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出乎震——神秘的龍山文化玉器和五帝時代的“帝”和“神”(三) 大汶口文化玉器 41、玉鉞。高18㎝,寬9㎝,厚0.8㎝。江蘇邳縣大墩子。南京博物院藏。這件玉鉞仍保留著南方玉鉞的模樣,長梯形,圓口,但器身較薄,是禮兵。
42、玉鉞:大汶口文化(約公元前4300-前2500年)。長19厘米、厚0.7厘米。1959年山東省寧陽縣大汶口文化遺址1號墓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這件玉鉞已形成了大汶口文化的特色,龍山文化的玉鉞后來多照這個樣子發(fā)展。
43、玉串飾。大汶口文化,山東鄒縣野店出土。山東省博物館藏。這是典型的大汶口作品之一,可以看到紅山文化雙聯(lián)璧的影子。
44、玉方鐲,大汶口文化。6.1*6.4*2.2。山東荏平城關(guān)鎮(zhèn)尚莊村。山東省考古研究所藏。從形狀上看,可能是一只玉琮改制。
45、玉人面飾。3.2*3.9。山東省滕縣大汶口出土。山東省滕縣博物館。 有著濃重的東北文化因素。
46、玉墜飾2件。長4.63、寬1.05-1.7、厚0.3-0.55厘米。安徽省懷遠縣龍王廟遺址出土,現(xiàn)藏于懷遠縣文物管理所。這是良渚文化的東西,上面刻著良渚式的豬龍,可能是一只破碎的蚩尤環(huán)改制。
47、玉雙璧,大汶口文化。長3.8、寬1.9、厚0.2厘米。安徽省蒙城縣尉遲寺遺址出土,現(xiàn)藏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這也是紅山文化南傳的證明。
48、玉鉞,南式的。長21.1、刃寬10.6、厚7.2、孔徑1.2厘米。安徽省五河縣申集鄉(xiāng)臺子山遺址出土,現(xiàn)藏于五河縣文物管理所。
49、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長11、寬0.7厘米。安徽省毫州市傅莊遺址出土,現(xiàn)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
50、玉刀,大汶口文化。長13.45、寬6.6、厚0.10-0.82厘米。安徽省蕭縣皇藏峪金寨遺址出土,現(xiàn)藏于蕭縣博物館
51、綠松石串飾。大汶口文化,典型的大汶口文化飾物,出土于一座高等級大墓。安徽省蕭縣皇藏峪金寨遺址出土?,F(xiàn)藏于蕭縣博物館。
52、江蘇省高郵市龍虬莊遺址出土的玉石器。大汶口文化??纯催@些璜和鉞,便知是長江流域的南方人群到達這里。
53、玉鉞。大汶口文化。長15、寬10.1、厚0.5厘米。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
54、黃玉鏟。長17.8、寬7.2、厚0.4厘米。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稍后龍山文化的玉圭,就是由這種玉鏟演變出來的。
55、玉笄或玉錐形器。長8.9厘米。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
56、玉臂環(huán)。直徑9.8、厚0.5厘米。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出土。這種扁平的璧環(huán),也是北方傳來的。
57、鑲綠松石骨雕筒。典型的大汶口文化作品。高7.7厘米。1959年山東泰安大汶口遺址出土。這種骨雕筒被認為是良渚玉琮的前身。
60、玉璇璣,大汶口文化晚期,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
61、玉璇璣,大汶口文化晚期,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 62、玉璇璣,大汶口文化晚期,山東膠縣三里河遺址出土。這是年代最早的璇璣,出土于膠州灣。所以,三里河是中國史前璇璣的發(fā)源地。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基本上與此物無關(guān)。因為“璇璣玉衡”原指北斗。日本人曾在遼東挖走了大量的璇璣,取名“牙璧”。一部分臺灣及香港學者從之,大陸亦有唱和者,而本博不以為然。日本人的漢學基礎太差,底蘊不足,沒有資格為這么一種重要的中國史前文物取名。本博認為璇璣與蚩尢環(huán)原本是同一物,發(fā)源于蚩尤族故地,即山東半島海濱。帝顓頊在東海之濱取代少昊之后,夏民族的祖先在蚩尤故地繼承了此物,并將它帶到了黃河流域以及中原地區(qū)。關(guān)于璇璣,本博以前有專文詳細介紹。 63、玉璧,大汶口文化,山東省廣饒縣傅家出土?,F(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4、玉鐲,大汶口文化,山東省廣饒縣傅家出土。現(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5、玉墜,大汶口文化,山東省廣饒縣傅家出土?,F(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6、玉墜,大汶口文化,山東省廣饒縣傅家出土。現(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7、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出土?,F(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玉錐形器是大汶口文化的典型玉器之一,此物后來傳到良渚,刻上了神象,又成為良渚文化的典型器物,與良渚玉琮齊名。本博曾根據(jù)此物的流傳,推斷良渚古國的建立者,其實來自山東。
68、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出土。現(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9、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出土。現(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0、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出土?,F(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1、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出土?,F(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2、玉鏟,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出土。現(xiàn)藏于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73、玉鏟,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仕陽出土?,F(xiàn)藏于莒縣博物館。
74、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墓地出土?,F(xiàn)藏于莒縣博物館。
75、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墓地出土?,F(xiàn)藏于莒縣博物館。
76、玉鉞,大汶口文化晚期,山東省莒縣棱陽河出土?,F(xiàn)藏于莒縣博物館。
77、玉方璧,大汶口文化晚期,山東省莒縣杭頭遺址出土?,F(xiàn)藏于莒縣博物館。這也是一件紅山系的作品。
78、玉飾片,大汶口文化,山東省莒縣陵陽河墓地出土?,F(xiàn)藏于莒縣博物館。在晚于良渚文化的浙江好川墓地中,也出土了一套與此極相似的玉片,它們都是鑲嵌于原始漆器上的裝飾物。這種玉片的形狀,與良渚玉璧上常見的“鳥立壇柱”圖案高度一致,因此可以推測它們具有神秘的宗教意義。
79、玉璧,大汶口文化。安徽省蕭縣藏峪金寨貴址出土。現(xiàn)藏于蕭縣博物館。如果不加說明,這個玉璧其實與良渚常見的玉璧相同。在安徽以及江蘇,??梢姷酱筱肟谖幕c良渚文化的交流。
80、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安徽亳州市傅莊遺址出土?,F(xiàn)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81、玉鐲。大汶口文化。安徽亳州市傅莊遺址出土。現(xiàn)藏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82、玉錐形器一組,大汶口文化。山東膠縣三里河出土,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83、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江蘇新沂花廳遺址出土?,F(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
84、玉錐形器,大汶口文化,江蘇新沂花廳遺址出土。現(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江蘇新沂花廳遺址,曾在同一地點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玉器。此地位于江蘇省的最北部而鄰近于山東東??h,羽山就在此地不遠。羽山,傳說大禹的父親鯀被祝融殺死于此,三年不腐,剖其腹而大禹出焉。這些當然是神話,據(jù)本博研究,鯀其實比大禹要早三百年以上,是大禹的祖先。鯀死后被當?shù)貪O民奉為東海之神,立廟祭禮,因其死于治水,故漁人懷之。后世傳說鯀化為玄魚,潛于東海,族人奉牙璋面朝東海以祭之,牙璋者,玄魚之尾也。
85、玉雙聯(lián)璧,大汶口文化,江蘇省海安縣青墩遺址出土。現(xiàn)藏于南京博物院。
86、玉瑗,大汶口文化。江蘇省新沂縣花廳遺址出土。南京博物院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