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藝術(shù)市場》 自瓷器誕生之日起,龍紋便是瓷器上最常見的裝飾之一。其造型變化可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東漢至唐為早期:龍紋狀如走獸,其造型主要取決于器物的裝飾需要,帶有較大的隨意性,注重龍首的裝飾效果,龍角多卷曲,嘴部刻劃細膩,但身軀多呆板粗壯,其頸、腹、尾部變化不大,龍爪似蹄;五代至元為中期:龍身大都披鱗,龍身與龍尾界限清晰,龍首有角、發(fā),無雙須,龍爪一般為3趾。元代龍紋刻畫大都精細,總體特征是頭小、身長、肢瘦而有力,龍首無發(fā)或疏發(fā),龍身多以連弧曲線、斜格紋或青花填色。龍爪以3趾、4趾為多;明清為晚期:龍作蛇形,龍首之鬢、發(fā)齊全,身軀矯健,爪以4趾或5趾為主,且龍上頜出現(xiàn)了雙須,為龍紋形象的巨大創(chuàng)新。此時,五爪龍紋也被官方壟斷,并貫穿了明清兩朝。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燒瓷技術(shù)在明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進而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瓷器上的龍紋也是形貌不一,盡態(tài)極妍。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又有細身纖柔的。瓷器上的龍紋往往并不是單獨出現(xiàn),常與其他紋飾組合,如云龍紋、海水龍紋、正面龍紋、戲珠龍紋等等。 康熙朝云龍紋 龍嘴“地包天” 雍正青花龍紋碗 康熙朝的云龍紋表現(xiàn)形式各種各樣,多有以下特點:龍身常成“弓”形,其腹部有明顯的下墜感,龍的動感較強,氣魄威武。龍嘴多為“地包天”,下頜明顯長于上頜,龍鱗的勾摹較有立體感,龍爪常伸展舒張;雍正朝瓷器以精細著稱于世,這不僅表現(xiàn)在器型、胎釉上,也充分表現(xiàn)在瓷器的紋飾上。雍正朝的云龍紋繼承了康熙朝的風格,并又有創(chuàng)新,龍角特別突出,增添了威嚴之勢。其云紋以兩個為一組呈現(xiàn),并且用順時針方向單線描繪。龍爪的畫法也有所創(chuàng)新,大多都比較尖利。此時期云龍紋一反康熙朝僅以火焰紋為輔助紋飾的特點,而大量增加了如意狀的卷云紋。且其火焰紋多為鹿角狀或是連續(xù)弧線形,有別于康熙時期的“山”字造型(見圖二);乾隆朝的云龍紋與其說是承襲了雍正朝的特點,倒不如說是沿續(xù)了康熙朝云龍紋的特點更為貼切,例如它借鑒了康熙朝常見的“弓”字造型,輔助紋飾也以康熙朝盛行的火焰紋為主,只是更加繁復。但乾隆朝云龍紋龍頭較長,龍尾禿而卷。更注重龍鰭的描繪,結(jié)構(gòu)交待明確,尾鰭呈放射狀。龍腹麟甲整齊勻密,多為長腳如意紋。此時云紋借鑒了雍正云紋的表現(xiàn)方法,即卷云紋與火焰紋相結(jié)合,而卷云紋類似于長腳如意云。 海水龍紋由寫實轉(zhuǎn)為裝飾 清 乾隆海水龍紋瓶 海水龍紋也是較為常見的紋飾??滴醭K埣y的海水較洶涌,與浪花融為一體,藍白相間,大多都是墨分五色,栩栩如生,有很強的寫實性;雍正朝具有龍須怒張,龍角突出明顯的特征,而海水紋則有海云相接、水天相連的效果;乾隆朝的海水龍紋風格多變但繪制精湛,海水多為細密的左低右高的弧線,強調(diào)海水的翻騰效果,層次清晰。此一時期的海水與浪花有較為明顯的界限,不如康熙時海水紋寫實性強,具有更多的裝飾意味。 黃釉三彩戲珠龍紋盤最富盛名清 乾隆雙龍戲珠爐 戲珠龍紋是清代瓷器中最為普遍使用的紋飾之一。康熙朝的戲珠龍紋的使用是相當普遍的,而且種類不一,色彩上不僅有青花、素三彩,還有各種色釉地彩的。在器物上,繪有此一圖案的不僅有盤、碗,還有爐、缽、瓶等。在技法上,不僅有工整精細寫實,也有濃淡相宜的寫意。其中火焰紋多為連續(xù)的“山”字形。此朝的黃釉三彩戲珠龍紋盤最富盛名,其戲珠龍紋中的火珠飄蕩,動感極強;雍正朝的雙龍戲珠龍紋繪工精細,多飾如意雙鉤云朵,此朝出現(xiàn)的如意云紋用雙鉤的畫法,與前朝迥異,其火珠的旋轉(zhuǎn)感強,但火焰層次少于康熙時的;乾隆朝的戲珠龍紋色彩繪工雙絕,注重細節(jié)刻畫,火珠多飾以山字形火焰,火焰較長,層次較多,龍尾卷起較禿,尾鰭呈放射狀張開,鱗甲整齊勻密。 火珠龍紋密布繁縟 圖七 清康熙火珠龍紋盤 康熙朝的火珠龍紋造型呈飄帶狀或環(huán)繞狀。龍爪有力,龍身如弓??偟奶攸c是氣勢宏大,動感強烈。其火珠的畫法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火珠帶有飄動的火焰紋,一是火焰環(huán)繞火珠;雍正朝的火珠龍紋龍鬃上揚,舌尖上卷不出口,火焰多為組合的“山”字形,亦有構(gòu)圖滿的畫法,但火珠飄逸灑脫。基本繼承了康熙朝的紋飾特點,在繪制上亦十分工整,但較康熙朝的火珠龍仍有明顯的區(qū)別。這種區(qū)別不僅僅表現(xiàn)在龍的形態(tài)上,也表現(xiàn)在作為輔助紋飾的火珠和云朵上;乾隆朝的火珠龍紋紋飾密布,火焰拘謹介乎鹿角或樹枝狀?;鹬辇埣y的突出特點是紋飾密布,遍及全身,繁縟感十分強烈,這種特點對整個清代都產(chǎn)生著影響。 禿尾龍紋,清代獨有 禿尾龍紋是一種尾巴呈禿頂狀的龍紋??v覽明清官窯,可知禿尾龍僅出現(xiàn)于清代,屬于明清兩代官窯瓷器中清代所獨有的龍紋造型,是明清龍紋瓷器斷代的重要標志??滴醭乔宕d尾龍應用最廣泛的時期,按當時禿尾龍的爪數(shù)可將其分為三爪、四爪、五爪三大類,其中五爪類使用最頻繁。這段時期禿尾龍經(jīng)常組成雙龍紋、龍鳳紋、團龍鳳紋等??傮w說,康熙禿尾龍的繪畫造型并不太多,使人略感單調(diào),但帶有濃厚的本朝風格;雍乾時期的官窯龍紋以普通龍為主,禿尾龍使用比例很小。雍正官窯產(chǎn)品不多,相關(guān)傳世器顯得難得一見。乾隆朝跨度長,該紋飾制品相對較多,但都遠不及康熙時期應用廣泛、制作量大。從雍乾時期的瓷器禿尾龍紋看,很多紋飾、造型都隱約帶有或濃或淡康熙制品的影子。作為乾隆時期禿尾龍制品的創(chuàng)新代表,應該首推御廠制作的海水龍紋梅瓶。該器釉色包括青花釉里紅、青花礬紅等,所用龍紋不僅涉及到不同爪數(shù)(3、4、5爪),并在明代應龍紋的使用發(fā)展基礎上創(chuàng)意出禿尾應龍(即禿尾龍與應龍的結(jié)合),顯得造型甚為獨到。 穿花龍紋動感十足 清 雍正穿花龍紋瓶 康熙朝的穿花龍紋龍身描繪不細致,但龍爪尖利。在構(gòu)圖上講究層次變化,留有空間,花卉稀疏;雍正朝的龍目圓睜,龍爪舒展,盡顯威武雄壯之姿。其花卉細膩精致,層次分明。其主體紋飾突出,構(gòu)圖中占據(jù)了較大的畫面;乾隆朝的穿花龍紋強調(diào)動感,輔助紋飾自然流暢。 正面龍紋 正面龍紋在康熙朝的特點是方頭寬額,須發(fā)怒張傳神。此時有一種構(gòu)圖較為獨特的正面龍紋,其龍頭幾乎占據(jù)了整體比例的一半;雍正正面龍的典型特征是龍身牛面,龍紋精細;乾隆朝的正面龍紋紋飾繁縟,繪工精湛,龍頭上寬下窄,龍角突出,龍角外延,龍爪鋒利,動感很強。 “五爪夔龍”始于雍正朝 康熙朝的夔龍紋紋飾密布但并不擁擠??滴醭琮埣y表現(xiàn)技法呈多樣化傾向,不僅有繪畫,也有暗刻;雍正時期的“五爪夔龍”是很有清代特色的,此一時期的夔龍紋出現(xiàn)了前所未見的五爪,并且局部刻畫也很精細,呈現(xiàn)出截然不同的藝術(shù)風格;乾隆朝的夔龍紋圖案化傾向較為明顯,龍首的刻畫較為簡單,但重在點睛。 魚龍紋,康熙粗放,雍正細膩 康熙朝的魚龍紋氣勢豪放,海水畫法粗獷,魚龍紋線條流暢,海水為半圓漩渦形;雍正朝魚龍紋細膩精湛,海水層次感強。繪工精湛,具有的層次感不僅十分明顯,而且具有極強的動感;乾隆朝的魚龍紋直追康熙朝之造型,但其龍動感有余而力量不足,海水的層次感勝過康熙朝的,雖承襲康雍兩朝的傳統(tǒng),卻仍有自己的風格。 清三代瓷器龍紋是瓷器表面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美化瓷器的主要手段之一,它的造型特點伴隨著瓷器的發(fā)展而變化多樣,代代相承,又代代相異。其代代相承表現(xiàn)了對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繼承,代代相異反映了各個時代不同的風格特點。準確把握不同時期瓷器龍紋的特征,是龍紋瓷器鑒定的重要依據(jù),對龍紋瓷器的斷代和鑒偽識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