。生理上,胃失和降,以降為順;肝主疏泄,調(diào)暢氣機;脾主升清,以升為健。若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肝氣鬱結,疏泄不利,均可直接影響氣機的通暢,三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如木鬱不能疏土,可致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調(diào);脾不升清,胃不和降,則升降氣機痞塞,或逆亂失常,導致氣滯中滿;脾胃不和,則木可侮之,使氣機乖常而生痞滿。其病因雖然復雜,但本病的發(fā)生主要與飲食不節(jié),喜進食熱燙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煙酒,情志不節(jié),鬱思惱怒,素體虛弱,勞倦內(nèi)傷或用藥不當,久病體虛等因素有關。病理上,胃氣壅滯,或肝胃氣逆,或飲食停滯,或寒熱錯雜,或寒濕內(nèi)聚,或濕熱蘊結,或?qū)崯巅諟?,腑氣不通,或胃虛脾弱,氣不暢運,均可導致胃痞的發(fā)生。治療之時亦遵循理氣通降為法則,具體用藥時既要區(qū)分上焦、中焦、下焦和氣滯所屬臟腑,又要區(qū)別藥性的寒熱溫涼。如病在上焦,用旋覆花、廣鬱金、柴胡、降香等;病在中焦,選用陳皮、枳殼、香櫞皮、佛手等;病在下焦,則選用烏藥、小茴香、檳榔、川楝子等。病在肝經(jīng),多用柴胡、香附、梭羅子等;病在脾胃經(jīng),多選用陳皮、香櫞皮、大腹皮等;病在腸道,則多選用木香、枳實、檳榔等。如需溫而通滯,採用烏藥、陳皮、木香、砂仁、蘇梗、畢澄茄等;若需涼而通滯,則選用枳實、川楝子、檳榔、荷梗等。因胃痞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故治療常先通後補,或通補兼施,做到補而不礙氣機,調(diào)氣而不傷正,慎用開破之品,如三棱、莪朮等藥。

(二)痞兼痛,氣血同病,調(diào)和氣血胃痞初起多見胃脘痞塞滿悶,觸之無形不痛,久之多兼有脹痛、灼痛,或刺痛。胃為多氣多血之府,外邪內(nèi)積,鬱於其中,氣血必受其阻。一般初起在氣,日久病由氣入血,導致氣血同病。

氣滯則血行不利,血行遲緩而形成血瘀。治療採用調(diào)氣以和血,調(diào)血以和氣之法,藥物可參照活血通降之金延香附湯和蝟皮香蟲湯加減化裁。

(三)痞滿壅塞,濕邪為犯,燥潤相濟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胃互為表裏,相互影響,相互為用,共同完成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功能。濕為陰邪,易首先犯脾,困阻脾胃,阻遏氣機,影響脾胃升降功能,導致痞滿的發(fā)生。

濕有內(nèi)濕和外濕之分,外濕由外來濕邪入侵所引起,內(nèi)濕則由脾虛而生。脾主運化,輸布水穀精微,脾氣虛弱,健運失職,運化失司,水穀不化精微,反為水濕。濕困於脾,反過來影響脾的運化功能,脾氣更虛,二者互為因果。在辨證時必須分辨是以脾虛為主,還是以濕困為主。病變過程中,如素體脾胃虛寒者,則濕邪易於寒化,多損脾陽,而陰虛火旺或胃腸積熱者則易於熱化,多耗胃陰。但濕為陰邪,濕盛則陽微,濕從寒化是濕邪致病的主要發(fā)展趨勢。治療應以祛濕為主,但有芳香化濕,苦溫燥濕,淡滲利濕,健脾化濕之分。熱化者宜清熱,寒化者宜溫燥。

癥見胃脘痞滿,納呆乏力,舌苔膩,脈濡滑者,宜芳香化濕為主,或佐以淡滲利濕、苦溫燥濕,藥用藿香、佩蘭、枳殼、大腹皮、香櫞皮、佛手、蘆根、焦三仙等??谇挥?、苔白膩者,宜加蒼朮、厚樸、陳皮、清半夏等苦溫燥濕之品;小便不利者,宜加茯苓、通草、車前子等淡滲之品;濕邪化熱,濕熱阻滯脾胃,氣機不暢,癥見胃脘痞滿,納呆乏力,口乾口苦,大便黏滯不暢,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膩,脈濡數(shù),宜清熱化濕,藥用黃芩、黃連、清豆卷、滑石、藿香、佩蘭、蘆根、香櫞皮、佛手、大腹皮、焦三仙等,大便乾結者,加用枳實、全瓜蔞或酒軍。脾失健運,水濕內(nèi)停,脾虛濕阻,氣機不暢,癥見脘腹脹悶,食後更甚,大便稀溏,苔薄膩,脈濡細,宜健脾化濕為主,藥用扁豆、木香、砂仁、藿香、佩蘭、生苡仁、茯苓、通草、枳殼、香櫞皮、佛手等。脾陽不振,腹中振水聲,加用肉桂、乾薑等。然芳化、苦溫、淡滲之品,均易傷陰,濕從熱化,熱又傷陰,故治濕的同時,董氏常加用蘆根之類,生津而不留濕,養(yǎng)陰而不斂邪,燥潤相濟,而達到治療目的。

(四)痞滿納呆,脾胃同病,健脾益胃食欲不振是胃痞最常見的癥狀之一,臨床表現(xiàn)初起見胃脘痞滿,食後加重,空腹時痞滿減輕,後期餐前餐後胃脘痞滿均甚,厭食納呆。胃痞之初,食滯內(nèi)停中脘,癥見胃脘痞滿而脹,厭食納呆,噯腐吞酸,大便瀉出臭汙如敗卵等。治以消食導滯法,藥用雞內(nèi)金、焦三仙、陳皮、清半夏、茯苓、萊菔子等。嘔惡噯腐者,加黃連、砂仁;大便稀溏者,加木香、砂仁、扁豆、炒白朮。食滯內(nèi)停,鬱久化熱,無形邪熱與有形燥屎互結於內(nèi),出現(xiàn)腹脹而痛,大便乾結難解,舌苔黃膩或黃燥焦黑,脈弦滑,當清熱通腑,理氣消脹,藥用酒軍、枳實、全瓜蔞、大腹子皮、香櫞皮、佛手、黃連、黃芩、火麻仁、焦三仙、雞內(nèi)金等。藥後大便仍不通者,加芒硝沖服;噯氣泛惡明顯者,加陳皮、清半夏、竹茹。胃痞中後期出現(xiàn)厭食納呆,董氏認為是病由胃及脾,屬脾胃同病,當分清病位主次。病以脾為主者,脾氣虛弱,健運失職,運化無力,不能「為胃行其津液」,飲食後加重脾臟負荷,脾氣更憊,導致清氣不升,濁氣不降。癥見脘腹痞脹加重,納化呆鈍,或脹有墜感,平臥則舒,神倦乏力等,胃腸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胃張力低下,蠕動緩慢,排空延緩。治療宜健脾益氣,藥用黃耆、黨參、土炒白朮、升麻、柴胡調(diào)整脾胃運化功能,加枳殼、陳皮等理氣消脹,以提高胃腸蠕動功能。氣虛下陷,墜脹較甚者,加乾荷葉、葛根以升陽舉陷。脾陽不振,受涼或生冷飲食痞滿加重者,宜予高良薑、香附、畢澄茄、甘松、吳萸、木香、砂仁等溫陽散寒,消脹除滿。

病以胃為主者,胃陰不足,濡潤失職,順降功能失常,癥見痞塞滿悶,或隱痛,知饑不食,舌津少,脈細或細數(shù)。胃液分析,胃酸分泌功能低下,胃鏡下胃黏膜變薄,顏色蒼白,分泌物稀少。治宜養(yǎng)陰益胃,理氣通降,藥用沙參、麥冬、白芍、石斛等濡潤胃府,枳殼、大腹皮、香櫞皮、佛手等理氣通降。胃有鬱火,胃脘灼熱者,加丹皮、梔子、黃連清熱瀉火,口乾、舌紅等陰虛明顯者,加用蘆根、烏梅、玄參等。

(五)久痞不愈,寒熱錯雜,辛開苦降傷寒之痞,多為誤下傷中,正虛邪陷所致。雜病之痞,多為久痞不愈,脾胃虧虛,寒濕內(nèi)生,復因邪滯
脾胃病的治療學習,從劉炳凡先生,到巫君玉、董建華先生等,都是當代大家,各有其精巧處。細微之處,尚在學習中,先擇取巫君玉先生之思路與經(jīng)驗抄錄如下:
巫君玉先生從醫(yī)50余年,廣泛地吸取了《內(nèi)經(jīng)》、傷寒、溫病的理論精華,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經(jīng)驗,尤其擅長治療脾胃病。主要表現(xiàn)在善用整體觀念論治脾胃病,特別是在舌診與脈診方面有著獨到的見解。他在治療上依據(jù)病變輕重程度,調(diào)整相應的用藥層次,組方善用健脾藥,常用行氣藥,配用苦寒藥,巧用消導藥,參用活血等藥物,使脾升胃降,寒熱適宜,陰陽調(diào)和,在臨床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辯證:整體觀念是核心脾胃病是覆蓋面較寬的體系性疾病群,由于中醫(yī)學與西醫(yī)學是不同的體系,對脾胃的概念,尤其是脾的概念并不相同,如果將脾胃病局限于胃和脾的器質(zhì)或功能性疾病,則將導致治療思路的混亂和辯證用藥的束縛,從而影響療效。巫君玉認為,脾胃病的診療,應按中醫(yī)學脾胃理論,從脾胃的生理、病理及其與其他臟腑的整體關系等各個方面去考慮。 
(一)脾胃病分兩類 脾胃病按脾胃與其他臟腑的關系分為兩大類:凡影響脾胃升、降、納、泄作用的,不論其外邪、內(nèi)因或其他臟腑影響所引起的,是脾胃病的一大類;如:噯氣、呃逆、嘔惡、痞滿、脘痛、腹痛、吞酸、吐酸、嘈雜、納少、納呆、消谷善饑、嘔血等。此類癥狀在臨床上較為多見,就西醫(yī)學的疾病來說,最常見于消化系統(tǒng)的各種疾病中,如消化道潰瘍、急、慢性胃炎等。 
由脾胃疾病面影響到其他臟腑、肢體的疾病是脾胃病的另一大類。此類病中,雖有些并不與脾胃直接有關,如“清氣在下,則生?泄”的泄瀉,“脾不統(tǒng)血”而出現(xiàn)便血、崩漏,“脾不下蔭”而出現(xiàn)的便秘,“脾不化濕”而出現(xiàn)水腫、痰飲,因“濕熱阻滯”而出現(xiàn)的黃疸、痿證,脾胃郁熱而出現(xiàn)的口瘡、口臭,以及脾不健運而導致的虛勞等疾病均可通過治療脾胃而收效。 
(二)脾胃病辯證要點 1.辯證細推癥狀  癥狀對于辯證起關鍵性的作用,同一癥狀可有虛實的不同,病機的不同。 
脘痛:常規(guī)以空腹痛、喜按為虛,夜間痛多虛多瘀,食后而痛多熱多實,定時刺痛多瘀,肝氣下注可見右少腹掣痛。胃潰瘍之痛,多見于食后1~2小時,十二指腸潰瘍則夜間空腹時亦作,兩者均得食即緩解。 
吞酸、吐酸、嘈雜:三者多為肝侮脾胃而“曲直作酸”。但有虛實之分,肝旺者酸重,脾虛者酸輕,或為口中多液之吞酸,亦有濕郁于胃而引起。證之臨床,單純之胃潰瘍多吐酸嘈雜,單純之十二指腸潰瘍則無此癥狀。 
噯氣、呃逆:呃逆多虛寒或暴寒阻遏中陽;噯氣為食滯阻于氣機,但有虛有實,實者口氣濁,食后多作,虛者口氣清而平時亦作。 
痞、脹、滿:“濁氣在上則生?脹”,胸脅苦滿,病涉肝膽;能食而脹者脾??;食后即脹者胃病,納少或不能納而脹者脾胃俱病。此均為氣滯,惟脹而實者有積滯。慢性胃炎大多食后即脹,稍重者日晡也脹。 
大小便:便溏多見于脾虛,便干或便秘多見于有熱象,先硬后溏多腸熱脾虛,便干而次數(shù)增多也同樣見于腸熱脾蔝,但有脾不下蔭之機,若脾胃氣滯,往往雖溏而不爽。溲赤多熱,溲清長多虛,溲濁臭重者,多為濕熱或痰滯。 
2.辯證精于驗舌  舌苔是五臟病變之外候,在辯證施治中應注重舌象的變化。 
舌質(zhì)方面:辨舌要注意嫩紅多屬陰虛津虧,淡紅多屬陽虛氣虛。 
舌體方面:瘦者多熱多陰虛,胖者需據(jù)舌色而分虛實;舌邊齒痕不能一概視為脾虛,其胖而色赤體充,為脾胃之熱,惟胖而體軟色淡者屬脾虛;舌體軟弱多虛,其痿癟、蜷縮之舌,脾胃病中不易見到。 
苔色及厚薄方面:除白濕、黃熱等而下之常情外,要注意舌苔出現(xiàn)的部位,舌中心無苔多屬脾胃陰傷,若苔厚中光為食滯或痰濁阻滯脾胃氣分,舌根大片光肅,多屬腎精不足;舌面光而滑潤,多為痰飲不化,不能認作陰虛,蓋痰飲在脾胃,使苔不能滋長;胃受稟不足,也可見舌光無苔。惟無苔而澀或光而色絳者為脾胃津液、陰分損傷,其程度遠甚于舌中心無苔,口渴不欲飲者兼見舌光紅而潤則病重矣。慢性胃炎之舌苔,近30%可于舌中脾胃區(qū)見到或黃,或白,或膩,或糙之緊貼舌面之舌苔,且化之甚或難。舌苔之黃潤無根,不可只作熱看,當兼求于虛,苔之白潤微罩黃,也不能只作熱看。濕邪郁之氣分而不化者,也有此苔。 
3.辯證注重切脈  脈象隨證和情緒而變,是中醫(yī)診病的特色之一,尤其是在脾胃病的辯證中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關乎脾胃本病的多見滑、弦、軟三種脈象,滑主痰、濕、食滯;弦主肝氣;軟注脾胃本虛。其中弦脈之見右三部者,往往新有恚怒;脘腹痛之劇者,亦見弦脈,加以丘墟穴壓痛明顯。 
4.辯證首辨標本  辯證首先就辨標本先后,如:脾胃先病而后痰、濕、食阻或痰、濕、食阻而后影響脾胃消化功能;肝旺克脾或脾虛肝乘;先氣后血則如暴怒動血,先血后氣則如血去脾虛;脾病及胃者如脾約,或脾不化濕而水濕傷胃,胃病及脾者如胃痛久而納少,而至脾虛。脾胃病久影響心肺,而肺失宣肅亦可影響脾運;腎陽虛可至脾失溫煦而運弱,而脾運弱亦至腎精不足等等。并且在標本先后中,既有虛實先后之分,更有先后重復互為因果及寒熱錯雜等情況。辨清標本先后,對治療有著指導性的意義。其次是注意情志、體質(zhì),如:恚怒可以傷肝,憂思可以傷脾,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凡此均可影響脾胃功能而成為致病因素。在體質(zhì)上,肥人濕勝,濕勝則氣易虛;瘦人多火,多火則易肝旺,亦為臨床用藥所需顧及這點。 
治療:組方巧,用藥活,重調(diào)護在治療脾胃病時,崇尚《內(nèi)經(jīng)》的治療原則:脾惡濕“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緩,急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對納運失常者分為:能納不能化者,其治在脾;能化不能納者其治在胃,既不能納亦不能化者,脾胃同治,治脾必開胃,治脾必調(diào)陰陽,即扶脾陽,益胃陰。 
(一)組方特點 
1.組方擅用健脾藥  在治療脾胃病時用健脾藥,如黨參、太子參、白術、黃芪等。脾胃乃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一有所傷,容易造成脾虛胃弱之熱,從而形成一系列的脾胃本病的癥狀及與脾胃相關臟腑的病理改變,所以需要時時顧及脾胃。健脾乃是治本之法。脾虛重者用人參2~4克,一般情況用黨參10~20克,有熱象的用太子參10~30克,偏陰虛的用西洋參,白術健脾,每方必用,有濕邪的用蒼術。如用上述藥后療效仍不明顯的,再加用仙靈脾、肉蓯蓉、枸杞子等煦育先天,脾腎同治,即所謂的腎火生脾土。 
2.組方常用行氣藥  在健脾的同時常用行氣藥,補脾不忘行滯。其一意義有兩方面:一是此類藥物理學本身有理脾和胃的作用;二是可預防補益脾氣的藥物所致壅滯,有仿李東垣枳術丸“寓消于補”之意,并能以行氣通達,使健脾等藥物發(fā)揮更大的效果。木香、砂仁、枳殼、厚樸、陳皮等最為常用,用量不宜過大,見效即可。木香、砂仁只用6~7克即可,煎藥時要后下,并不許敞蓋煎煮,以免藥性揮發(fā),以小量的藥物達到好的治療效果,同時還可減少香燥行氣藥的耗氣傷液所致的咽干、舌燥、氣短、乏力等而下之癥狀的出現(xiàn)。 
3.組方配用苦寒  在健脾的同時常配用苦寒藥,在甘補的同時用以苦瀉,一方面使補而不熱,另一方面,脾惡濕,用苦燥之。常用黃連、黃岑、虎杖、白花蛇舌草。最愛用的是黃連,劑量一般是6克,濕熱時必用,取其清熱燥濕之性能,特別是舌苔黃膩劑量可加大到10克;心煩時必用,取其清心除煩之性能;幽門螺旋桿菌試驗陽性的必用,現(xiàn)代藥理研究黃連有殺滅該菌的作用;泄瀉時必用,取其厚大腸的作用。 
4.組方巧用消導  治療脾胃病用消導藥量巫君玉先生的特點之一,如麥芽、谷芽、神曲、山楂、雞內(nèi)金等。用消導藥有三大好處:一是消食滯以和胃;二是防止氣、血、痰、濕熱諸邪與食互結;三是可以啟動脾胃納運之機,恢復脾胃之氣化,使患者有食欲。運用時突出一個巧字:在無食積時小量用,有食積時大量用,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兼有肝郁的用麥芽,小兒老弱用谷芽,酒濕積用神曲,肉食積用山楂,兼有瘀象更適合,萎縮性胃炎胃酸缺乏首選它。雞內(nèi)金消食又消石,結石患者先用它,劑量不宜過大,研成粉未效果佳。 
5.組方參用活血養(yǎng)血  對長期脾虛病人可配伍劉寄奴、赤芍、當歸、三七粉等,因為久病入絡,且氣血同源,在使用健脾藥的同時使用活血養(yǎng)血藥,使脾胃本身得到濡養(yǎng),又去腐生新,使瘀血去,新血生,特別是對萎縮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病人還有利于胃粘膜的再生及潰瘍的愈合。 
(二)用藥特點 
1.用藥有層次性 氣分病初起氣機郁滯,可用理氣法,迨至氣機壅滯不下剛用降氣之品,壅滯日久,氣結不散之時多用破氣藥;理、降、破之癥情輕重不同,選藥之和緩迅猛層次亦不同。若久延至氣虛,則藥品多選甘溫補氣,自與疏散之品更有不同,但補散之間,往往相寓使用,所謂“有制之師”,惟當求其主次分明,針對性強。 
胃病病機中有胃氣滯、胃運弱、胃陰虛之不同;氣滯運弱,藥多辛通甘溫,迨至胃陰不足,則辛燥之品不宜應用,當用酸甘化陰之品,如益胃湯等,若氣機仍郁,可選用香而不燥之品,如香櫞,佛手、梅花等。 
肝氣犯脾(胃),脾胃虛而肝來侮者,宜主治脾胃;郁而熱者清肝,郁而亢盛者平肝。清肝則如龍膽草、梔子;平肝則如石決明、龍齒之屬;肝陽之亢由肝陰不足者,輕則柔肝,得者養(yǎng)肝,柔養(yǎng)之藥養(yǎng)血補血之品,此源于“肝藏血”而來。所藏不足,陽自浮動,此時升疏肝氣之品,宜慎用;用亦當居佐、使之位,否則弊在耗陰。 
2.用藥有靈活性  在選用藥物上是很講究的,依據(jù)病情性質(zhì)、輕利的不同,選擇藥物不同,特別愛選有雙重作用的藥物,如連翹能清十二經(jīng)氣分之熱,又有開胃經(jīng)之結的作用。劉寄奴既化瘀,又有清化的作用等。藥物劑量隨疾病的輕重不同而不同。輕量時,做到輕可去實,起穿針引線的作用,如用砂仁,有時只用4克就能中病。重時可超出常量數(shù)倍,如生地用至60克,對陰虛久治不愈者效果很好??傊?,用藥要切中病機,恰到好處。 
(三)重視調(diào)護 調(diào)護是患者配合醫(yī)療所必須的措施,但醫(yī)者又必須主支關切,此中有“治未病”的因素。脾胃病形成的主要因素,不外情志、飲食、起居三方面的不利因素,這引起恰又影響到療效,所以必須囑患者保持情緒樂觀,忌恚怒、憂思,飲食要有規(guī)律,忌暴飲暴食、久饑過飽,忌酒辣油膩、生冷硬食,起居要寒溫適時,生活有序。 
(一)健脾法治療硬皮病 郝××,女,65歲。1997年2月6日初診。 主訴:胸腹皮膚發(fā)硬、色黑兩年,伴滿悶,不能彎腰?;颊邇赡昵耙蛐馗蛊つw發(fā)硬發(fā)黑,去協(xié)和醫(yī)院就診,診斷為硬皮病,即予口服潑尼松治療,癥狀無明顯改善且癥狀逐漸加重,現(xiàn)已不能彎腰,周身無汗,動則心悸,納少,便溏,日兩行,呃逆?;颊呒韧蟹涡牟∈?0余年,觀其四肢皮膚及面色瘀暗,胸腹皮膚灰黑,觸之如鼓皮,無彈性,舌質(zhì)淡暗,邊有齒痕,舌苔薄白,脈細、小、滑,證屬脾虛血瘀。治以益所,健脾,化瘀。方藥:生黃芪15克,黨參15克,白術15克,生地15克,當歸15克,赤芍、白芍各15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10克,劉寄奴12克,雞血藤25克,代赭石20克,玉竹10克,枳殼10克,生薏仁20克,7劑,水煎服。藥后諸證略有好轉(zhuǎn)。隨癥加減半月后,全身皮膚開始轉(zhuǎn)軟,膚色轉(zhuǎn)白,仍呃逆頻作,大使日兩行,舌質(zhì)紅,舌苔薄白,脈緊、小、滑,再以原方治療,上方黃芪量調(diào)至20克,加旋覆花10克,又服半月,皮膚情況進一步好轉(zhuǎn),且已能出汗,彎腰。上方隨癥加減治療一年后,患者全身皮膚基本恢復正常,活動自如,隨訪兩年未見復發(fā)。治療期間潑尼松用量每月遞減5毫克,直至停服。 
(二)歸芍六君子湯加減治療萎縮性胃炎48例 慢性萎縮性胃炎已被譽為認為是癌前期狀態(tài),胃粘膜腸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被確定為癌前病變。因此,對該病的治療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跟師期間,筆者總結了巫君玉先生長期臨床治療脾胃病行之有效的方藥,運用歸芍六君子湯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療效顯著?,F(xiàn)將治療情況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治療組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齡29~72歲,病程2~26年,主癥為胃脘隱痛、食納不振、納后脘脹、噯氣、舌質(zhì)淡、舌苔薄白、脈澀或滑。全部病例治療前均經(jīng)纖維胃鏡和病理組織學確診,伴有腸上皮化生44例,其中輕度14例,中度20例,重度10例。伴不典型增生1例。48例中同時伴脾性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24例。 
對照組10例,男6例,女4例,年齡30~60歲,主癥、病程與治療組相似。其中單純萎縮性胃炎的2例,輕度腸上皮化生的6例,中度腸上皮化生的2例,同量伴有不典型增生的4例。 
治療組:給予由黨參15克、白術15克、陳皮10、茯苓15克、黃芪20克、炙甘草6克、焦三仙45克、當歸15克、白芍20克、法半夏8克組成的基本方。 
辯證加減:腹脹明顯的加枳殼10克、砂仁6克(后下);腸上皮化生的加三七粉3克,不典型增生的加白花蛇舌草30克;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加黃連8克;胃酸缺乏的加烏梅10克。每日1劑,水煎服。 
對照組:給予猴菇菌片4粒,每日3次,伴有幽門螺旋桿菌陽性的加服阿莫西林0.5克,每日3次,服用兩周扣停服。 
兩組均以3個月為1個療程,服用1~2個療程,復查胃鏡。 
療效標準:癥狀基本消失,胃粘膜萎縮面積縮小2/3以上,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由重度轉(zhuǎn)為輕度的為顯效;癥狀減輕,胃粘膜萎縮、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有一項降低一級的為有效,治療前后各項無變化的為無效。 
治療結果:44例伴腸上皮化生治療有效的38例,其中顯效21例,占47.7%;有效17例,占38.6%;無效6例,占13.6%??傆行蕿?6.3%。28例子伴不典型增生治療有效果的21例,其中顯效的9例,點32.1%;有效的12例,點42.9%;無效7例,點25%??傆行蕿?5%。 

案例:李××,男,51歲,干部。胃脘隱痛兩年,納后脘用,時時腹脹噯氣,納食不馨,大便溏。胃鏡及病理診斷為中度慢性萎縮性胃炎,伴部分腸上皮化生。舌質(zhì)淡,舌苔薄白,脈脈緩而澀。辯證為脾虛氣滯,治法:健脾益氣。處方:黨參15克、白術15克、陳皮10、枳殼10克、黃芪20克、砂仁6克(后下),丹參20克,豬苓、茯苓各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焦三仙12克、三七粉3克、法半夏10克,6劑。藥后胃脘隱痛消失,完腹脹滿未盡除,舌脈同前,辯證同前,前方加木香7克,此后隨證加減治療,3月后復查胃鏡及病理為淺表性胃炎,未見胃粘膜萎縮及腸上皮化生,自我癥狀消失。 

討論:慢性萎縮性胃炎,是炎癥已累及胃粘膜深處的腺體,并引起萎縮的一種病變。期間,要經(jīng)過數(shù)月至數(shù)年的時間,而且必然會影響到粘膜細胞的正常功能,一定有自身營養(yǎng)不良,即所謂的脾胃本虛,在此病理基礎上直接造成脾胃的升降功能失調(diào),氣機紊亂,形成胃粘膜腸上皮化生.所以用健脾、益氣、養(yǎng)血的方法可改善脾胃本身的苗頭供應,恢復粘膜細胞的正常功能,是消除萎縮的方法之一。用理氣的方法,調(diào)整脾胃的升降功能,用活血的方法促進胃粘膜細胞的;再生,是治療胃粘膜腸上皮化生的方法之一。歸芍六君子湯為氣血雙調(diào)之劑,所治之癥狀與慢性萎縮性胃炎癥狀相符合。方中四君子、黃芪可健脾益氣;陳皮、半夏理氣運脾,消痞散結;三七粉、當歸活血養(yǎng)血,改善胃粘膜微循環(huán),促進胃腺體的再生;白芍配甘草緩急止痛,酸甘化陰,發(fā)送癥狀;焦三仙幫助消化,減輕脾胃之負擔;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抗突變。全方補瀉合施,氣血雙調(diào),有助于胃粘膜的修復與再生,藥證相符,故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愈合散治療消化性潰瘍52例 

近三年來,運用老師的自擬方“愈合散”治療消化性潰瘍52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臨床資料:52例均為反復發(fā)作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均有過消化道出血史,治療前均經(jīng)胃鏡確診。年齡最在的70歲,最小的16歲;病程最長的20年,最短的1年。其中十二指腸潰瘍36例,胃潰瘍16例。 

治療方法:服用本藥前行予辯證論治,服湯藥治療1~2周,癥狀緩解后服用本藥,無閉關的潰決患者可直接服用。 

愈合散的組成:黨參30克,黃芪30克,白芍30克,甘草20克,白芨30克,元胡30克,三七10克,瓦楞子30克。上述藥物共研細末,過80目篩,早、中、晚各服6克。兩個月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復查胃鏡。 

治療結果:治愈37例,占71.15%,其中兩個月內(nèi)治愈12例,4個月內(nèi)治愈2例,6個月內(nèi)治愈1例,有效12例,占23.07%;無效3例,占5.77%.總有效率為94.23%。 

案例:王××,男,35歲。1997年9 月3日初診?;颊邉ν幌绿弁?年余,痛在定時,饑時為甚,得食則緩,納少神倦,時有泛酸,大便溏,一日兩行。經(jīng)胃鏡確診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颊咂剿厥葹?,來診時面色少華,舌質(zhì)淡,舌苔薄白,有瘀點,脈弦軟,觸診無明顯壓痛,辯證為脾胃虛滯,肝為濕困,治以健脾和胃,理氣化濕。處方:黨參12克,白術12克,陳皮10克,生甘草6克,茯苓15克,元胡12克,煅瓦楞子15克,烏賊骨12克,白芍15克,川楝子10克,滑石10克,黃芩10克,蒲公英15克,砂仁6克,5劑,水煎服。藥后諸癥俱減,僅有晚間脘痛偶作。脈脈弦滑,舌質(zhì)淡,舌苔薄白,有瘀點。給予愈合散6克,每日3次。 

復診:復查胃鏡,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愈合。 

討論: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機理較為復雜,如血液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粘膜缺血壞死,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則易形成潰瘍。這與中醫(yī)學的氣化不足、血虛血瘀是相符合的。我們選用了“補氣生血生肌”的黃芪,健脾閑置氣的黨參,養(yǎng)血和陰、平肝止痛的白芍,能動急止痛的甘草,止血生肌的白芨,活血散瘀、行氣止痛的延胡索,行血止血、消腫止痛的三七,消瘀化結止痛的瓦楞子等,研為散劑,作為本病癥狀緩解后的長期用藥,達到止痛、制酸、止血作用,進而生血生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胃、十二指腸粘膜細胞的周轉(zhuǎn)、更新,使?jié)冇?。長期服用此藥可增強體質(zhì),提高免疫力,從而減少潰瘍病的復發(fā)。 

中醫(yī)的肝、脾、胃與消化性潰瘍的關系最為密切,三者不僅起病有先后,而且在疾病中互有影響,且有寒化、熱化、互虛、互實的轉(zhuǎn)化。臨床既要看其現(xiàn)癥,又要弄清其病史,這是中醫(yī)學的整體觀念。此外,還應考慮環(huán)境、習慣嗜好、情緒等因素。所以在本病的治療上,除重視藥物的治療外,還要配合勸說患者做到心情愉快,不過饑暴食,避免生冷辛辣食物。


案例都是腹痛的,蠻有意思。:)
第一例:陳某,女,67歲,09-12-29初診。1周來早餐時腹痛,身體蜷縮后稍有緩解,午飯和晚飯時無腹痛,伴有乏力,手足涼,大便干難解,易口干,舌淡苔薄白,脈緩。數(shù)年前行結腸癌手術。后患者自訴,冬天每天睡覺都用電熱毯,考慮大便干難解和口干應該和這個有關系。
從其舌淡脈緩而口易干和便干來分析應該有推運乏力和濡潤無權之陰陽氣血均屬不足之證。(王曉君)炙黃芪12g  當歸12g  桂枝9g  白芍12g  甘草9g  紅棗30g  杜仲30g  制軍6g  枳殼9g  川樸9g  七劑。
1周后復診,已無腹痛,乏力,手腳涼減輕,大便仍較干燥難解??偨Y:討論中大家對于此證屬虛沒有太大的疑議,處方上也有小建中湯和當歸四逆湯等建議,個人覺得當歸四逆湯的主癥不明顯,而歸耆建中湯的使用應該沒有異議,只是感覺上不需要合小承氣湯,誠如王曉君等人的意見,加重白芍的量來利大便;考慮到患者的年紀,增液湯也有應用的機會,只是要注意脾胃是否弱?(我LP前幾日用血府逐瘀湯加桑葉后,又腹瀉和腹痛的情況,可能跟胃弱藥寒有關系,加點干姜反佐一下可能更好;而在格非兄那里也看到一個老年人便秘,用增液湯后,腹瀉了一宿的情況,可能加干姜會更好)
第二例:楊某,女,54歲,09-12-29初診。1周來腹部時痛,具體位置不固定,自己感覺痛在皮膚之中,按之加重,口干口苦,雙側脅下有支撐乏力感,按之無明顯異常,大便偏爛。4年前行胃部2/3切除術。
柴胡12g  黃芩9g  姜半夏9g  干姜6g  黨參15g  炙甘草6g  紅棗6枚  葛根30g  白芍9g,1日1劑水煎服,分溫2次服。1周后來復診,服至第3劑時腹痛消失,至第6劑時雙側肋下支撐乏力感開始減輕。原來早晨起來必口干,飲1杯水,現(xiàn)已無口干喜飲。囑續(xù)服前方5劑,若諸癥消失,不必再服。后該患者未再來診。
初診時考慮過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因患者“口干”、“雙側肋緣下有支撐感”、“大便偏爛”,與“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相似,但考慮牡蠣所主之“脅下痞硬”,按診當有所觸及,且據(jù)“陽明病,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小柴胡湯證。故以小柴胡湯為主方,加葛根主下利,白芍主腹痛。
個人總結:我一看病例的時候因為看到有上寒下熱想到了柴胡桂枝干姜湯;但是,樓主本人的用法思路已經(jīng)說的很清楚了,也提到了取舍的原因,注意到LZ將柴胡湯中的生姜換成了干姜,應該是因為大便偏爛的原因,正如后面格非兄和曉軍兄討論中提到的,可以不用葛根;但是,因為腹痛的原因,應該加白芍。
第三例:王某,男,64歲,2010-5-10初診。體形中等偏瘦,腹部肌肉偏薄。自覺腹部肌肉經(jīng)常往脊柱方向貼,透不過起來,自行放松腹肌后,腹肌會自動再往脊柱方向貼,無明顯腹痛。
一診處方:淡附子12g 包,先煎  桂枝12g  赤白芍各20g  干姜9g  炙甘草12g  大棗30g 四劑。
考慮患者素有惡寒、汗出多、骨節(jié)痛等證,曾服用桂枝加附子湯好轉(zhuǎn),初診擬桂枝加附子湯合小建中湯之意。
2010-5-24二診,患者自訴前方無效。近日出現(xiàn)口干口苦,夜間喝幾次水,舌尖及咽部小膿點,舌質(zhì)略紅苔薄,脈細弦。
柴胡15g  黃芩15g  姜半夏12g  黨參10g  生甘草15g  紅棗15g  連翹20g  赤白芍各15g 七劑。
生甘草、連翹利咽消膿,芍藥主腹肌緊縮
2010-5-31三診,自訴腹肌緊貼感明顯減輕,原來呼吸都有困難、急迫感,現(xiàn)在感覺好了一半,口苦減輕,舌尖及咽部膿點減輕。素來常有張口便流口水。舌質(zhì)略紅苔薄膩,脈細略弦。
三診處方為二診處方,加干姜6g
2010-6-7四診,自訴腹中更為舒適,伴胸悶,口干口苦,以夜間為甚,左髖關節(jié)遇風則冷,腳趾與踝關節(jié)冷,常年小便時收不住,解完又想解,舌尖及咽中膿點仍有少許,脈弦較前減輕。
柴胡15g  赤白芍各15g  枳殼9g  炙甘草6g  黃芩15g  黨參10g  大棗15g  連翹15g  桂枝6g  十二劑。
2010-6-21五診,尿頻、尿急、不盡感基本消失,腹肌緊感十去有八。
個人總結:一診的情況,我個人是很難想到桂枝加附子湯,應為沒有提到惡寒等情況;但是,有人提出腹部肌肉偏薄----桂枝腹;同時,格非兄也提到患者都是些自覺癥狀 似乎可以用小柴胡湯;二診的信息倒是很支持用小柴胡湯,但是,按照后面的進展來看,正如格非兄提到的陳瑞春老先生的經(jīng)驗,用柴胡桂枝湯(支節(jié)煩疼,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可能更為合適。根據(jù)腹肌緊張,加芍藥;根據(jù)口水/小便的情況,合干姜甘草湯;根據(jù)舌尖和咽中膿點,加連翹;如果煩的情況較重,梔子應該也有應用的機會。
腹脹明顯者加川樸10 g,廣木香15 g;
腹痛甚者加延胡索15 g,川楝子12 g;
納差者加炒麥芽15 g,神曲15 g;
反酸燒心者加浙貝母15 g,烏賊骨30 g,煅瓦楞子30 g;
惡心嘔吐者加法半夏15 g,竹茹10 g,生姜10 g。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在线免费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欧美自拍中文自拍| 国产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粉嫩 |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黄片免费在线观看日韩| 亚洲中文在线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人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一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香蕉网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级片在线观看|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富婆又大又白又丰满又紧又硬| 日韩精品成区中文字幕| 色婷婷日本视频在线观看| 五月婷婷欧美中文字幕| 在线九月婷婷丁香伊人| 国产亚洲视频香蕉一区| 欧洲偷拍视频中文字幕| 色婷婷人妻av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永久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天堂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2019年国产最新视频|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三级黄| 欧美日韩少妇精品专区性色| 日韩一级一片内射视频4k| 久久青青草原中文字幕|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视频| 国产麻豆视频一二三区| 欧美在线观看视频免费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一个人的久久精彩视频| 视频一区日韩经典中文字幕|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精品| 日本高清加勒比免费在线| 91精品欧美综合在ⅹ| 国产精品免费视频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一区| 99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观| 午夜福利精品视频视频| 国产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粉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