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齊云山下來,離開休寧,趁著夜色來到了相隔不遠的黃山市。
說來和黃山市真是緣分不淺,短短兩年里居然見縫插針的來了3次了,回想了下,上一次的走過的屯溪老街、看徽派大戲甚至周邊的呈坎、關(guān)麓、塔川的圖片都還躺在硬盤里沒空整理呢。行走四方,收獲頗豐,也患上了拖延癥,經(jīng)常得斷斷續(xù)續(xù)的分期分批的才能把一個目的地的圖文發(fā)完,比如,光一個南極旅行,就寫了快一年,到現(xiàn)在還有未完待續(xù)的部分,慚愧之極。 暮色里黃山市屯溪區(qū),最醒目的當是橫跨率水的徽派廊橋文峰橋,雖然在遍地古跡的屯溪,這座橋只是仿古新作,但是也不失為一道炫麗的風(fēng)景。今晚就住這里了,準備第二天跟著朋友去一探那個從發(fā)現(xiàn)至今依然成謎的“花山謎窟”。
從橋邊步行右轉(zhuǎn),不遠處就是古色古香的黎陽老街。這條老街分布著眾多的老宅深院,斑駁的老墻和青石板路,現(xiàn)在融入了許多現(xiàn)代的元素,成為人們喜愛的休閑街區(qū)了。
找到朋友的這棟老宅子,就是晚上下榻的地方。聽美麗文靜的女主人介紹,這老宅本是當?shù)赝粜栈丈痰募艺敃r偶然的機緣遇見并喜歡上了這里,于是就有了這庭院深深的“敘”。
在二樓的木廊窗口看下去,樓下的天井依稀還是原來模樣,中堂案上懸掛山水畫和楹聯(lián),昏黃的燈光里,幾個年輕人靜靜的相對坐著,玩手機。最遙遠的距離,不是你在千里之外,而是你在我的面前,玩手機。
樓上的灰瓦、窗欞,光影律動,古意盎然。
在樓下的后院,高墻下的小石桌椅,桂花香彌散的私密小空間。
我睡覺的臥室,雕花床屏,流水般的珠簾,如果房間隔音再靠譜些,我會更想在這里住幾天,嘿嘿。
木廊柱間的粉墻上是寫意荷花。
清晨醒來,瞥見花窗外的滴水瓦當上,恍惚是虎面的圖像。
晨曦透過的閣樓,那幾扇老窗后面,有閃現(xiàn)古裝小姐的幻覺。
迴廊幽深。
綠植青翠的葉子,點綴著老宅的空間。
幾朵枯干的蓮蓬,又錯落著什么思緒?
早起的陽光,暖暖的探進門邊。
坐在中庭,放松的享用完綠豆粥,再翻翻手機新聞,等著朋友來。
讓我驚奇的是,安靜的老宅里,居然清晰的從左手廂房里傳出響亮的蟋蟀叫聲,早已入秋,這秋蟲卻不愿消停。。。
也許有下次機緣,可以小住的話,帶上書,在這院里翻翻,打發(fā)漫無目的的時光。
走神
發(fā)呆
想心事
約定的時間到了,朋友準時來接我出發(fā),去花山謎窟。
聞名已久的花山謎窟其實就在黃山屯溪區(qū)東郊境內(nèi),沿著新安江南岸邊,有花山和雄村兩處古跡。穿過這座江上索橋,也就從徽派大院穿越到了上千年前的神秘洞窟。
花山謎窟原稱“古徽州石窟群”,近幾年被善于總結(jié)和發(fā)現(xiàn)的人們,歸類到與埃及金字塔、百慕大三角、諾亞方舟等世界上眾多世界奇觀謎境一起,它們,都正好處在北緯30度這條神秘線上。
朋友跟我說,她們小時候郊游的樂趣很多,可以騎單車去爬齊云山,也可以背著父母跑來鉆這些奇怪洞窟玩。。。
山道邊野果綠樹遍地,誰能知道這山里面,早已被不知來歷的古人掏空了!
我們進入的2號石窟又稱環(huán)溪石窟??戳私榻B,這地下洞窟居然有4800平方米,洞深達146米,而且還被開鑿成了樓上樓下兩層,真是地里乾坤大??!
剛到洞口,就看見有霧氣彌漫不散,可見洞里潮濕陰冷,我們后來出洞以后,我的相機鏡頭就因為洞內(nèi)外溫差和濕差而被蒙上了一成密密的水汽,無法拍攝。
初進石窟的洞口,已經(jīng)可以看見神秘古人開鑿的痕跡,歷歷在目。
“花山謎窟”據(jù)考古、地質(zhì)方面的專家對石窟出土的西晉釉陶等文物進行考證斷定,它開鑿于西晉年間,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目前已發(fā)現(xiàn)石窟36座、遺址區(qū)面積達7平方公里。
現(xiàn)在石窟大部分已被水淹沒,我們只能沿著后來鋪砌的游客通道,看看露出水面的石窟。
洞穴里曲里拐彎,深邃濕冷。
照明的燈光打在洞壁上,映射出稀奇古怪的造型和顏色來。
洞中有洞
寬敞的石洞大廳。
開鑿者巧妙的預(yù)留了大小不等的石柱,用于支持龐大的石窟頂部。
花山謎窟的謎團在于,如此大規(guī)模的人工開掘石窟,而且又處在新安文化的中心地帶,居然在歷史上沒有任何信息記錄。另外,石窟的開掘具體的年代、用途、石料去向、持續(xù)時間、開掘者身份到底是什么人?許多謎團至今無法找到合理的解釋。
這么多的石窟里,除了明顯的人工痕跡,沒有任何的雕塑、壁畫、文字遺跡,但是如此大的規(guī)模、這么多的洞窟形態(tài)、這么密集的石窟分布,卻沒有任何民間傳說,也沒有任何官方記載。
神秘的洞窟,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終究會揭開謎底。
這個石窟和其他洞窟不同的是,沒有積水。
古人開鑿石窟時候,很巧妙的依照山勢走向開鑿,所以留下了緩坡洞頂,那么問題來了,在上千年前的東晉時期,在沒有先進勘探工具的情況下,古人們是怎么判斷開鑿到什么位置而且能準確的避開山頂不至于鑿穿的?
所謂神秘疑團,還有很多。
隨行的導(dǎo)游介紹,花山有石窟36個,而在其東側(cè)的歙縣煙村方圓4平方公里的200多座小山包中也發(fā)現(xiàn)了類似的石窟36處。。。
和當初的秦始皇兵馬俑坑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類似,花山謎窟在屯溪的地底下默默無聞的被掩埋了上千年,才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由一位上山尋找耕牛的老農(nóng)發(fā)現(xiàn)。
這么龐大而壯觀的石窟,洞里空氣卻流通順暢,一點不因潮濕而有霉?jié)駳馕丁?/p>
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對這謎一樣的地方,充滿了好奇心。
花山謎窟自發(fā)現(xiàn)以來,已經(jīng)組織多次各路專家學(xué)者考察研究,但是盡管已提出多達幾十種猜想,但是卻沒有最終定論。
其中最主要的猜想有:
1,越王勾踐伐吳的秘密戰(zhàn)備基地說,是目前對石窟形成時代最悠久的一種猜想。公元前494年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史記》載,伐吳越軍總數(shù)為49000人,全在外秘密訓(xùn)練而成。
2,屯兵說。據(jù)《新安志》載,東漢時期,孫權(quán)為鏟除黟、歙等地山越人,派大將賀齊屯兵于溪水之上,后改新安江上游這些水域為“屯溪”。這也似乎印證了花山謎窟是賀齊屯兵和儲備兵器彈藥的地方。
3,采石場說,是最普通的一種用途說?;罩萘粲性S多做工精巧的古民居、古橋、古道,還有漁梁水壩等古老水利工程,花山謎窟恰處于新安江邊,大量石料是否通過新安江而運輸?shù)交罩莞鞯刈鳛榻ú模?/p>
4,徽商屯鹽說,是指這些石窟由于屯放鹽等大量的貨物需要而開鑿的。自古以來,徽商的足跡遍及天下,其中尤以明、清朝代的鹽商更為出名,而古徽州的對外運輸渠道即為新安江,石窟為徽商的倉庫。
5,環(huán)保巢居說?!氨狈接懈G洞,南方有石窟”,這是中國先人在人居環(huán)境上追求樸素環(huán)保理念的兩大發(fā)明。一個掘土坡為房,一個鑿石山為屋,不占肥田沃土,不破壞山坡山形,不毀壞山坡植被,營造出冬暖夏涼的棲息地。石窟內(nèi)有房、有走廊、有石橋、有廳堂,有石水池、石水窖等,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6,功能轉(zhuǎn)化說,這些石窟并非某一朝代某一時期一次性完成的,而是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開鑿而成的,最初可能是為采石,但后來人們又將它用作避難、屯兵、儲糧等用途。這種假說可以解釋同一石窟中石紋鑿痕不同、花紋圖案不同的現(xiàn)象。
7,十三陵說,花山迷窟的石料采用木排載運,沿新安江至杭州入京杭大運河,直抵北京,用作修建十三陵的石料。主要根據(jù)為:在明定陵地下宮殿石壁上有“石料來自徽州,木料來自柳州”的銘刻。但據(jù)地質(zhì)學(xué)家勘定:明定陵所用石料均為漢白玉和花崗巖,而屯溪石窟石料均為紅麻石、白麻石,兩地石料材質(zhì)截然不同。
此外,還有皇陵說、花石岡說、晉代說、臨安造殿說、方臘洞說,九黎氏部落說、青銅器工具說、外星人建造說等等。眾說紛紜,猜想多多,言之鑿鑿,皆因花山謎窟毫無史料記載而難成定論,花山謎窟依然是串串難解之謎。
出2號洞窟,我們?nèi)?5號洞窟。
35號洞窟入口位置在花山的半山坡上,根據(jù)記載,洞深170米,面積有1200平方米,是全國最大的古代人工石窟。
走進洞窟內(nèi),26根周長約10米的異形石柱頂天立地,石柱周長有十幾米粗,有種宮廷殿堂般的氣派。
環(huán)繞大殿有36間石房,最小者其面積僅2平方米;石房墻壁厚薄不一,最薄處僅10厘米厚。
這些石房三面封,僅臨殿堂一側(cè)有一形門洞,門洞僅容一人進出。
導(dǎo)游介紹,這殿堂邊有深潭數(shù)口,水呈綠色,但清澈見底,從不干涸。
據(jù)說當初剛剛打開石窟時,洞里飛出了數(shù)以萬計的蝙蝠,所以35號洞也被稱為蝙蝠洞。
轉(zhuǎn)了一圈,帶著諸多不解的問號,走出石窟。
古人在這里布下謎一般的石窟奇觀,真正是考驗后人的智慧。
期待有一天,所有不解之謎真相大白,到時候再來逐一印證所有的疑問好了。 --------------------------------------- 花山謎窟風(fēng)景區(qū)原稱“古徽州石窟群”,坐落在安徽省黃山市中心城區(qū)(屯溪)篁墩至歙縣雄村之間新安江兩岸,是以新安江為紐帶,連接花山、雄村兩大景區(qū),呈啞鈴狀形態(tài)的國家4A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是黃山山脈的延伸部分,介于北緯290
44'~290
46'之間。是一個集青山、綠水、田園景致、千年謎窟、奇峰怪石、摩崖石刻、石窟、廟宇、古建筑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之大成,是一個內(nèi)容豐富、品味高,適宜各層次游客觀賞的綜合景區(qū)?;ㄉ街i窟體中,在沿江兩岸5公里長的山群中共有36座石窟,目前開發(fā)出兩個,編號為2號窟和35號窟。(介紹資料來自景區(qū)介紹及網(wǎng)絡(luò)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