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天居詩詞寫作講義第12講: 各位同學晚上好!課前我們先來講一下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 上節(jié)課的作業(yè)是: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沈佺期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下面我來詳細講解一下這首詩。 先簡單介紹一下作者沈佺期其人。沈佺期,唐代詩人,字云卿,相州內(nèi)黃人。上元二年進士及第。由協(xié)律郎累遷考功員外郎。曾因受賄入獄。出獄后復職,遷給事中。中宗即位,因諂附張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龍三年,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館直學士,常侍宮中。后歷中書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與宋之問齊名,并稱“沈宋”。他們的近體詩格律謹嚴精密,是律詩體制定型的代表詩人。原有文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沈佺期集》。沈佺期的代表作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這首《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本篇系模擬樂府舊題所作,故稱古意。古意就是指借托古以詠今的擬古之作?!短圃娖穮R》題為《古意》,《樂府詩集》題為《獨不見》。樂府解題云:“傷思而不得見也?!笨梢姟丢毑灰姟吩瓰闃犯畼纷V,內(nèi)容多寫離別及閨情怨思。全唐詩題為《古意呈補闕喬知之》,今從全唐詩。初唐七言律詩多從樂府詩中變化而出。這首詩體氣高古,穩(wěn)健中具有流宕之勢,自然渾成,非競章琢句者所可比肩,被歷代詩評家認為是溫麗、高古之佳篇,故后人推之為初唐七律壓卷之作。詩中寫的是一位少婦思念久戍邊塞未歸的丈夫,這樣的閨怨詩古往今來屢見不鮮,但沈佺期這首詩卻寫得情致婉轉(zhuǎn),色彩富麗,音韻和諧,具有不朽的藝術(shù)魅力。 題目中的“補闕”為官職。唐武則天垂拱元年置,秩從七品上,職責為對皇帝進行規(guī)諫及舉薦人才,與拾遺同掌供奉諷諫。分左右補闕,左補闕屬門下省,右補闕屬中書省。喬知之時為右補闕。喬知之是同州馮翊人,以文詞知名,所作詩歌,時人多吟詠之。著有文集二十卷,以《舊唐書·經(jīng)籍志》傳于世。喬知之有婢女名窈娘,美麗善歌舞,為武承嗣所奪。知之怨惜,因作綠珠篇以寄情,密送于窈娘。窈娘感憤,投井自殺。武承嗣于衣帶中見其詩,大恨,因諷酷吏羅織誅之。下面錄其詩以觀之:“石家金谷重新聲,明珠十斛買娉婷。此日可憐君自許,此時可喜得人情。君家閨閣不曾難,常將歌舞借人看。意氣雄豪非分理,驕矜勢力橫相干。辭君去君終不忍,徒勞掩袂傷鉛粉。百年離別在高樓,一旦紅顏為君盡?!贝嗽娊杈G珠故事寫自家遭遇,難怪窈娘看后,效綠珠而“感憤自殺”。以至武承嗣見詩大恨,終將喬知之置之死地。這首詩是沈佺期在得知此事后寫給喬知之的,以征夫遠戍喻綠珠之事。故結(jié)尾有“誰謂”一詞。這也是文壇一大公案。 首聯(lián)“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敘述簡練,比興自然。極力寫少婦閨室華麗芬芳,以海燕雙棲,反襯主人公的孤獨,以樂景寫哀,寓情于景。盧家少婦,名莫愁,是南朝民歌《河中之水歌》中人物,后用作少婦的代稱。原文如下:“洛陽女兒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織綺,十四采桑東陌頭,十五嫁為盧家婦,十六生兒字阿侯,盧家蘭室桂為梁,中有郁金蘇合香,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珊瑚掛鏡爛生光,平頭奴子提履箱,人生富貴何所望,恨不嫁與東家王。”第一句化自原《河中之水歌》,倘不知原詩則不解其意。郁金本是一種香料,用郁金花制成,和泥涂壁能使室內(nèi)芳香;玳瑁是一種海龜,龜甲極美觀,常用作裝飾品。海燕又名越燕,產(chǎn)于南方百越之地。每年春季北飛,入人家梁上筑巢。鳥類遷徙的原因很復雜,主要是因為冬季寒冷,南去覓食。而夏天因為原來的生存區(qū)域正值旱季,草木枯萎,于是不得不北飛以尋找更多的食物來源。如果是在四季氣候溫暖濕潤地區(qū)的燕子是不用遷徙的,在海南就可以看到四季從不遷徙的燕子。開頭兩句以重彩濃筆夸張地描繪女主人公閨房之美:四壁以郁金香和泥涂飾,頂梁也用貴重的玳瑁殼裝點。連海燕也飛到梁上來安棲了。本聯(lián)上句用比,下句用“雙棲”起興。“盧家少婦郁金堂”巧用古詩境界,言簡意賅、精妙入微地介紹了思婦的身世和處境。暗中指出少婦的家庭環(huán)境華麗溫馨,她的生活卻冷落凄清?!昂Q嚯p棲玳瑁梁”,一句反襯,興起了全篇無限綿綿的愁思。她寂然獨居空閨,哪里比得上相親相愛雙棲于梁上的燕子呢? 頷聯(lián)“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戰(zhàn)憶遼陽”繪景抒情,情景相生?!熬旁隆秉c出時令正值深秋,“催”字給人緊迫急促之感。“十年”見時間之久,“遼陽”見地域之遠,“征戍”見生活之艱苦,與“郁金堂”成對比。九月一詞見于《詩經(jīng)·國風·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砧即搗衣石,又名“女須砧”。寒砧意為“寒風中的搗衣聲”,一般是用來烘托一種蕭瑟、殘敗、凄涼的氣氛。多與戰(zhàn)爭相聯(lián)系,體現(xiàn)軍人遠征在外,家人綿綿的離恨和思念之情。遼陽是當時唐朝的東北邊塞。用“憶遼陽”婉轉(zhuǎn)的表達了少婦對遠戍遼陽的丈夫的思念之情。深秋九月正是趕制寒衣的季節(jié),這此起彼伏之搗衣的秋聲,聲聲撩人心緒。那陣陣飄落的樹葉,更使人觸目傷懷,平添蕭瑟之感?!昂璐吣救~”一句,造句十分奇警。分明是蕭蕭落葉催人搗衣而砧聲不止,詩人卻故意主賓倒置,以渲染砧聲所引起的心理反響。詩沒有直說砧聲“催人淚下”,卻說“催木葉”,于無理處見妙,于曲折中見奇。樹木無心而為之“催”,人何以堪?意在言外,含蓄婉轉(zhuǎn),砧聲本也無所謂寒暖的,加以“寒”字,就增強了詩句的感情色彩,鮮明地表現(xiàn)了思婦的心境。下半句寫她由趕制征衣的杵聲而想到到外出征戰(zhàn)的丈夫,“十年征戍憶遼陽”,自然地揭示出全詩的旨意。事實上,正是寒砧聲落葉聲匯集起來在催動著閨中少婦的相思,促使她更覺內(nèi)心的空虛寂寞,更覺不見所思的愁苦。夫婿遠戍遼陽十年,她的相思之苦也已十年。 頸聯(lián)“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分承上句,進一步闡發(fā)題旨。頸聯(lián)巧用地名作對,前方險惡,后方和平。“音書斷”則不知生死,“憶”中有憂?!扒镆归L”暗寓“愁”情。“白狼河北音書斷”,足上文十年征戍之意,“丹鳳城南秋夜長”足上文憶遼陽之意。白狼河即大凌河,在遼陽境內(nèi)。丹鳳城指長安,相傳秦穆公的女兒弄玉吹簫引鳳,鳳鳥落在秦都咸陽,因稱咸陽為鳳城,后人往往以丹鳳城代指京城。所以唐詩中的丹鳳城即指長安城。十年征戍,時間本來就夠長了,再加之音訊斷絕,生死難料,其情愈哀。夫婿音訊斷絕,他現(xiàn)在處境怎樣?命運是吉是兇?幾時才能歸來?還有無歸來之日?……一切一切,都在茫茫未卜之中,叫人連懷念都沒有一個著落。因此,這位長安城南的思婦,在這秋夜空閨之中,心境就不單是孤獨、寂寥,也不只是思念、盼望,而且還在擔心,在憂慮,在惴惴不安,愈思愈愁,愈想愈怕,以至于不敢想象。上聯(lián)中的“憶”字,在這里就有了更深一層的延伸。 尾聯(lián)“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意味猶長。流黃,指褐黃色的絹,這里指床帳。這兩句的意思是說:誰說我是因為內(nèi)心愁苦思念遠方的那個人不能入睡?其實是那天上皎皎的明月映照帷帳,夜明如洗,使我難以入眠?!罢l謂”二字用得十分巧妙,似乎少婦有點嗔怪自己多情的意味。其實是這樣的思念不能為別人所理解,只能深深的藏在心里。即體現(xiàn)了少婦的多情,也有一種含蓄的思念在里頭。從而使全詩有一種怨而不怒的寧靜,意境清幽柔和,顯得境界廣遠,氣勢飛動,讀起來給人一種順流直下的感覺。 這首詩雖是一首完整的七律,但受樂府影響很深。然而詩中多用寬對、流水對,亦不用起承轉(zhuǎn)合之法。我們先來看一下這首詩的平仄。 盧家少婦郁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全詩用下平七陽韻,韻腳是堂、梁、陽、長、黃。平仄無誤?!罢l謂含愁獨不見”一句是三仄尾,然而我們也說過,三仄尾不算出律?!蔼殹弊謱偃肼曇晃蓓嵅?,“不”字屬入聲五物韻部,“見”字屬去聲十七霰韻部。亦不同韻,故為合律。 “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币痪涫橇魉畬ΑS幸蚬P(guān)系,前后句有聯(lián)系,而且不能顛倒?!昂琛睂Α罢魇保澳救~”對“遼陽”并不對仗,但是我們說過古人并沒有現(xiàn)在的詞性的觀念。如果我們把“征戍”理解為外出征戰(zhàn)的人,那么就很好的理解了?!笆暾魇鶓涍|陽”一句我們可以翻譯為少婦思念在遼陽征戰(zhàn)了十年的丈夫。少婦思念的主體顯然應該是人,而不是“征戍”本身。所以這里的“征戍”看似動詞,實際上應該是理解為名詞。這樣理解的話,“寒砧”對“征戍”自然也就是對仗的了。至于“木葉”對“遼陽”就更明顯了,都是實際的東西,是名詞,也就是實詞。很明顯這兩句也是符合寬對的定義的。 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未拘于起承轉(zhuǎn)合,以“盧家少婦”起,甚有古意。首聯(lián)頗為奪目,以“郁金堂”“玳瑁梁”之堂皇反襯少婦之凄清,以雙棲之燕子對比少婦之孤單。頷聯(lián)為承句,出句從景過渡到事,以秋寒中的搗衣聲自然想到寒衣,想到征人,過渡得渾然。頸聯(lián)繼續(xù)承接上句,進一步拓寬詩意。尾聯(lián)出句以“誰謂”相問,陡峰急轉(zhuǎn),對句以景作結(jié)。首聯(lián)起,頷聯(lián)頸聯(lián)兩次承接拓展,尾聯(lián)轉(zhuǎn)合連用。可見變通之后亦為一法! 歷代詩評家都對唐詩七律第一的排名頗有爭議。其中最主要的爭論重點就在崔顥的《黃鶴樓》、沈佺期的《古意呈補闕喬知之》和杜甫的《登高》這三首詩上。就我個人而言崔顥的《黃鶴樓》平仄并不嚴格,以律詩而言,當排名第三。杜甫《登高》一詩格律嚴謹,對仗工整,意境深遠,可以居首。至于沈佺期的《古意呈補闕喬知之》,以閨情而寫邊塞,纏綿不失大氣,四聯(lián)都斷,卻又若即若離,更難得是渾然一體,純是妙手偶得,文本天成,排名第二自是當之無愧。 這首詩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下面我們繼續(xù)講解詩詞! 詩詞學習中的賦比興問題歷來都有很大的爭議。這個爭議大多是來自于兩個方面,一個是賦比興的定義,一個是賦比興的作用。 關(guān)于賦比興的最早記載見于《周禮·春官宗伯第三》:“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以六德為之本,以六律為之音?!碧拼追f達《毛詩正義》對此解釋說:“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笨追f達第一次提出了風雅頌為文體,賦比興為修辭手法的觀點。 后世章太炎、朱自清認為六詩是指詩的六種體裁。風指徒歌,賦是吟誦,比是對唱,興是合唱,雅是配器樂唱詩,頌則需要配打擊樂和舞蹈。劉麗文則將六詩看成詩歌創(chuàng)作的六種方法:風指學習詩樂;賦是認、記、吟唱歌詞;比是指教學生用詩歌的詞義諷諭美刺政治和引詩論事;興是以詩歌引導、啟發(fā)思想、修養(yǎng)身心,培養(yǎng)宗法意識;雅頌分別是朝廷燕享等正樂和祭祀中的歌舞。 六詩的具體含義已不可詳考,但僅僅從寫作的角度來理解肯定是錯誤的。傳統(tǒng)意義上是把賦比興作為修辭手法來進行闡述的,這里我們今天具體就這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賦的本義是貢賦,諸侯向天子獻上貢賦之時必須開具清單,面面俱到,清楚明了,以供天子接收時按清單點收。“賦”字原通“敷”、“布”、“鋪”、“陳”等義。若組成雙音詞,則“敷陳”、“敷布”、“鋪陳”等等也與“賦”義相通,也確實是鋪敘、陳述等意思?!百x”按朱熹《詩集傳》中的說法,“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薄睹娬x》鄭玄注中說:“賦之言鋪,直言鋪陳,今之政教善惡?!边@兩人所說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也就是說,賦是直鋪陳述,是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詩經(jīng)中《七月》敘述農(nóng)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再如“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奔词侵苯颖磉_自己的感情。這個也是賦。唐代許多詩人如杜甫的《北征》、《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三吏三別”,白居易的《長恨歌》與《琵琶行》,主要是用“賦”。敘事詩《孔雀東南飛》,除了發(fā)端兩句用“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起“興”外,通篇全用“賦”體,敘述維妙維肖、出神入化。這些都是使用“賦”體的典范。由此可見,賦就是直言其事,它所描寫的實物應該是真實存在,而且是不帶或者是很少帶有修飾的。它應該是和所要表達的意思緊密相關(guān)。 “比”通“譬”,是譬喻、比方、比擬的意思。也就是朱熹所說的“以彼物比此物也”。也就是說描寫的事物并不是詩人真正要歌詠的對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來表達詩人的思想感情。一般說,用來作比的喻體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于人們聯(lián)想和想象。比如說有人沒見過燒餅,比之與月亮,那么“圓的”這個形就出來了。如李白的“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币运鞒睿浅I鷦佣乙子诶斫?。再如李煜的“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即以兩種狀態(tài)與動作,博喻愁緒紛亂、難以排遣,更加生動?!对娊?jīng)》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碩人》連續(xù)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膚,“瓠犀”喻美人之齒等等,都是《詩經(jīng)》中用“比”的佳例。 “賦”和“比”都是一切詩歌中最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而“興”則是詩歌中比較獨特的手法。 “興”字的本義是“起”,因此又多稱為“起興”。起興的意思就是托物寓情,是寄托,是聯(lián)想,其作用是含蓄、蘊藉,是言有盡而意無窮。有些情感如果直言表達,容易窮盡。如果把情感寄寓在形象之中,讓讀者不知不覺地從形象中受到感染,更容易產(chǎn)生意味無窮的效果。起興對于詩歌中渲染氣氛、創(chuàng)造意境起著重要的作用?!对娊?jīng)》中的“興”,用朱熹的解釋,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nèi)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有時一句詩中的句子如果對于比興不易判斷時,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如果用于句首段首就是興。如《衛(wèi)風·氓》中“桑之未落,其葉沃若”就是興。大約最原始的“興”,只是一種發(fā)端,同下文并無意義上的關(guān)系,表現(xiàn)出思緒無端地飄移聯(lián)想。就像《秦風·晨風》,開頭“鴥彼晨風,郁彼北林”,與下文“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就很難發(fā)現(xiàn)彼此間的意義聯(lián)系。 “興”同時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因為“興”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lián)想而產(chǎn)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guān)雎》開頭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關(guān)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確定。又如《桃夭》一詩,開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寫出了春天桃花開放時的美麗氛圍,可以說是寫實之筆,但也可以理解為對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說這是在烘托結(jié)婚時的熱烈氣氛。這里面的興就包含了比的成分。但是因為位于詩的開頭,所以我們是把它作為興的。當然也不能就說只要是比的手法位于句首就是興。這個也是不正確的。這里需要用這樣的比喻產(chǎn)生的作用來考慮。比是用通俗易懂的喻體來解釋本體。興是用有相同感受的喻體來烘托詩詞本身的意境。甚至有的興就干脆和詩詞本身沒有任何聯(lián)系,連意境的烘托作用都不再有。當然這大多是早期的詩詞中這樣使用。后期大多是有關(guān)聯(lián)的。先取彼物不說自家感受,將應有的感覺蘊籍其中由讀者自生感覺。用境況說話,不發(fā)任何議論與感想,都留給讀者自然地就感覺到了,大概也算是感應的一種吧。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區(qū)別很難分辨,所以歷來對于比興關(guān)系的研究一向是難點。興從特征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 興中含比,即在“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起興句中也兼含有“以彼物比此物”的比喻在內(nèi)。興中含比,多用在詩篇的開頭。用來起興的物象本來與主題沒有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只是起觸媒作用,也含有一定的渲染鋪墊之意。但若與比一旦相結(jié)合,興中含比,那就和本題直接掛上鉤了。興中含比,要比單純地起興或單純地用比,則詩中意味倍增。興中含比,以興為主,比則從之。興中含比,常見于表示情愛、親情、離別之類的詩作中,多從外界景觀物象中觸發(fā)聯(lián)想。從興中含比所取的興象類型來看,有以動植物作比興者,也有以非生物或自然現(xiàn)象作比興者。 例如杜甫的《新婚別》的開篇就是這樣的:“菟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嫁女與征夫,不如養(yǎng)路旁?!币婚_頭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的起興,起興句中又隱含著“嫁女與征夫”的不可靠、不長久的比喻。這就是興中含比。 又如樂府《古艷歌》:“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边@首詩的前兩句即以動物起興,興中兼含比喻。寫棄婦被迫出走,猶如孤苦的白兔,往東去卻又往西顧,雖走而仍戀故人。后兩句是規(guī)勸故人應當念舊。 關(guān)于《詩經(jīng)·蒹葭》首句“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毛傳認為是興,朱熹《詩集傳》則認為是賦,這里我個人也是認為使用的是興。詩中用河濱蘆葦?shù)穆端Y(jié)為霜,觸動了思念“伊人”之情,凄清的秋景與感傷的情緒渾然一體,構(gòu)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境界。首句的作用更多的是烘托了一種氣氛,所以不能簡單的認為是平鋪直述。這種氣氛的傳達,不是比的手法可以造成的。所以比和興的關(guān)鍵區(qū)別,也正在于此。 歷代關(guān)于賦比興的解釋不盡相同。 鐘嶸在《詩品序》中說:“故詩有三義,一曰興,二曰比,三曰賦,文有盡意有余,興也;因物喻志,比也,直書其事,寓言寫物,賦也。宏斯三義,酌而用之。干之以風力,潤之以丹采,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痹阽妿V看來,賦比興都是文學的寫作方法。因為運用賦比興都要“干之以風力,潤之者丹采”,最終目的都是要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逼渲校瑢εd的又以“文有盡意有余”來解說,這就把“興”的含蓄蘊藉的文學功能說得比較清楚。這種看似說得不明不白的解說。恰恰揭示了“興”的文學功能,其實是十分有意義的。鐘嶸對“興”的這種解說影響很大,唐代以來的詩學實際上正是沿著“文有盡而意有余”的旨意往前推進。 漢代解釋賦比興最有代表性的是鄭眾和鄭玄兩家。鄭眾說“比者,比方于物。興者,托事于物?!彼选氨扰d”的手法和外在的物象聯(lián)系起來,認為“比”是修辭學中以此物比彼物的比喻手法,“興”是“起也”,即托諸“草木鳥獸以見意”的一種手法。論述雖較簡單,但總的說,是抓住了“比興”這一藝術(shù)思維和表現(xiàn)手法的特點的。鄭玄的解釋則不同,他認為:“賦之言鋪,直鋪陳今之政教善惡。比,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興,見今之美,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边@里,除了講“賦”的特點是表現(xiàn)手法上的鋪陳其事,比較符合實際外,其他的解釋則都跟政治、教化、美刺聯(lián)系起來,這就把一定的表現(xiàn)手法看成了某一特定文體的特征,用來解釋詩詞不免就會牽強附合了。 總的來說賦比興在一首詩中的安排要根據(jù)各需要而定??梢允紫扔觅x,然后通過比興支撐而后賦結(jié)進而推升,或再用興結(jié)尾,以求空靈淡遠?;蛘哂门d起,然后用賦,夾雜比,再以賦結(jié)尾?;蛳扔帽劝l(fā)端,再用賦直述,而后用興結(jié)尾。如此總總,全在自己把握??傊x比興這三法要交互運用,賦筆多了要么形如說教,要么文浮意移;比筆多了則意象混亂,略無題旨;興筆多了含渾不明,如墜霧中。所謂純用興則深,純用比則亂,純用賦則浮也就是這個意思。以比寄情托物,以興置景生情,以賦導引情緒。三者不可偏廢。 今天的內(nèi)容比較多,暫時就講到這里?,F(xiàn)在下課!謝謝大家! 今天的作業(yè)是:分析下面兩首詩每句詩分別運用的哪種寫作手法!并寫出理由。 早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終冬雪未銷。 江陵愁望寄子安 楓葉千枝復萬枝,江橋掩映暮帆遲。 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早梅 一樹寒梅白玉條,(言物,帶有感情色彩,賦) 迥臨村路傍溪橋。(言景不加觀感,興)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直陳其意,賦) 疑是終冬雪未銷。(曲陳其意,比) 江陵愁望寄子安 楓葉千枝復萬枝,(言景,由人生感,興起) 江橋掩映暮帆遲。(言景夾帶感覺,賦承) 憶君心似西江水,(取物比類,比轉(zhuǎn)) 日夜東流無歇時。(言景,由人生感,興結(ji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