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批評孩子要注意時間和場合 批評孩子盡量不要在清晨、吃飯時和睡覺前。在清晨批評孩子,可能會破壞孩子一天的好心情;吃飯時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食欲;睡覺前批評孩子,會影響孩子的睡眠。批評孩子不應在下列場合:公共場所、當著孩子同學和朋友的面、當著眾多親朋的面。孩子的自尊心很強,在公開場合批評孩子,會讓孩子感覺很沒面子,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可能會讓孩子對父母心懷不滿甚至心生怨恨,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2.批評孩子之前要讓自己冷靜下來 孩子犯了錯,特別是犯了比較大的錯或者屢錯屢犯時,家長難免心煩意亂,情緒波動會比較大,很可能會一時沖動對孩子說出不該說的話,或者做出不該做的舉動,這都可能會對自己和孩子產(chǎn)生極為不良的影響。因此,不管孩子犯了什么樣的錯誤,在批評孩子之前,家長一定要強迫自己冷靜下來。只有冷靜,才能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判,才能幫助孩子找出犯錯的原因和改正錯誤的方法。
3.批評孩子要給孩子申訴的機會 導致孩子犯錯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有孩子主觀方面的失誤,但也有可能是客觀的原因。從主觀方面來說,有可能是有意為之,也有可能是無心所致;有可能是態(tài)度問題,也有可能是能力不足等等。所以,當孩子犯錯后,不要剝奪孩子說話的權(quán)利,要給孩子一個申訴的機會,讓孩子把自己想說的話和盤托出,這樣家長會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有一個更全面、更清楚的認識,對孩子的批評會更有針對性,也能讓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自己的批評。
4.批評孩子之前先進行自我批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犯錯誤,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責任。在批評孩子之前,如果父母能先來一番自我批評,如:“這事也不全怪你,媽媽也有責任”、“只怪爸爸平時工作太忙,對你不夠關(guān)心”等等,會讓父母和孩子的心理距離一下子拉得很近,會讓孩子更樂意接受父母的批評,還可以培養(yǎng)孩子勇于承擔責任、勇于自我批評的良好品質(zhì)。
5.父母在批評孩子時要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 中國有句古話叫“嚴父慈母”,很多家庭至今還沿襲著這一傳統(tǒng),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其實,這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因為當孩子犯錯后,他們所想的不是如何去認識和改正錯誤,而是積極去尋求庇護。如果父親、母親或長輩每次都能給他們一個“避難所”,孩子甚至可能因此變得肆無忌憚,為所欲為。所以,當孩子犯錯后,父母一定要旗幟鮮明,保持高度一致,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努力,讓孩子能正視自己所犯的錯誤并努力去改正。
6.批評后要給孩子一定的心理安慰 孩子犯錯后,情緒往往會比較低落,心情也會受到影響,父母在批評孩子后,應及時給孩子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可以從語言上來安慰孩子,比如說:“沒關(guān)系,知道錯了改正就行”、“爸爸媽媽也有犯錯的時候,重新再來”之類的話;也可以從行動上安慰孩子,比如握握他們的手,拍拍他們的肩,或給他們一個微笑、一個擁抱等,讓孩子感到,雖然他們犯了錯,但家長還是愛他們的,也還是信任他們的,他們會對家長充滿感激,也會對自己充滿自信。 (感謝廣州市少年宮副主任、《媒介素養(yǎng)》系列教材主編張海波提供以上內(nèi)容) |
|